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大宋二三事》第75章 混亂的大宋
  方承志對於大宋這些士大夫越來越沒有好感,包括包拯這樣的名臣,這些天他真正的了解大宋才知道前世史書上的什麽名臣賢相都特麽吹牛逼。

  這些人全都是腐敗分子,俗話說絕對的全力滋生絕對的腐敗,北宋士大夫的權力大到沒邊,不腐敗才算怪事呢,反正就算查到最多就是貶官兩年,幾年後運作一下又能起複。

  要僅僅是腐敗還罷了,你為百姓辦事也行啊,可這些士大夫飲酒作樂、恣意享受是行家裡手,讓他們當官可是苦了百姓。

  士大夫口口聲聲說為了百姓為了國家,可是他們聯合起來給皇帝洗腦,告訴皇帝不能殺士大夫,可是趙匡胤真的沒殺士大夫嗎?

  研究過歷史的人就知道宋朝不殺士大夫的說法立不住腳,尤其是什麽祖廟裡刻著石碑更是扯淡。

  不殺士大夫有歷史記載的也只是南宋才開始有的,北宋初期的趙匡胤殺起士大夫可是手起刀落,太祖在位期間殺得士大夫最多,有六七十人之多。

  試問,趙匡胤自己都殺了這麽多人怎麽可能會留下不殺士大夫的祖訓?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然後就是太宗趙光義,他在位期間殺得比較少,有二十多位,作為篡位者一般都是十分心虛和自卑的,對於正統這方面他們十分在乎,看看李世民和朱棣就知道,若趙匡胤真的留下祖訓的話他會不遵守?反而他也殺了不少士大夫。

  到了真宗時期國家穩定,士大夫地位大大提升,真宗又是被文人培養出來的沒有經歷過戰場殺陣,脾氣比較好,殺得比較少不到十人,也不是不殺。

  而到了第四任皇帝仁宗,士大夫地位徹底壓過武人,再加上仁宗皇帝是萬年難得一遇的老好人,士大夫又出了范仲淹名仕,他們可勁的忽悠,把仁宗直接洗腦了。

  所以,所謂的大宋不殺士大夫完全扯淡,只有在北宋中後期,仁宗之後士大夫集團壓過皇權,形成了這麽一條潛規則,所謂的石刻祖訓不過是南宋時士大夫們的篡改。

  范仲淹歷史上名聲很大,也就是他在古代,要是在前世21世紀簡直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為了私人利益不顧百姓死活。

  他好朋友晁仲約在高郵當知軍的時候強盜入城搶劫,這家夥不但不召集軍隊擒拿強盜,反而向民間攤派捐金銀給強盜,讓強盜離開,真特娘的和北宋屈辱的歲貢大遼、西夏如出一轍。

  事情暴露後連好脾氣的仁宗都怒了,非要將晁仲約治罪,結果范仲淹聯絡了一大批士大夫主張免罪,老好人仁宗架不住他們的央求就放了他,過幾年這家夥照樣靠著范仲淹官運亨通。

  范仲淹私下裡也不認為晁仲約有罪,為他辯護的原因就是出於士大夫們的私利考慮,他勸其他士大夫時說的話是:

  “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他日手滑,恐吾輩亦未可保。”

  意思很明白,就是今天殺了晁仲約,日後皇帝殺上癮或者手滑了,咱們說不定也被殺了,於是,士大夫們聯絡起來忽悠仁宗皇帝,把皇帝忽悠瘸了。

  可以說士大夫們不把百姓和他們當成一類人,包括范仲淹、歐陽修、包拯、蘇軾等人全都一樣的玩意。

  包拯、蘇軾他們也就是不貪汙、不腐敗罷了,可說真心地為百姓著想,還是別想了。

  他們為百姓做事不是為了百姓,比如包拯這次,他為的是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江山社稷,為了他自己內心的道,

對於百姓他真的沒有太多的感情。  (不說民智沒有覺醒的封建王朝,就是前世21世紀那一二百個國家的當權者有幾個是真的心裡裝著百姓?

