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萬歷盛世》第一章 嚴母
  朱翊鈞踮起腳尖,推開了一扇窗,幾乎與朝陽同時在朱閣樓簷間探出了半個腦袋。

  這一天是隆慶六年六月十一日,這一天的大地是屬於陽光的。

  而從這一天開始,大明則是屬於他朱翊鈞的。

  朱翊鈞的腦海中依舊是昨日莊嚴的登基儀式,那是他第一次受萬人跪拜,當時的他被那一幕深深的震撼。

  也是從那一刻開始,他知道自己成了大明皇帝,成了萬千臣民的君王。

  然而,只有朱翊鈞自己知道,他來自於後世,他附身到這名小男孩身上已有數日。

  “鈞兒,既然你已起床,緣何不喚宮女服侍你更衣,一日之計在於晨,該早起讀書才是,何故趴在窗邊發呆!”

  說話的是李太后,在昨天,已被上尊號為慈聖皇太后,在朱翊鈞的記憶裡,自己畏懼這位生母甚於父皇隆慶帝。

  “母后容稟,孩兒正溫故昨日所學,思索今日該習之文”。

  朱翊鈞知道李太后對自己孩子學習看得很嚴,也就故意瞎編了一個理由。

  李太后果然笑了:“鈞兒勤學,哀家甚慰。”

  然後。

  李太后沒再多言,隻問道:“鏐兒醒了沒有?”

  李太后的話剛問完,俄然,就有一小男孩從其奶媽裡跑了來,站在李太后面前:“母后,兒子也醒了,和皇兄一樣,正溫習功課呢,兒子已經能背完《三字經》了。”

  這小男孩自然是潞王朱翊鏐,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弟弟。

  因為朱翊鈞年幼,李太后為督促朱翊鈞學業,便與朱翊鈞同住在了乾清宮,李太后和朱翊鈞對榻而睡,而年僅五歲的潞王也自然同住於此,與母兄朝夕共處。

  “人之初,性本善……”

  潞王急於在李太后自己面前表現,便直接就背了起來。

  李太后雖是出身寒微,但受隆慶帝聖寵,也習得些學問,如今倒也耐心地聽自己小兒子背完了《三字經》。

  李太后聽後不甚歡喜,將潞王擁入懷中:“吾兒果然聰慧,哀家甚慰!”

  朱翊鈞看著這一幕也微微一笑,像弟弟一樣被自己母親擁抱,他忘記了是何年月發生過的事,因為他是太子,如今還成了皇帝,從記事以來便背負著一種政治身份,所以,他注定得不到這種來自母親的“天性之愛”。

  李太后對朱翊鈞比朱翊鏐也嚴厲許多,見朱翊鈞盥洗完後,就肅然問道:“鈞兒,你弟弟年僅五歲就已背熟了《三字經》,你的《春秋轂粱傳》溫習的如何?”

  朱翊鈞心裡一緊,他隻知有春秋三傳,卻不知是哪三傳,他雖繼承了朱翊鈞的許多記憶,甚至聽讀寫都沒問題,但唯獨不記得原主人讀過什麽,而他所掌握的知識依舊還是後世所學之知識。

  “鈞兒!”

  李太后又喊了一聲,柳葉眉倒豎起來,鳳目圓睜。

  朱翊鈞有些不知所措,心想自己連《論語》都背不全,哪裡知道《春秋轂粱傳》,就連《三字經》都沒自己現在這弟弟記得多。

  潞王也不敢再說話,他呆呆地看了看朱翊鈞。

  屋內的宮女也都戰戰兢兢地不敢再動彈。

  時間此刻恍惚凝固住了一般,而朱翊鈞記憶中來自於原主人對生母的畏懼讓他此刻心裡越發的慌張,似乎很想找個地方躲藏起來,但卻不知道該往哪裡躲藏,而抬頭看一眼李太后,仿佛頃刻間就被李太后那寒光閃閃的眼神給定住了一般。

  “朕為什麽要怕她,

她雖說是太后,但也不過是一介婦孺!再怎麽說,朕也是她兒子,朕就不信,她還能吃了朕不成!”  朱翊鈞戰勝了自己心裡的恐懼,凝神想了個辦法,然後站了出來:“母后容稟,兒子最近溫習《春秋轂粱傳》深有所感,故一夜未能深眠,今晨早起依舊因此沉思起來,不由得想起自古守城之君之艱難!而幼帝登基更甚為之!兒子且因此得雜詩一首!”

