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在春秋做貴族》第五百三十一章:戰爭規模注定擴大
這是智瑤首次刨除國法與軍法之外下令處死那麽多人,一次性殺了一百三十余寺人與宮女,連帶宦官與女官也殺了十六個。

 寺人就是宮城仆從,宦官則是有級別的官員,兩者雖然都是沒有蛋蛋,寺人卻是仆從,宦官起碼是個官。

 很多中,穿越者一旦得勢就會取消太監,事實會證明根本行不通。

 畢竟,君王的女人那麽多,她們不可能時時能夠見到君王,別說是得到恩寵,寂寞之下絕對會發生點什麽種草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后宮嚴禁無關人等進入,有些工作不是宮女能夠承擔,肯定需要用到太監。

 至於說宮城禁衛?他們雖然是在宮城履行職責,后宮卻不是想進就能進,哪怕進去也是時刻遭到太監的監視。

 存在即合理之下,封建王朝完全取消太監這個職業,信不信后宮一定會變得亂糟糟?

 君王處理各種事務的時間都不夠,哪來那麽多時間去管那些后宮女人?

 一些演繹作品中,君王每時每刻都跟女人尋歡作樂,國家沒亡簡直就是毫無天理。真實歷史上大多數這樣的君王,他們也如願死在溫柔鄉之中,連帶國家也面臨亡國危險,乃至於國家真的亡了。

 智瑤有許多的子嗣,不是每一個王子或王女都像智開那樣,好些王子與王女早就成婚生子了。

 這個年代無比重視嫡出,不止是兒子輩,往下的任何一輩都是嫡長為貴。

 這麽說吧,哪怕原國不是那麽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嫡出男子就天然擁有繼承權的最高順位。

 智瑤不需要刻意去玩“推恩令”。

 實際上宗周本身就鼓勵分家,智氏不就是從荀氏別出,隨後又分封了輔氏、程氏等一些小宗嗎?

 智瑤只需要敦促各個家族公平分封就行,使得一個原本很強大的家族在一輩又一輩人的分家中被拆散。

 同出一源沒錯,只要有了各自的訴求,一家人甚至會比跟外人鬥得更狠。

 智瑤現在有二十來名孫子與十多名孫女,先出生的幾名孫子和孫女名字還能記得住,後面的孫子和孫女能認個臉熟,只是叫什麽名字太難記住了。

 沒辦法的事情,子孫的數量太多,平時接觸得很有限,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又真心太多,並不是對親情過於澹漠。

 “東來之戰已到關鍵,寡人決意增兵二‘師’,力求兩月之內結束戰事。”

 “滅宋之戰,楚國果然出兵救援。‘商丘’已被太子率兵圍困,宋國君臣皆在城中,他們若在,宋軍不敢不救,宋軍必救,楚軍唯有跟隨進軍。”

 “楚國貪婪,救宋與吞越兩事共行,國內方方歷經大亂,實不諳取舍之道。”

 原國的許多重臣在外作戰,三公九卿的班子卻是大多留在“中京”。

 重臣不一定需要官職特別高,最重要的是受到君王的信賴。

 …

 因為三公之中有人過世,後面智瑤不得不做出調整。

 智徐吾被任命為大將軍。

 韓庚被任命為執政。

 中行錡上任司徒。

 其余的九卿也是各有調動,好些年輕力壯的新人得到出頭的機會,其中包括鍾武以及狐尤。

 鍾氏的上任家主鍾全已經病逝。

 狐氏的狐解則是給狐尤讓路,人還活著。

 如果看三公九卿的名單會發現一點,出於荀氏的人佔了多數。這是非智瑤的血親與世代效忠智氏的那一批人實力佔比下降,新貴則是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

