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明甲”與“暗甲”嗎?
明甲就是甲片位於明處,銅質的甲片尚且需要時時打磨,要不然也是會生鏽,鐵質的甲片更是需要時時打磨,不然生鏽的速度就更快了。
諸夏的扎甲款式,甲片一般是用繩索串聯,其中的一片生鏽想要處理,往往需要解開很多甲片,重新串起來的工序很是麻煩。
智氏大批量裝備鐵甲,采用的是胸甲居多,甲胄的其它部件……,如護頸、護肩、護腰等則用皮革打造,倒是省了拆掉一頁甲片就要拆一大串的工序。
不過,講實話就是胸甲固然防禦力不錯,想要彎腰卻是很難做到,也就阻礙了士兵的一些揮刃和閃躲的動作。
諸夏這邊,裝備的武器以及戰技動作跟白皮其實有些很大的區別,其中的一項就是追求靈活性,才會讓扎甲大行其道。
暗甲就是甲片藏於內的穿法,又有在甲胄外面套上一層衣服,或者乾脆就是將甲胄包在布料內的款式。
很久之前,智氏的甲胄款式挺多,除了諸夏比較流行的扎甲款式之外,智瑤還研究除了板甲和環片甲,根據實際情況並沒有大肆列裝板甲或環片甲,僅僅是有針對性的列裝了一批,隨後卻是很快淘汰了。
其實,板甲也不一定就會是那種行動不便的款式,還是有那種穿著根本不影響肢體靈活的板甲,就是對工藝設計非常嚴格。
至於環片甲?羅馬研究出來使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自己進行了全面的淘汰。
“用以鉚釘釘死,銅釘為佳,柳葉片片相連,縫製於布面之下。”公輸班手裡拿著的就是智氏研究出來的新甲,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暗甲,也叫布面甲。
這種甲胄在姬周其實也有,也就是所謂的“練甲”了,一樣是甲片藏在布料之內,只是甲片的固定以及分布不是那麽講究。
智瑤手裡同樣拿著一件布面甲,捏捏摸摸之下能夠用觸感分辨出布面之下一片片排列整齊有序的甲片。
他嘗試著凹了凹,發現無法完全折疊之外,甲衣可以凹出一個六十度,說明根本不妨礙士兵進行腰身靈活的動作,像是翻滾、躍起之類的動作更是無礙。
智氏的布面甲,布料最外層是比較粗糙的麻衣,內襯則是用帛做成。
現在的人穿衣,一穿基本上就是好幾層,布面甲的內襯哪怕是麻布款式,其實也不會磨了皮膚。
只是呢,布面甲的內襯使用帛布來做,明顯會增加更多的韌性,使得一再摩擦不會很快磨損。
“我沒有記錯的話,布面甲是到了明中後期才大肆使用的吧?”智瑤想道。
他的記憶沒有出現錯誤,布面甲確確實實是明中後期才大肆出現,之前皆是甲片位於外的甲胄款式。
事實上,甲胄發展到明中後期,大明的扎甲從防禦力到美觀可以說是領先世界各國,只是越講究的扎甲不止做工越繁瑣,需要的工時以及成本也是出奇的高。
智氏的這一款暗甲,甲片用鉚釘固定,等於沒有了繁瑣的繩套固定步驟,哪一片甲葉出現了問題,撬開固定那一片的鉚釘也就行了,不用再一拆就是一大串甲葉。
藏在布面之下的甲片,它們一片連著一片,再有一排又一排甲片像是魚鱗那般層層疊疊。
當前的扎甲,甲片其實並不層層疊疊,也就是用繩索相連並固定在皮革之上,互相之間還是有著空隙,做工越不講究,甲片的縫隙就會越大。
有了布面甲,皮革的消耗必然會大大減少,不要小看這一點,節省的工時以及成本極大,還能減輕重量!
