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青這時內心有些惶恐。
剛聽晁錯講了一些事情,沒想到自己沒在長安的這些日子發生了這麽多事!
太皇太后駕崩,陛下宴會上說傳位於梁王?晁錯他還上奏削藩!陛下還同意了!而且詔令都已經發下去了一部分,就楚王和吳王的還沒有發!
自己這個禦史大夫不在,他們居然能乾這麽多事?當我是擺設嗎?
不過冷靜下來後,陶青發現自己不在也是一種幸運。
宴會當陛下說了傳位梁王后自己在場該怎麽做?反對招惹太后,同意招惹陛下。不說話的話,那自己可能兩邊都要得罪。
畢竟身為禦史大夫,現在的朝中老二,申屠嘉當時還不在,那就是臣子中老大!
雖然是表面的禦史大夫,但在遇到這種問題必須要站出來。
再說削藩,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當時自己在,該站哪邊?
所以思前想後,陶青認為自己不在,才是最好的結果。
晁錯從剛才就一直在注意著陶青的臉色變化,知道他此時一定在自己內心計算著得失。
看著陶青面色由凝重轉變為平靜,甚至還帶著微微笑意後,晁錯笑著又為陶青滿上了酒樽。
“這杯酒再來恭喜陶大人高升,同時也祝我們以後合作愉快。”晁錯拿起酒樽笑道。
陶青聽到這兒就明白了,自己升任丞相後,登上禦史大夫的人恐怕就是晁錯了。
陶青也笑著拿起了酒樽:“那就多謝了!”
陶青喝完後將酒樽放下,咂吧了下嘴開口道:“我還有一事不是很清楚。”
晁錯聞言笑道:“但說無妨!”
“就是有關申屠老丞相的死,我從長安出發前往匈奴那邊是他身體還很硬朗,怎麽這我一回來,就得知他老人家去世了呢?”陶青注視晁錯問道。
晁錯聽著猶豫了片刻,像是責怪自己一般,還歎了聲氣:“唉!此事說來也怪我,我之前不是擔任內史嗎!如果按照以前,我內史府衙離宮中,離陛下就太遠了。”
“於是我就向陛下上了道奏疏,讓陛下允許我將高皇帝那廢棄的院牆給砸了,開一道門,直接進去未央宮。起初只是試試,陛下如果不答應就算了,但誰知陛下一口就答應了。”
晁錯臉上做出一副很驚訝的樣子:“然後我就請了工匠開始施工,卻被申屠老丞相給發現了,他就連夜寫了封彈劾我的奏疏。”
“我就和老丞相在陛下面前探討了一番,在陛下確認的情況下,老丞相也就無奈的離開了,可誰料想到,老丞相在丞相府居然吐血暈倒;經過太醫診治,說活不過六月了。”
晁錯這樣說著的同時還用一種微妙的眼神看著陶青。
陶青看著這眼神就知道肯定沒有晁錯所說的這麽簡單,而且晁錯肯定在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陛下也插了一手,而陛下插手的原因恐怕是認為申屠嘉佔的權力太大了,那自己又該怎麽辦呢?自己之前是認為申屠嘉不管哪方面都完勝自己,所以自己就只能放權。
可現在是丞相了!
陶青這時甚至還從晁錯那裡看出了一種挑釁的意味。
他是想要自己以後老實些嗎?
廳內的氣氛有些沉悶。
又過了一會兒,陶青才面露苦澀的歎道:“老丞相年紀大了,可能也是舊傷堆積,導致的複發吧,這也怪不到晁大人;所以晁大人也不必自責。”
晁錯聽著陶青的回答很滿意。
晁錯突然開口問道:“陶大人,有關之前我上奏削藩一事,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陶青顯然沒有料想到這晁錯還會逼問這個問題。
思索了片刻,笑道:“削藩一事陛下的心裡自有算計,陛下做出的決定,想必已經是最好的決定了。”
晁錯見陶青這麽回答,愣了下笑道:“說的好!陛下的決定才是最好的決定!像朝中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成不了大事,只有像陶大人您這樣的明白人,才能高居丞相之位!”
……
翌日早朝。
劉啟正式頒布了詔令。
原禦史大夫陶青升任丞相,內史晁錯升任禦史大夫。
並將內史府權力一分為三,分為左右內史以及主爵中尉;統稱三輔,共同管理京畿地區。
原內史府司馬王恢升任左內史。
原少府丞申屠蔑升任右內史。
原騎郎將李廣升任主爵中尉。
……
陳府書房。
陳安在思考著劉啟今日頒布的詔令。
晁錯一上去後,劉啟就迅速叫內史府這個龐大的機構給一分為三,估計是信不過其他人來接任內史之位,不過一分為三後就多出了兩個兩千石的職位。
王恢的升任在意料之中,申屠蔑的升任可能是劉啟對於申屠府的一種補償。
至於李廣的升任,陳安想了許久,得出的結論就是劉啟要開始任用李廣了,劉啟估計已經在準備和吳楚兩國的戰爭。
……
吳國會稽郡廣陵城。
前一段時間河堤潰決,發生了洪澇災害, 致使許多下面縣城有流民來到了廣陵城。
劉濞下令給他們在城外搭建了帳篷臨時安置,並在城門口搭起了施粥棚。
劉濞此時就在親自為受災的百姓施粥。
“老人家,拿好!”劉濞為一位比他還要大的老人打上了滿滿一碗粥,遞了出去。
劉濞看著那位老人伸出顫巍巍的手。
忽然像是想到了什麽,又收了回來,對著旁邊吩咐道:“駒兒,幫這位老人家端過去。”
劉駒聽到後立馬就答應了:“諾!”
劉駒接過後走出粥棚,一手端著,另一隻手扶著那位老人家。
“來,慢些走。”
“謝謝,謝謝啊!”
那位老人家感動的一直在抽泣,連聲道謝。
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被吳國太子扶著。
“大王的心地真是善良啊!”
“對啊,大王對待我們真好。”
“那是肯定啊,你見過有其他地方不用交稅嗎?不僅不用交稅,大王每年還給我們發錢呢!”
排著隊等著喝粥的百姓和周圍已經有了百姓都在稱讚著劉濞的善舉。
劉濞聽著這些聲音,臉上露出著微妙的笑容。
這時突然應高從城內急匆匆的跑了出來。
應高跑到劉濞耳邊不知道說了什麽,劉濞瞬間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