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關山紀年》第64章 3身佛 法報不2
最新網址: 聽到謝邪的猜測我們沒有反駁,對於佛法眾人都不是十分了解,既然謝邪有這樣的想法倒不如聽他說完,看看是否真的如他所說,這毗盧遮那佛才是我們所要探索的重點。

 主要是他的這番猜測,聽上去似乎有那麽幾分道理。

 釋迦摩尼自然不必多說,那是佛教的創始之人,傳說他在出生時便開始走路,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後來於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日得道,割肉喂鷹成就正果,世人口中所說的佛祖、世尊便是對釋迦摩尼的尊稱。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如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本尊,被稱為“佛中之王,光中極尊”,傳說他曾發四十八大願望,其中一願,就是眾生在壽終之時,凡致心稱頌名號十聲,就可得阿彌陀佛度化,生極樂世界,速證菩提。

 因此念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是無上的咒語,念一聲佛號就相當於念十方一切如來名號,消除八十億劫的無邊罪業,平時念佛,還可以修清淨心,無邊成就,世人所見各大寺廟中僧眾口呼之佛號便是來源於此。

 而這裡的主位居然是毗盧遮那佛,也許是我等孤陋寡聞,這毗盧遮那佛與釋迦摩尼及阿彌陀佛相比似乎名聲不顯,於情於理或許不應該擺放在主位,難道這中間真的暗藏著什麽線索?

 謝邪見我們沒有反駁的意思,便開口說起了這幾日在行空處的收獲。

 “這幾日在行空處,雖然我是借口探討佛法的理由拖延他來此查看,不過行空佛法高深,我倒確實從他口中對這毗盧遮那佛有了一些了解。”

 說著,他便為我們講解起這所謂的毗盧遮那佛到底是哪位佛陀。

 毗盧遮那佛,是華嚴經十種佛中,第九身性佛的其中一個功德名號,在密宗法系中是最高身位如來,也便是密宗口中的大日如來,密宗所有佛和菩薩皆自大日如來所出,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兩部曼荼羅中,大日如來都是居於中央位置,他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說到這裡謝邪便停了下來,看來這幾日在行空處他也只是一知半解,對於佛法的理解並不到位,只知道這些簡短的內容而再不知其他。

 薛楠聽後皺了皺眉頭,看著我們疑惑的開口問道。

 “大日如來這名號我倒是聽說過,

可是這和我們想知道的線索依然沒有關系,是不是我們又弄錯了?”

 春亭這時候卻忽然將目光望向遠方,看著遠方的來人若有所思。

 “既然沒有其他頭緒,有了線索就應該調查下去,不過術業有專攻,我們茫然猜測,不如去問一問別人。”

 我們順著他的視線望去,原來是永安來了。

 行空畢竟年紀大了,所以招待我們的一應事宜他已經全部吩咐到了永安的身上,看看時間,永安應該是來喊我們用午飯了。

 “諸位施主,快歇歇吧,先去用些齋飯,休息一會再繼續動工。”

 果不其然,永安正是來喊我們休息用飯的。

 人是鐵飯是鋼,眾人雖然憂心接下來的線索,但是也確實該吃飯了,於是我們跟著永安的腳步走向齋堂,而凌軒一邊走輕輕開口,試圖不露痕跡的從永安口中得到我們需要的消息。

 “小師父,我們剛才在殿中正有一事不明,你既然來了剛好問問你,水陸殿中為何主位是這毗盧遮那佛?”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永安聽見凌雲的發問,先是不知所雲的頌了一句偈語,然後為我們解釋起來。

 “施主有所不知,雖然阿彌陀佛與釋迦摩尼被世人所知,但是這毗盧遮那佛才是二時臨齋儀中位列第一的尊者如來。”

 聽見永安所說,我們一陣失落,這毗盧遮那佛看來在佛教內地位崇高,位列主位也許並不是這水陸殿中的線索,只是我們不通佛法才造成了如此誤會。

 永安自然不知道我們在想什麽,說到佛門那這當然是他所擅長的領域,所以他並沒有注意到我們臉上的失落,而是興趣盎然的繼續對我們解釋起來。

 永安對我們說,佛教認為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以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為化身,一佛具此三身,三身即成一佛。

 與此相應,又有三身佛之說,其中法身即是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是無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無分別,都是毗盧遮那佛。

 報身佛便是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淨土之身,盧舍那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法身毗盧遮那的簡稱,釋迦牟尼佛在立名時,把他的報身和法身立在同一個名中,表示法報一體不可分列。

 而化身佛即是釋迦牟尼佛,指佛為救度世間眾生,應機緣隨應三界六道等情況顯現的變化之身,釋迦摩尼本是蓮華藏世界中盧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薩,他來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門修行而成就了盧舍那的化身佛。

 在佛教中,關於這三尊佛像的微妙關系有一個非常精妙的比喻,法身好比月亮本身,是一切光明與投影的本源所在,報身好比月光,清淨湛然相續不斷,永遠享受廣大法樂,而化身則好比水中月,有千盆水就有千道月影,隨緣應化教化眾生。

 同時這個說法還有另外一個含義, 即是暗指哪怕河水乾涸,月影消失,但月亮本身依舊存在,由此可見這毗盧遮那佛在佛教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麽重要。

 薛楠心思細膩,不同於我們發現毗盧遮那佛本就應該供奉在主位之後的低落,她從永安口中聽到這三身佛的說法之後,卻發現在水陸殿中並沒有看到所謂的報身佛,所以她不動聲色的對永安詢問起這報身佛的由來。

 “那小師父,你口中的這報身佛盧舍那佛又是何方佛陀?”

 說話間就來到了齋堂,永安先是帶我們打好了齋飯,然後虔誠的吟誦供養偈,吟誦完畢後對薛楠的疑問進行了回答。

 “報身佛既是盧舍那佛,盧舍那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佛祖在立名的時候把法身佛和報身佛合立一名,用以表達法報不二的精義,所以從本源上來說,盧舍那佛與毗盧遮那佛其實本就是一尊佛陀。”

 法報不二,這所謂的盧舍那佛與毗盧遮那佛其實本質上是同一尊佛陀?關山紀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