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夢裡沒好人》一百七十七
  話說寶釵陪著惜春吃了飯,服侍盥漱畢,撤了會熱鬧後,又被惜春派往了探春處來。寶釵來時只見院中寂靜,只有丫鬟、婆子、諸內壺近人在窗外聽候。

  寶釵進入廳中,她姑嫂二人正議論些家務。見她來了,探春便命她坐了,寶釵也不因她的無理惱怒,置身坐了。

  探春見她如此沒脾氣因說道:“我這的事不為別的,因想著我們院子除了一月有二兩月銀外,各屋子的丫頭們又另有月錢。前兒又有人回,要我們一月所用的頭油脂粉,每人又是二兩。這又同才剛賈環學裡的八兩一樣,重重疊疊,事雖小,錢有限,看起來也不妥當。你如今在哪院子裡住著,那面的份歷如何,可有你一份,你可知道什麽章程?”

  寶釵見這人如此無趣,本不想理的,可如今涉及到的榮國府卻不能不慎重,就道:“你這丫頭怎麽還是不明白,所有的章程都是立給下人的,下人一個月該領多少錢領多少錢,乾的好了自然有各院子的主子去賞賜,乾的不好了就不用幹了,各屋主子自然會攆走。那血什麽胭脂錢,頭繩錢,不過是家裡日子越過越好,當家的想辦法補貼小輩罷了,哪有什麽定例。”

  探春聽寶釵這麽說,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道:“我家可不如哪家,如今的日子不好過,這錢給各屋主子,錢費兩起,主子讓下人買東西去,下人又與門外的買辦勾結,錢多花了一倍,東西又白少了一半,通算起來,反費了兩折子,不如竟把買辦的錢每月存下來了為是。此是一件事。”說著又對李執道:“第二件,年裡往錦香侯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園子,比咱們這個如何?”

  李執笑道:“還沒有咱們這一半大,樹木花草也少多了。”

  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兒說閑話兒。誰知那麽個園子,除他們戴的花、吃的筍菜魚蝦之外,一年還有人包了去,年終足有二百兩銀子剩。從那日,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探春自覺自己有這些經濟頭腦,別人就都忽略了這些地方,就壓根無此意識。而獨她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便不至於沒飯吃。

  寶釵皇商大戶出身、有著鳶飛戾天胸懷,從小就耳濡目染經綸事務,早已勘破人間世情,聽了探春說的這些略帶小家子氣的話後,明白探春已經把自己的定位為錦香侯那樣的破落戶了。就不露聲色地譏諷了探春的稚嫩狹隘。笑道:“真真膏粱紈絝之談。雖是千金小姐原不知這事,但你們都念過書,識字的,竟沒看見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文不成?”

  《不自棄》文的主要意思,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寶釵說這話是在嘲笑庶出的探春沒有見識,表達出來的話嘮嘮叨叨,像個惡俗的八婆,顯得貧氣俗氣。。

  探春的意思是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任何細小塵微的東西都各有其用,各有各的價值。寶釵一下子就聽明白探春所要表達的這個意思了。

  只是在聰明有學識的寶釵看來:探春的表達太囉嗦瑣碎不夠大氣。

  於是聰明的寶釵就嘲笑探春道:何不引用朱子《不自棄》一書,豈不是又有說服力,又一語中的表達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

  探春聽完後就笑道:“雖也看過,那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哪裡都真有的?”

  敏探春馬上接招道:怎麽沒看過,你真是書呆子,書上說的話,你也當真?

  探春的言下之意是在嘲笑寶釵太書呆子氣太刻板。

  朱子勉人自勵的善言,竟被探春認為是浮詞,此話出自年輕的大家閨秀探春之口,讓寶釵感到有些吃驚。

  於是寶釵道:“朱子都有虛比浮詞?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辦了兩天實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虛浮了。你再出去,見了那些利弊大事,越發把孔子也看虛了!”

  在什麽山頭唱什麽歌,任何朝代話都不是亂說的,尤其是女兒家,在古代這叫思想正統,在現代這叫政治正確。寶釵聽後就提醒探春了:你初出茅廬,才剛剛開始在名利場上學辦事,如果忘記做人的原則底線,那將是很危險的。

  探春笑道:“你這樣一個通人,竟沒看見《姬子》書?當日姬子有雲:‘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意思就是進入官場上,處於運籌帷幄的世界。盜取堯舜說過的話,違背孔孟的理論。意思就是聖賢書的話,就是我們用來標榜自己的東西罷了,有用就拿出來說,沒有誰還能當真不成。

  寶釵笑道:“底下一句呢?”因著下一句就是使之以權,動之以利,再無不盡職的了。正是寶釵要說的。

  探春笑道:“如今隻斷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

  (都說我私貨多,私貨多的書不火,可是你看看紅樓,曹大的私貨才真的多,我不火那是我寫的不行,和私貨沒關系。)

  寶釵道:“天下沒有不可用的東西,既可用,便值錢。難為你是個聰敏人,這些正事,大節目事竟沒經歷,也可惜遲了。”寶釵給探春的定論是,探春雖然聰明,可惜年輕狹隘缺乏實踐經驗。

  寶釵說探春“這些正事,大節目事竟沒經歷,也可惜遲了”,無形中就顯擺拔高了自己比探春成熟穩重、見多識廣的優越感。

  李紈笑道:“叫了人家來,不說正事,你們且對講學問!”李紈這話,不過是打圓場呢,抱怨她們不乾正事,就知道鬥嘴。

  真要論起來,寶釵一個商家子女,探春一個半吊子家學出身,與李紈這個父親李守中是國子監基酒的人物比,家學根本沒得地。

  三人放到一起,寶釵就是個富二代暴發戶,探春就是個當兵的子女,李紈就是北大校長的一個知識分家庭,三人不開口放在一起,讓你說,你第一印象誰家教更好些。

  李紈不顯擺自己的家學不過是秉承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罷了,這句話可不是字面的意思,古代皇宮先選秀的時候,宮內的嬤嬤總是會問一句秀女們讀過什麽書。就如同當初賈母問黛玉一樣,這就是一句挑兒媳婦的話。

  此時秀女要回答自己讀過什麽書,這時候嬤嬤再來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可不是釣魚執法。而是勸解,這裡的無事不顯露的意思,而不是沒有,便是通假字辯,總的來說,女子不可以沒有才華, 但是卻不能仰仗著有才華就與人爭辯,低調才是有涵養的表現。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是有道理的,就如同鍵盤俠為什麽招人煩,不過就是因為他們一知半解,卻願意與人死杠罷了。

  營銷號也就是抓住了大家這個特點,大家都是半瓶水,在選擇內容的時候,多找些1+1=3的內容。你就看吧,從聽過哥特巴赫猜的人到小學一年級的文化人,他都能和你杠一手,大家都是半瓶水,誰都不服誰,於是這東西就火了。

  卻忘了懂得人不屑和你解釋,不懂的人永遠都覺得自己對。

  當然,這裡也有可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所以李紈不會去認真聽,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寶釵聽後正色回應李紈道:“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於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寶釵滿腹學問,凡遇大事小情都會引經據典提升到“學問”上來,給俗事以“理論”上的總結。

  李紈也不想與之辯解,寶釵就是靠這個標榜自己混日子的,在惜春手底下這麽久了,還是改不了舊習,好在如今這舊習都用在破落戶人家了,李紈就不信寶釵和惜春也是如次強辨的。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