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總有奸賊想害朕》網上的言論
  是啊,明朝文官集團理想的聖君出來了,大家好爽啊。

  除滅閹黨,任用賢才,輕賦稅,喜節儉,祭祀不墮,勤政不輟,好聽聖賢之學,重人倫,嚴內宮,有災則罪己,臨危不懼,君王死社稷,佔全了啊!

  有此聖明之君,何愁天下不治!

  說來說去,儒家的統治思想走入了死胡同,大臣們天天拿著經典儒學和大儒的迂腐論調向皇室進諫,在大臣把持皇室教育後,真的教導出來崇禎這麽一個和大儒一樣思想的皇帝。

  大明宗室,八歲到十五歲有詹事府負責教育,但教育的實際水準恐怕很不堪,有說天啟是文盲的,或有誇張,但文化水平低不難推知。作為天啟的弟弟,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這點有據可查,崇禎元年,點狀元是抓鬮的方式,用金筷子夾紙團,夾出來劉若宰為狀元。崇禎時年十八,按現在標準剛成年。

  崇禎自己倒是很重視教育,堅持由翰林學士進行“日講”,講授四書五經,徐光啟曾經給講過中庸。

  講經的內容,無非是四書五經和資治通鑒。二十四史是不講的。

  皇家教育嚴重缺乏實用內容,明朝士大夫自作孽,皇帝也是。因為教育的目的在於”修德“,讓皇帝來當道德典范,不在於權謀智略。相反政治謀略是小人之術,要嚴禁的。

  嘉靖皇帝實際上是個道家信徒,但在這方面仍然順著文官,”經書格言,通鑒要旨,盡在此書,而治國平天下之道,舉而措之不難矣。這說的是大學衍義,宋儒作品沒什麽可實用的東西。

  從現存的記錄看,軍事財政方面的東西是不講的,藝術當然更不可能有。傳說中所謂帝王術,其實就是這些到處可見的大路貨,自愚愚人,至死不悟。

  講學的人,通常有翰林院公推,首重德行,必須要是道學先生。明朝的講官,張居正這樣是少數,大部分都是腐儒,或者本來不腐也裝著腐。

  講學的時候難免皇帝皇子提問,問到實際問題,往往做迂腐之論。嘉靖年講學的湛若水是儒學大師,也是迂腐之人,在南方遇到倭亂,有人問“百姓遇到倭寇,怎麽自保?”湛若水回答:強壯的百姓在閑暇時修習孝悌忠信。嘉靖不喜歡他這種調調,斥責他是“偽學”。

  萬歷是比較聰明的人,張居正在的時候親自講學,萬歷還能老實聽,張居正之後,萬歷就表示身體不好,減少日講。到了崇禎這裡,日講堅持不懈,期間自然也有中斷,但無病無災的情況崇禎總會堅持聽講。

  崇禎又一次累了,把腳抬到桌上,文震孟正講尚書,講到”為人上者,奈何不敬“,崇禎聽了,就把腳收回去。

  崇禎是真信了,走上了文官集團心目中的聖君之路。你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我做到了,現在我就拿這些東西考核你們啦。

  五年平遼,這算啥大話,養德修身,其國自治,這不都是大臣整天說的道理嗎?楊嗣昌還說三月平賊呢。建虜夷狄,不知聖賢,不修聖學,兵者不詳,夷狄兵精,正是自取滅亡,五年還嫌慢呢。你要說五年平不了,你倒給我找出個聖學昌盛為何不如夷狄的道理來!

  因為這個原因,文武百官對關外兵事向來裝聾作啞,皇帝求策問,就用迂腐論調來搪塞。

  禦史劉宗周,儒學大師,清朝入祀孔廟的。清兵入犯,京城戒嚴,崇禎讓太監去監軍。劉宗周上疏,說天下不是無才,是無君子,皇上現在用太監,

是挾製君子。  這疏讓內閣扣下來了。現在什麽時候,您老不推薦精通軍事守城的人才,還來責怪皇上用太監?皇上用太監也是不得不用啊!

  崇禎下令讓兵部侍郎張元佐,仇唯楨去昌平通州守城,用太監督師,太監在下令當日就出城了,侍郎推三阻四,三天還沒有動身,崇禎有理了:內臣即日就道,而侍郎三日尚未出,何怪朕之用內臣耶?

  劉宗周一輩子上疏,無非是親君子遠小人修德養身的套話。崇禎想用湯若望教授火器,劉宗周表示”臣聞用兵之道,太上湯武之仁義,其次桓文之節製,下此非所論矣“。

  天天談君子小人,君子也罷小人也罷,您倒是給皇上推薦一個能打仗的來!

