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讓大漢再度偉大》第八十四章 真正的猛將
  公孫瓚望向一排排人頭,問道:“此皆為少郎君那名‘大將’所獲?”

  劉順不無驕傲地點著頭,“正是!”

  “聽聞,彼輩乃一山賊頭目,卻頗善騎戰?”

  公孫瓚的語氣與措辭無不顯示出其心中傲慢、不屑之意。

  劉順倒也不惱,回道:“然也!梁成之驍勇,如山中虎豹,世間少見。”

  “哦?少郎君如此誇讚,某都想與之較量一二了。不知少郎君可願成全?”

  劉順怕公孫瓚打不過梁成丟面子,並不想讓他們二人比試。

  要知道,梁成之前曾讓趙雲、任秀、牽招等人顏面盡失,歸順後受到多人登門挑戰,其中就包括蔡晟、韓當、洪白等。

  梁成來者不拒,有戰必應,接連擊敗劉炳手下多員猛將。

  平日裡,梁成在操練時經常一人獨戰趙雲、顏良、文醜三人,尚且遊刃有余。

  這其中固然有趙雲等人年歲尚淺的緣故,但梁成擊敗蔡晟、韓當、洪白卻是實打實的戰績。

  劉順曾認為,若按照他前世某款遊戲的中武將武力數值來衡量,巔峰韓當是八十五,梁成至少也得有九十。

  這會兒的公孫瓚年紀不過弱冠,還不到壯年,如何能是久經殺場的梁成對手?

  “伯圭兄若真有此意,與之比試一番倒也無妨。”

  劉順想的是,公孫瓚此人傲氣凜然,不讓他與梁成交手恐怕會將其惹惱。

  只要在比試時清空場地,隻留他一人觀戰即可。

  梁成得知公孫瓚想要挑戰自己後,欣然應準。

  劉順命人清空擴建後的廣院校場,不準任何人,包括趙雲、夏侯蘭、劉備等人在內觀戰。

  公孫瓚與梁成的比試結果如何不為人知,因為觀眾只有劉順而已。

  眾人所知曉的只有一點——二人是真刀真槍走過一場的。

  只是,二人比試過後,梁成整整一個月沒在人前露臉。

  梁成每每回想起當日情景,仍心有余悸。

  那日,二人最初並未以真兵對戰。

  梁成連敗三局,打出了肝火,認為是自己手中兵器不趁手,公孫瓚也認為只有真刀真槍打過才算數。

  於是乎,二人紛紛拿出看家兵器——梁成用一把九尺長矛,矛頭長一尺為精鋼所製,重約十斤(現代重量);公孫瓚手持十三斤雙頭矛,前端矛頭長一尺三寸,開八棱,雙斜刃,後端矛頭長一尺,其余規製與前端相同。

  剛一交手,梁成便發現事態不妙。

  公孫瓚可雙手脫韁,持矛對戰同時不需停下馬匹。

  手中雙頭矛如平衡杆一般,利用兩段矛頭重量,依靠伸縮調整杆體位置、長度來改變兩側配種、維持馬上平衡。

  公孫瓚在戰鬥中形成了人、馬、毛三位一體,這在沒有雙馬蹬與高橋馬鞍的時代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雜技表演”。

  在由馬匹動能加持的攻擊下,梁成別說操控馬匹了,就連手中的武器都拿不穩。

  每次交兵,梁成都需要重新調整重心。

  面對剛剛及冠的公孫瓚,其表現可謂是慘不忍睹。

  若非公孫瓚不想傷其性命,梁成也就能在公孫瓚的雙頭矛下走上三、五回合。

  最終,梁成被公孫瓚挑飛武器,一杆子掃落馬下,摔了個好歹。

  在公孫瓚面前,梁成至多算個武人。

  劉順也在這一刻認識到,青史留名,有實際戰績記錄的猛將與普通“武人”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事後,公孫瓚曾言:“若無馬匹加持,於平地之上,雙頭矛乃負擔,而非利器也。”

  此話言外之意是“馬下作戰我公孫瓚沒這麽恐怖,梁成也可能不會輸得這麽慘”,他如此說也是在為劉順保留些顏面。

  劉順將公孫瓚的話告訴梁成,沒成想,梁成被氣得病了十來天......

  公孫瓚與劉備又在劉順處逗留數日後,決心啟程趕往洛陽。

  劉順私下裡,向公孫瓚要了一封親筆“介紹信”。

  公孫瓚的老丈人出身上谷郡居庸侯氏,乃大漢司徒侯霸之後,世代為大漢居庸馬苑長,與當地烏桓勢力交好,把控方圓兩千裡的馬業。

  上上任中山相侯緄就是居庸侯氏出身,據說馬匹走私就是從那時開啟的。

  居庸坐落於居庸谷地之上,東南北三面環山,受北面沽水水系灌溉,山谷盆地水槽肥沃,約有一萬五千馬匹養育在此,乃東漢五大馬場之一。

  居庸同時扼守軍都陘與居庸關,西出、南下的道路均匯聚於此, 為交通之要道。

  劉順索要“介紹信”的目的不言自明,他打算在未來與侯氏合作,越過甄氏封鎖,打通北向馬匹生意。

  甄氏此時已經將馬匹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賺得更是數以億萬計。

  中山王過世,中山國除,因而中山郡對於馬匹的管制也松懈下來。

  再加上冀州刺史因劉棄作亂而被撤職,幽州刺史一直懸而未決,兩地走私活動只要能讓沿途各郡郡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便再無難處。

  劉順不禁感慨:甄氏此時就像那風口上的老母豬,一吹就能起飛!

  痛心是徒勞的,甄舉當時能夠選擇分割利益,也是嗅到了走私馬匹生意的氣味兒。

  不得不承認,世代為商賈的家族,對於商機的把握確實足夠精準。

  劉順這邊經營的也算有模有樣。

  吳曦圈養了大量太行山山羊,將山羊奶製作成奶酪,再配以桃汁熬製而成的配料去腥膻,增酸甜,美味無比(在漢代來說)。

  此外,吳曦還向劉順推薦了兩種太行山中密布的樹種——青檀、棶木、漆樹。

  青檀木的枝皮纖維非常適合造紙,在加工過程中其纖維收縮結合力的變化不明顯,成型率相當之高,故而成為劉順造紙工坊的主要原材料。

  吳曦曾觀察到,山中食草動物非常喜歡吃青檀葉,且會為了爭奪青檀葉發生爭鬥。

  經常食用青檀葉的動物毛發油光鋥亮,體態豐盈,吳曦斷定此葉必然“營養豐富”,並加以采摘。

  在饑荒時期,吳曦靠著青檀葉熬過不知多少艱苦日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