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沒想重生》【三百零九 】
“那我現在是築基期的人了,我能活一千多歲吧?”燕天南問道。

“不錯,正常情況下,宗主至少能活千歲以上。”大藍答道。

小藍聞言,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宗主,你不是對我說,你也是快三千歲的嗎?那為什麽你才築基期,就能活這麽久呀?”

燕天南聞言一汗,心說別撒謊別撒謊呀,這不是穿幫了嘛!

“這個,我也搞不懂為什麽。”燕天南只能硬著頭皮道:“是不是人修和妖修不太一樣?”

大藍道:“按道理不會啊,修士和妖修的大道都是一樣的。可能因為宗主的造化異於常人,服食過某種靈丹妙藥也未可知,據我所知,有很多妖修都是因為誤服了靈丹妙藥而進入的修仙大道。”

“啊,宗主肯定也是這樣的,宗主,你吃過什麽靈丹妙藥嗎?”小藍問道。

燕天南一副茫然表情,沒有回答。

燕天南肯定沒有吃過什麽靈丹妙藥,但燕天南又不想直接說,搞得好像自己格局比較低,所以不知道怎麽回答。

大藍便道:“瞎問什麽?宗主有沒有吃過靈丹妙藥,不是隨便能問的。”

小藍聞言,醒悟了,趕忙認錯:“宗主,對不住,我話太多了。”

“沒事沒事。”燕天南笑道:“我是想不起來我吃過什麽丹藥,我甚至連我是怎麽入道的,到現在都稀裡糊塗的。”

燕天南不想撒謊,所以決定用模棱兩可的話糊弄過去,而且燕天南覺得,大藍小藍都是為了自己好,現在都是自己人,沒有必要在手下人面前太偽裝。

大藍點頭道:“宗主可能是機緣好,得到了文始真人的某種傳承吧,我相信文始真人現在一定已經位列仙班了。”

燕天南暗暗好笑,位列仙班?你們當是拍《西遊記》呢,這世上是沒有鬼神的好不好?

當然,這些系統知識告訴燕天南的內容,燕天南是不想透露給大藍小藍等人的,也沒有必要,這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他們愛怎麽想就怎麽想吧。

燕天南又與大藍小藍談了一些門派建設上的事情。

門派等級上來說,一般都是外圍弟子、核心弟子、長老、教主。

如果需要,可以隨意添加,比如在外圍弟子之外再添加一個外門,弟子需現在外門修煉若乾年,才能成為本派的外圍弟子。

再或者在長老後加一級“太上長老”,太上長老不擔任門派內的具體職務,而是組成太上長老會,類似議會,是各大派系爭權奪利的平台。

圍繞核心,可以有“供奉”“護道”之類的外援,地位等同長老,聽調不聽宣。

弟子一般就是修煉,長老可以負責各方面實務,還要教導弟子。

比如大藍身為長老。將來可以帶五個親傳弟子,二十個記名弟子,還負責藏經閣的管理等等。

燕天南對於如何能算把一個武林門派經營好,有一定的想法。

每個門派歷史、目標、思想都不一樣,很難說怎麽樣才是好。

燕天南的認識主要來自於以前看武俠小說,有的門派隻注重登峰造極的武學,有的門派注重的是武林威望和評價,有的門派注重人旺,能把這些都兼顧的只有少林、武當、峨眉這些超級大門派。

