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第一百零六章・州製
  六月十六日。

  距離行宮營造完成已經過去六天,一直被軍政事務纏身的趙禎無暇他顧,直到今日才派遣了五十名內侍、五十名宮女,進入行宮內各處殿閣打掃,為接下來的移宮之事做準備。

  趙禎來到垂拱殿,處理內東門司分類整理好的奏疏。

  這些奏疏劄子都是昨日宮門落鎖前,諸司百官交上來的,內侍們按輕重緩急整理好,等趙禎今日批複。

  若有要緊的事,官員可以直接前往內東門或垂拱門,請求入內奏對,也就是跟皇帝當面討論。

  小事奏疏朱批後下發執行,這個很快就處理完畢。

  大事奏疏有三本:一為政事院所上,請求設立‘陝西路行政事院’的劄子;二為樞密院所上,請求設立‘陝西路行樞密院’的劄子;三為三司所上,請求設立‘陝西路行三司’的劄子。

  趙禎昨日還在思考,該如何梳理平衡路一級機構的權力。

  今日三大機構就已經各自寫好了劄子,將設置‘行院’的好處吹得天花亂墜。

  各位主官大抵是認為,此事尚未形成決議,那就還有轉圜余地,前幾日小朝會上簡單的討論了一下後,三大機構的主官還是不約而同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上奏爭取權力。

  趙禎選擇了畫×,也就是不同意。

  而後他提筆書寫詞頭:

  製詔‘權知政事院事’晏殊,朕欲新設‘陝西路行政使司’,統管陝西路民政,官秩定為正四品,由你舉薦一人。

  製詔‘陝西路經略使’程琳,路五司治所將並於一城,衙署設於京兆府城正中,‘五官議事廳’另設一院,不得置於五司官署,若有大事,五司主官入院商議,達成一致意見後,五司同時鈐印簽署,而後施行本路。

  製詔‘陝西路轉運使、陝西路提點刑獄使、陝西路提舉常平使’,接到詔令後,免去‘知州差遣’,州政暫交‘通判’專掌,限期十日,將‘使司’治所轉移至京兆府。

  寫好了三份詔書詞頭,趙禎將其遞給張茂則,開口道:“送去翰林學士院擬定製詞,明日早朝朕要昭告天下。”

  張茂則點頭,雙手接過,轉身下去安排。

  趙禎起身前往內閣,商討新政。

  ……

  “前幾日,朕召開小朝會,對陝西路製進行了梳理完善,如今正在製作詔書,明日下發。”

  “朕以為,路級機構梳理清楚了,接下來該對州級機構展開梳理了。”

  “朕覺得,相比於路,州衙門的機構設置,既混亂又冗余,今日對州衙門下梳理補充,不知三位閣老有何想法?”

  趙禎說完,滿含期待的看向三人。

  呂夷簡開口道:“官家,臣以為州製已經足夠清晰,無需再行梳理,反倒是縣的數量過多,且機構不全,官員缺失,急需梳理補充。”

  “據臣了解,有些縣除了‘知縣事’是流內官,其下的各個機構,都是靠‘吏役’撐著,臣覺得,合並諸縣也許更有效果。”

  趙禎搖了搖頭,反駁道:“朕覺得,權力要從上往下順,中間不能斷。”

  “路權的行使,最先落在州衙門,若隻改了路製,而不動州製,上層的政策,下層無法貫徹落實,那不就是白費力氣?”

  呂夷簡思索了一二,開口道:“官家,州衙門下機構雖多,卻各有所掌,職權清晰,臣還是覺得,無需補充。”

  趙禎想了想道:“既然呂閣老堅持,那不妨給朕說一說,州衙門下都設有哪些機構,授予哪些差遣,說完再論也不遲。”

  呂夷簡一怔,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而後拱手道:“那臣就為官家梳理一遍。”

  “州衙門下,主要設有十六個名目的下級機構。”

  “分別為:錄事參軍廳、司戶參軍廳、司法參軍廳、司寇參軍廳、簽署判官公事廳、節度判官廳、觀察判官廳、軍事判官廳、節度推官廳、觀察推官廳、軍事推官廳、節度掌書記廳、教授廳、駐泊都監廳、兵馬都監廳、兵馬監押廳。”

  “州級官僚,主要授予:知軍州事、通判軍州事、錄事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法參軍事、簽署判官公事、節度判官、觀察判官、軍事判官、節度推官、觀察推官、軍事推官、節度掌書記、教授、駐泊都監、兵馬都監、兵馬監押’等差遣。”

  “機構設置完整,官僚差遣有序,如此州製,還要如何梳理補充?臣覺得,州製不用再變。”

  呂夷簡說完,拱手一禮,靜待趙禎答覆。

  趙禎開口道:“如呂閣老所言,朕且問你,‘司戶參軍廳’若按職權劃分歸屬,當屬中樞哪個衙門?”

  呂夷簡想了想道:“司戶參軍,掌戶籍賦稅、倉庫收納,應當屬於……三司戶賦司、政事院民部以及司農寺。”

  呂夷簡瞬間清楚了趙禎的意圖。

  只聽趙禎說道:“呂閣老說的不錯,這就是朕要改州製的原因,州衙門下機構,若按職權劃分,很難找到單一且明確的歸屬。”

  “如今路權一分為五,州縣二級下設機構,理應參照路級機構,重新更定名稱,劃分歸處,如此才能隸屬分明,上下貫通。”

  張耆見縫插針的說道:“官家所言極是。州衙門下,機構雖然完備,但卻隻隸屬於知州和通判。”

  “如今已然重新梳理了路製,路一級的‘五司’直接隸屬於中樞的‘五衙’,理應順著‘五司’向更深處延伸才是。”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口道:“朕就是這個意思。”

  揣測趙禎心思成功的張耆,聞言也微微露出笑容。

  呂夷簡拱手道:“方才是臣會錯了意,臣還以為官家是覺得州衙門下機構不完整,想要另行增設。”

  “如今聽張閣老一言,原來官家是想劃定州下各廳歸屬,那臣沒有意見,臣附議張閣老所言。”

  趙禎看向李諮,他開口道:“臣也認為,應當對州下各廳重新設置,但臣建議官家設立後,先在一州試行一年,看看成效,完善細則,而後再推及天下也不遲。”

  趙禎開口道:“理當如此,不實踐驗證一下,怎知新政是好是壞?”

  “朕意,路治不設主官而隻設五司,州治卻可既設主官又設五廳。”

  “將州衙門下各機構合並為五廳,由主官‘知軍州事’和倅官‘通判軍州事’共掌,官秩分別為正五品和從五品。”

  “第一廳稱:錄事廳。主管民政,主官稱‘錄事’,官秩正六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案’,一案主官稱‘參事’,官秩正七品。”

  “第二廳稱:都監廳。主管軍政,主官稱‘都監’,官秩正六品,下設‘駐泊、馬軍、步軍三案’,一案主官稱‘監押’,官秩正七品。”

  “第三廳稱:簽判廳。主管財政,主官稱‘簽判’,官秩從六品,下設‘度支、鹽鐵、戶賦三案’,一案主官稱‘判官’,官秩從七品。”

  “第四廳稱:簽推廳。主管刑獄,主官稱‘簽推’,官秩從六品,下設‘典刑、典寇、典獄三案’,一案主官稱‘推官’,官秩從七品。”

  “第五廳稱:掌書記廳。主管監察記錄,主官稱‘掌書記’,官秩從六品,下設‘監察、風聞二案’,一案主官稱‘書記官’,官秩從七品。”

  “如此設置,諸位覺得如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