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秦工程兵》第282章 稅率
楚王啟費盡心機與項燕一唱一喝,其實是有借機將各貴族權力收為己有的之意。

  雖說將百姓管理權收為中央並非將軍隊收回。

  但可以想像,勞力、稅制、兵源等全都是來自百姓,若失去了底層百姓那些貴族及軍隊其實都是空中樓閣,各種權力收回至中央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楚國貴族又是何許人也!

  楚王啟會想到這些,老奸巨滑的貴族們又怎會想不到?

  項燕話音一落,大殿中便鴉雀無聲,各貴族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是心照不宣但都明白了楚王啟的用心。

  楚王啟見貴族不搭話,就進逼了一句:

  “諸卿以為上將軍提議如何?”

  “我等可以如秦國一般收取稅糧,雖是少了些卻可解百姓流失之憂。”

  “正所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當下秦軍大軍壓境,我等若不變法合力抗秦,只怕……”

  後面的話就不需要楚王啟多說了,以楚國如此分散的力量當然難以抵擋秦軍的進攻。

  從客觀角度來說,楚王啟這話的確有道理。

  秦軍隻二十余萬兵,而楚軍卻有四十萬。

  雖說楚軍素質不如秦軍,但以兩倍的兵力也不至於到要亡國的程度。

  所以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團結。

  但自古以來“不團結”都無法像楚王啟所希望的這樣,輕輕松松幾句話再加上外來的一點壓力就可以解決。

  幾乎所有的“不團結”都是需要戰爭、鮮血和鎮壓才能化解。

  原因很簡單,貴族有貴族自身的利益,而且他們代表的是一族而不是自身。

  比如昭恤要考慮的昭氏,必須昭氏所有人同意。

  同理屈惟、景檉等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與會的這些人甚至沒有話語權,他們得回去與族人商議。

  於是,楚王啟這一句“變法”說起來簡單,卻需要成千上萬的人認同。

  正所謂“眾口難調”,這本身就不可能達成一致。

  更何況各貴族還有其它的擔心:

  今天若是把百姓的管理權交上去,明天是不是就要把兵權交上去?

  兵權若是交了上去,楚王啟為免後顧之憂,是不是就會把各貴族架空甚至尋了個借口滿門抄斬了?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個不好就要“滅族”,怎麽可能輕易把刀柄遞到別人手裡?

  就算是楚王啟也不行!

  沉默了一會兒,昭恤就拱手回答道:

  “回大王,微臣以為……”

  “以變法解百姓流失之憂或是可行。”

  “然各地貧富不均、佔地不一,是以屬下認為應以各族不同形勢各自變法。”

  “如此方可輕重得宜。”

  各貴族紛紛稱是。

  這一下就把楚王啟給噎著了……變法就應該是自上而下全國統一的變,各地貴族自己變,依舊是各行其法那還變什麽法?最終不還是各族割據無法統一調配?!

  但楚王啟也毫無辦法。

  因為昭恤說的也有道理,若只是為了解決秦楚制度平衡問題拉回百姓的話,的確只需各族自己變法就可以,何需你楚王啟參與?

  另一方面,此時楚王啟手中可用之兵不過十萬,與三大族的兵力相差不多,於是說話的份量也小得多。

  因此楚王啟心下雖怒卻也不敢發作,這朝會也就這樣鬱鬱而散了。

  這也是沈兵用宣傳戰而不是派兵直接進攻的原因之一。

  若是派兵直接進攻……一下將貴族們打疼了甚至到滅族的境地,那反正都要滅族,何不拚一下與其它族乃至楚王啟聯合?

  到時就是楚王啟要求貴族將管理權和兵權上交,他們也只能答應。

  否則就是前方貴族被秦軍滅族,而楚王啟卻可以躲在後方的洞庭觀戰,實在不行楚王啟還可以繼續南退進入百越密林中……

  可現在,這種抽絲剝繭、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卻是一點點削弱各貴族的力量,貴族還有緩和的余地,於是反而無法統一。

  不過貴族們回去後還真變法了。

  雖然有些肉痛:原本那些百姓是貴族的私有財產,是農奴的身份,現在卻變成了農民,擁有土地只需要繳稅。

  且稅率與秦國一樣,都是十二稅一。

  有些貴族比如昭氏還下調到十五稅一。

  貴族們這麽做顯然是對的。

  因為很明顯,或是不變法不給百姓同等的利益,百姓都跑光了留下土地又有何用?最終還不是要被秦軍所佔?

  這事反饋到沈兵那,就是來降的楚民立時就少了許多。

  沈兵初時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還以為楚軍是用了什麽方法將楚民看住了。

  直到楊端和拿著一封情報走進他帥帳……

  楊端和先是向扶蘇施禮,然後就對沈兵說道:

  “楚國開始變法了。”

  “昭氏甚至將稅率下調至十五稅一。”

  於是沈兵才明白,原來這些家夥玩起這一招。

  想了想,沈兵就問了聲:

  “昭氏稅率十五稅一……亦即各族稅率不一?”

  楊端和點頭道:

  “確是不一, 但最高也隻十二稅一。”

  聽到這沈兵就放心了。

  扶蘇聽著就覺得有些奇怪,問:

  “副將為何關心楚國稅率?”

  扶蘇認為此時重點應是如何解決秦楚稅率相等的問題。

  沈兵解釋道:

  “稟公子,各族稅率不一,亦即楚國各貴尚未聯合,於是依舊是一盤散沙。”

  扶蘇“哦”了一聲,微微點頭同時心下暗自慚愧。

  這其實怪不得扶蘇,他從小到大跟隨淳於越隻知讀書練字習聖人之教,何曾像沈兵這般分析問題並由表面探究本質。

  簡而言之,扶蘇學的那一套雖說也有治國道理甚至相當一部份是對的,但始終停留在理論而沒有實踐。

  此時扶蘇在沈兵身邊任監軍,卻是徹徹底底的實踐了。

  沈兵也想考考扶蘇,同時也是一種尊重。

  就拱手問著扶蘇:

  “公子以為……我等該如何解決。”

  扶蘇立時便一臉懵。

  他一肚子都是仁義道德,一時半會哪裡知道該怎麽做。

  皺眉想了好一會兒,才回答道:

  “我等或可繼續降低稅率以招降楚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