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關山紀年》第48章 白馬渡 4女之台
  白馬渡口。
  金堤分錦纜,白馬渡蓮舟。
  這裡本來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地方,但在這個普通的地方,卻隱秘的承載著神州千年安危,我曾在腦中無數次的想象過此地,但始終無法腦補出這裡具體是什麽樣子,直到今日終於得見。
  在來前我們曾做過調查,白馬渡口是重要的古津渡,因為其位於黃河天險,守南北要道,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在《史記》曾記載道,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製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因此這裡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可是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卻並不是如同我們想象中那兵家必爭的古渡口,而是一片圓形的台地遺址,在遺址旁則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寺,無論怎麽看都與我們所了解的白馬渡絲毫不符。
  我們茫然的看著面前的遺址與古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沈浪東瞅瞅西看看,皺著的眉頭上寫滿了他的不解。
  “川哥,亭哥,這是怎麽回事,白馬渡口怎麽會是一座寺廟?”
  我從未來過此處,只能將目光看向春亭,而春亭看來對此地也沒有了解,轉而將眼神望向了凌軒。
  凌軒攤了攤手做無奈狀,下得車後,他在車上的種種情緒已經消失不見,若不是我與他同乘一車,還真的想象不到他剛剛在車上居然會有那麽極端的情緒波動。
  “亭哥你別看我,我也不清楚,之前我隨口一提你就把我大罵一頓,我又哪敢多做了解,生怕惹怒了你。”
  眾人站在原地,抬頭看著遠方的古寺,誰也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去做。
  正當我們不知所措之時,發現在前方不遠處的路旁,有一面容慈祥的老者正在躺椅上悠閑的曬著太陽,於是弈和讓他手下之人散去蹤跡暗中跟隨,而我們幾個人慢慢走了過去,打算在這老者口中,對此地進一步的了解一番。
  “老人家,打擾一下,請問這裡是哪裡啊?”
  開口詢問的是亓芷,她嬌小可愛,一直以來都頗受喜歡,由她開口自然是強過我們許多。
  “小姑娘看來不是本地人,這裡啊,這裡叫四女台,那座寺叫黃花寺。”
  果然,老人聽見亓芷的聲音,睜開眼看了看她,由被人打擾的不滿很快轉變成對亓芷的喜愛。
  “四女台?老人家,這裡不是白馬渡口麽?”
  沈浪聽見老人的回答後,蹲在老人身旁,裝作好奇的樣子開口問道。
  “曾經這裡確實是白馬渡口,不過早就已經荒廢,荒廢後改稱四女台,後生們,你們來這裡有什麽目的?”
  老人家先是解釋了一番,隨後見我們對此地頗有興趣,表情好奇的詢問起我們的來意。
  “是這樣的老人家,我們是歷史研究所的,之前聽說這裡有個白馬渡口,打算來這裡搜集一下素材製作一期古代渡口的相關專題,可惜我們來之前沒弄清楚,原來這裡已經荒廢,這可真是太遺憾了。”
  見這老者起了疑心,凌軒連忙開口,電光火石之間找了個合適的理由,面帶失落的應付了過去。
  凌軒所說合情合理,老者聽後並未懷疑,而且由於凌軒所說的理由,老人家興致高漲,開始對我們講述起這裡的有關記載。
  這裡始建於戰國,荒廢於金明昌五年黃河南徙,我們如今看到的圓形台地遺址,便是當地人口中的四女台,至於什麽兵家必爭之地的說法,瓦崗寨的由來等,這些我們事先已經知情,便沒有仔細去聽,真正令我們感興趣的是老人家口中說的另一段故事。
  白馬津作為黃河的重要渡口,數不清的生離死別每日在白馬津畔一一演繹,而面對洶湧澎湃的黃河,來往者大多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就在這白馬渡口,誕生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句。
  而其中最為出名的,自當屬一代詩仙李太白,李白辭官離京之後北行至白馬津,準備自此渡過黃河遊歷幽燕,而當他站在白馬津前,此地大風乍起,坐騎昂首向北嘶鳴,他頓時被洶湧的波濤和呼號的狂風觸動,揮筆寫下了樂府詩《發白馬》。
  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簫鼓聒川嶽,滄溟湧濤波。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蕭條萬裡外,耕作五原多。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聽後我忍不住暗中思量,堂堂一代詩仙李太白居然會為這裡特意賦詩一首,聯想到李白所在的年代,再想起千佛寺的建造時間,我的心中不免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老人家,這裡雖然已經荒廢了,可是畢竟曾經是那麽重要的渡口,為什麽你們會放棄白馬渡這個名字,而是改稱這裡為四女台呢?”
  打斷我胡思亂想的是薛楠,她聽老人家講述了半天,可說的多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忍不住開口轉移了話題。
  “那是因為一個悲壯的故事。”
  老人家面帶感慨,隨後為我們解釋了起來。
  漢成帝河平二年,黃河再度決口, 而此地由於緊鄰黃河,自然是深受洪水肆虐之苦,不知何人出了一個主意,要尋找兩個屬龍兩個屬虎的少女,將這四名少女在七月十五中元節這日埋在天台山的四個角落之中,這洪水便不會再度泛濫。
  此地太守無奈之下相信了巫師的說法,於是他下令讓滑縣和浚縣的官員各找兩個屬龍兩個屬虎的少女,可是既然知道被選中的少女將會被活埋,村民們誰也不肯承認自己家的孩子是這兩個屬相,眼看七月十五快到了,兩個縣卻連一個少女也沒找到。
  說來也巧,浚縣縣令正好有兩個女兒,一個屬龍一個屬虎,他實在沒有辦法,最後隻好忍痛割愛將自己的兩個孩子交了出來,而滑縣縣令眼看期限已到,最後也不管屬相一事,只是隨便買來兩個少女濫竽充數。
  而後來,當河神知道滑縣縣令對其不敬,便控制洪水隻往南流,從此浚縣擺脫了河患,滑縣的水患反而越來越嚴重,為了紀念這四位少女,人們將這裡附近的黃河大堤稱為龍虎堤,將此地改名為四女台,這就是白馬渡口改名四女台的由來。
  聽後,大家不禁為投河的少女所惋惜,果然如老者所說,這確實是一個悲壯的故事。
  在聽完老人家的講述後,我們算是大體上對此地有了幾分了解。
  可是在了解過後,一個嚴肅的問題出現了。
  這白馬渡口既然已經荒廢,我們又該去何處尋找藏匿於此的雕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