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奮鬥在五代末》第21章 司戶參軍
天長縣東南四十余裡,有鎮名為大儀。
 鎮在唐朝時本是較為低級的軍事駐地,到唐末亂世,軍人實力大漲,鎮逐漸擁有了行政權力。
 在此時,鎮是位於縣以下的行政單位,長官為鎮將,通常管轄數個鄉。
 大儀鎮以北是大片肥沃的灘塗濕地,其間有鄉名為菱塘。
 菱塘鄉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卻因福得禍,成為了天長縣守將白延遇搶掠的重點對象。
 一夥衣甲不整的騎兵呼嘯著踏過湖邊的泥濘土路,領頭的是一名胡子拉碴、挺著大肚腩的中年壯漢,他名為吳厚,兗州人,從軍十幾年,目前是兗州州軍一個都頭,統領九十八名騎兵。
 似兗州這樣常年安定的內地州,其州軍在配置上通常遠不如開封禁軍,而且長期疏於訓練,戰鬥力並不強勁。
 吳厚作為都頭有資格披甲,但他麾下的九十八名騎兵,就都隻配備了輕便的皮甲,弩這等高造價的兵器自然也是沒有的。
 聽著背後部下們愈發放浪的嬉笑聲,看著前方綠林中影影綽綽的茅草屋頂,吳厚忍不住扭頭,面露凶戾:“都給我小心點,這菱塘鄉奸民不少,大儀鎮就有五名士兵失蹤於此,你等可別步了他們後塵!”
 吳厚此番領兵趕赴菱塘鄉,並非為了強征錢糧,而是為了調查五名士兵的失蹤案。
 據大儀鎮將兩日前上報,他麾下五名士兵在菱塘鄉征收糧米時失蹤,至今已有四日。
 大儀鎮統共也就一個節級二十來名士兵駐守,鎮將自是不敢獨力調查此案,因此隻得上報給天長縣。
 白延遇對此很是重視,但天長縣以北就是南唐邊防重鎮楚州,往東隔著新開湖,還有南唐重兵駐防的高郵縣。
 楚州和高郵縣的南唐軍都對天長縣虎視眈眈,白延遇擔負邊防重任,並不能抽調太多兵力南下大儀鎮,加之菱塘鄉統共也就三百來戶人,所以便抽調了一個都的騎兵負責此案。
 吳厚從軍多年,跟著兗州州軍數次出征,殺燒搶掠的事也沒少乾,他很清楚農民的特性。
 只要沒逼到絕路,農民們一般來說是不會輕易反叛官府的。
 但目前天長縣不少百姓,在白延遇麾下三千兵馬的放肆搶掠下,已經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隨時有反叛的可能。
 自打出了天長縣城,吳厚就一直憂心忡忡,他擔心自己此行橫遭不測,連故土都回不去,如今見到麾下士兵們一路松懈,他敏感的心弦有些繃不住了。
 經過吳厚的訓斥,士兵們略微平息下來,但不知是誰冒出一句:“都頭是在說笑吧,就算那菱塘鄉三百戶全成了奸民,憑咱們一百鐵騎,還不能將他們踏成肉末?”
 立刻就有人高聲附和:“就是,都頭未免太過膽小了,我大周鐵騎無往不勝,那偽唐軍見到我等就聞風破膽,區區農民有何可懼!”
 吳厚青筋暴起,怒喝道:“都給我閉嘴!”
 士兵們很少見到都頭如此暴怒,皆閉上嘴,大氣也不敢出。
 突然,一陣微風拂過,吹動路旁等人高的蘆葦從沙沙作響。
 吳厚正要加大力度訓斥部下,恍惚間卻好像聽到蘆葦從中傳來窸窸窣窣的私語聲。
 “誰?!”
 吳厚扭頭四顧,私語聲卻戛然而止,仿佛並不存在。
 一名節級打馬來到吳厚身旁:“都頭,咱們還是早點去那菱塘鄉公乾為好,一會天色黑了,或是下雨了,這蘆葦從裡怕是不好行軍。”
 吳厚仰頭看了眼陰沉的天空,覺得部下說的很有道理,便對眾士兵命令道:“行軍時不得喧鬧,都注意點身旁的蘆葦從,切莫大意!”
