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沒想重生》【三百一十 】
道教眼中的宇宙演化,早期有五劫之說。

其實是在說宇宙演化的五個過程。

據《雙槐歲鈔》記載:“老氏之書曰:“天地之數有五劫。東方起自子,曰龍漢,為始劫。南方起自寅,曰赤明,為成劫。中央起自卯,曰上皇,北方起自午,曰開皇,俱為住劫。西方起自酉終於戌,曰延康,為壞劫。”

通過與大藍小藍的一番談論,讓燕天南對入道又有了一層新的認識。

燕天南這才知道,天劫原來不見得是壞事,反而是可遇不可求的?

“你們不會真的在下雨天跑到外面等著被雷劈吧?”燕天南問道。

大藍和小藍對視了一眼,似乎是憋著笑意。

燕天南笑道:“我不知道的東西很多,我就說我不適合當宗主吧。”

“宗主,再莫要說這樣的話了,你就是宗主,永遠都是宗主。渡劫不一定是度天雷劫,渡劫分很多種,一般不會渡天雷劫,我根本沒聽說過。渡的是磨難。有各種不期而至的磨難,病痛等等,都是來考驗你的。如果你不能辨認真偽,執著魔障,就會渡難失敗。要想渡過磨難,方法說簡單也簡單,就是保持清淨之心,不改其心,自然磨難退散。”大藍認真的解釋道:“所以,我們現在元壽將至,隨時會死,死亡也是一種渡劫,如果渡劫成功,便提升境界了。”

“原來如此!”燕天南認真的點了點頭,“那是不是說,我什麽都不做,每次等著死亡渡劫就是了?”

大藍小藍對視了一眼,差點被燕天南給說蒙了。

兩個人似乎是強忍著想笑。

“宗主,這好比凡人考學,寒窗苦讀十多年,不就是為了考個秀才嗎?考取便等同於渡劫成功,平時努力,才有機會渡劫成功啊,平時不努力,只能失敗。”大藍解釋道。

燕天南點點頭,這個意思很容易弄懂。

道教中使用的“劫”,是來源於早期佛教翻譯的梵語,全稱為劫波,簡稱為劫。

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衝虛凝遠,莫知其極。

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說之經,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

劫在中國本土文化中本是逼迫的意思,到後來漢譯佛經中演變成為表示長時間的概念,繼而又變成了表示災難的意思。

王承文曾經指出過窮桑之野一詞應該為長桑之野。

《隋書》的說法其實源於靈寶經的主神元始天尊在劫期之始,以五篇真文無量度人的神學思想。

神塚氏把開劫和度人兩個觀念分開來做探本尋源的追溯,她指出開劫就是天地循環說,而度人就是天地開辟時天書起到救濟世人的神效。

這兩個觀念在中國本土思想中,原本都是淵源有自的。

根源在於佛教的劫災思想與西漢劉歆《三統》中陽九百六的歲災思想。

陽九百六之說,是由漢代易學衍生而來用以推算災厄的方法,在周易中,以爻數“九”和“六”分別代表爻象“陽”與“陰”,但周易並無“陽九”與“百六”之詞,後來術士們用“陽九”代表陽數之極,“百六”代表陰數之極。

無疑陽極還是陰極都會打破陰陽平衡,

引發大災,故“陽九”和“百六”都是災厄的代名詞,陽九為陽性的火災,百六為陰性的水災。早期佛經中劫表示一個很長的時間,《增壹阿含經》雲:佛告比丘:“劫極長遠,不可以算籌量。我今當與汝引譬喻,善思念之,吾今當為汝說!”

爾時,彼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猶如大石山,縱廣一由旬,高一由旬,設有人來手執天衣,百歲一拂,石猶磨滅,劫數難限。所以然者?劫數長遠,無有邊際,如此非一劫、百劫。

《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諸經要訣》明顯是受到了佛經影響,也把劫認定為一個時間極為長遠的時期:太極真人曰:道家經譬喻法中,說劫數久遠,有石乃如昆侖山,芥子四十裡中。天人羅衣,百年一度,拂盡此石,取此芥子一枚。譬如一劫之終。若是之久,誰當信斯者矣。

當佛教劫的觀念傳入中國,無限擴大了中國本土對時間觀念的想象,繼而與本土的災厄思想相結合,形成了宇宙會周期循環,天地會定期毀滅重生的觀念。

而做出這一舉動的人,就是晉宋時期的上清經和靈寶經的造作者。

上清降真時期可能還要通過中國傳統的歷法和易卦來推算陽九、百六何時來臨。

此後的上清經和靈寶經則深受漢譯佛經的影響,把天地的災劫分為大劫與小劫,相應也把代表災厄的“陽九、百六”分為大陽九,大百六、小陽九、小百六。

南齊道士顧歡編《道跡經》安期先生問太真王夫人陽九百六,夫人曰:天地有大陽九、大百六、小陽九、小百六。天厄謂之陽九,地虧謂之百六。此二災是天地之否泰、陰陽之勃蝕。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而此運所鍾,聖主不能禳,至於滅凶遺吉,自後快耳。夫陽九者,天旱海湧而陸焦;百六者,海竭而陵淵。

