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范蠡誠心效力原國,戰略眼光方面就顯得有些差,或者說不明白原國君臣玩的並非爭霸的那一套。
換作范蠡是帶著使命前來原國效力,意圖則是表現得太明顯了一些。
“范蠡是楚國派往越國的高級間諜一直沒有被實錘,應該是認知不足和眼光狹隘造成的問題?”智瑤心想。
原國還是很希望能夠吸納他國人才的!能夠增加己方優勢的同時,何嘗不是在削弱他國呢?
智瑤在吞並齊國期間重用了司馬穰苴就是在釋放願意接納他國人才的信號,後來又聘用了孫武。
司馬穰苴和孫武算是比較有名氣的兩位,其余有真材實料的人並不少,只是名氣不如司馬穰苴和孫武而已,
隨後再接納范蠡,一樣是在對列國釋放信號,相信有才而得不到施展的人,他們接收到原國的信號後,懷才不遇之下會選擇原國吧?
以前智氏沒有化家為國,想來投效的人存在顧慮。那種顧慮就是不想成為家臣。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投效智瑤將是國家之臣,肯定會免去很多人的顧慮。
智瑤說起了其它的事情。
目前原國的優勢不少,包括統治的疆域面積,人口以及資源,更早培養專業對口的人才,有那麽一個卻是有點缺乏。
“使宇內歸一乃是寡人必行之事!”智瑤說得斬釘截鐵。
參與會議的人都是核心高層,像范蠡這一類沒有經過考驗的人則是不在場。
原國有兩個特別的地方,一個是“黃父”用來教書育人,另一個則是“鄴”這個工業城池。
智瑤說道:“疆土歸一或易,人心歸一難也!”
有人已經聽懂智瑤想要表達什麽意思,無非就是在教書育人的同時,灌輸學子大一統的相關思想。
管夷吾的大一統,著重提到“一王”論,乾的事情就是尊王攘夷。他說的王是周天子,等於說齊國可以代表周天子統率萬民。
曾子現在已經出生了,跟歷史上一樣成了孔子晚年的關門弟子。他關於“大一統”的理論是繼承自孔子,兩人對大一統的觀點卻是不一樣。
因為看多了戰亂帶來的民生疾苦,又很清楚周王室根本不可能再次征討天下,曾子追求的大一統並不限制在周天子身上。
要說誰對大一統講得最明白,顯然就是孟子了,認為誰能結束戰亂,使得天下萬民不用再歷經戰亂之苦,再施以仁政的話,誰就是聖人。
智瑤哪怕知道曾子在衛地,不是那麽關注為前提,會不會知道有說過大一統理論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智瑤聽到司馬穰苴提到曾子,聽說了曾子關於大一統的論點,不可能沒有產生興趣。
“曾參屢次拒絕為官,聘之難也。”司馬穰苴說道。
在魯國時,曾參一再拒絕三桓的招攬,後面為了避禍遷徙到衛國。
生活在衛國時,曾參歷經了智氏吞並衛國,一度想要再次遷徙,發現智氏對黎庶比較友善,衛地變成智氏治下非但生活質量沒有變差,乃至於有點蒸蒸日上的趨勢,選擇留下來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自己的見聞。
司馬穰苴有代表智氏派人前往招攬,遭到了曾子的拒絕。
楚國、鄭國也有派人聘請曾子為官,一樣遭到了拒絕。
“儒曰萬民,福祉為上。”智瑤講的不是孔子首創的道理,歷代的儒都有這樣的追求,強調使用禮教實現。
智瑤又說道:“寡人親往!”
這一下,眾人震驚了。
他們終於看清楚智瑤對思想傳播的重視,只是依舊覺得智瑤親自前去聘用曾子有點誇張。
智瑤難得聽說有人提出大一統理論,並且還活著,沒有可能不會動心的啊!
至於曾子是魯人?他現在生活在原國境內!
