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就算沒金手指也要做千古一帝》第三章 晉藩往事
  處理完劉寵,王檁走到一少年武將跟前,和藹地問道:“方才在殿內,是你高聲疾呼,讓那些羽林衛放下兵器不要傷害孤,這才沒讓賊人的奸計得逞。小兄弟,我們認識麽?”

  少年一臉緊張卻強裝鎮定道:“王爺不認識小人,但小人認識王爺,小人名叫黃嘯,是禦州人,當年後遼那些狄族犯邊欺壓我們這些邊民,小人便隨父母四處討食,有上頓沒下頓,若不是王爺帶兵打跑了獠人,小人和家人可能早就不在這世上了。小人無以為報,當時也不知哪來的勇氣站出來,但我知道王爺是好人,是咱們大吳的柱石,他們萬不該做傻事傷害王爺。”

  王檁拍了拍他的肩膀,轉身語重心長地對眾人說道:“黃嘯小兄弟說的是大白話,但也是心裡話,我們當兵從軍,為的是什麽,不就是救百姓於水火,扶大廈於將傾麽,孤征戰沙場大半輩子,一直就想國家能早一點安定,百姓能早日過上安穩日子。可為啥總有些宵小要從中作梗?”

  “孤不是什麽大吳柱石,”王檁苦笑著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你們才是,你們的父輩才是,沒有你們征戰沙場,哪有這些皇親貴胄的歌舞升平?今天以後,這朝野上下,是要好好清理一番了,不然,有愧先帝的托付啊。”

  “黃嘯,你可願意留在孤身邊。”

  “小人當然願意,能追隨王爺左右,肝腦塗地、在所不辭!”黃嘯激動地跪拜在地。

  王檁將他扶起,上下打量了一番,微微頷首道:“明天你就去王府吧,做孤的貼身親衛。”

  “遵命!”

  ……

  “雲梯到了!”

  晉王府外,程千秋千盼萬盼雲梯在一眾羽林衛的護送下姍姍來遲,正面強攻不行,就只能翻牆了。

  但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久經戰陣的高陽王和劉光忠什麽攻城器械沒見過,先是往雲梯上澆火油,使得羽林衛不敢攀爬,緊接著撤下弓箭手,引長槍手上前,對僥幸攀爬上來的羽林衛就是一陣猛刺。這陣仗,嚇得這些沒上過沙場的皇家親衛連忙後撤。

  門外殺聲震天,門內人心惶惶,府內的親衛不過百余人,縱使個個久經沙場,可又能抵擋門外千人到幾時?

  此刻,王府演武堂內,晉世孫王宗埼正於堂上正襟危坐,兩側坐著族中兄弟和麾下大將,從他們嚴肅而憤懣的面龐上,看得出這一切的發生是在意料之外。

  “世孫妃還好麽,小王孫呢?”王宗埼看向左席一身戎裝的建安郡主。

  “母子皆無大礙,要說我這小侄孫也是神奇,外面那麽大動靜,他竟能不哭不鬧,將來定是一奇男子。”這位建安郡主,是晉王王檁最年幼的女兒,世子王繼燦最寵愛的妹妹,諱延祥,自幼不愛紅裝愛武裝,跟隨王檁南征北戰,戰功卓著不亞於家中男兒。

  “姑姑,這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開玩笑。”王宗埼歎了口氣,門外喊殺聲日益激烈,王檁和王繼燦入宮後生死未卜,如今大敵當前,他這個世孫怎能不緊張?

  久居廟堂之上、府院之內的他,文治有余而武功不足,這番刀光劍影、兵戈相見的場面,只在書本裡見過,或是從凱旋的祖父、父親口中聽過,真是身臨其境,難免有些慌亂和憂慮。

  作為晉王嫡孫,王宗埼之所以沒上過戰場,並非是祖父、父親的溺愛,而是幼年時的那場“甲寅之變”落下的病根,致使身體羸弱,雖經悉心調理,仍不能適應軍旅顛簸,不得不久居府中、足不出順天城。

