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蠻族克星》第45章 約法3章(上)
  抗清統一戰線是迪米特裡接下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對南明袞袞諸公來說,如何限制這位威名赫赫的西夷將軍迪米特裡才是重中之重。如今大家無錢(主要是舍不得),無兵(南明朝廷的軍隊加起來都打不過西夷兵),更沒法用傳統的忠孝禮法來約束他(蠻夷嘛)。

  目前來看,迪米特裡唯一的弱點就是願意遵守白紙黑字簽下的東西。也許向天下宣告的約法三章,能夠有效約束這位武夫吧,大夥這麽想到。

  紅豆山莊自收復南京後,便熱鬧了不少。東林士子們吹噓這場南京收復戰是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士子們運籌帷幄的結果,那位西夷兵將軍只是執行了東林士子們的英明策略。而錢謙益對此的回答則是迪將軍同樣勞苦功高,值得敬佩。

  然後錢謙益再次獲得了謙遜的美名。

  這不是錢謙益真的謙遜,而是經歷了“江北四鎮擁立弘光皇帝”和不久之前的北京之行後,錢謙益對亂世的理解比東南士子們更加深入。亂世之中稱王稱帝,兵強馬壯為之。錢謙益希望能向那位迪將軍釋放善意的信號,說服他和自己建立合作關系。

  即便是有了投奔韃虜這個汙點的錢謙益,依然不想做一個隱退之人,他需要西夷兵支持他成為南京朝廷的內閣大學士,成為文臣的巔峰,當一當內閣首輔。

  .......................

  另一邊,那位取得了南京收復戰首功的趙尚義,明明還有海量的工作等著他處理,此刻卻沒有半點心情繼續勞形於案牘之中。他和他的幕僚團隊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困惑中,那就是思考自己的未來究竟何在。

  約法三章的第三條,韃子一日不退出國境,北伐大業便一刻不停。

  這倒是無可厚非,西夷兵和韃子不死不休,這是全天下漢人都願意看到的事情,更是斷絕了西夷兵被韃虜收買的可能。不北伐,不殺韃虜,那最初匯聚在迪米特裡手下的這幫讀書人是為了啥?如果只是為了升官發財,何必跟一個不那麽善待讀書人的西夷?

  約法三章的第二條,全軍改漢姓、行漢禮,學漢語,尊儒尊孔。

  西夷兵改漢姓、行漢禮,學漢語,這=是讓天下讀書人彈冠相慶的事情,但是對以趙尚義為首的兵法家學派來說,尊儒尊孔令他們很難受。即便亂世之中,迪將軍會倚靠更務實的兵法家學派,然而一旦天下迎來了太平盛世,長於謀略的兵法家會不會面臨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

  約法三章的第一條,也是趙尚義等人在眼下最反感的一條,那就是“一生忠於大明。”

  不要奇怪為什麽會反感忠於大明,對兵法家學派的弟子來說,迪將軍是最有可能讓他們這種異端學派趁亂世而起,進而掌控朝堂的人。只要權力和資源逐漸被兵法家學派的弟子掌控,那儒家學派就會被緩緩削弱,直到再一次恢復先秦戰國時期那樣的鼎盛輝煌。

  然而忠於大明這一條,限制了迪米特裡邁出通向權力巔峰的最後一步,也許迪米特裡可以造反,但那樣公然違背約法三章無疑會造成天下共擊之的局面;也許迪米特裡可以做一輩子的權臣,但也只能止步於曹操、霍光之輩,無法效仿趙匡胤,進而保障兵法家學派的後人。

  在朝為官,嘗到了權力滋味的趙尚義,再也不願離開這權力的寶座,過上之前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和他的同道中人們都明白,唯有把手握軍權的迪米特裡推上去,

他們的權力才會得到保障。  “如果迪將軍不是西夷,而是漢人......”

  “迪將軍早就不是西夷了,除了那身西夷的外表,他哪點不是和一個尋常的漢家兒郎一模一樣?(洋皮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迪將軍定會如同北魏孝文帝那般,被漢化......”

  嗯,不知不覺間,團結在迪米特裡手下的兵法家學派弟子和投奔韃子的士紳一樣,萌生了同樣的想法,都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領袖洗白成可以被天下人接受的形象。

  ....................

  迪米特裡手下的其他人也沒閑著,那位趙百戶又回到家鄉募兵去了,迪米特裡準備在南京軍政府序列中重新恢復“戚家軍”模式,南方的丘陵、水網和森林不比北方的大平原,使用鴛鴦陣的軍隊在南方是有用武之地的(北方也有戚繼光的“鴛鴦陣”魔改版本)。

  然後又讓鄭成功回了趟泉州,通過鄭家的渠道招募造船工匠,同時又寫信去了澳門,依托自己“西夷”的身份大談同胞之情,讓澳門的葡萄牙人為迪米特裡送來航海和造船的專業人才。打開工業文明的大門,前提無疑是走向海洋。百年海軍的長期培養必須從現在抓起。

  梁呂龍這廝依然肩負起“抄家滅族”的重擔(黑鍋),作為官場老油條的梁呂龍如何不知現在東南士紳們有多恨自己,自己攢的那些私房錢根本不夠花錢贖罪的。 他既然自封自己為肅反遊擊將軍,迪米特裡便興致大發的在南京軍政府內部設立了肅反內務部,由梁呂龍任第一任肅反內務部部長(被架空的那種)。

  這種類似錦衣衛的機構迅速在東南形成恐怖效應,東南的士紳現在恨西夷遠勝過滿洲韃子。所幸,迪將軍不在乎這些士紳的仇恨,得罪了士紳不影響稅收,更何況迪米特裡也沒有得罪全部的士紳。他下狠手的是沒有還手之力又富得流油的朱明皇室、是在東南有著良田萬畝的大地主、是那些有汙點的官員。

  站在迪米特裡身後的,則是南京商盟的一部分、流落南方的北派士紳(最大的特征:窮)、鄭家為代表的海商和迪米特裡自己正在扶植的生產型資本家。至少在這場內部利益重新分配的戰鬥中,迪米特裡不是孤家寡人。

  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迪米特裡做了這麽多的工作,而他或明或暗的敵人被迪米特裡折騰了兩個月,才緩過神來準備反擊迪米特裡。時間節點恰好就在祭明孝陵的日子,被割肉的東南士紳準備通過約法三章給迪米特裡加上套索,那便是給迪米特裡迎奉一位主子(皇帝)。

  當然迪米特裡也不是毫無應對措施,表面上由闖營提供情報,實際上通過系統提示,迪米特裡的部隊已經潛入廣東梅州,不日便能將崇禎爺的長子朱慈烺帶回南京,這位太子爺不僅佔據大義,而且更好控制。至於如何讓他的合法性得到確認,那就要靠北方流落南方的朝臣們了,這也是迪米特裡願意帶著這幫窮官老爺們一起吃肉的原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