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凡人,故事》第2回 凡人凡事利來利往 難兄難弟勉力勉為
  凡縣,南方山區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縣。縣政府所在地叫凡城,繞城而過的是凡河。一切都順其自然,沒人肯為它取個叫得響的名字花一點心思。然而正應了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的老話,凡縣人也沒嫌棄這個土不啦嘰的名字;相反,他們似乎對這個“凡”字還情有獨鍾——出縣域多喜歡自稱凡人。好事者又衍生出“煩人”一說,凡人亦無可無不可,或許他們自己也以為兩者本來就是一回事。此是題外話,按下不表。

  最近凡縣又流行起一句跟凡有關的話——要混鬥,不要混凡。“混凡”原是凡縣民間一個俚語,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做事不賣力,吊兒郎當;二是指生活沒理想,得過且過。沒承想新來的縣長對這個詞很感興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號召全縣人民“要奮鬥,不要混凡”。因縣長普通話不甚標準,“f、h”不分,把它讀成“要混鬥,不要混凡”——聽起來倒更有韻律美了。一個外埠人尚且如此推崇本地土語,凡縣人沒有理由不敝帚自珍。

  凡城外廓是個直徑約三裡的半月形。直徑在北面,靠山,山腳下是通往省城的鐵路;弧形依南面,臨凡河。凡河對面是水南,因行政機構是街道辦,所以勉強也可以算城區。凡城與水南之間有一橋一渡可通。橋在上遊汽車站附近,稱凡河大橋;渡在下遊火車站那端,叫凡河渡。橋渡之間約三裡長,自古叫凡人街,解放後政府取了個好聽的名字——人民路。不過,除了官方文件,人們還是習慣叫凡人街。

  凡城十天一次的圩市就在凡人街。每到圩日,附近農民大清早帶上家裡出產的農副產品來凡城趕圩。進城路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有挑一擔青菜的,有提一籃雞蛋的,有背一袋野菇的,有馱一根木頭的,有推一車豬仔的,有趕一頭牯牛的。有挎著皮包趾高氣揚的,有兩手空空安步當車的,有蹬著自行車神氣活現的,有騎著摩托車倜儻不羈的,有坐著客車舒適自在的,有擠著拖拉機顛簸勞倦的。有的因事急步履匆匆,有的為遣悶留連駐足。老人家總是呼孫喚囡,孩子們一路追逐打鬧,鄉鄰裡不忘閑談取笑,情人間更多絮絮私語。

  鄉下人忙著趕路,城裡人也沒有閑著。天剛破曉,三裡凡人街已是人聲鼎沸、水泄不通了。煙火氣最旺的是早餐店,饅頭、包子、油條、花卷、稀飯、鍋邊……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不僅數量要多,花色少了也不行。日用小百貨攤,中低檔服裝攤,香煙水果攤,家用小電器攤,磁帶唱片攤……不一而足,都早將貨品碼得整整齊齊,只等鄉下人光顧。

  夜幕降臨,街邊電線杆子上隔三差五地亮起幾盞路燈;雖然不夠亮堂,天氣好時還是足以看清凹凸不平的路面,不至於讓行人磕到腳拇哥。這時該輪到發廊妹粉墨登場了。一些趕完圩還不想回家,在街邊小攤喝了幾兩劣質燒酒當晚飯的莊稼漢,真正目的就在於此。發廊是近幾年新興的行業,裡面並不理發,是男人消遣取樂的場所。深色玻璃門上面寫著乾洗、推拿、按摩等字樣,透過玻璃上巨幅美人照的胳肢窩,隱約能看到裡面綽綽人影。

  這些男人趨之若鶩的發廊猛看上去洋氣十足,霓虹彩燈在門口龍蛇飛舞,其實多是破舊的平房棚戶裝修一下門面,貼上牆紙,吊了頂,再添置幾張沙發茶幾。吸引醉漢進去的除了昏暗的燈光、混響的低音,最主要的還是散發著香水味的發廊妹子。

  當然,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凡人街都不能代表凡城形象,

真正能代言凡城形象的是三·二五路。  “三·二五”這名字是為紀念凡城解放日而取的,解放前叫衙門街。這條路縱貫凡城南北,寬綽氣派,人行道上還種了綠化樹,是縣城唯一上下行車道分開的街道,也是凡縣的政治中心和真正的商業、娛樂中心。

  如果把凡城的商業比著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三·二五南路相當於心臟。電器城、服裝城、家私城,香茗行、手飾行、皮貨行,凡城最重要的商店雲集與此。如果把凡城的政治比作人體的神經系統,三·二五中路則是其大腦。縣委縣人民政府和所有縣直機關都在這一段。因其至尊無上的地位,不能不將它們一一列舉出來。東邊依次是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糧食局、財政局、稅務局、林業局、黨校、縣政府、公園、教育局,西邊是縣立醫院、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煙草局,農業局、法院、檢察院、郵政局、土地局、供電局、公安局。三·二五路也因之被百姓戲稱為公仆路。值得一提的是,縣政府後面有凡城唯一的公園——人民公園。公仆北路則集中了凡城最高檔的休閑、娛樂場所。“天上人間”桑拿浴,“東方紅”歌舞廳,“紫玫瑰”夜總會,不勝枚舉;還有林林總總的賓館、酒樓。它們都是凡城同行業中的大哥大,一間包廂的裝修費夠凡人過一年的。水漲船高,裡面消費之高自不待言,帶來的感官體驗也是凡人所想象不到的。如果非得再打個蹩腳的比方,這裡就是凡城精神文化這套消化系統的口腔——所有新鮮滋味都是它先品嘗;而凡人街小巷子裡的那些發廊只能算是直腸,主要職責是排泄。