可能是為了表達出誠意,智瑤也不管現在到處冰天雪地,做好了相關的安排就出發。
二十天之後,智瑤出現在一個村莊外圍,遠遠地能看到村子裡冉冉升起的炊煙。
當然了,肯定早有人過來排查,盡可能不驚動村人的情況下排除掉一些隱患。
微服出訪這種事情,藝術加工的作品看一看就行,千萬不要去當真。
一支數量約在三千左右的隊伍靠近,村子裡的人很快就被驚動,一開始並不清楚來人是誰。
“此乃原國,何人敢犯?便是有膽,何人可進犯此處。諸位無需驚慌。”曾子說話的對象是村民。
他們生活的村子並不在與他國的交界處,距離他國數十裡之遙呢。
從那些話能看出一點,不管曾子對原國的感官怎麽樣,起碼十分明白原國在軍事實力上的強大。
曾子安居之後,時隔一年就開始乾教育育人的事情,不止收了村子的人當學子,遠近的城邑或村落的人得知這裡有人在乾有教無類的事業,一樣有人過來求學,使得曾子在附近有了比較大的名聲,村民也是非常尊重。
村正並不在。
他得知有隊伍過來,武裝之後帶上屬僚出動,分三步走,一步就是先搞清楚來人是誰,再來便是隨時讓屬僚去附近城邑求援,隨後則是情況不妙立刻帶著村民轉移躲避。
等待村正重新出現,沒有說話嘴唇先抖個不停,話也是講得斷斷續續,講的卻是震驚到村民的話。
“國君?”曾子已經看到進入村子的士兵了。
這些士兵一看就是精銳,不止裝備精良,一身的精氣神更是沒得說,乍一看就能看出身上有別於普通軍隊的氣勢。
這年頭可不講究什麽軍民同歡,領導人更沒有可能展現親和。
實際上,哪怕首腦想表現得親和,普通人壓根不敢也不想往前湊,伺候好了不一定有好處,但凡有個意外就是闔家入土。這種事情,收益太小,風險太大,沒人是傻瓜,傻瓜也無法靠近。
曾子還是在村莊被控制起來,有人過來詢問一些事項,又給安排沐浴和穿衣,才知道自己被召見了。
“師孔居黃父時,寡人與師孔多有見面。”智瑤的說話對象是孔伋,也就是孔子的孫子。
這就讓曾子覺得智瑤是個講究人了。
目前孔子哪怕有名聲也是負面居多,最難聽的就是“官迷”這個定位。
至於說為什麽有負面名聲?主要是孔子的有教無類,再來就是拿魯國典藏室的書籍給自家在教學時使用,一再被嘲諷就會假公濟私。
誰罵的孔子?除了權貴,還有誰。
而權貴就是掌握話語權以及能夠左右輿論的人,可以想象孔子的名聲會怎麽樣。這些權貴,不少在後面被盯上恥辱柱,以打壓孔子最狠的三桓為甚。
輪到曾子面君時,聊的就不是孔子,變成了老子。
現在的老子已經是百多歲的高齡,耽擱了很久的西出,不出意外會在明年成行。
智瑤沒有阻止的原因是老子提到那是夙願,願意葬身在西土。
話都那麽講了,智瑤除了安排兩百多護衛之外,派出史官跟隨老子,著實不能再有西出函谷就消聲滅跡的故事,人到底怎麽沒的,一定要記載得清清楚楚外加明明白白。
“我師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別也。”曾子對智瑤突然提到大一統先意外,後面則是孔子的論調為主,一點沒有提到自己的主張。
智瑤也不著急,從孔子聊到了管夷吾,主要暢談管夷吾的思想,又以“書同文,車同軌,兵戈同製,度量混一”作為主題。
什麽玩意?管夷吾就提到過那些?還真是!
所以,管夷吾比始皇帝早幾百年提出了那些理論,始皇帝則是辦成了。
聊起那個話題,曾子有很多的話想講,包括以前智氏“創造”新的文字,認為:“智氏此舉,字無其形,失卻真意,實為不妥。”
智瑤搞了簡體字,並且弄出了隸書。
曾子不是第一個當著智瑤面提出異議的人。
講真話,象形文字就是“意”形字。直白點,很多字,一看腦子裡就出現某個物體,學習這種文字的人,肯定比看拉丁字母更有想象力的。
正因為“字如其形”的關系,變成簡體字就會讓很多文字失去了“意”,肯定會有些人不喜。
智瑤拿出了一貫的答案:“學之便也, 使之易也,惠之民也,其之大善。”
甭管什麽學問,首先要有用,能更好學習,代表著傳播起來也方便。
曾子先是一愣,隨後變得若有所思。
知識本來就是越容易學越好,刻意提高學習的困難,不是毛病嗎?
智瑤又說道:“大篆之字,日可識一二便為聰智氏之字,佐以、、、、,一日可識多也如掌拚音,學之更易!”
那些看不懂的符號是什麽?其實就是早期的拚音。而這個不是智瑤的功勞,很多人日以繼夜研究,選字體的一些筆畫,再定音,花了將近七年才拿出成品。
一開始,智瑤是想用拉丁字母的,後來被說服了。
曾子有太多想要知道的事情,逐漸忘記智瑤是一名君主,從字體到拚音,又到治國理念,重新談起了關於大一統的話題。
裡面自然少不了談論原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
如果說曾子最讚賞原國的地方是什麽,沒有任何疑問就是讓更多的人擁有自己的土地。
“寡人欲行之事多也!”智瑤很誠懇地對曾子說道:“參於此處可育百人,往黃父或可育萬人。”
孔子的門徒,誰不知道“黃父”是個教書育人的地方,並且符合他們關於有教無類的理念,說曾子不心動是假的。
跟其他門徒一樣,曾子猶豫的是智氏已經對魯國動手。
“寡人聞參移居此地,乃是魯地多禍?”智瑤不等曾子回答,繼續往下說道:“寡人此生之願,免萬民飽受戰亂之苦也!”
這個願望太大,聽得曾子直接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