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朝小公爺》第332章 教諭部長方信之,老懷寬慰李東陽
 林林總總的說了一大通,口乾舌燥的張小公爺甚至喝了好幾杯茶都止不住。

 這禦書房裡皇帝大臣們跟看金子似的盯著小公爺,都沒人打斷他的話了。

 “臣隻想近乎於此,其余則由新任帝國庠序教諭部尚書負責了。”

 總不能咱啥都乾吧這特麽是真看你們一群呆頭鵝傻不拉嘰的,小爺我才出手的。

 不然在莊子裡跟妙安姐姐、足利姐姐一塊兒玩耍不更好麽

 唔還能抽個空兒,揍個太子什麽的。

 小日子簡直不要太舒坦了好伐

 “哈哈哈莫給朕藏著掖著了,且說說誰人合適擔當此職”

 禦座上的弘治皇帝畢竟坐的高、看的遠,一瞅馬文升的臉上知道他要站出來了趕緊道。

 但說完他就覺著,自己這話有些餓唐突了啊

 畢竟這方略是癡虎兒提出來的,若是再由他來指定人選擔職難免有結黨之嫌。

 張升這個時候恰到好處的站出來,躬身作揖沉聲道“臣,薦前提學禦史方志方信之擔任此職”

 馬文升本來還想站出來說讓劉大夏來擔任這個職務的,結果張升直接搶先一步了。

 弘治皇帝剛才就是看出馬文升有這個打算了,所以趕緊喊癡虎兒提名。

 馬文升見弘治皇帝點名張小公爺了,不由得停滯了一下。

 就是這一下給了張升機會,卻見張升完全不給馬文升機會陳述徑自道。

 “方志提學多年成效卓著,此次回京述職又兼欽差迎往災民功勳卓著”

 畢竟這種事情不是提名就完了,你總得說出個理由一二三來讓人服氣嘛。

 “且新科進士履職前,其多有組織老臣等前往授課培訓此事多有經驗”

 給張升這麽一擺出來方志的履歷,頓時馬文升就沒話說了。

 畢竟劉大夏雖然資歷在那裡,卻沒有做過什麽教諭方面的職務。

 反觀方志方信之的履歷那可就太精彩了,泰半都是在擔任提學禦史、教諭職務。

 培訓方面人家也做過,去救災安置十萬災民、現在二十余萬災民都做的有聲有色。

 面對韃靼人家也沒慫過,到底是沒落跑不是

 國朝終究得講究一個有功必賞罷不然大家誰肯賣力任事

 “臣附議方志就任提學禦史時,就曾斥於唐寅狷狂荒唐。”

 卻見劉健站出來,躬身道“後又恢復其功名,取意讓其心思收斂多加謹慎。”

 “可惜唐寅未解其意,以至於後來生出春闈大禍身受其災”

 劉健說到這個事情弘治皇帝頓時有興趣了,不由得問道“哦還有此事”

 謝遷這個時候站出來躬身應道“確有此事,其時唐寅摯友文壁多方奔走方複其功名”

 “文壁之父文林為成化八年進士,累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後又起複溫州知府。”

 卻見謝遷躬身作揖,沉聲道“文林與臣為鄉鄰,唐寅春闈案時多來書信詢其痛惜其才”

 “亦曾在信中與臣提及此事,歎曰當日方志一片苦心付諸東流矣。”

 弘治皇帝一聽謝遷這話頓時心裡一頓哎喲還真是個人才啊

 “諸卿可有其他人選否”

 唔假假的咱得問一下嘛,不然不是顯得朕太過霸道了麽

 這話問了其實跟沒問一樣,

馬文升、劉大夏二人急切之間哪兒找來合適的人手啊 這朝堂上下現在受了玉螭虎好處的,囊括除了他倆的所有人。

 甚至一定程度上說,他倆將來要是進了元老院也是受了玉螭虎的好處。

 “臣,附議。”李東陽首先笑眯眯的表態,老頭兒心裡開森的就快要飛起來了

 為何啊因為之前他兒子李兆先李徵伯跑來找他請教,如何編撰一份幼童就學書籍。

 當時他還有些莫名其妙,自家兒子沒事兒折騰這個幹啥

 莫非是要往教諭方面發展可即便是往教諭方面發展,編撰幼童學書又有何用處

 當時李徵伯也只是說這是恩師給他的課業,讓他盡快編撰好提交上去。

 李徵伯跟幾個師兄弟參詳了很久,又翻閱了多本古籍算是有了些許眉目。

 但想到自家老爹也是熟讀經書的宦海老臣了,於是趕緊趁著老爹在家來請教。

 當時李東陽還只是以為這課業是鍛煉孩子而已,可如今看來是玉螭虎早給自家孩子安排了路數啊

 李徵伯有著如此經驗積累,只要這帝國庠序教諭部建起來怎能沒有他一席之地

 且現在徵伯學問大進,身體倍兒棒按陳州同說的, 考個武進士不敢說,但拿個武舉子當不是問題。

 身體倍兒棒、學問大進,又有編撰幼童書教經驗。

 到時候這教諭部成立起來必然他可在內任職,再科舉考個進士及第直接任職教諭部。

 那臥槽李東陽又想到,若是有教諭經驗且任職教諭部那可是要官提半級的啊

 外放出去的話,還能職提一級呐

 說不準自己這就得父子皆入閣了,即便沒有徵伯乃是編撰幼童書教第一人豈能不千古留名

 一念至此李東陽就隱蔽的對著玉螭虎遞了一個感激的眼神,老頭兒心裡其實早激動的要崩了。

 有啥比老父親原本自家兒子都要掛逼了,如今卻生龍活虎還即將千古留名來的寬慰

 玉螭虎則是笑吟吟的隱蔽頷首,徵伯既然是我弟子自然要給他安排出路的。

 他有心向學只是不耐於世間俗物,那做一個研究學問的大家亦無不可。

 先讓他在教諭部宦海裡試試水,反正這教諭部是方信之在打理、大家自己人嘛

 有啥基本都能夠兜下來,若是徵伯適應了宦海那身在朝堂也沒什麽不好。

 若是不適應了,到時候再安排他去學院中專心研究學問、專心治學亦是名揚千古之事嘛

 “臣等附議”

 禮部尚書提議、三大學士附議,那其他人誰還有什麽話說自然是附議的。

 馬文升、劉大夏二人見狀,亦只能是俯身附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