  李太后神色稍緩,起身走到窗邊:“是嗎,吾兒也會寫詩了,你且念來,讓本宮聽聽。”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朱翊鈞念了出來,雖然他知道這樣的手段很拙劣,對於穿越者而言,也很爛俗,但相比於背四書五經,他也只能拿幾首詩來應付如今的局面。

  但朱翊鈞也知道大明對詩歌不看重,注重理學文章,因而深怕李太后還不滿意,便忙補充解析道:“兒子讀《春秋轂粱傳》發現,欲治理好大明,最重要的是把握兩項,一是禮儀,二是選賢,禮儀即維護朝廷綱常,選賢即用忠臣賢士,故想出了此詩,願大明多出忠臣良將!”

  李太后露出了一臉悅色:“吾兒說得有理,也的確溫習到了東西,甚好!”

  朱翊鈞松了一口氣,不禁心想自己身邊有這位嚴母,看來以後文華殿經筵還是不能停的,不然被這位嚴母拷問,又會手足無措,自己也沒那麽多詩歌去瞎湊,而且大明不是大唐,會寫詩算不上什麽大才,對於皇帝而言,甚至還會因為愛寫詩而令百官不安。

  “皇兄好厲害,可以寫詩!”

  潞王這時候走了過來,笑著說道。

  李太后只是微微一笑,隻喚了一聲:“馮保!”

  沒多久。

  一身著蟒服的宦官跑了進來:“太后!”

  “速將皇帝所作之詩傳於諸位師傅賞鑒!還有皇帝剛才的一番話也說給他們聽!讓內閣們的師傅們看看,皇帝雖年幼,但也是有志向的!”

  李太后急於向文官們證明她的兒子有明君的潛質,而朱翊鈞對於大明綱常倫理更重要臣子忠誠賢明更重要的見解無疑打動了她, 她也相信,朱翊鈞的話也會打動內閣的文官們,至於詩的好壞倒也不重要了。

  而朱翊鈞則看了潞王一眼,心想不知自己這位皇弟是天真爛漫還是別有心思,料想五歲小孩也不會太有權欲之心,但無論如何,還是當受自己管教比較好,如今自己雖是大明皇帝,然而上有太后下有內閣老臣,自己也管不了誰,也許只能管管自己這個弟弟。

  “母后,兒子剛才想,皇弟已年有五歲,也不應荒誕學業,且已熟背《三字經》,便應更進一步,學經史以成大材,故兒子想讓他和兒子一起受師傅們教導,且日常由我這個哥哥管著,促進其學業!兄友弟恭,乃聖人之訓,皇家也應為此!”

  朱翊鈞這麽一說,李太后點了點頭:“鈞兒,說的有理,以後便由你管著你弟弟,讀書的事,本宮會和師傅們說。”

  “不,我不要,我要天天和母后在一起!”潞王抱著李太后撒嬌道。

  朱翊鈞心想朕收拾不了母后還收拾不了你嗎,忙大喝一聲:“朱翊鏐!論君臣,朕是你君主,論倫常,朕是你兄長!朕的話,你必須聽!速速跟朕一起去向嫡母請安!”

  “母后,我不想去,皇兄好凶!”潞王拉著李太后的手說道。

  朱翊鈞忙說道:“晨昏定省乃為人子之孝道,跟朕走!”

  李太后也覺得朱翊鈞說得對,且也很欣賞朱翊鈞這種長兄風范:“很好,這才是皇帝的樣子,這才是兄長的樣子,鏐兒,跟你皇兄去請安,不然母后可不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