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硬科技帝國》第31章 用光才會來(一)
  (非常抱歉!停更了幾天,有急事去了外地,剛剛安頓下來)

  高易看著手中的平面圖,圖紙上是一座大致呈正方形的回字形大廈,中有天井,各層外側分隔成一間間房間,內側為走廊,結構相對簡單,設計得中規中矩,沒有什麽特殊之處。高易看了兩眼便放下這張圖紙,拿起正立面的線圖看了起來。

  大比例的線圖非常細致,連門楣上變形的巴洛克渦旋形圖案裝飾都畫得一清二楚。看得出來,圖紙上這座大樓的設計,兼有古典樣式和英式的新古典主義格調,大樓的樓底段與上段均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則為線條簡潔的現代建築風格,所采用的正是這個時代剛剛開始流行的折中主義設計。

  大樓樓高八層,立面整體為橫豎三段格式,底層拱圈鎮石,以及外牆的一、二層用的都是大塊面磚砌就,形成基座;正門有四根愛奧尼克立柱,左右各兩根,內門又有兩根小愛奧尼克柱,左右各一根;三至五層凹進部分為內陽台,並圍有半圓形鐵欄,風格簡約;六到八層則再次回復到了愛奧尼克立柱裝飾。

  愛奧尼克柱式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氣質優雅高貴。希臘柱一共有三種,多利克柱、愛奧尼克柱和科林斯柱,隨著出現的年代從早到晚,柱子變得越來越細,凹槽越來越多,柱頭的裝飾也越來越繁複。從毫無裝飾的多利克柱的圓形柱頭,到帶渦卷的愛奧尼克,再到雙排葉板、葉板上布滿了繁雜葉飾和小型盤渦飾的科林斯柱,希臘柱越來越從功能性向裝飾性轉換。

  上海灘的建築發展也有這個趨勢,譬如隔壁的那幢建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上海總會,用的就是多利克柱,而近幾年南京西路一帶新建起來豪宅,則漸漸開始采用愛奧尼克柱。高易手頭的這張線圖上,自然也緊跟著這股新的風潮,細致的繪出了纖細的愛奧尼克柱。柱頭典型的渦卷裝飾,就像一對羊角似的,配以雕著花紋的半圓形券頂,造成一種華麗、富貴的巴洛克式氣派。

  圖紙的作者是蘇格蘭人羅伯特·穆爾黑德,他任職於工部局工程處,是一位正在展露頭角的建築工程師。隔壁上海總會的改建,雖然還沒有最終決定選用誰的設計,但是穆爾黑德卻是所有競爭者中呼聲最高的那一個。

  這次高易建樓,穆爾黑德同樣參與了競爭,他的設計是高易到目前為止,收到的最為符合心意的一份圖紙,其他的建築師似乎還沉浸於殖民地風格時代,設計出來的東西甚至連隔壁這幢五十年的老樓都不如。

  當然也不能說這份圖紙就完全沒有可以改進之處了,相對於回字形的平面布局,高易更希望是凹字形,或者乾脆是L形布局,這樣正面方向上的房間面積可以大一些,畢竟他建這棟樓又不是為了租出去當寫字樓用,不需要那麽多整齊劃一的房間,相反他想要的是一系列奢華的廳堂,可以滿足俱樂部成員們各種聚會的需求。至於L形布局,是因為今後洋涇浜肯定會被填掉,成為上海灘最寬的主乾道路愛多亞路,也就是後來的延安東路,所以大樓的東面面向黃浦江方向和南面面向愛多亞路方向,都應該算是正面,L形布局能讓這兩個正面都獲得更大的縱深。

  穆爾黑德設計的這座大樓是鋼框架結構建築,外牆用石材貼面,如果立刻開建的話,應該能夠成為上海第一幢鋼結構大廈,並且至少能保持上海灘第一高樓的名頭二十年。不過如果有可能的話,

高易還是希望用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而不是鋼框架。鋼結構的自震周期長,結構剛性差,抗震性能相對來說不如鋼砼結構。而且鋼結構自重低,延性大,使用輕質隔牆會導致隔音隔熱防潮效果差,不改進牆體材料的話,不太適合江南的氣候條件。  只是要想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鋼筋的捆扎,混凝土的澆注,這些看似普通的技術,在這個時代的上海卻很難找到有經驗的、合格的施工人員。相反鋼結構的建築,同此時流行的磚木結構建築更有相通之處,無非是把木頭梁柱,換成了鋼製的而已,對於擁有磚木建築工程經驗的工人們來說更容易掌握。而且上海目前雖然還沒有鋼結構的樓房,但卻是有鋼結構橋梁的,因此也相對容易找到有經驗的建造單位。

  至於這份設計中最令高易不滿的地方,就要數大廈的室內裝飾部分了,馬賽克地面,白瓷磚貼牆,看上去過於簡潔,就像是座辦公樓一樣。高易可是看到過穆爾黑德為上海總會設計的那些大跨度大廳裡寬大的台階、浮空的弓形廊台、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地面,以及擁有長度超過三十米吧台的、牆壁以五米多高橡木包裹的、號稱遠東第一的豪華酒吧。

  這或許是因為他沒有把自己興建這幢大廈的真實意圖表明導致的。

  只要看穆爾黑德所做的預算就知道,他根本沒有往奢華裡去設計,總預算才二十萬兩,還不及隔壁上海總會新樓四十五萬兩預算的一半。要知道,高易這塊地皮的面積至少要比隔壁大一倍,樓層也要比隔壁的六層設計高了兩層。

  高易心目中這幢大樓的預算至少要達到六十萬兩,奢華程度必須要超過隔壁的上海總會。他對自己俱樂部的定義就是上海灘最奢侈的地方。

  自從俱樂部開張以來,陸陸續續又有將近七十名新成員加入進來,直到這個禮拜,要求入會的電話才徹底消停下來。目前俱樂部的成員總數,算上高易自己, 正好是一百六十六人。這麽多人裡又怎麽可能個個都是賽車愛好者,事實上除了格裡生、伯基爾這寥寥幾個追求速度的狂熱份子之外,其他人最多只能算是對汽車這樣新興事物感比較興趣而已,而有些人甚至連興趣都欠奉。這些人之所以肯花一萬兩銀子來買個會員資格,無非是因為這裡只有真正的有錢人才能加入進來罷了。

  一萬兩銀子如果換算成英鎊的話,是一千五百英鎊,這筆錢雖然不算太大,但至少也要有三萬鎊財產的人才能花得起。事實上根據高易的統計,他的這些會員們年收入最少都要在五千鎊以上,也就是說他們的財產規模至少要達到十萬鎊。而上海灘能夠擁有這麽多財產的西方人,絕對不會超過兩百個。

  在高易這家俱樂部成立之前,上海是沒有這種頂級會所的。上海總會即便以入會資格嚴苛著稱,也擁有數千名成員,最受歡迎的跑馬總會,更是只要西方人便能加入。其余的俱樂部雖多,但大多是如業余演員總會、萬國體育總會這類專業性質的俱樂部,或者是蘇格蘭總會、法國總會、德國總會這些地域性會所。整個上海灘還從來未曾設立過一家,嚴格意義上的只有富豪才能加入的俱樂部,而汽車這個題裁又恰好足夠時髦,即使在歐洲也正處於方興未艾的狀態,因此才會讓這麽多人趨之若鶩。

  而反過來這些成員的身份和需求又決定了高易這家俱樂部的基調只能是走奢侈路線,一座奢侈的俱樂部大廈也就成了必需品,即使沒辦法立即建成,至少也需要有一份設計圖紙能讓會員們心懷憧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