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讓大漢再度偉大》第四十八章 故楚之勳貴
  舒曜見劉順頭插簪筆、手撫簡冊、書刀旁置,儼然一副“刀筆小吏”形象。用《從軍行》中的詩句描述就是“白首漢廷刀筆吏,丈夫功業本相依。”

  在紙張尚未普及之時,大量簡牘被用來記錄文案。

  因而,官吏需要隨身攜帶一種修治簡牘的小刀,俗稱“書刀”。

  書刀、竹簡、毛筆、礪石,乃漢朝時期的“文房四寶”。

  書刀最初是用青銅製做而成,漢朝時期冶鐵技術突飛猛進,逐漸改用鐵製。

  東漢時尤重書刀,其已成為隨身攜帶之物。

  不同樣式的書刀也能代表官吏身份的高低。

  劉順手中書刀為劉洪親賜,而劉洪這把書刀又是天子親賜,他與蔡邕各持一把。

  此書刀刀尾呈環柄狀,刀身筆直,裝飾有錯飛馬紋和粗隸銘文二十字“熹平元年廣漢西工官潛惠造五十灌二百五十辟”。

  “五十灌二百五十辟”還鍍金,足見此書刀之珍貴。

  舒曜眼神極好,見劉順所持書刀不凡,再看眼前這孩童竟然還束發了,遂好奇問道:“足下已經及冠了?”

  “尚未及冠。只是垂發礙於公務,故將之盤起。”

  舒曜指了指劉順手中書刀,“此刀定然來歷不凡。”

  “佩之有錯,抑武揚文。豈為麗好,將戒其身。”劉順笑了笑,吟出一段詩句,“你這人,好生多話。”

  舒曜憨厚一笑,“曜家中也有一書刀,與郎君手中所持相近,故有此問,郎君勿怪,嘿嘿。”

  “哦?”劉順來了興趣,問道:“可也是出自蜀地?”

  漢代書刀以蜀地所產“金馬書刀”最為出名,如:廣漢郡特產的刀身,乃是用金絲勾勒出馬形,並兼刻工名。

  “郎君所料不差,正是廣漢所產。‘巧冶煉剛,金馬托形。黃文錯鏤,兼勒工名’。”

  舒曜所說,正是廣漢李尤在其《金馬書刀銘》中用來稱讚“金馬書刀”的句子。

  有了這麽一個引子,舒曜與劉順均打開話匣,聊了起來。

  劉順也對舒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舒曜,延熹三年生於冀州常山國上曲陽縣,字景輝。

  其祖上為戰國時期楚國貴族,本姓“羋”,因戰功而獲封地(今漢朝廬江郡舒縣)。

  在楚國被滅後,舉家北遷至魯國,後又遷徙至巨鹿,最終於常山定居。

  舒曜先輩感懷故土,便以“舒”為姓,沿用至今已三百余年。

  舒家世仕郡縣,以勇武給常山。

  舒曜父為亭長,早亡,舒曜蒙父功,任求盜,獨養孤母。

  舒曜少聰敏,多智謀,性堅韌,懷大志。

  其祖上漢人血統較為純粹,但在遷徙至常山後,胡漢混雜,逐漸沾染胡風,因此善弓馬,好射獵。

  前不久,舒曜入山為母親打鹿時偶遇一道人。

  道人為他佔卜道:爾有一時之機,易陷離亂,故難功成,當懷危謹。

  舒曜本沒有當回事兒,隻想著趕緊打了鹿回去給母親補身體。

  他對著道人恭敬一拜,再抬頭看,道人早已不見蹤影,這才對道人的話有所相信。

  再之後,舒曜聽說中山國中尉在此招兵買馬,聯想到道人先前所言,舒曜認為這是“一時之機”來了,果斷來報名應募。

  劉順對舒曜這種“健談、會來事兒”的人很是喜歡,決定將舒曜招到自己麾下。

  “實不相瞞,在下乃真定王之後,漢景帝玄孫,姓劉名順。家父......”

  舒曜哪裡聽不出這是要招攬自己,於是還不等劉順說完,果斷搶答:“我願意!”

  “啊?哦!那好,你這便隨我回營。”

  說完,劉順將舒曜身份名牌上的字跡刮乾淨,帶著舒曜往自己部隊所在營地而去。

  劉順所帶之人並未與正規營兵駐扎在一處,而是駐扎在主營地的東側,方便接受新兵與各類運抵物資,並對物資進行審核、整理、看管。

  與劉順同樣乾著“後勤兵”活計的還有同樣駐扎於此的張氏之人。

  張氏派來的統兵之人正是劉順的老熟人——褚燕。

  “一會兒該輪到你帶人去登記了。”

  劉順對剛剛結束練兵的褚燕道。

  別人不知道褚燕會寫字,劉順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褚燕非常不情願地點點頭。

  其實,就算褚燕拒絕,劉順也能用“官職”壓他。

  在甄逸沒有到來之前,這個後勤隊的大小事宜全都由劉順說了算。

  這就是“關系戶”的優勢所在。

  劉順本不想讓褚燕幫忙,奈何這年頭識字的人本就不多,認識足夠多字還會寫的就更少了。

  而且,劉順這一路以來,與褚燕抬頭不見低頭見,二人感情“火速升溫”。

  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劉順再次揭了褚燕“老底”。

  正如劉順所料,劉堅打著征收張氏佃農“更賦”的名義拉壯丁,讓張氏像吃了蒼蠅一般,著實被惡心到了。

  張炳無奈交出二百壯丁,交由剛剛“立下大功”的褚燕統領。

  劉順見到褚燕帶兵當場就笑了,選個誰不好,非要選個與山匪頭目劉棄熟識之人來,這張炳的歹心昭然若揭。

  在劉順的敲打之下,褚燕吐露真言。

  原來,張炳在出發之前曾對褚燕秘密交代一番,並塞給他一封密信,讓他交給劉棄。

  褚燕依然謄抄了一份,將原本留給自己以防萬一,若是張炳“反水”,他也有反製手段。

  張炳的意圖在信中寫得明明白白,他希望劉棄能趁著劉堅立足未穩之時,主動發起夜襲。

  到時,褚燕帶著張氏家丁,裡應外合之下,必定可以殺得劉堅大敗而逃。

  劉順看過信箋後,對張炳很是歎服。

  他歎服於張炳的狠辣果決,用心之奸險。

  若非被他及時發現,還真要著了張炳的道。

  幾經權衡之下,劉順還是將此事悄悄告知了劉堅。

  劉堅看到張炳的親筆信後,整個人都被嚇壞了。

  劉堅當時就想領兵回元氏縣,先把張炳剁成肉泥再來剿匪。

  劉順將其勸住,希望劉堅能夠暫時將此事壓下,不要告訴任何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