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小組首名球隊阿根廷、南斯拉夫、烏拉圭和美國皆晉身半決賽。
第一場半決賽在兩支美洲球隊間進行,由第一小組的頭名阿根廷對陣第四小組第一美國隊。
比賽於1930年7月26日下午14:45在蒙得維的亞世紀球場拉開戰幕,本場的主裁判是比利時的約翰.朗格努斯。
阿根廷隊憑借蒙迪在第20分鍾的進球,在上半場以1:0領先。
而在下半場開始後,美國隊完全抵擋不住阿根廷人潮水般的猛烈進攻,先是被斯科佩利在第56分鍾打入一球,場上比分變為2:0。
緊接著又被斯塔比萊在第69分鍾再下一城,隨後卡洛斯.佩烏塞萊梅開二度分別在第80分鍾、85分鍾攻破美國隊球門,場上比分變為5:0。
然而這場屠戮還未結束,第87分鍾斯塔比萊也完成了本場的梅開二度,6:0。
在小組賽中上演帽子戲法的斯塔比萊也憑借本場的兩粒進球,在射手榜上以7球領跑。
美國隊只是在終場前的第89分鍾,才由吉姆.布朗打入了挽回顏面的一球。最終,阿根廷隊以6:1大勝美國隊率先殺入決賽。
第二場半決賽猶如1924年奧運足球賽的翻版,對陣雙方為歐洲的南斯拉夫和東道主烏拉圭。
兩隊於7月27日下午14:45在蒙得維的亞世紀球場展開角逐,本場的主裁為巴西人梅達.瑞戈。
南斯拉夫隊雖然在開場第4分鍾由德約德傑.賈迪諾維奇率先進球,但隨後烏拉圭的塞亞在第18分鍾將比分扳平,場上比分變為1:1。
在強大的主場觀眾助威下,安塞爾莫梅開二度,分別在第20分鍾、第31分鍾攻破南斯拉夫球門,場上比分變為3:1。
雖然南斯拉夫隊曾在上半場結束前取得進球,但卻被判越位在先,這粒越位球的判決充滿了爭議性。上半場結束,東道主烏拉圭以3:1領先南斯拉夫。
在下半場東道主烏拉圭乘勝追擊,先由桑托斯.伊利亞特在第61分鍾攻入一球,而後塞亞又在第67分鍾、第72分鍾連下兩城,完成了帽子戲法。
最終,烏拉圭以6:1血洗南斯拉夫,與阿根廷會師決賽。
而之後關於第一屆世界杯的三四名之爭,坊間流傳著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由於國際足聯在1934年世界杯才首次引入三、四名決賽,因此1930年世界杯是唯一沒有三、四名決賽的一屆賽事。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1984年國際足聯的一則公告卻誤述第一屆世界杯存在三、四名決賽,由南斯拉夫以3:1勝出。該公告所述和原先的賽程出現了分歧。
而根據一本由海德·耶瓦德於2009年出版的書籍所載,南斯拉夫隊由於對半決賽大敗於烏拉圭一戰的判決感到不公,因此拒絕出戰三、四名決賽。那屆賽事結束後,美國隊及南斯拉夫隊的隊長均獲發銅牌。
第三種說法是:國際足聯技術委員會在1986年世界杯發表的報告記載“在歷屆世界杯決賽圈每支球隊在賽事的排名報告,將第一屆世界杯上的美國隊評為季軍,而南斯拉夫隻獲得第四名”,而此排名自此為國際足聯所沿用。
在2010年,南斯拉夫在1930年世界杯代表團團長科斯塔·赫德茲的兒子和當時南斯拉夫足協的副主席,指出南斯拉夫隊在頒獎時確實獲得了一面銅牌,而該面銅牌由赫德茲和他的家族收藏了80年。
由此可以判斷南斯拉夫隊獲得了第一屆世界杯的第三名,或者說至少獲得了並列第三名。而該面獎牌的來源及可信性則仍未獲得官方證明。
從目前國際足聯官方認可的美國隊為第三名來判斷,應該是認可了第一屆世界杯不存在三四名那場比賽。
而根椐小組賽成績美國隊兩戰兩勝,進6球,0失球,淨勝球為6個;南斯拉夫兩戰兩勝進6球,失1球,淨勝球為5個,因此美國隊小組賽成績佔優獲得第三名。
經過半決賽兩場“大屠殺”後,烏拉圭和阿根廷都昂首闖進決賽,成為1928年奧運會足球決賽的翻板。
這兩隊在當年已經有點仇敵的意思。在1928年奧運會上,烏拉圭曾2比1擊敗阿根廷,獲得冠軍。
在南美范圍內,只要兩隊比賽,經常上演火爆場面,哪隊觀眾眼看本國球隊落入下風,就會往球場內扔石頭,而場上球員也不甘示弱,拿起石頭就往回扔,所以,比賽經常打著打著,就演變成扔石頭大戰。
決賽於7月30日下午14:15在蒙得維的亞世紀球場舉行。拉普拉塔盆地籠罩著高漲的情緒,公眾不再對賽事的吸引力有所懷疑。