另外一點,一套布面甲的重量約是二十五斤,能很好的防禦箭矢,對於劈砍也有著很好的防禦力,至於像是矛的捅刺,別說布面甲,哪怕是扎甲防禦起來也就那樣,只有板甲或胸甲才能利用金屬的光滑或者刻出棱條可以將矛尖滑開。
智瑤親自試驗布面甲的防禦力。
當然不是讓人穿著來試,固定在木樁之上,或是弄來半扇豬肉什麽的,便於辨別穿透之後的殺傷效果。
智瑤的箭術超準,並且因為力氣大的關系,破壞力比其他人射箭更大。
“宗子非常人,不可常理視之。”公輸班拆開了被智瑤射了幾箭的布面甲,看著裡面被射凹乃至於造成穿透的甲片,滿臉的無語。
智瑤其實挺滿意,換作是其他家族或國家的甲胄,使用四石弓又是破甲的三棱箭鏃絕對會整支穿透,布面甲被射之後起碼箭矢還能被掛著。
他們後來乾脆拿來弩進行試驗,分別從二十米、三十米、四十米……百米一再實驗,三十米之內肯定防不住強弩,到百米之外則是完全沒有破壞力。
隨後,戰戈、矛、斧、鉞、棒、劍、刀、槍等等兵器又再一一實驗,事實證明布面甲並不是萬能,防遠程的能力最好,至於近戰兵器跟扎甲只能說半斤八兩。
拿用矛捅刺來說,布面甲真防不住,其實扎甲也一樣防不住。
在防禦戈的啄上面,布面甲與扎甲的效果也是一樣,也就是防不住。
想防住矛這種兵器,其實板甲的效果最好,但還是那個問題,智氏的工藝做不出能夠靈活行動的板甲。
智瑤說道:“如今,我家僅為節省工時,亦是減除保養工序,不求盡善盡美。”
沒有一種甲胄是盡善盡美的吧?追求一種,必然需要放棄另外的更多。
再則說,需要大批量列裝的甲胄,其實就是以追求物廉價美又保養簡單為首要。
公輸班大大松了口氣,他們怕的就是智瑤要一種完美的甲胄,別說公輸氏弄不出來,真就不相信誰能研究得出來。
“如此,便交予‘鄴’城大批出產?”公輸班問道。
智瑤略略有些遲疑,倒不是說瞧不上布面甲,甚至可以說對布面甲挺滿意,只是金屬拉絲技術已經被研究出來,是不是還能再改善一下布面甲,又或者弄鎖子甲呢?
如果能再布面甲的內襯裡加上一層鎖子甲,是不是就能彌補對矛這種兵器的防禦力?那樣的話,兩種防禦效果相加,必然會有更強的防禦效果。
“我以前對甲胄防禦力一知半解,以為環型鎖子甲是針對箭矢的防禦,後來才知道不是那麽一回事啊。”智瑤之前已經試驗過鎖子甲,只是暫時還沒有大批量生產。
鎖子甲竟然不是用來防箭?這個知識已經被現代人一再試驗得出結論,是能夠防禦箭矢,但是威爾士的長弓和諸夏的各種弩、中亞的弓箭、韃靼弓、滿洲弓等等還是可以侵徹貫穿鎖子甲。
公輸班聽了智瑤的講述,思索了一小會,說道:“或可一試?”
只是,兩種甲胄的結合,重量就要由二十五斤增加到至少三十五斤了。
智瑤說道:“如若難以減重,便取布面甲。”
還是那一句話,沒有什麽是盡善盡美,還是以物廉價美最為可取。
當前的時代,沒有任何一個家族或國家在甲胄普及率上能超過智氏。
這麽說吧,諸夏在甲胄的普及率上面是漢武帝時期最高,有些學者從各種文獻一再考究,不止發現漢武帝時期的著甲率高到離譜,乃至於從各類人的骸骨進行研究,發現當時人們的身高也比其它時代更高。
漢武帝時期的漢軍著甲率,普通的軍隊能達到八成,精銳的甲胄儲藏量能讓著甲率高達102%的程度。
智氏家族的傳統部隊著甲率大約有七成,常備軍能達到百分百並且還有富裕。
像是漢武帝時期的期門軍和羽林軍著甲率也是百分百,超過100%以上的就是額外的儲藏量。
“戰場上最怕的其實是箭矢,著甲率決定了在遠程武器覆蓋下的存活率,防備近戰武器的攻擊其實就是一種附帶的。”智瑤必須要明白這一點。
也就是說,追求能夠防箭之外,對近戰武器有防禦力最好,沒有其實也不是那麽應該刻意強求。聽著很操蛋,然而卻是一個事實。
智氏的工藝領先於當前時代,智瑤在追求著甲率之後,應該關注的換成夥食方面。
所以說,一個族裔的歷史足夠悠久就是有那種好處,不知道答案還不能進行模仿……或者說借鑒嗎?
智氏現在某種程度上跟漢武帝中期的狀況很相似,冶煉以及各種工藝處在上升階段,同時也獲得了大批量的牧畜。
根據後世考古學家對西漢墓葬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西漢男性的平均身高達到一米七二。
只是平均身高,也就是普遍在一米七二左右,肯定是有更矮或更高的人。
智氏二十年前的平均身高約是一米六五,二十年過去的平均身高達到一米六八,處在一種穩步上升的階段。
那些數據隻證明了一件事情,智氏在智瑤的操作之下,起碼在夥食的營養上面超過了以前。
這些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智瑤的理解就是一個勢力在增強各方各面的“種田”過程,看著沒有太過於波瀾壯闊,卻是一個勢力最需要的那一部分!
“武力有了,一直以來也在普及識字率,接下來就是給予他們精神了啊。”
這是智瑤的循環漸進過程,先給予物資,有了物資的保證,再追求精神上的建設!
題外話
最近查資料,各種沉迷文獻無法自拔。親們不想看的話,作者菌先道聲抱歉,以後提一嘴就算完事。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