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象一個金色的大圓盤,掛在東面的天空,似乎觸手可及。
趙構和邢秉懿穿越之後,過上了第一個中秋節。
在李綱、趙鼎等人的建議下,這個中秋節,比以往的規模大了許多倍,為的是讓廣大百姓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新君登基帶來的幸福、祥和。
用趙構的話說,就是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數,增加百姓對新一屆朝廷的滿意度。
其實,早在宋太宗年間,朝廷就正式將農歷八月十五定為全民性的中秋節,其重要性僅次於春節。
此後的中秋節更是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比如設“月光位”拜月,以月餅與圓狀祭果祭拜月神等。
宋朝的八月份,正是各酒務、酒庫新酒上市之日。中秋節前,各個酒店都會裝飾一新,皆賣新酒,到八月十五這日中午前,往往酒家的酒都售完了,放下酒簾子,不再做生意,回家歡度佳節。
據史料記載,中秋之夜,貴家結飾台榭遙拜明月,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
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高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
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宋人中秋拜月所祈心願,主要有三:讀書人“願早步蟾宮”,科考高中;女孩子“願貌似嫦娥”;已婚夫婦願多生貴子。
中秋之夜,大人們在賞月,拜月,飲酒;小朋友呢,徹夜玩耍,嬉玩至天亮,“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為了確保這次中秋大慶活動的順利進行,趙構幾乎把所有的開封城防軍和大部分原本守衛皇宮的忠勇軍都取消了輪休,分散於各處,維護開封城的秩序。
因而,這一天的開封,就象後世的不夜城一樣,到處張燈結彩,人聲鼎沸,比《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景象更加熱鬧、歡盛!
一個個小商小販、商鋪夥計不遣余力地吆喝著,向如織的行人展示著自家的貨品,挑動著他們的購物欲望。
“瞧一瞧、看一看嘞!我家的絨線品種繁多、物美價廉、童叟無欺了!”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蜜餞、甜點應有盡有,甜在嘴裡,蜜到心裡,帶點回家給孩子嘗嘗了!”
“看見沒有?我家的絲綢、面料都是上等貨,扯上幾尺回家給娘子、郎君做身衣裳,妻美君俏兩相宜,豈不美哉?”
……
這是禦街處的熱鬧景象。
皇宮之中,自是與外面又有不同。
按照宋時慣例,每年中秋,皇帝都要舉行盛大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員都要出席,君臣同樂,賞月賦詩,祭祀月神。
所以,趙構此時,正在升平樓宴請眾位京官。
升平樓和集英殿都是皇帝宴請大臣的地方,但集英殿多用於平時給有功或者表現突出的大臣賜宴,中秋、上元節等節日擺宴,就是升平樓了。
雖然宮內的太監、宮女處於歷史最低標準,有點兒忙亂,又多了不少開支,但這錢不能省,國庫雖然不算多充實,請幾百官員吃頓飯也花不了多少錢。
同時,趙構還要借這個機會推行公務用餐標準,所以,他已經提前給禦膳房那邊定好了菜單。
按趙構擬定的公務餐標準:每人不得超過二兩銀子,
超過了不給報銷。這樣的話,一桌十個人,也不過才二十兩銀子,菜品比之富有人家一頓飯動輒花費幾百、上千兩銀子真可謂是清湯寡水了。 趙構平日的生活有多節儉,李綱、戶部尚書張愨等人都知道,所以,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官家每頓飯,四菜一湯,從不允許超過二兩銀子!太上皇、皇太后、皇后等人,皆是如此!
與之相反的,官家對於大臣或者有功之人的獎賞,卻從不吝嗇。
比如:各級官員的俸祿提高了一半!軍中戰功的獎勵提高了一倍!為國捐軀的將士,撫恤金提高了兩倍!軍器監的工匠一旦立功,按武官品階晉級之外,還有獎金,白銀一百兩起步!