  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欲罷了,比如大不了顛的第二繼承人、特靠普總統還有無數西方政治經濟大佬參與了未成年少女

  咳咳,這其中自然不包括我大天朝了,我天朝我能吹上一百年不帶喘口氣的。)

  現在的大宋基本上就是國力最巔峰的時候了,北宋不限制土地兼並,又不限制士大夫經商,士大夫們作為掌控權利的集團可勁的造啊。

  尤其是宋朝的社會結構和其他朝代不同,不但有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恩蔭政策,一個人當官可以恩蔭親人二十個,一個職位十來個人做躺著拿錢,啥活也不乾,這就是宋朝的官員。

  宋朝的國策就是能花錢辦的事就花錢乾,比如大遼西夏的歲幣,比如把流民招入軍隊,比如一些窮苦百姓的福利等等,全都需要大量的銀子。

  大宋雖然富有,可架不住花錢的地方多啊,還有士大夫貪贓枉法、享受人生,現在財政已經入不敷出了,每年都有數百萬貫的虧空。

  比如大宋的財政結構:總收入約9000--10000萬貫左右。

  宋朝的財政比較特殊,農業收入隻佔30%左右,非農業佔70%,其中鹽、鐵、茶、礬、香料等專賣佔據絕大部分,而商稅比例很小,大約有5%左右。

  而支出方面呢。

  軍隊有110萬左右,人吃馬嚼平均下來每人50貫左右,花費5500萬貫左右。

  地方廂軍、鄉兵大約30萬人,每人大約30--35貫每年,花費1000萬貫左右。

  官員大約兩萬人,每年花費1200萬貫左右。

  地方還有二三十萬的小吏,他們的工資不在中央發,卻也算在財政裡的,花費1000萬貫左右。

  皇室成員開支700萬貫左右,若是有大的喜、喪之事還會暴漲。

  全國的各種天災人禍、賑災救人等等事項,花銷沒有準數,大致在500-1000萬貫之間。

  還有向大遼50萬,西夏30萬貫的進貢。

  還有許多其他的小項目無數,就這樣的財政怎麽能支持如此巨大的花銷,主要的是總財政不是每年都有那麽多, 若是少了財政壓力更大。

  仔細觀察宋朝的財政支出就能發現其中巨大的問題,僅僅是軍費加起來就有6500萬貫之巨,佔據財政的60-75%。

  這個比例太恐怖了,在前世21世紀這個比例的軍費開支,國家直接崩潰。

  還有官吏的開支,也高達2200萬貫左右,佔據財政的25%左右,非常可怕的比例。

  還有皇室的那些人,皇室才多少人?就花費700萬貫,可見皇室的奢靡,仁宗一直不覺得自己有錢所以比較節儉,其他皇室可就狠了。

  若是不能解決內部的財政結構問題和士大夫們的腐敗,不用金、遼、夏、元等外部勢力的侵襲,他們自己內部就會崩潰混亂。

  其實仁宗剛親政的時候就發現了種種弊端,於是他啟用了范仲淹進行了慶歷變法,可是一個老好人加上一個只會吟詩作對、完全不懂政治的范仲淹,可能成功嗎?

  慶歷變法失敗後北宋越發問題越來越嚴重,幾十年後神宗上位,正是因為內部種種矛盾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王安石變法。

  然後北宋就進入了黨爭之禍,新黨、舊黨為了打擊對手不擇手段,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可以說北宋的滅亡完全就是因為皇帝和士大夫,太后和士大夫選一個藝術家當皇帝,皇帝選一個喜歡享樂的馬屁小人做宰相,這樣的國家不亡還有沒有天理!

  改革變法從來不是請客吃飯,每一次變法都是一次社會結構的變革,不付出血的代價怎麽可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