同卷引《洞玄靈寶天地自然運度妙經》解釋較為簡潔:道言:靈寶自然運度有大陽九、大百六、小陽九、小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夫天厄謂之陽九,地虧謂之百六。

《真誥》卷六《甄命授》紫微夫人描繪了此世終末的狀況。

於是紫霞靄秀,波激嶽頹,浮煙籠象,清景遁飛。五行殺害,四節交擲,金土相親,水火結隙,林卉停偃,百川開塞。洪電縱橫而響沸,雷震東西而折裂。天屯見矣,化為陽九之災。地否閡矣,乃為百六之會。亢悔載窮於乾極,睹群龍獲示流血乎坤野。爾乃吉凶互衝,眾示災咎。

李豐楙指出上清經派一再使用陽九百六的災歲說,用以表現江南舊族面對典午南遷後的焦慮感。

這是由於東晉前期朝綱不振、外患頻繁,加上諸多洪水、瘟疫的災禍,讓楊羲、許謐等一類舊士族中的中級官吏在無法掌控的政治、社會無力感中,對於從北方傳入的魏華存夫人的天師道法產生宗教的期望,因而相繼投入到降真問事的宗教行為中。

許謐所書的紫微夫人誥語敘述了兩座仙界名山可做為災劫的標志。

方丈之西北有陰成大山。

滄浪西南有陽長大山。

山周回各一千四百裡,高七百裡。其山多真仙之人所居處焉。

此二山是陽九、百六歷數之摽揭也。百六之運將至,則陽長水竭,陰成水架矣。

陽九之運將至,則陰成水竭,陽長水架矣。

頃者是陰成山水際已高九千丈矣。

百六之來,無複久時。

《太上三天正法經》以36晝夜為九天一輪,360輪為九天一周;地轉33日為一輪,330輪為一度。天運3600周(129600年),地轉3300度(99825年),出現陽勃、陰蝕的小劫交。天運9600周(356400年),地轉9300度(281325年),出現陰勃、陽蝕的大劫交。

氣極於太陰,地氣窮於太陽。故陽激則勃,陰否則蝕,陰陽勃蝕,天地氣反。天地氣反,乃謂之小劫。小劫交則萬帝易位,九氣改度,日月縮運。陸地通於九泉,水母決於五河,大鳥屯於龍門,五帝受會於玄都。

當此之時,凶穢滅種,善民存焉。天運九千九百週為陽蝕,地轉九千三百度為陰勃。陽蝕則氣窮於太陰,陰勃則氣極於太陽。故陰否則蝕,陽激則勃。陰陽蝕勃,則天地改易。

天地改易,謂之大劫。大劫交則天地翻覆,河海湧決,人淪山沒,金玉化消,六合冥一。

白屍飄於無涯,孤爽悲於洪波,大鳥掃穢於靈嶽,水母受事於九河,五龍吐氣於北元,天馬玄轡以徒魔,赤鎖伏精於辰門,歲星滅王於金羅,日月昏翳於三豪之館,五氣停暈於九嶺之巔,龍王鼓華於東井之上,河侯受對於九海之下,聖君顯駕於明霞之館,五帝科簡於善惡。

《三天正法經》中說從原始的混沌開始,宇宙經歷七千余劫的發展,開始分化為九炁的狀態,九炁由道所化生,相合於道的質性。以九炁為始的化生過程中,生成了真靈、天界、宮府、經典等九天世界,此時尚是與原處之道相去不遠的時候,萬物皆秉賦著道的質性而存在。

直到黃帝置立生民,生民各與殺害、不稟大道自然,造成原本九天氣質發生變化,原本變化不息(長生)性質的九天之炁即變質為殺害、死亡的六天故炁,而在時間上進入六天故炁的時代。

另外,在六天故炁所生化發展的過程中,六天之炁與九天之炁的離合變化,造成一次次的陽九百六災劫。

六天之炁所形成的鬼魔對惡民進行誅殺,故炁又同時造成陰陽離合的陽九、百六災劫,大災劫則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誅殺行動。

從六天立治開始,經過九次的陽九、百六災劫之後,即除掉一切六天故炁,使宇宙重回九天時代。

經由太上授權而成為“下治十天”“封掌萬兆”的太平之主—金闕後聖帝君,將在六天之治後成為新天地的統治者。故而在六天與三天交替之前必須輔助並擴展三天力量,殺滅所有鬼魔或惡民,同時又必須挑選下民之善者,成為太平世之種民,這就是上清教法中的解救論。

