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貞觀年少》第30章 賞賜
  人總是這樣,習慣以固有的觀念去看待問題,很少有人會想到固有的觀念也會有錯的時候。大多數人一生平平淡淡,或許就是因為少想了一個萬一。

  當然,想多了萬一更不好,容易讓人走錯道。

  這就好比同村住著一個好人與壞人,好人從小到大都做好事,壞人從小到大乾些偷雞摸狗的壞事,偶然壞人遇見了好人侮辱女子,將其救下,人們便會認定壞人同樣是乾壞事,好人同樣是在做好事,就是那位被救下的女子,在得知壞人的品行之後,或許也會想壞人其實救自己也是做壞事。

  大部分人都不會去想萬一壞人也有做好事的那一天,固有的觀念已經形成,壞人似乎永遠便是壞人,好人永遠便是好人。

  所以凡事多想個萬一沒壞處,但天天想萬一,壞處卻不小。

  製鹽便是這個道理,毒鹽會毒死人,千百年來沒有人能從毒鹽之中製作出食鹽,這是大家固有的觀念,杜如晦前半生都沒製鹽的法子,偶然就能從毒鹽中製出食鹽?

  難道上天眷顧?

  開玩笑,要說眷顧也是眷顧自己,憑啥好事都落到了你頭上?

  以李神通為首的文臣武將都這麽想,哪怕是幫杜如晦說話的文臣武將······估計心裡也有這麽一點小心思。

  朝臣是不信的,李世民倒是相信,但是他不信杜如晦會能從鹵鹽中製出食鹽。

  “愛卿真是偶然想到從毒鹽中製出可食之鹽的法子?”

  李世民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杜如晦歷來正直,今日卻在言語之上搶了別人功勞,有段日子能好好打趣打趣他了。

  李世民知道事情的大概,他其實從未想過杜如晦說製鹽之法出於自己之手是搶獨孤武功勞,認為杜如晦是一時失言罷了。

  只不過杜如晦雖不拘小節,但也謹言慎行,失言便是君臣之間打趣的樂子。

  而且看李世民的想法,這個樂子會持續很長時間,杜如晦真應該回家好好拜拜先祖,順便拜拜李家先祖,讓兩家先祖保佑李世民在些許小事上也正經些。

  遇上這麽一個喜歡打趣臣子的皇帝,杜如晦早年沒投效他人麾下······似乎真是為此也說得過去,有幾分緣由,至少要打七分,滿分十分。

  歷數古代皇帝之中,君臣相處最像朋友相處的,除了李世民外,恐怕沒幾個。

  李世民的話音不大,卻是讓吵鬧的兩儀殿安靜了下來。

  李世民的問話很有意思,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第一時間想到其中關鍵,陛下似乎不懷疑杜如晦有法子從毒鹽中製出食鹽?

  難道真有辦法?

  想到這個可能,長孫無忌搖了搖頭,房玄齡也暗自搖頭,憂心忡忡。

  杜如晦歎了口氣,上前道:“陛下,確實乃臣最近想到的法子。”

  第一次還能說是失言,第二次還失言,杜如晦有那麽傻?當然不會,只不過為了後續替獨孤武賞賜做鋪墊而已。

  當著臣子的面,把功勞放在杜如晦自己身上,以他對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定然不會當著所有臣子的面繼續追問獨孤武之事。

  如此,便不必說出獨孤武不要官不要爵的緣由,保全李世民的面子不說,私下裡與李世民談談,又讓獨孤武在李世民心中留下好印象。

  一箭雙雕的計策,杜如晦對自己的突發奇想很滿意,不過總有人不信他能從鹵鹽中製出食鹽,他不太滿意。

  “哈哈······”

  仿佛聽見了天大的笑話,

李神通仰頭大笑,似乎不這麽做不足以顯示他此刻的興奮和怒氣,真把自己當三歲小兒了。  “杜如晦,你若能從毒鹽中製出可食之鹽,老夫把頭砍下來給你當凳子坐。”

  “我要你的頭有何用?坐著又不舒服。”

  杜如晦喃喃自語,就是聲音有些大,引起朝臣一陣爆笑。

  李世民嘴角抽搐,老臉憋得通紅,這要不是李神通,估計早就放聲大笑了。

  “杜如晦,你······”

  杜如晦打斷道:“淮安王,你的頭我不敢要,不過我府上最近缺錢啊,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前幾日在涇陽縣都淪落到騙吃騙喝了。若是我從毒鹽中製出可食之鹽,你便給個五百貫,如何?”

  國庫不充盈啊,能省一點是一點,反正這些王爺將軍也不缺五百貫錢。

  這就是杜如晦。

  有這樣的臣子在,李世民真應該好好感謝下先祖,順便給杜如晦的爹娘追封給封號,感念下兩位去世的老人生出個這麽好的兒子。

  杜如晦言之鑿鑿,李神通心裡有些打鼓,沒接話。

  杜如晦笑道:“淮安王說老夫製不出鹽麽,現在不敢了?”

  李神通冷哼一聲:“激將法?!”

  “不錯。”杜如晦點點頭,笑道:“不知淮安王經不經得起呀?”