 命令完畢,吳厚領著百余名部下繼續前進,行了一陣,前方的道路陡然變得狹窄起來,兩騎並行都有些勉強。
 加之道路愈發泥濘不堪,百余名騎兵隻好派成長列,緩慢前行。
 行了約莫兩刻鍾,吳厚終於能看到前方寬闊的道路,心下一松,正欲催促部下們加速行進。
 就在這時,吳厚面前不遠的蘆葦蕩中,忽然冒出幾名手持長弓的褐衣男子。
 吳厚霎時間就生出了不好的預感:壞了!
 幾支箭羽直奔面門,吳厚豐富的臨陣經驗起了作用,他下意識地趴在馬背上,躲過了致命的羽箭。
 但他身後年輕的節級就沒這麽好運了,面中一箭,慘叫著摔下了馬。
 吳厚心知遭了埋伏,扭頭準備指揮部下作戰,可身後長長的隊列中陡然冒出幾聲尖銳的馬鳴。
 這下遭了...吳厚心頭霎時一片空白。
 排成長龍的隊列中間出現驚馬,後果吳厚是清楚的。
 事情也正照著吳厚的想象發展,一百余人的騎兵隊伍短時間內就被驚馬衝成一盤散沙。
 蘆葦從中冒出一名名手握農具、魚叉、手刀乃至菜刀的瘦弱農民,狹長的鄉間泥路頓時化作血腥的修羅場。
 吳厚知道,這時候指揮已經失去了作用,唯有死命搏殺,才能贏得一線生機,他滑下坐騎,抽出腰間手刀,扭頭殺進了人群......
 陰沉如墨的天空降下淅淅瀝瀝的細雨,雨水打在吳厚已經發青的冰冷嘴唇上,他光溜溜的腫脹身軀隨著澄澈的湖水輕輕飄蕩。
 岸邊不遠便是原本富饒的菱塘鄉,此刻,那些茅草屋頂上彌漫著陣陣濃煙。
 “節帥,屋中一個人都沒有。”
 “節帥,屬下這邊也是一個人都沒見著。”
 “節帥...”
 白延遇站在菱塘鄉土牆的門口,聽著屬下一一匯報,臉色愈發難看。
 這些奸民殺了我的部眾,立刻就逃跑了,嘿,倒也狡猾...白延遇冷然一笑,命令道:“立刻去揚州上報給韓馬帥,菱塘鄉的奸民一個都不可放過,三百戶奸民的人頭,都要掛到天長縣城頭!”
 韓令坤身為侍衛親軍司馬軍都指揮使,一般被尊稱為馬帥。
 白延遇手頭兵力有限,自知難以剿滅亂民,想找韓馬帥討點援軍,好徹底平息叛亂。
 過了片刻,一隊全身甲胄的騎兵離開菱塘鄉,往南直奔揚州城。
 ......
 雨過天晴,滁州城在一連三日陰雨後,終於迎來了久違的陽光。
 夕陽照在滁州城西邊西澗湖的粼粼波濤上,折射出橘紅色的柔和光斑。
 李延慶坐在一條小板凳上,凝視著湖面上輕輕起伏的魚線。
 這兩日,隨著“壽州大捷”傳遍滁州三縣,州衙胥吏短缺的情況有所改善,李延慶的推官衙門中多了一名推司以及兩名院虞侯。
 李延慶身上的重擔輕松了不少,加之獄中囚犯基本清空,今日受到高錫出城釣魚的邀約,自覺多日操勞,正好可轉換下心情,便欣然赴約。
 高錫就坐在李延慶的身旁,雖然跟前也擺著一副竹製的釣魚竿,但他的心思明顯不在釣魚上。
 “李推官,昨日我與馬知州商量過司戶參軍一事,他願意舉薦鄭翰為司戶參軍,只需你在薦書上附上姓名即可。”
 李延慶目不斜視地盯著魚竿:“可依照我們前日約定,只有馬知州先行同意,我才會與你一道上詔書。”
 這都快成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李延慶心中感到好笑:自己要高錫先去找馬崇祚要推薦,而馬崇祚打了個太極,卻要我先在薦書上附名,繞來繞去,恐怕這高錫人都暈了......
 高錫一時間有些沉默,他收了鄭家的巨額好處,急於將鄭翰舉薦為司戶參軍,但卻兩頭碰壁,難有進展。
 “李推官...”