  早先曾有家臣建議另立世孫,畢竟晉藩是憑馬上功夫起家,沒有從軍經歷意味著在軍中沒有威信,以後難免被諸將輕視,不利於上原王氏在軍中地位的穩固。

  但王檁並無此意,他告誡家臣道:“天下早晚要安定統一的,我這代完不成,世子也一定可以。等到那時候,免不了刀兵入庫、馬放南山,朝廷更需要的會是治國安邦之才。世孫自幼聰慧、尊師重道,府上請來的大儒無不誇讚,只要刻苦勤學,將來必是譽滿朝野的有用之臣。我們王家不僅要看眼前,更要謀以後,更立世孫之事,今後都不要再提了。”

  有了王檁的這番話,家中再也沒人對王宗埼的地位提出質疑。而他也不負眾望,沒有依靠祖上蔭功在朝中謀得一官半職,而是憑借自己的實力考取了進士,那時年僅二十歲。

  如今已是吏科給事中的他,日常負責襄助政務、監察六部、糾彈官吏,在朝中以“年輕幹練、素有賢名”著稱,不僅扭轉了所謂“晉藩只會舞刀弄槍”的刻板印象,更是贏得了朝野上下的稱讚,為王檁掙足了面子。

  面前的局勢,建安郡主倒是不甚擔心,語氣頗為輕松:“有二哥他們在,一時半會不會出什麽岔子,況且城裡這麽大動靜,四哥肯定已經得到消息了,只要城防營及時趕到,就沒什麽可擔心的。”

  “希望如此吧。”王宗埼聽罷,心中仍未免打鼓,此刻的他,仍有些不敢相信,王氏一族作為“再造大吳”的首功之臣,為何會落得這般被羽林衛圍攻抄家的境地。

  此刻晉王府外,硝煙彌漫,火光衝天,喊殺聲與刀劍撞擊聲交織在一起,鮮血四濺、哀嚎不絕,昔日繁華的街口如今已化成一片戰場煉獄。

  程千秋臉上陰雲密布,看著前方一再被擊退的攻勢,終於忍不住對一旁的參將說道:“實在不行,就用火藥炸開院牆吧,再這麽下去,齊王那裡不好交代。”

  他口中的齊王,乃是武興帝陸慈烘次子、靖安帝陸維塬的同母弟陸維坤。此人和晉藩的“淵源”,要從北吳建立之初的“立後風波”說起。

  武興帝在上原城被王檁擁立登基後,於武興八年(1653年)迎娶兵部尚書錢詢之女為後,是為錢皇后。錢皇后相繼誕下兩子,即太子陸維塬、齊王陸維坤。十二年後,錢皇后病逝,又過了三年,晉王之女、皇貴妃王延寧晉皇后位,引發太子和齊王不滿。

  此後十年間,晉王一系在朝中日益做大,直接引發了武興二十九年(1674年)的“甲寅之變”。這一事件導致朝中四百余名大臣受到牽連,其中坐死三十八人,流放一百余人,貶謫三百余人,罪魁禍首齊王則流放南吳。

  靖安帝即位後,以推行新政為由擴充勢力,甚至招納“甲寅之變”時貶謫、流放的官員回京任職。王檁念及當年對武興帝的承諾,不顧眾人反對,采取綏靖政策,這也讓靖安帝更加有恃無恐。

  靖安四年(1680年),靖安帝將流放的齊王赦免,召其回朝襄讚政務。回京後的齊王吸取“甲寅之變”的教訓,認為沒有兵權便無法和王檁抗衡,唆使靖安帝向王檁索要羽林衛指揮權,並以高官厚祿籠絡羽林衛都指揮使程千秋,不斷擴充羽林衛的規模和權力。

  他還和南吳勾結,讓其在邊境發動襲擾轉移王檁注意力,靖安帝以做壽的名義將王檁父子召入宮中軟禁,自己則趁機起事,以羽林衛包圍晉王府,擒拿晉王家眷,脅迫王檁徹底交權。

  這便有了開頭的一幕,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近千人的羽林衛,加上攻城器械的支持,非但未能輕松攻破近在咫尺的晉王府,反而損折了近半兵力,讓人由衷感歎晉藩武運之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