  “今日老夫便經不起了,老夫倒要看看你如何從毒鹽中製出可食之鹽,老夫與你賭了。”

  有了一個淮安王,杜如晦也不怕再多幾個,那幾個罵自己罵的最厲害的不能放過。

  “王大夫,薛將軍······”

  一連串的人被杜如晦叫了出來,被叫的人也實在,各自報出了自己的數目,數目不多,也不敢太多,不過加起來還是有那麽個四五千貫。

  杜如晦很滿意。

  李世民也很滿意,錢都是小事,四五千貫還不值得李世民記掛心上,關鍵是製鹽的法子,讓李世民很滿意。

  杜如晦準備充分,所有東西都有準備,別說鹵鹽礦,就連小鍋都裝在袋子裡提進了宮。

  君臣眾人隨意找了處地方,杜如晦便用帶來的工具將鹽給製了出來,法子很簡單,普通人見過兩三次之後都會。

  這說明大唐以後不會缺鹽,至少軍中不會缺鹽,只要有毒鹽礦,隨時都可以製鹽,李世民又怎會不滿意呢。

  “如何能保證此鹽可食?”看著白色的鹽塊,李神通心中已經認輸了,嘴上卻依舊不肯認輸,只是語氣不再像兩儀殿中那般強硬,甚至略帶歡喜。

  鹽啊,對大唐太過重要了。

  杜如晦也不說話,直接從鍋裡掰了塊鹽放到嘴裡。

  “不可······”

  李世民與朝臣的話沒有說完,已經看著杜如晦咽下去了,還說了句,真鹹。

  “去給克明端些茶水來。”李世民大笑著吩咐身後伺候的內侍。

  等到杜如晦喝過水,君臣再次返回兩儀殿,李世民很是大氣的賞賜了杜如晦兩百匹絹帛,畢竟杜如晦說製鹽的法子是出自自己之手,但李世民卻知道不是,論功行賞賞賜正主方是正理。

  不少人覺得李世民小氣,就像房玄齡,他便覺得李世民很小氣,必須為自己好友說上兩句公道話,兩百匹絹帛抵消製鹽之功,不合理。

  剛想開口,就聽杜如晦行禮道:“臣謝過陛下賞賜,如今有製鹽之法,陛下是否讓諸位商議商議此法用途?”

  李世民詫異的看了一眼杜如晦,明白杜如晦是故意的,故意不說避而不談獻上製鹽之法的正主。

  明白了,李世民便有些疑惑,疑惑杜如晦為何避而不談。

  不過杜如晦既然提到了製鹽之法的用途,他隻好將心中的疑惑暫時壓下,與朝臣商議。

  這一商議便到了傍晚,眾臣皆行禮回府,杜如晦卻沒打算離去,而且李世民也沒打算讓杜如晦與好奇心盛的朝臣離去。

  李世民帶著杜如晦從兩儀殿走到甘露殿,坐下後也不說話,只是看著杜如晦,看得人心裡發毛。

  但是杜如晦畢竟跟隨李世民多年,言語依舊平靜,“陛下,製鹽之法確實出自獨孤二郎之手。”

  李世民哈哈大笑:“克明,你這可算是搶了好友功勞,獨孤武真是你好友?”

  杜如晦點點頭,笑道:“確實好友,臣亦未曾搶二郎製鹽之功,二郎不受官不受爵,只要五百貫的賞賜,說起來臣還替他多掙了些。”

  “不受官不受爵?!”李世民音調陡然拔高,疑惑道:“為何?”

  杜如晦想了想,歎道:“二郎言道,獻上製鹽之法乃是人之本分, 製鹽之法只是微末之功,二郎年方十五,德不高望不重,陛下賞賜受之有愧,只要些錢財改善家中日子。”

  李世民一眨不眨的盯著杜如晦,問道:“真是如此?”

  杜如晦歎了口氣,一副果然瞞不了陛下的樣子,歎道:“確實如此,不過主要原因是二郎說做官太累,不想做官。”

  “這就是你不談及獨孤武之因?”

  杜如晦搖搖頭,歎道:“二郎是有本事的人,陛下未曾與之交談或許不知,但臣在二郎身上學到很多,但他如今不過年方十五,製鹽之功想必陛下亦會重賞。”

  李世民點點頭:“此製鹽密法之功不弱於一人滅一城之功,尤甚。”

  “陛下,木秀於林啊,製鹽之功若放在朝堂之上提出,您可曾想過有多少臣子不服。”杜如晦長歎了口氣,對於朝臣爭論功勞之事,他很無奈。

  “陛下,十五歲的少年終歸太過年輕,二郎自己也明白承受不起這份賞賜,五百貫的錢財賞賜對於二郎來說便最好,陛下如今重賞不妥,何不妨等等?”

  “賞賜五百貫?”李世民皺了皺眉,還是覺得有些低了。

  “五百貫合適,臣今日也正好收到了賞賜錢。國庫空虛,宮裡缺錢,剩余錢財,臣派人送到宮中。”

  這話作為臣子不會提,也不敢提,堂堂皇帝還能要你的錢財,你把皇帝當成什麽人了?

  但是,杜如晦提了,而且是一副不管你要不要我都送進皇宮的語氣,不是因為其他,只是因為他是杜如晦,行事不拘小節,只看事情結果好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