這些超級大門派雖然偶爾會出些敗類,但動搖不了門派根本。

燕天南曾經想過,在老金頭的小說當中,峨眉、昆侖、崆峒為什麽沒有武當那麽地位高,名氣大。

嶽不群不行是因為華山派先天性不足,早在劍宗和氣宗之爭就耗盡了高手。

嶽不群以清高謙虛出名,極度受武林中人敬仰,

名聲經營的非常好,在嵩山上又能說出一大堆雖不明但覺厲的道理,隱然是武林界公眾知識分子。若非有令狐衝搗亂,嶽不群怎麽也是五嶽劍派的盟主。

左冷禪是另一種成功例子,一個武林門派的根本就是武學和人才,嵩山派歷代劍招加以改良,讓嵩山派成為五嶽劍派中武學失傳最少的門派。

另一方面嵩山派人才濟濟,十三太保武功大多在別派掌門水平。

丁勉一掌重創定逸,莫大需要偷襲才能殺費彬。

另一方面收攏旁門和黑道高手,引用外援來鞏固人力數量。

那群被令狐衝刺瞎的人就足以消滅華山派,盡管對嵩山派武學沒什麽幫助,可是不僅火拚有優勢,人數多行俠仗義范圍也廣泛,名聲容易流傳。

要不是後來被嶽不群暗算和令狐衝從中作梗,左師兄大計就算成功了。

左冷禪不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做事情太出格,不如嶽不群會裝模作樣。

張三豐和黃藥師弟子眾多,且各有所長,可謂根據性格因材施教,終能有所成就。

黃藥師和王重陽可謂最成功者,若非性情偏激不會淪落到桃花島主,弟子眾多,以五敵一,貽笑江湖。

這也能體現子弟眾多的好處,哪怕廢了一兩個也不影響整體發展,宋遠橋、俞蓮舟、張松溪一樣能行。

天山派巔峰時期有十劍楊雲驄、楚昭南、飛紅巾、辛龍子、凌未風、桂仲明、冒浣蓮、易蘭珠、張華昭、武瓊瑤,掛了三個還有七劍。

黃藥師與王重陽畢竟立派志向不同,黃藥師追求的是將武學、醫學、星象、音律等發展到藝術的層面,屬於秘傳學派。

王重陽追求的是傳道,故而全真七子就算武功不算太高也沒關系。

思想教育除去武功,讓弟子對門派忠誠,對理想忠誠非常重要。

令狐衝對嶽不群的忠誠體現了門派教育的優越性,梁發寧死也不受屈辱。星宿派就是反面教材,弟子對掌門崇拜建立在恐懼的前提下,一旦掌門失去震懾力他們又會向別的強勢者效忠,根本就不是一群有理想之人。

這就是為什麽領導者不一定是能力最突出的原因,領導者需要的是凝聚力,指引所有人向理想前進。

但也不是每個門派都一定要正義,所以思想教育也不同。

蜀中唐門形跡詭異,也沒什麽特別的志向,無非就是乾些什麽大事。

各大門頻繁參與武林大會,但蜀中唐門很少混在裡面,特立獨行,且對本門又忠誠,自有一套思想體系,畢竟是以血緣鞏固勢力的門派。

收徒方向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裡昆侖派和崆峒派為了搶弟子,甚至打了起來。

這些高手遊走民間就是為了尋找根基好的弟子。像聶隱娘那種看著好直接抓走的事情有很多,為了選擇個好徒弟可是費盡心思。

但學武奇才畢竟百年難得一見,這時就應該學會如何在平凡人中培養高手。

支持武林中人一大行動力就是報仇雪恨,這是門派弟子練武最大的動力。

所以選擇收徒時盡量收一些有血海深仇的弟子,即便資質平庸也能通過勤奮有所成就,這一點可以參照郭靖。

收孤兒忠誠度高,收官宦子弟有人脈優勢,收美少女容易被拐走,收帥哥容易誘拐別派少女,敗壞師門。

收比自己精明的弟子怕餓死師傅,收比自己蠢的弟子怕武學水平跟不上,收太醜的徒弟怕嚇壞同門,最適合做徒弟的是思想單純,整天幻想成為俠客又具有行動力的人。

有政治傾向的門派就是組織,必然要有一定走向,是避世還是入世。

入世的門派可以收富家子弟為徒,得到相應的經濟支持,再招收一些名人、官家子弟,或者培養出的弟子出仕為官員,可以給予門派很大便利。

不是說不需要研發高深武學,應該要實現武功多樣性,少林絕技有七十二門,整個門派武學多達上千種,不同資質的弟子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武學。

而且教育制度好,根據弟子學習的進展和方向,可以令去進入羅漢堂或是達摩院,有完善的晉級制度。

燕天南覺得自己要根據方向目標,尋找到自己門派的定位。

當然,燕天南這些猛烈在頭腦中冒出的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沒有辦法對大藍小藍說清楚,而且,好像韋寶是現實世界,妖修的情況也和武俠小說很不相同。

