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最後一位大少爺》第6卷第一十六章 大少爺的嶽母
  PS:前面已經修改,而這一章估計要等到明天才能修改、更換完畢,請大家稍待,對不住大家了。
  “沒眼力的東西,這是四少奶奶!”
  “賢華相公的四兒媳婦,柏陽生的老婆!”
  “去年才結的婚!”女掌櫃如此說道。
  賢華和賢德堂兄弟,真正的堂兄弟,他們的爺爺是同一個人,到了父輩才分開,因此賢華上了一定的年紀就擔任了族老。
  朱學休是如今的邦興公時期光裕堂的大少爺,朱賢德也是一位大少爺,這樣算起來,賢華家裡的兒子也是少爺,他的兒媳自然也就是少奶奶。
  朱柏陽在家裡行四,是他父親的第四個兒子,那麽這樣一樣,朱柏陽的妻子被稱之為四少奶奶也不為過。
  女夥計初時還不曉得,她只聽說過院子裡有大少爺、大少奶奶,還有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二少爺,早先年留學,如今也是常年在外。
  除此之外,光裕堂如今的族長文姚公只有兩個兒子,而且年歲不少,早有三十開外,接近四十歲,顯然是與眼前的這位少婦人對不上號,後來她聽到眼前的是賢華的兒媳婦,這才趕緊的連連點頭。
  “原來是四少奶奶,不好意思,我不曉得是你!”女夥計趕緊的道歉,道:“其他的……你的幾位妯娌我都見過,只是不認清您,還請見諒。”
  孫氏在仙霞貫只有六七戶,族小勢微,如今嫁給朱柏陽,光裕堂長房也已經‘失勢’,族長是三房文姚公,話事人是二房邦興公的長孫朱學休,而且大少爺的名頭響亮,管清心更是院子裡的掌院者、光裕堂的婆大人,手裡拿著光裕堂大大少少的庫房鎖匙,孫歆然從來沒想過少奶奶這種稱謂會和自己有關聯,聽到這話心裡直發愣。
  “沒,沒關系,我進門沒多久,你不認識我很正常。”
  孫歆然不以為意,根本沒往心裡去,反而還有些手足無措,她一邊回答著女夥計,一邊拿眼看著走出來的女掌櫃,越看越眼熟。
  “嬸子,你也是光裕堂的?”
  “家住哪裡?”
  孫歆然問道,想著可能是族裡的長輩,她不敢放肆,小小心心的問著。
  那位女掌櫃聽到問話,面帶笑容無聲的笑著,臉上盡是笑意,點頭道:“嗯,我和你是同房,我老公也是賢字輩,就離你家不遠,也是在尾田(村)。只是賢華相公的身份卻不是我老公的能比,他早就偏房了,從高公傳下來,不知偏了多少輩。”
  這裡的偏房,並不是指妾生子,而是指血脈偏岔,不是主管光裕堂主脈的直系,孫歆然聽見,連連點頭。
  “原來還真是嬸子,是自家人,四少奶奶不敢當。”
  賢華只是一個族老,光裕堂三房包括除了族長和話事人,一共有九位,而手掌權力的就是族長和話事人,而一般的族老權力較小,沒有指派,最多就是參加族議,名譽大於實際,權限反而不如族裡管事的婆大人。
  不過賢華如今有具體的職責,指派了負責木器行和竹製行、棺材鋪,本身也是一位風水先生,經常出門看風水,陽宅陰地,雖然經常板著一張死人臉,但是風度極佳,本身亦有些文化底蘊,因此人稱賢華相公。
  賢華在光裕堂有著較大的影響力,根正苗紅,一直窺視著光裕堂的族長位置,想著謀取更大的權力,只是在其叔父時期,他沒有得勢,到邦興公手裡,更沒有得勢,而邦興公死後也是安排的明明白白,讓他沒有鑽空子的機會。
  賢華的名氣很大,整仙霞貫全境幾乎都聽說過他的存在,不知者甚少,名聲早就傳出了境外,周邊的鄉鎮也有交情。然而這些都是長輩,與孫歆然沒有多大關系,而眼前的婦人雖然是一位女人,但是卻是一位掌櫃,一名首飾行的女掌櫃,孫歆然不敢托大,聽到對方稱自己為四少奶奶,她趕緊謙遜道:“您叫我歆然就好。”
  “就是‘歆然如聞其馨香,肅然如睹其形容’'的歆然。”孫歆然如此解釋道。
  這是她父親請教算命先生之後取下的名字,寓意很好,這與仙霞貫許多普通老百姓的名字相差很遠,尤其是在春、花(華)、芬、芳、季、香這些名字成堆、多如狗的人群裡,能有一個引經據典的名字讓她猶為自豪。
  她書念的少,就是在國民(和諧)政(和諧)府主辦的中正小學、中山小學裡念過幾年高小,對這種古文不太精通,甚至時不入門,但這並不妨礙她知然‘歆然如聞其馨香,肅然如睹其形容’這句話的意思,並喜歡上它。
  孫歆然不曉得眼前的婦人知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又是什麽意思,不過她想著多半是不知曉的,心裡莫名的有些得意,自然而然的臉上多多少少顯露一些。
  “哦,原來是歆然娘子。”
  女夥計一臉懵懂,女掌櫃卻是面不改色,讓孫歆然隱隱有些失望,女掌櫃應了一聲,過後才又說道:“新娘子來這裡,是找大少奶奶的麽?”
