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蠻族克星》第40章 天下震動(上)
  八旗軍還不是兩百多年後的廢物,為了自己和家人,他們依然有勇氣願意和西夷兵拚死一戰。但是這份蠻勇除了讓西夷感到一絲驚訝,不會改變八旗全面失敗的命運。即便殿後的軍隊將生死置之度外,即便突圍的軍隊如何勇敢,駐防八旗的男女老少又怎麽可能逃出重圍呢?且不說綠營士兵不會放棄劫掠這些家產富有的旗民,便是西夷兵也不會忘了在城外布置一些獵騎兵和驃騎兵用於追擊殘敵,宜將剩勇追窮寇嘛。

  駐防八旗或死或降,這場南京收復戰也降下帷幕,以大明聯軍這一方獲勝告終。除了封鎖城門、清點物資和傷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查抄家產和恢復秩序了。

  在恢復秩序,就不得不暫時依靠那些協助西夷兵入城的南明反抗勢力,迪米特裡覺得如果純粹讓西夷兵進行巡邏和布告安民......可能會加劇南京城的不穩定。但是也不能完全把這事交給南明反抗勢力,一是迪米特裡不能完全相信他們的人品,二是迪米特裡也不能相信他們的戰鬥力。

  且不說那些反抗勢力的家夥們會不會趁機對商戶平民敲詐勒索,便是散落在城中的效命於清廷的尚虞備用處的人,這些訓練有素的特務是南京城中的一個個定時炸彈,一支巡邏隊沒有幾個西夷兵保駕護航的話,只怕巡邏隊遇襲時連報信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尚虞備用處的人一招斃命了。

  城中還有零零散散的戰鬥,尚未竟全功,東林黨人、魯王一系和各南明勢力代表就在這秦淮河畔,張燈結彩的要舉辦慶功宴會了。實隔幾個時辰,那些經營煙柳之地的店家們又用極高的效率恢復起十裡秦淮的經營,花大價錢雇傭人手鏟平戰爭帶來的瘡痍,購買各類生活用品和裝飾品,甚至還把四散而逃的各家的當紅頭牌都給找了回來,把十裡秦淮的繁華恢復了個五六分。

  “這辦事效率,如果不靠系統,當下的環境中只能望其項背。”

  迪米特裡只能感歎一聲自己的隊友都是一群神人,“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隨他們去快活吧,迪米特裡已經讓自己的首席軍師趙尚義和首席弟子鄭成功代自己去參加宴會籌備了,至於自己,只是承諾宴會正式開始時一定到場,現在則需要處理政務軍務。

  比如最重要的一點:查抄家產。感謝清軍替自己代勞,作為儈子手大肆搜捕全城的起義黨,自然也波及了許多富豪之家,相當於已經把財富集中了一部分。這種被清軍已經收走的財富,迪米特裡自然是吞進去不會吐出來的。

  ”現在城裡還有兩種人,一種是之前投附了清廷的官員,那二話不說,抄家,然後家人和那些旗人一樣,發賣為奴。造反可不是請客吃飯,絕不要跟他們講仁義道德,只有把我們的敵對勢力狠狠榨乾,才能對得起支持我們的人。“

  然後迪米特裡又對另一撥人的下場下了基調,“還有一類人,他們支持了我們的起義,我們自然不能去抄他們的家。但是明朝傳承至今,這些家族手中又有多少隱田沒能清查出來呢?趁此亂局,一定要一次性把所有隱瞞的田產清查出來。”

  “最後便是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稅,以北伐的名義收取。唔,這三板斧下去,財政大局暫時應該就穩住了吧。至於誰敢反對......他們應該不會反對的,我可是蠻夷啊,殺人是不講道理的。”

  一板斧,迪米特裡通過挾持梁呂龍這個地頭蛇去操作,這家夥看似只是一個百戶,但他卻有好幾個親戚在尚虞備用處任職,

對官員們的家產了如指掌,抄家滅門那可是駕輕就熟。只要有西夷兵和南京商盟的專業人士全程跟蹤,梁呂龍就不敢玩什麽花招。  二板斧,迪米特裡交給了趙尚義暗中行事,務必要通過這次清查隱田的行動,為迪米特裡組建起一支有效率的基層管理隊伍。迪米特裡給了他很大的權限,包括招募人手和資金調撥乃至有權要求西夷兵配合行動的權力。考慮到趙尚義所學的知識,那些學兵法家的“異端”士子們要一飛衝天了。

  三板斧,迪米特裡可以預見絕對是阻力最大的,但是又一定非得推選不可的,現在迪米特裡還只要頭疼南京和周邊士紳的壓力,只有趁現在地盤小,軍隊足,可以鎮壓地方的時候把規矩立起來。等以後地盤大了再推行,反而難上加難。

  戰後諸事,永遠比打仗的事更複雜,迪米特裡心想還是得趕緊把政務班子搭起來,否則將來遲早會累死。勞神在案牘之中太久,以至於迪米特裡都忘了好好看一眼剛剛收復的南京城。

  南京有它南方的溫婉秀麗,但又不似蘇杭那般,她更像是一朵鏗鏘玫瑰。自古漢家王朝被北方蠻族勢力入侵後,大多定都南京,這裡是漢家兒女抵禦北方風暴的安魂所,是漢家兒郎重整山河的起始地。六朝古都,虎踞龍盤,南京雖在溫柔的江南水鄉,卻依然守望中原。

  迪米特裡那來自東方的靈魂,也情不自禁的詠歎起古人的一首詩來: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禦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

  清軍南下過長江時,無數書生吟詩念到:“金陵王氣黯然收”。可等到南京城頭的旗幟又在一夜從“清”變“明”,又有無數文人墨客念詩道:“金陵王氣應瑤光。”這場明清之間的對決,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麽一邊倒,世人稍一聯想前宋在南方不也堅持了一百多年嗎?想來南明度過了這次劫難,也會有個百十來年的氣運吧。

  天下逐鹿的爭霸年代,軍事上的勝利永遠是最引人注目的。南京易手的消息順著大運河一路北上,沿著長江一路西去,南京易手之事,勢必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令天下側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