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奮鬥在五代末》第72章 閉門不出的皇帝
顯德五年四月六日的下午。

 澶州。

 臨時搭建的政事堂衙門。

 范質與同僚王溥正在處理各地送來的奏折。

 一般來說,范質在工作中都會全身心地投入,身為一國首相,他認為只有在工作時心無旁騖方能批閱好奏章、治理好國家。

 可今日的范質明顯有些心不在焉,以至於在提筆沾墨時不小心將兩滴墨汁滴到了奏章上。

 一旁的王溥看在眼裡,提醒道:“相公若是累了,不妨歇息一會。”

 范質放下手中細毫,疲倦地擺了擺手:“無妨的,我不累。”

 說不累只是托詞,現在的范質可謂是身心俱疲。

 雖說范質跟隨郭榮一道出征,可該處理的政務那是一件也少不了。

 更何況郭榮還撂了擔子,整旬都縮在寢宮裡閉門不出,這就導致一應軍政事務都得由范質來處置。

 現如今,整個臨時行在裡能夠拍板做主的就只有范質一人。

 不僅整個國家的政務壓到了范質肩上,十幾萬大軍的軍需補給以及軍心穩定也都需要他來操心。

 而且皇帝十余日不露面的後果又豈止這點?

 軍中已有傳聞,說是郭榮早已暴斃,范質與一乾內侍秘不發喪、欺瞞天下,圖的正是那皇位。

 這兩日甚至有魯莽的將士直接闖到政事堂來,要范質給大家一個說法。

 范質能給出什麽說法?

 他能做的,也不過是一次又一次地求見郭榮,卻一次又一次的吃到閉門羹。

 再這樣下去,不光他范質承受不住,十幾萬大軍同樣也承受不住。

 屆時,兵變也就不遠了。

 范質儒者仁心,以天下為己任,豈能見中原刀兵再起?

 在范質看來,就算是兵變也不能是自下而上的兵變,由一個領頭人出來“乾淨利落”地拿下皇位倒也不是不可行。

 可郭榮現在還沒死呢!

 此時兵變八成會演變為內戰,這是范質不能接受的。

 雖然郭榮十余日沒有露面,但范質可以肯定,郭榮必然還活著,身體的狀態也不會太差。

 不然,就郭榮隨身帶的那十幾名內侍是絕對瞞不住的。

 可郭榮既然還活著,又為何不接見任何官員?他究竟在想什麽?

 這幾日,范質心裡一直在想著這些煩心事,思考著若是當真事變,該如何才能將動蕩降到最低,自然而然心就累了。

 王溥也跟著放下了筆,關切地問道:“相公可是憂心聖上?”

 范質往椅背上一靠,歎道:“是啊,聖上的情況至今不明,軍中士兵近日也逐漸躁動,我是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內心強大如范質也有扛不住的時候,就眼下這個情況,他的心底只有深深的無力感。

 說到底,范質畢竟只是個文臣,無法在亂世之中左右大局。

 王溥倒是一如既往的心大,雖然郭家對他有恩,但他現在並不是很在意郭榮的死活,也不怎麽在意朝代的更替。

 自然,王溥也不會如范質那般一心為民。

 在父親王祚死後,他經過深思熟慮,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一個隨波逐流的看客。

 換用現代點的說法,王溥更像個吃瓜群眾。

 只有當局面真正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王溥才會著急起來。

 也正是由於兩人之間的這種差異,在郭榮這件事上王溥看得比范質更透徹。

 “我以為,聖上只是厭煩罷了。”王溥的口吻很是輕巧。

 范質忍不住轉頭望向王溥,問道:“厭煩?何解?”

 王溥回道:“很簡單,聖上對眼下這種局面,對那幫陽奉陰違的武將徹底厭煩了,所以才不肯接見任何人。”

 這回答把范質整不會了,或者說,王溥的說法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圍。

 范質當即追問:“可就算是厭煩了,聖上也不該閉門不見人,他可是一國之主,豈能如此恣意?”

 在范質的理解中,人生在世必須盡到應盡的義務,皇帝、宰執、統帥這些能夠左右天下局勢的存在尤其如此。

 郭榮是皇帝,又不是一般的平頭百姓,豈能想耍性子就耍性子?

 如此恣意妄為,把群臣當什麽了?把國家當什麽了?又把天下百姓當什麽了?

 “聖上雖是一國之主,可他也是人,是人就會有感情,你想想,聖上苦心孤詣謀劃了此這次北伐,卻在眾將的反對下草草收場,這兩年聖人與王樞相連遭意外,如今又遭眾將添堵,聖上心中豈能痛快?一旬不見人,只是情緒的宣泄罷了,你總不能讓聖上公然罵街吧。”王溥全然站在了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解釋郭榮的迷之行為。

 這並不能完全說服范質。

 “你說的不錯,聖上確實不能公然罵街,可他也不能閉門不出啊!”范質越說越急:“而且公允來看,我朝如今的國力也確實不支持與契丹硬拚,眾將反對北伐自有眾將的道理,聖上這全然就是不講道理了!”

 “范相公不必著急,這事可以多想想,如我所料不差,這兩日聖上應該就要開門見人了。”王溥微笑著起身,朝門外走去:“我出去散散風。”

 范質連忙起身:“你等等,我也去。”

 ......

 澶州的文武百官以及十幾萬士兵盡皆人心惶惶,留在開封的官員們同樣心不自安。

 開封距離澶州不過二百余裡,郭榮遇疾閉門的消息早就傳到了開封。

 官場無秘事,這事甚自然也傳入了民間。

 整個開封城隨之鬧得滿城風雨。

 有人認為是澶州節度使張永德謀害了聖上,欲圖靠著皇親國戚的身份篡奪大權。

 這個說法非常有市場,張永德可是先帝的大女婿,在這禮崩樂壞的亂世,接替郭榮的皇位絕對是名正言順。

 也有人認為是先鋒主將趙匡胤帶兵造反,殺了聖上以及一乾重臣,現在正在澶州對禁軍施行清洗,待到清洗完畢,這個狼子野心之輩就會帶兵殺向開封,奪取皇位。

 這個說法不如上一種有市場,在開封百姓的視角裡,趙匡胤可是郭榮一手提拔的親信愛將,不大可能做出這種背信棄義之舉。

 可現在是五代亂世,不發生點什麽背信棄義的事情那還好意思叫亂世嗎?

 故而也有一些百姓支持這種說法。

 不過在有消息渠道的官員、豪門眼中,這兩種說法都站不住腳。

 兵變是有可能,但目前軍隊尚在可控范圍內,單靠一個趙匡胤或者一個張永德,都不足以掀起風浪。

 他們兩人出身的殿前司目前全員皆在澶州,兵力接近五萬。

 可韓通與袁彥率領的侍衛親軍步軍司也在澶州,論兵力與殿前司不相上下,能夠很好地製衡趙匡胤與張永德。

 一切的關鍵還是在於郭榮。

 郭榮是否還活著?若是活著他的病情究竟如何?他閉門不出又所為何事?

 京中有渠道的人都在拚命打聽這三個問題。

 在有可能發生的巨變中,先得到準確情報才能做出正確的應對手段。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