  “清娘子已經走了,與大少爺一起離開的,她有身孕了,大少爺陪著她去抓藥,如今只怕是回去了。”
  原來當日嘔吐,管清心不只是因為想象將豬食裡的番薯撈出來吃的畫面感而嘔唚,更多的是因為已經有了身孕,因此忙過之後,又感覺時間差不多了,仙霞貫的老百姓正吃著光裕堂捐出來的糧食,想來不會有人截道,於是夫妻倆離開院子,出來兜兜風,散散氣。
  夫妻倆在街市上轉了轉,在各個門面看了看,然後到藥鋪裡抓了一些安胎的藥物,過後來到首飾店,朱學休給管清心買了一對首飾,最後離開了。
  “哦,原來是這樣。”孫歆然有些失望。
  不過既然管清心不在,她也不準備久留,她本來就是來尋找對方,並在家裡呆悶了,想著散散心,如心散過了,人也找不著,她自然想著回去。
  誰想她剛剛想要回頭,離開店鋪,不想身後的女掌櫃卻是開口留客,嘴裡說道:“新娘子慢走。”
  “我們店裡先來了一批貨,貨色極好,款工也新穎,新娘子來到這裡,為何不歇歇再走,順便喝口茶,休息一二。”
  “眼看著就要散市了,散市後族裡的驢車也就來了,到時候說不定可以一起回去。”
  光裕堂在仙霞墟的店鋪不少,除了每個趕集日期的現錢必須收攏,把相關的票據帶回院子裡,而且這些店鋪的掌櫃、夥計也有不少和是光裕堂的族民,因此很個趕集的日子,光裕堂在市前、市中、市後都有車輛從光裕堂到仙霞貫(觀)之間來回,女掌櫃話裡的意思,顯然是說想兩個人一起坐車回去。
  “首飾!”孫歆然眼前一亮。
  女掌櫃是不是真心留客,留下來與她一起坐車回去,孫歆然不敢確認,畢竟散集之後,需要許久店鋪才會關門,而女掌櫃做為店鋪的主事人,顯然是不太可能提前離開,回到族裡的時候,多半已經過了午時,用過了中午飯,而孫歆然顯然需要回家吃午飯,可以坐著更好的車輛回村。
  只是有新款的首飾,孫歆然心動了。
  女人永遠缺一雙鞋子、缺一身衣服,更缺一件首飾,孫歆然聽到有新到的首飾,眼前一亮,雙眼就朝著櫃台看了過去,這時候,她想來了,自己來的是首飾店。
  那個時候的首飾店,並不像現在的這樣,清一色一長條的玻璃櫃台,一一展開給顧客查看,首飾更多的是擺在櫃台的後面的櫥櫃裡,一屋層的側著擺開,露出原件,讓顧客看中後,需要店裡的夥計取下來給顧客鑒賞,而與櫃台相鄰、並排擺在一起的只有一個玻琉櫃台的櫃台上,放著幾款新穎、利潤較高或者是銷量較好的首飾。
  “就是這些?”孫歆然拿眼掃過去。
  女掌櫃一見,連忙直到櫃台後,為孫歆然介紹,而原來的女夥計則安排去了端茶遞水,茶水到了之了,孫歆然自然而然的坐了下來,就坐在櫃台前的椅子上。
  “對,就是這幾款,我們剛進貨不久,才半個月。”
  女掌櫃指著玻琉櫃台上的幾款首飾,把它們取出來,一一給孫歆然介紹道:“這不是我自己打的,是外面進的,價錢要貴些。”
  “你看這一款,重有三克,一對就是六克,就是三錢。”女掌櫃擔心孫歆然不懂以克計算的‘舶來’法,換成了普通百姓更熟知的斤兩錢單位,嘴裡告訴蘇歆然,道:“清娘子戴的就是這一款,老爺子當初親自來這裡選定的,後面才娶了她……。”
  老爺子自然就是指邦興公,女掌櫃說道:“我或許會說假話,但是老爺子的目光絕對是不會錯的,你要相信他,相信他的眼光。”
  “嗯。”孫歆然應道。
  邦興公的大名,舉鄉皆知,哪怕不是光裕堂的媳婦,孫歆然也定然聽說過他的大名,主政仙霞貫近十年,名聲早就傳出了境外,名震十裡八鄉,名垂雩北,縣裡縣外。
  聽到管清心也戴著這一款首飾,孫歆然心動了,覺得自己也少一件首飾。
