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諸天影帝》第352章 修史書
大秦,鹹陽宮。

“啟稟陛下,帝國現在常駐軍隊已達百萬之數,若再加上各大城池駐防的軍隊,則有兩百萬之數。臣估算了一下,長此以往,帝國的賦稅將有半數都用於軍費開支,還望陛下明鑒。”李斯站在殿下,心中有些忐忑。

畢竟,他是帝國的丞相。現在大秦當中,軍方勢力強盛,無人敢觸其鋒芒。

不是李斯想刀兵入庫,馬放南山。而是如此多的軍隊,已經影響到了帝國的正常運轉。

現在帝國初立,百廢俱興,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秦律新定,大秦的賦稅已經不像以前那麽高。再承擔這麽高的軍費開支,想要恢復百姓民生,何其難也。

“李斯,你有何看法?”嬴政眸光一閃,隨意的問道。

作為帝國的主宰,他自然是知道大秦軍隊存在的弊端,但他卻另有用處,並不準備裁軍。

“丞相此言差矣,現如今帝國初定,六國叛逆潛藏,還需要大軍鎮守各處要地。若是此時裁軍,難免會生出動蕩。”

就在此時,大將王賁直接反對。若要裁軍,他們王家必定會被削弱。

雖然現在上將軍王翦已經退出朝堂,頤養天年,但他們王家依然是大秦軍方最強的一股勢力。即使蒙家有蒙恬父子二人,但在王翦的戰功赫赫之前,都算不得什麽。

而且,蒙家與王家向來不和,這也是兩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他們若相安無事,嬴政的刀子就要砍到他們頭上了。

“動蕩?帝國雖是初定,但也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即使有六國余孽,那也不足為懼。裁軍是為了將資源更好的投入民生當中,將六國百姓化為帝國的子民。即使有六國余孽,一旦六國百姓歸心,他們也翻不起什麽浪花。”李斯反駁道。

“現在裁軍,為時尚早,朕另有打算。”最終,還是嬴政站出來終結了這個話題。

王賁和李斯相互一望,收回了目光,不再言語。

“啟稟陛下,兒臣有事上奏。”就在這場爭論停息之時,李玄常站出來了。

嬴政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扶蘇,你說吧。”

“自三皇五帝問世以來,華夏族群就在黃河之地定居。夏商周三朝,再經歷春秋戰國,已有幾千年的時光。兒臣想要編篡一部史書,記載華夏的文明和歷史,還望陛下恩準。”站在朝堂之上,此刻,嬴政不僅是他的父親,還是帝王。

這一點,他看的很清。帝國新定,嬴政年紀並不大,身體康健,所以,退出朝堂,避開群臣視線才是最合適的。

因為一旦他留在朝堂,百官的立長之心便不會退卻。現在的大秦,只有皇帝,沒有太子,這是不符合禮製與法紀的。

一旦他被封為太子,必定要侵犯屬於嬴政的權利。嬴政的權利欲望有多麽強烈,他自然知道。

況且,此刻的他,並不想陷入權利的鬥爭當中。

此話一出,朝堂震動,百官皆驚。

誰也沒有想到,自攻滅六國以來,功勞顯赫的扶蘇公子竟然會退出朝堂。最震驚的是王綰等人,他們在李玄常身上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若李玄常退出朝堂,儒家必定式微。現在的大秦,可是法家當道。

平天冠下,嬴政面色無悲無喜,看不出什麽。

“準!”

果然,輕飄飄的話語更是讓群臣嘩然。

“陛下,比起帝國政務,修史書不過是一件小事,何勞公子親自施為,老臣不才,願為陛下分憂。”聽到嬴政的話語,頭髮花白的王綰立即站出來,請求道。

“王相年高德勳,老成持重,

帝國正是用人之際,豈可輕動。此事就交給扶蘇來辦,你不必插手。”然而,面對他的請求,嬴政直接拒絕了。王綰見此,心中幽幽一歎。

李玄常嘴角頓時勾起一抹弧度,不再言語。他修史書的目的可並不僅僅是為了退出朝堂的權利角逐,其中還有更深一層的想法。

史書,是記載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也是最容易摻雜個人私貨的東西。

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而李玄常要做的,就是為失敗者翻案。這個翻案,不僅僅是為了大秦,還為了打擊諸子百家。

後世的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摻雜私貨很多,帶著濃鬱的政治色彩。

而現如今的大秦,是最終的勝利者,自然不需要如此。

嬴政,雖說是嚴刑峻法,但在某些方面,卻是極為大度。

比如說現在的六國貴族,以及諸子百家,他都沒有下死手。

能斬草除根自然是極好, 但在當時,還是招安為妙。比如說,郭開,以及燕春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六國貴族雖然賊心不死,但也不過是纖芥之疾,唯有帝國長治久安,盡收民心才是正道。

所以,在修史書的時候,即使是說了“實話”,嬴政也不會追究。春秋戰國以來,哪個諸侯國還沒有幾個黑歷史?

幾天后,扶蘇公子欲編篡史書,收集民間珍藏的事情已經是天下皆知。

一時間,群情嘩然。

民間無數百姓紛紛將自家所藏上交出去,而一些士族也真正的踏足鹹陽,為帝國效命。

其中,就有昔日晉國太史董狐的後人。

董狐可以說是現如今史家的脊梁之一,當年晉國上卿趙盾使族弟趙穿殺晉靈公,其人不畏趙盾強權,堅持原則,使得這一歷史真相不被扭曲。

人類是善變的,也是最容易遺忘某些事的。所以,才需要史書的流傳。

修史書,原本就是可以名留青史的大事。帝國修史書,自然不會遺漏六國,再加上董狐的後人效命。

一時間,民間百姓對帝國也不再那麽戒備,開始慢慢歸心。

其實,李玄常修史書,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針對儒家。

儒家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群體,它依附君王,而且政治訴求極高。

當然,在嬴政手上,他們絕對得不到重要。但後世之事,誰又能預料得到?所以,想要動儒家,或者是分裂儒家,就必須先下手。

儒家的根在於孔子所作的《春秋》以及《論語》,但如果,這兩本書中,很多東西都是與歷史所違背的呢?

如此一來,儒家的根基必定會被動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