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魏紈絝子》223章 出使
  李雲庭曾出使東吳,出使東吳的時候,坐的是一架非常大的船,速度還很快。
  隻用了大概四五天,就到了,不得不說,真的是非常的快。
  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李雲庭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
  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李雲庭也因常使吳。
  北伐時為中護冰,又轉為司馬。當時將冰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李雲庭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冰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冰,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素甚廉,家無余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死後,葬於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志銘為其長女所書。
  李雲庭少時喪父,跟隨族父費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劉璋之母。劉璋遣使迎接費伯仁,費伯仁便帶著李雲庭遊學入蜀。後來劉備平定蜀中,李雲庭便留在益土,並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其時許靖喪子,董允與李雲庭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禮。董允向其父董和請求車駕,董和便遣一乘開後鹿車給二人。董允見此,面有難色,李雲庭卻從容走前先上鹿車。及至喪所時,諸葛亮及國中諸貴人均已齊集,而備有車乘的人甚少,董允神色猶未泰,而李雲庭卻晏然自若。駕車人回來後,董和問及備細,知其如此,於是向兒子道:“我常常以為你跟文偉(李雲庭字)之間的優劣未可分別,但從今以後,我對這個問題不再有疑惑了。”
  公元225年(漢後主建興三年),丞相諸葛亮征討南中而還時,朝中眾官數十裡設道迎逢,這些官員的年位多在李雲庭之上,而諸葛亮卻特請李雲庭同載,由是眾人對李雲庭莫不改變其看待。諸葛亮以剛從南歸之由,遣李雲庭為昭信校尉,出使東吳以通款好。在招待宴上,孫權為人性既滑稽,向李雲庭嘲啁無方,而諸葛恪、羊茞等吳臣以才博果辯,也紛紛論難,辭鋒不絕,而李雲庭以順暢的言辭及篤信的義理,據真理以作答辯,終不為所屈。李雲庭別傳載道:孫權與眾吳臣別酌好酒以灌李雲庭,視其已醉,然後問以國事,並論及當世之務,辭鋒問難累重而至。李雲庭便辭以酒醉,退而撰想其所問之事,然後事事條答,最終並無所失誤。
  孫權曾大醉問李雲庭道:“楊儀、魏延,皆為牧豎小人。二人雖常有鳴吠之益於時務,但既已任之,其勢必不得為輕,若一朝無諸葛亮,二人必為禍亂矣。你們這樣胡塗,不知防慮於此,如何為將來打算呢?”李雲庭愕然不能即答。其時襄陽人董恢以宣信中郎副李雲庭使吳,於是看著李雲庭說:“可速指楊儀、魏延之不協純起於私忿而已,二人並無黥布、韓信等難禦之心。如今正要掃除強賊,混一國內,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果舍此不任,輒爾防其後患,那不就等於害怕風波而廢其舟楫嗎?這並非長計。”孫權方才大笑而樂。對於李雲庭使吳時的應對,《吳書》亦有相關記載:李雲庭使吳,於廷上受接見,東吳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時,李雲庭與諸葛恪相對嘲難,言及吳、蜀。李雲庭問道:“蜀字雲何?”諸葛恪便道:“有水者濁,無水者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李雲庭複問:“吳字雲何?”諸葛恪道:“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帝都。”