  她與管清心只見過一次面,就是那次去找對方申訴、中解的事情,其它的時間,雖然遠遠見過,但是沒有看到她的耳環,只有那一次才近距離的接觸過。
  孫歆然仔細的回想,越想越是眼熟,覺得管清心戴著的多半是眼前這一對心形的耳環。
  “這一對多少錢?”
  孫歆然問道。
  然而剛剛開口,她又看到了櫃台後面,就在女掌櫃身後的櫃面上放著一張白紙,紙上有些字,還有幾個圖案,而圖案上面,擺著幾粒珍珠,約摸有五六粒。
  眼前珍珠的個頭有點小,用來做項鏈或許不夠,但是做耳環卻是綽綽有余,而且仙霞貫很少看到指頭大小的珍珠,而眼前的這些顯然是準備用來製作耳環。
  鄉下人,經常需要下田乾活,戒指帶的少,只有農閑的時候才能看到大小媳婦們手裡的戒指,其它的時候都鎖在家裡。手鐲也有人不喜歡,但是一直很少看見,只有耳環一年四季、不分季節一直有人佩戴。
  一、邱祖“玄”字岔派分支。
  1.金山派
  創派祖師孫玄靜,字元玉,號金山,系山東萊州府即墨縣嶗山人。明嘉靖敕封“護國天師”。
  玄至一無上天元妙理生體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常懷清靜意合目得金丹……
  二、邱祖“本”字岔派分支。
  1.金輝派
  開派人齊本守,字金輝,譜傳:
  本合教中理智時悟我機遠近從和起陽子結金輝……
  三、邱祖“複”字岔派分支。
  1.茅山乾元觀,閻祖派:複本合教永圓明寄象先修成龍緒業歷代嗣宗傳
  2.嶗山派:複駕雲龍去至教延七真中元通玄理福澤自德春馬處鈺祖師岔派分支。
  3.遇山派(此派原本二十字系說,後同治十二年有房山縣城隍廟的道人來前往白雲觀,同眾公議,重續八十字)
  上面的“玄”“本”“複”三個字是指道人龍門派的系譜取出來的道名道號,有意者可以參考本人在前面發表的道家之四(北)七真門派裡面龍門派的系譜:
  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
  上面這些岔派分支中,我們可以看出,金山派和嶗山派其實都是在山東嶗山,只是時間有先後,這在元朝之際,山東省做為全真教的發家之地,這是可以想像的,不難理解。
  元朝是道教的鼎盛期,也是全真教的鼎盛時期,並對之前的道教進行了歸絡。
  元朝過後,失去統治者的扶持,全真教從此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最主要的因為是在元朝末年,全真教第18任掌教主完顏德明曾經發布教令,要求全真教全體教眾護衛元帝撤退,與明太祖結下了生死大仇。
  明朝創立之後,朱元璋依此下令要求全真教不能再立掌教,從此本來就明爭暗鬥、派系極多的全真教頓時四分五裂,輝煌不再,而隨著(龍虎山)天師府和(武當山)玄武真武教的興起,龍門派(或者是全真教)從而落入凡塵。
  全真教的資料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支持。
  神道圈雖然是神道,但發現圈友們對道門似乎不太上心,接連發表了四五篇,頂貼者屈指可數,這樣說來,本人以後不再發表和分享單純的道,不再按計劃介紹道門相關門派,比如正一派、清微派、玉皇派和真大真道……等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