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年少》第31章 再臨正陽村
  今年八月,李世民剛登基,便下詔稱宮女人數眾多,且多年幽居在深宮中,實在可憐,下令簡選一些留下,其余的放出宮,任其婚配。

  一來,主要是因為李世民確實仁慈,覺得久留宮中的宮女可憐。

  二來,便是因為后宮之中沒多少錢,不能說養不起宮中宮女,只是耗資太大,不值當,前不久又經歷的突厥入侵,后宮之中也開始節衣縮食了。

  杜如晦這筆錢倒不至於解燃眉之急,卻是讓后宮的日子能好過許多。

  不管是因為錢還是因為杜如晦立了功,李世民請杜如晦在宮裡用了一頓晚飯,喝得滿臉通紅,大笑著到了立政殿。

  畢竟老公掙錢了,總少不了在妻子面前顯擺一番,李世民也不列外。

  “陛下,今日為何事如此開懷?”

  看著李世民領著內侍進門,長孫皇后率先開口,沒問是不是因為朝堂上發生了什麽喜事,李世民會說她便能知曉,李世民不能說的便不會說,她不會越過后宮不乾政這條底線。

  李世民大笑道:“今日確有喜事,大喜,杜如晦已當著朕與文武重臣之面,從毒鹽中製出食鹽,且不日之後便會送來四千貫錢財。”

  李世民既然接受了錢財,長孫皇后便不會反駁李世民的決定,畢竟錢財只是件小事,倒是有些好奇杜如晦為何會送錢財到宮裡。

  “杜如晦家中有四千貫?”

  這就是長孫皇后,知道什麽時候該說什麽樣的話,不僅讚揚李世民麾下臣子兩袖清風,還能從李世民嘴裡得到自己原本好奇的答案。

  “他家裡哪有四千貫的錢財,是他今日與眾臣打賭所贏,白撿四千多貫,想到宮裡缺錢,便請求送進宮中貼補日常所用。”

  李世民面帶微笑,卻突然歎了口氣,歎道:“克明歷來便是如此,總是在為朕考慮啊。”

  許是長孫皇后見不得李世民傷感,便提起了製鹽之事,李世民瞬間便笑了,將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事和後來與杜如晦交談之事,詳詳細細的告訴了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扶著李世民坐到身邊,笑道:“獨孤家安於偏隅之地,卻不想教導出獨孤武這等少年英才,妾身委實對其有些好奇了。”

  長孫皇后不提,李世民還沒多想,但是長孫皇后這一提,李世民瞬間便問道:“觀音婢,你的意思是說正陽村獨孤家與······”

  “妾身不知,不過尋常農戶恐怕教導不出此等人才,製鹽之法古未有之,又豈是尋常少年能想到,其父母必定不凡。”

  “既然提到了,查一查也好。”

  李世民叫過伺候的內侍,在獨孤武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他家在最近幾日便會被摸得清清楚楚,所有一切都會被送上李世民的案頭。

  而且確實隻用了幾日時間,在第五日,李世民的龍案上便擺上了獨孤家的一切情況,就連獨孤誠在仁壽元年逃難至正陽村也被查的清清楚楚,至於更早的便查不到了。

  仁壽年間雖非兵荒馬亂,但畢竟過去了二十多年,又經歷了隋末戰爭,二十多年前,甚至更長久的事,又怎麽可能完完全全查到。

  不過那不重要,獨孤家這些年境況很清楚,若是獨孤武家與獨孤家有關系,便不會如此貧苦,這足夠打消了李世民和長孫的懷疑。

  而且,李世民還派人親自去獨孤家詢問過,獨孤家根本沒獨孤誠這個人。

  不管獨孤武家與獨孤家是否有關系,獨孤武最近卻是既擔憂又興奮,

時常在河灘邊發呆,一呆就是一整日。  今日又來了,找到坐了好些日的石頭,把別再腰間的書拿出來,望著河面歎了口氣,看起了書,只不過心思全沒在書上。

  距離杜如晦到正陽村過去好幾日了,最近也沒個消息,獨孤武有點擔憂杜如晦沒能把事辦妥,把自己給供了出來,然後被獨孤誠狠抽一頓。

  只不過一想到有錢,有五百貫,不對,是二百五,獨孤武又有些興奮,臉上露出了笑容。

  二百五十貫,估摸著修間大宅子是不缺了,可能還有剩,剩下的該做些什麽好呢?買兩個小娘子伺候爹娘?

  算了,估計得被老爹抽一頓,再說自己生在紅旗下走在春風裡的大好青年,也不該有此想法,大好青年怎能讓封建社會給腐蝕了呢。請兩個小娘子,估計應該不會被抽。

  “蛋叔,你傻笑啥,不會又被叔翁給抽傻了吧。”

  王根的笑語打斷了獨孤武的臆想,獨孤武很生氣,提起抽,他便想抽王根一頓。

  兩日前,王根到獨孤家通知獨孤武一家過幾日到他家吃酒宴,說是慶賀小兒子出生,然後順便把獨孤武在涇陽縣的敗家行為給獨孤誠提了一嘴。

  獨孤武舊傷未去,又添新傷,王根在院子裡傻笑不說,還在僅剩兩三家的村裡宣傳。

  第二天一早,王遠就帶著草藥到了獨孤家,根本不用讓獨孤文去拿,還憋著笑說最近還要上山,不去涇陽縣,家裡沒有多少治療傷勢的草藥,叫獨孤誠少抽兩頓。

  “你才傻呢,老叔好心好意請你吃飯住店,你小子竟然跟我爹告狀,再有下一次,抽死你。”

  王根不敢言語了,看著河面發呆。

  “看啥,沒聽見叔說話啊,真想被抽了?”