  古人智慧,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已將世間之事說盡,後繼者想不落窠臼也難矣。本書自然不敢大言不慚,徒添世人笑柄。只不過,本書的主人公即不是熙熙為利來的公仆街主子,也不是攘攘為利往的凡人街東道。此一段不過是開場鑼鼓,跑堂龍套。閑話少敘,言歸正傳。

  每年七、八月間,是教育局比較繁忙的一段時間,近百名師范類畢業生等待他們分配。

  教育局今年——其實這多年的分配政策都是:“洋、坑、地”三刀切——填充山區,支援山區,把最優秀的人才送到山區去。

  原來,從凡城出發有三條主道。東向的五個鄉鎮,合稱凡東,最尾巴一個叫大洋。往省城的國道貫穿凡東,因而交通最為便利。南向七個鄉鎮,較近的兩個稱凡中,遠的五個稱凡南,最南端的叫烏坑。凡南也有一條通往臨縣的省道,交通還算方便。西北方向有八個鄉鎮,近城的三個也稱凡中,自己籌建了一條柏油路。出了凡中就是凡西。讓人談虎色變的是凡西。五個鄉鎮只有一條崎嶇不平、千回百轉的沙石路串連——垓地是這條路的終點。許多眼看難逃“被優秀”的人提出的最後請求都是:只要不去垓地。畢業生都稱到垓地為撒手歸西。又自創一諺雲:愛情是婚姻的墳墓,垓地是青春的墳墓。

  這些學子當年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中專,跳出農門,改變了命運,如今又一次面臨決定命運的時刻——分配結果往往能影響普通人的一生。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又是中等師范類畢業生,因為他們兩極分化最嚴重。城區小學和邊遠村級小學,差距不啻天淵;所以他們不能不使出渾身解數:托關系,送紅包,或者先托關系再送紅包。

  且說今年等待分配的中等師范生中,有三位很鐵的哥們。其中一位是老佛爺念素珠——心中有數的;另兩位卻是瞎子過河——摸不著邊。這兩位根正苗紅的“優秀人才”,雖然已經知趣地將自己劃入“撒手歸西”之列,但那顆不到黃河不死的勇敢的心,讓他們還是想來凡城碰碰大運——萬一碰到魏忠賢那樣的好心人呢。這兩位是誰?

  和樂為者,山口鎮人也。山口屬凡西,雖然離城也很遠,但地理條件特殊。往西是垓地鄉,往北是大排鄉,回城方向是隘口鄉。山口是這四個鄉鎮的地理中心,人口也是四個鄉鎮最多的,還有個僅次於凡城的大圩口。

  和樂為是考上師范後為數不多仍沒放松功課的學生之一。他功課好,還喜好文學,是學校“乳燕文學社”的骨乾。 傳聞學校原有保送他上師大的意圖,後來因為他太不懂人情世故(另一種版本是說因為他長得黑,學校怕有損形象),名額被懂人情世故的爭取去了。這事和樂為本人並不知情,也許根本就是捕風捉影。因“何樂而不為”這句俗話,同學們說他是五行缺“而不”,所以得了個“而不”的外號。

  要在普通人家,農民子弟一考上中專,家中地位指定裹腳布當頭巾——一步登天;但和家不是普通人家。據和樂為先人口口相傳,他們遠祖是旗人,還可能是和珅後裔。和樂為父親小時又念過兩年私塾,頗記了一些典故文詞,以為治國平天下或許不濟,齊家綽綽有余。所以,兒子雖然成了國家幹部(老師據說也是國家幹部),父子綱常不能廢——這塊裹腳布暫時還只能當圍脖。

  善俅榮者,西郊鎮人也。原名求榮,善俅榮嫌它太直白,讀初三那年自己到派出所改了。西郊鎮是凡城西北方向第一站,乃京畿重地。善俅榮父母隻種了點口糧田,以小本生意為主業,算是半農半商,經濟條件不錯,也見過點世面。受父母影響,善俅榮讀師范時就是有名的活躍人物,熱心班級學校事務,尤善交際。他和班主任的關系已經突破了師生界線,雖然掛了幾科,還是安然畢業。因長得酷似香港明星鄭少秋,綜合俅榮的發音,同學給他取了“秋褲”的綽號。

  這對難兄難弟在縣城兩眼一抹黑,正門都找不著,更別說後門了。要知哥倆端的有沒有撞到大運。暫且按下不表。

  列位要問,不是還有一位麽?請聽下回分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