阿根廷方面安排了十艘船,但它們不能將所有球迷從布宜諾斯艾利斯接載到蒙特維多,阿根廷球迷亦自發組織租來多條船隻過河。
估計有1至1.5萬阿根廷球迷起程,但蒙特維多的港口由於空間所限,使大批球迷未能在決賽開賽前到達球場,不少人更未著陸。
在比賽當天,大批阿根廷球迷高唱著“不戰勝則死亡”橫渡巴拉那河湧入蒙得維地亞,他們要見證這復仇的一刻。
烏拉圭軍隊包圍了體育場。為避免混亂,將看台觀眾人數限定為81000人。
然而球場卻擠進去9萬余名球迷,當然,更多的還是烏拉圭本國球迷,雖然當年他們全國也只有200多萬人口,但是拖家帶口全村都來,填滿球場還是綽綽有余的。
在球場內,雙方球迷們不斷尋找著武器。大門在早上八時(即開賽前六小時)開啟,在中午已坐滿人,官方入場數字為93,000人。
烏拉圭的陣容有一個位置改變,由卡斯特羅代替抱恙缺席的安西爾莫。
阿根廷球員蒙迪在賽前一天接過死亡恐嚇後仍堅持比賽。
本場的主裁判為比利時人約翰·朗格奴斯,他在賽前數小時才答應任命,並購買了人壽保險。
此外,他亦要求大會在賽後一小時內在港口安排一艘船,讓他可以隨時逃走。
賽前,比利時主裁朗格努斯還未開哨就傷透了腦筋,因為兩隊都堅持要使用自己準備的比賽用球。
朗格努斯不得不提出一個方案,上半場和下半場分別使用一方所提供的球。
拋硬幣後,猜中的阿根廷隊獲得了在上半場使用本國足球的權利,而烏拉圭隊正好相反。
最終在朗格努斯的注視下,從1923年開始就成為烏拉圭隊長的納薩西,在決賽開始前同阿根廷的隊長費雷拉握手。
開賽僅12分鍾,烏拉圭右邊鋒巴勃羅·多拉多從右路的遠射將球攻入對方網窩左角,先拔頭籌,1:0。
按理說,烏拉圭隊應該拿到了主導權,但是,它那號稱“銅牆鐵壁”的後防線卻出人意料地露出了破綻。
隨後阿根廷隊展示了他們出色的傳球能力,在八分鍾後便扳平比分:邊鋒卡洛斯·佩烏塞萊接應費拉拿的美妙傳送,突破防守用一腳有力的射門攻破了烏拉圭門將恩裡克·巴列斯特雷羅把守的大門,將比分追成1:1。
上半場第37分鍾,在本屆賽事射手榜領先的斯塔比萊再為阿根廷隊取得進球,以2:1反超烏拉圭。
烏拉圭隊長拿沙斯向裁判投訴斯塔比萊越位在先,但無功而返。
上半時結束時,東道主烏拉圭1:2落後。
然而,高潮在下半時出現了,烏拉圭隊在換上了自己熟悉的皮球後逐漸控制了場上節奏。
在蒙迪錯過了為阿根廷擴大比分的機會後不久,烏拉圭發動了一輪攻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第57分鍾塞亞帶球突破,打入了扳平比分的一球,2:2。
十分鍾後,烏拉圭左邊鋒桑托斯·伊利亞特為主隊再次取得進球,烏拉圭隊再次領先,場上比分變為3:2,現場沸騰了。
而“獨臂將軍”卡斯特羅在第89分鍾的入球,徹底葬送了阿根廷隊的冠軍夢。
主裁判朗格奴斯在一分鍾後吹響了終場哨聲,比分定格為4:2。
烏拉圭繼奪得奧運足球冠軍後,再次捧走首屆世界杯的冠軍獎杯。
阿根廷隊的吉列爾莫·斯塔比萊則以 8個進球,位列射手榜第一名。
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向烏拉圭隊頒發了世界杯獎杯,這杯後來被烏拉圭足協主席魯爾·祖迪命名為“雷米特杯”。
烏拉圭隊的教練阿爾貝托·奧拉西奧·蘇皮奇帶領球隊獲得世界杯冠軍時只有31歲,這一紀錄至今無人能打破。
赫克托·卡斯特羅是烏拉圭的當家前鋒,因為他只有一隻手,因此,卡斯特羅被稱為“El Divino ”——意思是“單手上帝”。
烏拉圭政府宣布本屆世界杯決賽的第二天為全國法定假期,而遠在兩百公裡外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批民眾向烏拉圭領事館拋石頭泄憤。
直至2010年,作為唯一在世參加第一屆世界杯決賽的球員~阿根廷前鋒弗朗西斯科·瓦拉洛最後一個離開了人世。
自此,伴隨著爭議和喧囂,人類歷史上第一屆世界杯落下帷幕,同時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足球世界杯,全世界球迷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