  獨孤武順著王根的目光望去,只見一艘大船朝著正陽村來了,杜如晦正站在船頭笑。

  船其實不大,但是在正陽村的農戶看來很大,或者說很有氣勢,常年不見外人出入的正陽村陡然來了一艘氣勢十足的大船,王根傻眼了很正常。

  杜如晦望著獨孤武大笑道:“二郎,你要抽何人,要不我替你代勞?”

  “老杜,事成了?”獨孤武自問自答,抱拳恭喜道:“看樣子也是成了,否則你還坐不上這等船,恭喜你升官兒了。”

  “同喜同喜。”杜如晦在船頭上抱拳笑道。

  船靠岸,杜如晦朝身後的仆從揮了揮手,然後獨孤武便咧開了嘴,一箱又一箱的箱子被人抬下船,在河岸邊摞得老高,都是錢啊。

  “老杜,不對啊,二百五十貫裝不了這麽多箱子吧?”看著比自己都高箱子堆,獨孤武疑惑了。

  “五百貫。”杜如晦伸出手掌。

  “五百貫也沒這麽······等等,你說啥,五百貫,我不是讓你留下一半麽?你這是沒把我當朋友啊!”獨孤武有些不太高興。

  “二郎送我錢財,我又豈會拒絕,你放心,我留了一半,你我二人一人五百貫。”

  杜如晦笑得眯起了眼,打賭贏來的錢其實無所謂,家裡總不缺那點錢財就過不下去,反倒是忘年交的這份心意很難得。

  “留了就好,王根帶他們把東西都搬到我家,我與老杜說會兒話,記住我爹若是問你我在哪兒,你就說有官員在問我話,不方便回去。”

  王根傻乎乎的點頭,獨孤武拉著杜如晦走到了一處樹蔭下。

  “老杜,杜尚書這麽有錢麽?一千貫啊,說拿就拿,杜如晦不會是貪官吧,我記得他名聲不錯啊。”

  杜如晦:“······”

  瞧杜如晦一臉的鬱悶,獨孤武訕笑道:“我以為你能談下五百貫都是杜尚書賣你一個本家兄弟的面子,沒想到竟然有一千貫,厲害了,老杜。”

  獨孤武拍了拍杜如晦的肩頭,笑道:“想想也是,杜尚書如今可是你們杜家的頂梁柱,又是陛下的左膀右臂,貪墨這種事不至於,一千貫對他來說肯定不多,早知道我們就要價兩千貫了。”

  “給你兩千貫,二郎敢要。”

  獨孤武想了想,灰心喪氣道:“還別說,我真不敢,若是沒有你,我連五百貫都不敢開口,不過你送來的五百貫是不是太多,這堆箱子裝得可不止五百貫吧。”

  杜如晦點點頭,笑道:“還有些平日所看的書。 ”

  提到書,獨孤武臉上的笑容隱去了幾分,不過他也知道書本在這個時代是份大禮,笑容少了熱情卻不減。

  獨孤武勾著杜如晦的脖子,笑道:“話說,你因為獻上製鹽的功勞,官職升了幾級,不可能還在涇陽縣吧?”

  杜如晦想了想,笑道:“調入了兵部,職位暫時未定。”

  “我說杜如晦是不是傻啊,你一個縣丞去兵部幹啥,兵部不是管軍的麽,文官去兵部幹啥?”

  杜如晦像似看傻子的看了眼獨孤武,解釋道:“文官為何不能入兵部,杜如晦如今便是兵部尚書······”

  獨孤武打斷道:“也對,你跟著杜如晦不錯,你們當年都跟隨大軍征戰過,調入兵部也沒錯,按理說製鹽這麽大的功勞,你調往兵部之後,官職也肯定不低吧。”

  杜如晦點點頭。

  “那陛下肯定得賞賜你一些仆從吧,比如工匠啥的?”

  “二郎此話何意?”

  獨孤武沒回答,反問道:“你說我家有錢了該乾些什麽?”

  杜如晦嗯了一聲,笑道:“有錢了,不必再為今後日子擔憂,自是讀書成才,報效大唐。”

  “我說你是不是死腦筋,有錢了自然是修房子啊,你看看我家的房子能不修麽,過不久我大哥就要成婚了,連個住的房間都沒有,所以你看看是不是給我請二三十工匠來村裡修房,工錢肯定足,每天四文錢,包吃一頓飯。”

  獨孤武現在是手握五百貫的男人,也就是五十萬文,一天四文錢的工錢加頓飯,不成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