《上清後聖道君列紀》雲:被挑選的人或低自“守善而已”,高至“才性偉寂,天分淑邁”,不論何種程度,只要具有清善之質—符合三天正氣的性質者,都可以得到救度,由聖君依照質性的高低而授予官職。

《無上秘要》卷二十七《上清神符品》義引《洞真青要金根眾經》雲:大劫度厄寶命長存符,大陽九之會,洪水滔天,災不能傷,保身長命,久佩神仙。大劫度厄寶命長存符,小陽九之周,水火橫,萬災並興,入淵不沉,入火不然,萬害不能害,保身長命,與天同壽,久佩神仙。

劉屹指出龍漢、延康、赤明、開皇是四個依次出現的劫期。

每個劫期結束之後,就是天地毀滅,重歸幽冥狀態之際;下一個劫期開始,天地重新布列,道神重新降世度人,一切周而複始。

而每個劫期從開始到結束,都要經歷人們純樸信道,壽命長遠到逐漸人心破壞、不信經法,人命夭傷的過程。據《靈書度命妙經》所說,在元始天尊出現的劫的時期,天地形成,在元始天尊退去的劫的時期,天地崩壞,宇宙成為混沌狀態。

在龍漢之劫時,元始天尊以無形常存之君的名字出現,天地形成,日月星辰輝耀,人之男女出現,而到了此後的延康之劫時,元始天尊從此世退去,天地破壞,沒有光明,宇宙成為完全黑暗的混沌狀態。

接下去的赤明之劫時,元始天尊以無名之君的名號出現,天地再生,日月光輝,人又出現。

赤明之劫以後的五劫期間,由於元始天尊不顯其姿,天地再次崩壞,沒有光明,宇宙歸於黑暗的混沌。

而到了開皇之劫,五篇真文出現,天地又再生,日月星辰又放光輝,此時元始天尊以元始天尊之名出世。

在此,把五篇真文在此世出現的時期相當於開皇之劫。

《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雲:日月交回,七星運關,三百三十日,則天關回山一度,三百三十度,則九天氣交,三千三百度,天地氣交。天地氣交為小劫交,九千九百度則大劫周。此時則天淪地沒,九海溟一,金玉化消,毫末無遺。當大劫交周之時,不僅世界要毀壞,而且外道下法也會被毀滅,唯有三洞經書得以返回大羅天玉京山七寶玄台:大劫交周,天崩地淪,四海冥合,金玉化消,萬道勢訖,而此經獨存,其法不絕。凡是諸雜法,導引養生法術,變化經方,及散雜俗,並系六天之中、欲界之內,遇小劫一會,其法並滅,無複遺餘。

其是太清雜化符圖,太平道經,雜道法術,諸小品經,並周旋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之內。

至大劫之交,天地改度,其文仍沒,無複遺餘。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神真虎文、金書玉字、靈寶真經,並出元始,處於二十八天無色之上。

大劫周時,其文並還無上大羅中玉京之山七寶玄臺,災所不及。

當然,面對這樣的災難,還是有辦法得到救度的,比如佩戴各種《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中提到的神符。

元始五老三元玉符與靈寶玉篇真文大劫小劫符命,同出太玄都玉京山紫微上宮。

此文固天三元之點,以禳大小陽九、大小百六、大小劫會之災, 度學者之身。玄都宿有金名,皆得見此文。佩之,得免大災,為聖君種民。

皆白日升天,上朝玄都上宮。功德未備,即得屍解,轉輪成仙,隨運沈浮,與真結緣。

《無上秘要》卷二十四《三寶品》引《太上洞玄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雲:天真皇人曰:天書玉字凝飛玄之炁以成靈文,合八會以成音,和五合而成章。大運,啟期,與龍漢而俱化,披赤明於延康,煉水火於生死,歷億劫而長存。始妙法,億劫長存。也就是說,劫運雖不可避免,經法卻災不能傷,歷億劫而長存。

不僅如此,卷二十四《三寶品》引《洞玄九天經》(即《洞玄靈寶九天生神章經》)雲:後至龍漢元年,化生天寶君,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後至龍漢開圖,化生靈寶君。經一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七寶紫微宮。後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寶君。經二劫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此之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寶,皆三炁之尊神。亦即三寶君均為一道氣化生。三寶君每至劫運,便出書度人。

這一時期道教認為,擁有經書或誦經禮神可以安度劫難。

到了大藍小藍手裡,她們依然認為,煉丹,修行功法,詠頌經文渡劫,這是提升等級的法門。

燕天南這才知道,原來妖修是很少使用符法的,只有術士才喜歡用符法。

和大藍小藍深談之後,對於燕天南的修行幫助有限,只是讓燕天南知道了不少關於妖修的事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