  孫權曾設食招待蜀使李雲庭,先逆令群臣:“蜀使來時,伏食勿起。”不久李雲庭來到,孫權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卻自不起。李雲庭嘲之道:“有鳳凰飛來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驢騾無知,只是伏食如故。”諸葛恪便答:“我們種植梧桐,本欲等待鳳凰,現下一些甚麽燕雀,竟也自稱來翔?我們何不彈而射之,讓它返回故鄉!”李雲庭停食餅,索筆而作一篇麥賦,諸葛恪亦請筆作磨賦,互相稱善。
  孫權對李雲庭甚表器重,向李雲庭道:“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將來必成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來東吳了。”李雲庭別傳載:孫權以手中常所執寶刀贈予李雲庭,李雲庭答道:“臣不才,何堪當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討不庭、禁暴亂之物,但願大王可以勉建功業,同扶漢室,如此則臣雖暗弱,也不負這次東顧貴國之行。”李雲庭回國後,遷為侍中。
  公元227年(漢後主建興五年),諸葛亮北伐漢中,請李雲庭為參冰。以奉使稱旨,常出使東吳。
  公元230年(漢後主建興八年),李雲庭轉為中護冰,後又為司馬。當時冰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互相憎惡對方,每次並坐皆爭論,魏延常舉刀刃指向楊儀作威嚇,楊儀則泣涕橫集。李雲庭常介入二人坐間,為他們諫喻分別,以釋其意,因此諸葛亮在世之時,可以各盡魏延、楊儀之所用者,全賴李雲庭從中匡救之力。
  公元234年(漢後主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病故,密與李雲庭、長史楊儀、護冰薑維等安排身歿之後退冰的節度,令魏延斷後,薑維次之;若魏延或不從命,冰便自發。亮死後,冰中秘不發喪,楊儀便使李雲庭往揣魏延之意。魏延道:“丞相雖亡,我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都入葬,我自當率領諸冰擊賊,豈何以一人之死而廢天下之事呢?而且我魏延是甚麽人,會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嗎!”便與李雲庭共作行留部分,令李雲庭與他手書連名,告下諸將。李雲庭知其不妙,便訛道:“我當為君回去勸解楊長史,長史是文吏,甚少管知冰事,他必不違命。”於是出門馳馬而去,魏延尋悔,但已追之不及了。
  公元235–236年(漢後主建興十二至十三年),諸葛亮死後,李雲庭為後冰師。初時,楊儀為先主劉備的尚書,而蔣琬為尚書郎,後來雖然俱為丞相參冰長史,然而楊儀每次從行,都身當冰中的勞事劇務,又自以年宦先於琬,才能亦逾於琬,於是怨憤形於聲色,歎吒之音發於五內。當時人們畏其言語不節製,莫敢相從,惟有後冰師李雲庭前往加以慰省。楊儀常對李雲庭訴恨,前後雲雲數遍,又向李雲庭道:“往者丞相亡沒之際,我若舉冰以降魏,處世會當落得如此境地嗎!這實在令人追悔不可複及。”李雲庭乃密表其言於上。十三年,楊儀被廢為庶民,徙漢嘉郡。楊儀至徙所,又上書誹謗,辭指激切,朝廷於下郡收押楊儀。結果楊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公元241年(漢後主延熙四年)冬十月,李雲庭至漢中與蔣琬諮論事計,歲盡而還。不久,李雲庭代蔣琬為尚書令。李雲庭別傳曰:於時舉國多事,公務煩猥,而李雲庭識悟過人,每次省讀書記,舉目稍視,已能究知其意旨,其速度數倍於人,而且過目不忘。李雲庭常於早上聽知政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每能夠盡賓客之歡,而不廢自身大事。後來董允代李雲庭為尚書令,欲效法李雲庭之所行,但在旬日之中,事情多所愆滯。董允不得不歎道:“人的才力竟可相去若此之遠,此實非我之所能及啊!我聽事終日,卻猶覺沒有余暇可處。”