事實上,
張愨給趙構算過,按照目前的國庫收入水平計算,一年收入應該能有白銀一億兩左右,但除掉軍費開支、官府公務開支、獎勵和撫恤、各種惠民政策等開支,所剩無幾。
這幾個月又是打仗,又是獎勵和撫恤,加上惠民政策初行,正是花錢如流水的時候,若不是此前從金兵手中奪回那麽多金銀財物,還真是難以支撐。
開源才剛剛開始,只有充分的節流才能暫時緩解經濟壓力。
“諸位卿家,”趙構舉杯對明月,用稍顯深沉的聲音說道:“時值中秋佳節,我軍將士,還在披甲執戈,守衛邊關,正是他們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舍小家為大家,才有大後方的安定平和。舉杯邀明月,遙敬戍邊人,朕與諸位卿家共飲此杯,為我軍將士祈福,祝他們一切安好!”
一眾大臣哪敢有二話?俱都一飲而盡杯中酒。
“自宣和七年至今,我朝屢受金人欺凌,國庫空虛,百廢待興,正值國家困難之際,望諸卿以國事為重,勤儉奉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朕與諸卿共勉!“
趙構舉起酒杯,一仰脖子,一杯酒下肚。
在座的都是男人,不需要太多言語,一切盡在酒中。
說實話,除了一些經常與趙構接觸的官員之外,多數官員在他面前還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根本放不開,以至於兩杯酒下肚,氣氛變得有些沉悶。
趙構明顯地感覺到了不妥,同慶同慶,這麽沉悶,貌似不太合適,於是,主動笑著說道:“中秋佳節,既有酒,豈能無詩?諸卿俱是高才,不妨吟詩作賦,以抒胸懷。”
說著,他四下打量了一番,見眾臣皆露沉思之色,似乎有些意動,只是欠缺了一點勇氣,便笑道:“朕先賦一首,以享諸卿,如何?”
這個必須有啊,眾臣哄然叫好,氣氛頓時為之一變。
趙構略一沉吟,緩緩念道:“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他背完這首辛棄疾所作的《聽月詩》,發現現場陷入一片寂靜,眾臣皆微閉雙眼,搖頭晃腦地品味起來。
片刻後,反應最快的秦檜拍手讚道:“妙,太妙了!官家別出心裁,立意新穎,以聽月為線,細述廣寒仙宮之景,有如天籟,加之宮中桂花清香縈繞,實在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就連一慣以耿直為名的李綱都不禁點頭讚同秦檜的說法:“官家詩中所繪,使人如入仙境,仙宮本遙遙,卻似在眼前, 意境之高遠、清新,令人歎服!會之之言,實為心聲,確是難得佳作!”
趙構微微一笑,心道:必須得是佳作啊,辛棄疾那是何等文采、何等胸懷?
他一眼瞥見秦檜撚弄胡須,似有所得的樣子,便點名道:“素聞會之才思敏捷,不妨也做一首。”
“這個,”秦檜面露難色,說道:“官家這首聽月一出,震爍古今,還有誰敢獻醜啊!反正臣是不敢!”
眾臣多有人隨聲附合,皆曰不敢隨賦。
歷來皇宮內的中秋宴,只有這次結束的最早,因為趙構先賦一首《聽月詩》,作詩環節這個重頭戲沒了……
邢秉懿和韋太后帶著一幫后宮嬪妃、命婦,吃著點心,品著佳肴,氣氛倒是很融洽。
中秋節的時候,宮中原本就流行吃一種“宮餅”,民間把這種餅也俗稱為“小餅”或者“月團”。蘇東坡曾以詩記之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
這次中秋,因為邢秉懿的建議,又多開發了十余種口味的宮餅出來,並正式命名為“月餅”,一大幫女人吃得不亦樂乎。
美食麽,總是更容易讓女人折服。
但回到寢宮之後,歡慶後遣症顯現。
邢秉懿倚在趙構懷中,幽幽地說道:“我想家了。”
趙構沒有象以前那樣輕巧地回答“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唄”,他當然知道,邢秉懿想的,是哪個家。
誰不想啊?
趙構摟緊了邢秉懿,望著窗外明亮月光,在心中一聲長歎:中秋佳節倍思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