  他很幸運,他迂腐得崇禎都看不下去,早早讓他滾蛋了,免去破城之禍。

  劉宗周自己是廉潔的,崇禎最恨貪汙奢侈,所以對劉也沒什麽恨意。

  崇禎的敗亡,敗在軍事上和財政上,財政不能支持軍事,也缺乏軍事人才,軍事到處失敗,最終被李自成攻破北京。

  崇禎受到的教育,只有大儒的教導,只有迂腐之論,談財政,崇禎只知道節儉,談軍事,崇禎一點不知道,而大臣們聰明的不說,迂腐的說迂腐之論。

  崇禎鑒於軍事失敗,讓大臣推舉督撫,劉宗周開口:這是國家大事,一定要選非常廉潔的……

  崇禎打斷:還要有才!

  另外一位儒學大師黃道周,同樣迂腐不堪。楊嗣昌母親去世,按規矩要守製辭官,崇禎認為時務艱難,讓楊暫任。黃道周即上疏撕逼,說不合禮法。他說話遠比劉宗周難聽,崇禎親自辯駁,說著說著就吵起來,被崇禎降六級轟出京城。

  崇禎時滿朝文臣,或君子或小人,在國家緊要事務上,都是百無一用的。怪罪當時的官,未免有所不足,要怪還是怪前朝的大儒,淨扯沒用的東西,有用的東西自己不說也不讓別人說。怕皇帝敗壞心術,結果皇帝心術純良的死了,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李自成兵到城下,崇禎還在選拔官吏,問怎麽增加餉銀,答曰:不在搜刮在節儉崇禎點頭稱是。守城募餉銀,大家都說沒錢,勉強湊出二十幾萬,崇禎也不著急,就等著死了。

  有人建議先把太子送南方去,興時亨大呼:你們意欲何為?想讓太子自立為帝嘛?大家就不敢說了。

  王永吉帶著李自成的密信進城,是商量和崇禎平分天下的,閣臣不敢讓崇禎知道,下旨說王永吉喪師辱國,不能見皇帝。

  太常寺少卿吳麟建議放棄寧遠地盤,讓吳三桂趕緊來保衛京師,群臣認為放棄地盤不是辦法,不肯上奏。

  任何不能從正統儒家經典裡找到依據的辦法,策略,一概不能提,提就是心術不正,小人,罪該萬死!雖然不提也是個死。

  勾踐忍辱負重,南宋遷都偏安,漢唐和親借兵,這種事情,讓皇帝聽見就是罪過!崇禎自己聽了也是這麽想的!更不要提劉禪自縛投降了。

  所以城破前一日,崇禎召見大臣,問怎麽辦,崇禎哭了,大臣也哭了,崇禎蘸著淚水寫下“文臣人人可殺”的字樣,然後又抹去。

  崇禎寫的沒錯,大臣可殺,您也該死,追根溯源,誰把皇帝教育成這個樣子的?全明朝的文人儒士都要負責。

  禍患的根源,在明仁宗的時代,三楊提出經宴來給皇上皇子進行德治教育,仁宗點頭同意的時候就埋下了。

  治國用人以德不以才,華夷之辨夷人的東西不能用,偏安是昏君議和是漢奸,兵者不祥之器不能了解,皇上德治修明天下自然安定天下亂就是因為有小人,宦官不能用,女人的話不能聽,結黨者全是奸賊,權謀智術敗壞人心,皇帝天天只聽到這些話,既非太祖,成祖那種天生聰明,自然只能局限在這裡面了。

  有個叫鄭曼的人文采不錯,行為有些不檢,崇禎要重治他,文臣裡不少都上疏求輕判,越上疏判的越重。鄭曼托門路找到皇后說情,皇后剛說出鄭曼兩個字,崇禎的臉就變了,皇后不敢再說。鄭曼終於凌遲處死。

  鄭曼有“杖母”的事,他父母感情不好,他爹買通扶乩的人,說鄭母有罪,要打板子贖罪,鄭曼動手打了他母親二十板,世人傳為奇談,沒人指控他什麽。

  鄭曼隨即考中進士,因隨人指責魏忠賢被趕出翰林院,後又得罪溫體仁,被關進大牢。溫體仁也沒想殺他,就關著,鄭曼有文名,父子為官積蓄也有,雖在牢內,關照的人不少。

  有那麽一天,鄭曼的好友黃道周上了一道疏,聲稱自己文章不如鄭曼,崇禎初看也沒留意。隨後黃道周上疏,談論的就是楊嗣昌奪情的事,忠孝大節談的頭頭是道。楊嗣昌聽不下去,出來說了一句:您的人品我很尊重,您說的道理也挺對,可那鄭曼是杖母不孝之人,您說他人品學術比您好,我不理解!

  得,這一句話給崇禎留了印象,想起來有鄭曼這個人,回去一查,給鄭曼說話的人還不少,這還得了,如此不孝之人,居然朝中黨羽眾多,這人心都壞了!重辦重辦!於是鄭曼大禍臨頭。

  平時總跟皇帝講大道理,講的比天還重要,這下皇帝用大道理壓下來,鄭曼倒霉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