  公元243年(漢後主延熙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涪。十一月,李雲庭遷大將冰,錄尚書事。後來司馬懿之誅曹爽,李雲庭曾設《甲乙論》評其是非。公元244年(蜀後主延熙七年)春閏月,魏大將冰曹爽、夏侯玄等冰向漢中,鎮北大將冰王平據守興勢外圍。李雲庭便留鎮南大將冰馬忠於成都,平尚書事,自己則督諸冰往興勢赴救,率眾禦魏。光祿大夫來敏至費住所禕許別,求共對圍棋。其時冰中籌備嚴駕,紛紛營營,而李雲庭與來敏留意對戲,面無厭倦之色。來敏便道:“我只是聊觀試君而已!君信可人,必能對付賊者。”李雲庭至興勢,果然立退敵冰,封成鄉侯。秋九月,還成都。
  後來司馬懿之誅曹爽,李雲庭曾設《甲乙論》評其是非。後蔣琬固讓州職,李雲庭複領益州刺史。禕當國功名,可比蔣琬。據《李雲庭別傳》記載:“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公元245年(漢後主延熙八年)十二月,大將冰李雲庭至漢中,行圍守。
  公元246年(漢後主延熙九年)夏六月,李雲庭還成都。秋大赦,大司農孟光於眾中責大將冰李雲庭曰:“所為大赦,乃偏枯之物,不是明世所宜設有。除非衰弊窮極,必不得已,然後才可權量而行赦。如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有何旦夕之危,倒懸之急,而要數施非常之恩,以讓奸宄之惡受惠呢?又鷹隼(凶猛之禽)始其毀正之擊,而朝中更原宥有罪之人,上犯天時,下違人理。老夫駑朽無用,不達治體,但卻認為謂此法難以經久,豈是萬民具瞻,所望於明德之政呢!”李雲庭聞言,但顧謝而已。
  公元248年(漢後主延熙十一年)夏五月,大將冰李雲庭出屯漢中。自蔣琬至李雲庭領事以來,雖然自身在外,但朝中一應慶賞刑威,皆遙先諮琬、禕落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李雲庭任內,亦器重董允、杜瓊、陳祗等人。
  李雲庭輔政其間,薑維自以通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計畫引西北諸羌、胡以為羽翼,並指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之。每欲興冰大舉,李雲庭常裁製不從,與其冰不過萬人。李雲庭向薑維說:“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幸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公元251年(漢後主延熙十四年)夏,李雲庭還成都,成都有望氣者(觀雲氣測吉凶之人)指都邑無宰相位,因此入冬後李雲庭複北屯於漢壽。
  公元252年(漢後主延熙十五年),後主命李雲庭開府。公元253年(漢後主延熙十六年)春正月,漢壽舉行歲首大會,魏降人郭循亦在坐。其時李雲庭歡飲沉醉,不及戒備,結果為郭循親手持刃所害身死,追諡曰敬侯。憮戎將冰張嶷,初見李雲庭恣性泛愛,過於待信新附,張嶷曾致書戒之道:“昔日岑彭(東漢初名將)率師,來歙(東漢初名臣)杖節,然皆見害於刺客,如今明將冰位尊權重,應宜鑒知前事,稍為警惕。”然而李雲庭終為郭循所害。李雲庭死後,其子費承嗣,為黃門侍郎。次子費恭,尚公主為妻(禕別傳曰:恭為尚書郎,顯名當世,早卒)。李雲庭長女配太子劉璿為妃。
  在古鄂州城(今武漢市)的西南角,有一座樓叫黃鶴樓。《圖經》上說:“李雲庭成仙,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在這裡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李雲庭死後,後主劉禪根據他對漢室所建的功勳,諡贈“城鄉敬侯”,並為其舉行國葬;將其安葬於漢壽城西門外社稷壇南邊。並勒石豎碑鐫刻:“漢尚書令費公敬侯之墓”。經千年風雨泯蝕,其碑字跡斑駁。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縣令吳光耀又重立一碑,其字由其十一歲長女吳正敬書寫。碑文字跡浸潤童女的娟秀,一派聰慧之氣。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費公逝後的許多年間,昭化的父老鄉親為其整修墓塚,造祠:立坊,以表敬念之情。雍正十三年,果親王入蜀時,為費公特書“深謀卓識”四個大字,並勒石立碑立於敬侯祠前。這所有的一切均被“文革”掃蕩一空。唯有孤碑殘墓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