 高錫還欲再言,身後卻忽然傳來馬蹄聲。
 李延慶扭頭望去,卻是趙匡胤麾下都頭王仁贍。
 “高判官,李推官。”王仁贍對兩人拱手道:“朝廷派來的司戶參軍剛剛入城,太尉令某前來只會兩位。”
 李延慶對高錫笑了笑:“我看,這諫書還是沒必要上了。”
 高錫勉強擠出一絲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也是,既然司戶參軍已至,我等還是入城去招呼一聲。”
 收拾好釣具,李延慶悠然返回城中,在王仁贍的帶領下進了州衙,去見那新任滁州司戶參軍。
 司戶參軍卻是個熟人。
 “李三衙內。”陶爽一見到李延慶,慌忙起身,臉上笑開了花。
 竟然是這家夥,也對,他去年剛得官身,在內地估計混不到什麽好差遣,想得差遣,就只能到這危險的淮南......李延慶臉上掛起公式化的微笑:“我道是何人,沒成想這新任司戶參軍,就是陶參軍你啊。”
 陶爽倒也知分寸,恭敬地行了一禮:“下官見過李推官。”
 李延慶注意到身旁高錫的尷尬,介紹道:“這位是滁州高判官。”
 陶爽這才注意到李延慶身旁還有個板著臉的高錫,連忙行禮:“下官陶爽,久仰高判官大名。”
 “嗯。”高錫明白陶爽與李延慶有舊,加之他的到來,破壞了自己為鄭翰謀取司戶參軍的計劃,因此很是不爽,打了個招呼就離開了公廨。
 李延慶看不慣高錫,當然也不給他留情面,對陶爽道:“不用在意,這高判官就是這麽個臭脾氣。”
 陶爽仰望著心心念念的偶像:“下官明白。”
 李延慶也明白,這陶爽似乎有些崇拜自己,但卻不知道他為何崇拜自己,找了個把椅子坐下:“說起來,你為何會到這滁州來為官?此地凶險,並非好去處。”
 陶爽興奮地回道:“推官當日入吏部參加銓選,下官正好在吏部門外,後來找人一打聽,知道推官去了滁州,所以下官就勵志跟隨推官,兩次參加銓選試,終於得償所願。”
 這陶爽,說他智商有問題吧,他又能通過銓選試,說他沒問題吧,又真有點蠢...李延慶扶了扶額頭:“參軍當真勇氣可嘉。”
 “推官都不怕滁州凶險,下官又有何可懼?”陶爽挺起胸膛,面帶驕傲。
 李延慶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話,但轉念一想:這陶爽是滁州司戶參軍,又是自己的迷弟,自己在滁州行事,應該能方便不少......
 天長,安徽省縣級市,由滁州市代管,位於安徽省東部,除一面與安徽省來安縣接壤外,三面被江蘇高郵市、儀征市、六合區、金湖縣、盱眙縣五縣市區環抱,是南京都市圈成員縣級城市,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一軸雙核兩翼產業格局中的兩翼之一,素有“安徽東大門”之稱。
 天長幅員面積1770平方公裡,2019年,常住人口萬人,戶籍人口萬,天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億元。[1],下轄14個鎮、2個街道。[2]有朱壽昌、宣鼎、王貞儀、戴蘭芬等歷史名人,一代名相包拯曾在此就任縣令。天長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首批商品糧、商品油基地縣(市),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3-4
 天長是安徽省唯一一個連續十年十強的縣市,在滁州市連續多年保持綜合考核第一,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一直穩居全省十強、中部百強,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行列。[2
 天長地處華東腹地,南臨長江,北枕淮河,東臨高郵湖,西傍京滬鐵路,205國道——寧連高速公路以及寧淮高速公路縱貫境內。水路經高郵湖直達沿江、沿海各大港口。天長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區重要的配套加工業生產基地[5],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區)。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6]2020年5月,被列入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7
 唐五德七年(公元624年)析地置石梁縣,屬方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石梁縣廢,其地入六合。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天長正式置縣。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為紀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將每年的八月五日定為千秋節,並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割江都、六合、高郵三縣地置千秋縣”。天寶七年,改千秋節為天長節,千秋縣隨之易名天長縣,屬淮南道揚州。天長縣的規模自此確定後,歷朝無大變化。唐天複二年(公元902年),楊行密建立吳國,天長屬吳國范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