比如,這一大片地區,據燕天南知道,就只有一個搖波峰是厲害的對手,就沒有了。

別的地區是輕易不會越界的,妖修們大都是自行修煉,不太需要打打殺殺。

“對了,大藍,據我所知,妖修都是自行修煉,又沒有什麽利益牽扯,那個搖波峰老祖為什麽要把你封禁起來?”燕天南問道。

大藍搖了搖頭:“這點,我也搞不清楚。”

“沒關系,以後會搞清楚的!我一定會幫你報仇。”燕天南對大藍微笑了一下。

大藍抱拳施禮,“謝宗主。”

小藍也施禮道:“謝宗主。”

燕天南又與大藍小藍談了一點關於進階方面的認識,算是交換認知。

元嬰這個境界,元嬰是名,其內涵是對嬰兒的推崇。

道教不認為人有原罪,認為嬰兒天生純潔近道。

《道德經》中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心魔的概念,魔的概念來源於印度,在中國早期是沒有魔字的。

魔字由梁武帝改磨下石為鬼而成,所以魔和磨的意思很相近。

佛道都認為人心中有魔,修行後善念強盛,心魔也會更可怕。

三千大道在諸多修真小說中都有三千大道這個概念,多是在說人可以合的道是不一樣的,個人有個人的道,對於道教來說也是如此。

每個人都有自己修行,每個人的修行都是獨一無二的。

大道唯一大道唯一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看起來衝突,實際上兩者的重點不同而已。

韓非子說:“道無二,故曰一。”

道家認為一是萬物之本。

故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人在走自己的道的時候能得一則成,不能得一則敗。

修行人想通過長生實現自己對道的探索,想尋找自己疑問的答案,其實古代道士也多是如此,他們好奇世界,想探究世界的真理,想知道自己疑問的答案,是一群充滿好奇心的人。

心血來潮最早出現在《封神演義》中的太乙真人身上,這是玄學的一個內容,人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情緒激動,是因為人在潛意識中已經察覺到事情的變化,但表意識並不清楚,所以有此變化。

對劍的崇拜,道家的修士多用寶劍,這點和道教的實際情況相經,道教繼承了華夏文明的劍崇拜,故道士用寶劍。

雷劫在妖化形進階時有天劫,而天劫多是雷霆,這是華夏文明的一個概念,既雷罰陰過。

如德行太虧會遇雷罰,妖怪遭遇雷罰的傳說也有不少。

民間不孝子被雷辟也是這種觀念的反應,在耶律楚材記錄丘處機和成吉思汗見面時的文獻《玄風慶會錄》中丘處機也表達過這種思想。

九天劫當然天劫在傳統文化的概念又不同,可以簡單的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風水中的天劫,楊公風水以龍之分劈,名曰天劫。風水學中以山為龍,龍之分劈就是山勢分開,宛如龍如柴一般被劈開。在風水中有口訣“天劫便是龍分去,劫去不回無美利。

天劫雖去若回來,回朝面前攔穴水。”又雲:“天劫又去作他穴,已去又複分腳轉,攔在面前看優劣。”又雲:“水若迂回山若轉,定知天劫不為災。”天劫在風水學中並不一定意味著災難,天劫好壞需風水師慧眼尋。二是我們道教中的天劫,在我們道教眼中天劫是道士的工具,而非是道士的敵人。

在《滅魔咒》中有:“體解自然道,妖滅作爾功。泛景鼓長扇,天劫永難終。”《度人經》中更詳細的說了天劫是誰管的,據《度人經注》記載:“飛天神王總上天劫會之運,管三界都錄之司,時勅總監二神,總錄長夜之府,升幽魂於天界,使與道以合真。”所以在中國古代遭遇雷劈都是壞人和妖怪,修行人如果不做壞事是不會被雷劈的,反而有很多修行人借雷火劈邪魔妖精的傳說!三是道教眼中的宇宙演化,早期道教有五劫之說,其實是在說宇宙演化的五個過程。據《雙槐歲鈔》記載:“老氏之書曰:“天地之數有五劫。東方起自子,曰龍漢,為始劫。南方起自寅,曰赤明,為成劫。中央起自卯,曰上皇,北方起自午,曰開皇,俱為住劫。西方起自酉終於戌,曰延康,為壞劫。”熟悉歷史的朋友不用懷疑,隋文帝的開皇年號就來源於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