 智瑤沒有進行太暴力的手段,慢慢地減輕老牌家族在原國的權力,一旦達到認可可行的程度,更激烈的變法將會實施。

 這種緩慢收權以及打壓的方式需要很久的時間,好處則是不會一下子爆發極大的衝突,哪怕有人不滿進行勾結,真正想反抗也是實力被削弱之後,不至於致使國家陷入太大的動蕩。

 關於東來之戰,智瑤沒有想過會進行得那麽久。

 那邊從越軍正式進軍,一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

 目下越王勾踐手頭還有將近六萬兵力,他們沒有得到補給的話,糧秣最多還能支撐兩個月。

 司馬穰苴的計劃是鞏固包圍圈,耗到越軍的糧秣見底,屆時越軍除了投降之外,只剩下頑抗再被餓死的結果。

 不止一個人判斷越王勾踐不會投降,基本猜測越王勾踐會選擇死撐到底。

 如果越王勾踐肯投降,本屬於東來的那些勢力陸續投降之後,局面對越軍大勢已去著實明顯,越軍完全沒有死撐下去的必要,應該順勢商談投效條件了。

 因為東來之戰比原國入侵宋國要早發生,越王勾踐被困之下並不清楚原國入侵宋國的信息,想來越王勾踐不會將自己脫困的希望寄托在楚宋聯軍能打贏原國的身上?

 越王勾踐太明白一件事情,他們的主力被困在北部,首先出兵攻打越國本土的不會是原國,相反會是曾經的盟友楚國和宋國。

 在明白那種現實之下,越王勾踐不可能無法明白哪怕能夠脫困,越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作為強國的可能性,即便能夠幸存也是只能苟延殘喘。

 明白是一回事,要做什麽又是另外一回事,對於越王勾踐這種人來說,能夠苟活就代表還有希望,怎麽可能輕言放棄呢?

 原國這邊將楚國猜得很透。

 楚國也果然如意料當中那樣,心太大什麽都想要,兩頭兼顧就是兩邊都顯得兵力不足。

 “三萬宋軍威脅‘濮陽’,料想楚國將會出兵另辟戰線。”孫武說道。

 狐尤問道:“國尉以為楚軍將在何處開辟戰線?”

 這個也是大家想知道的事情。

 孫武篤定地說道:“若楚國開辟戰線,必在蠻氏。”

 曾經的勾踐做出的選項成為反面教材,越國本來可以介入原國對魯國的滅國之戰,偏偏越國為了保存實力沒有那麽乾。

 …

 天下局勢走到現如今這一局面,原國吞並天下諸侯的心思簡直不要太明顯,楚國和宋國都會吸取越國的教訓,任何能夠打擊到原國的事情都會去幹。

 只不過,以各方的實力對比來說,除非原國遭遇一次大敗,致使原國內部陷入動蕩,要不然各國只會在原國的威壓下喘不過氣。

 這一次統率三萬宋軍的主將簡直膽大包天,指的不是敢入侵原國,特指不顧本國君臣陷於危機。

 其實他們的選擇很對,只有三萬宋軍加入到“商丘”的戰場,頂多就是讓當地的原軍需要多防備一支宋軍,根本做不到擊潰圍困“商丘”的原軍,給宋國君臣解圍。

 在這種前提之下,三萬宋軍入侵原國的本土,或許能夠吸引圍困“商丘”的原軍分兵去救。這樣才是最可能給“商丘”解圍的做法。

 這三萬宋軍想得很美,錯誤的地方在於對原國的強大不夠了解。

 “濮陽”現在成了原國的舊都之一,它還是新都“中京”的東面屏障,怎麽可能沒有駐防的軍隊?

 一開始“濮陽”只是擁有三千守軍,明確知道有三萬宋軍來犯,不到一個月就從周邊征召了近萬部隊,開打之後還有各地新集結起來的原軍陸陸續續往“濮陽”移動。

 說那三萬宋軍是捅了馬蜂窩一點都不為過,觸發了原國的聯防機制,直隸范圍內的青壯會分批集結,再前往需要抵達戰場,三個月之內就能湊出一支數量不低於五萬的大軍。

 這一支大軍或許跟其它野戰部隊相比戰鬥力會弱一些,得益於原國有每年集結操練的國策,裡面的士兵卻非沒有經過訓練的農夫。

 他們一開始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顯得比較弱,打了幾場進行磨合,裝備和指揮體系的優勢下,並且還是在打保衛家園的戰鬥,說不定僅是靠這一支臨時集結的部隊就能消滅三萬宋軍了。

 恰是因為那樣,長期駐扎在“中京”的虎賁軍根本沒有被調往“濮陽”戰場,順帶集結在“中京”的兩個滿編師也是處在待命狀態。

 智瑤是奔著橫掃天下而去,怎麽可能不在軍事上的注重更多。

 應該說,智瑤無論在做什麽,目標就是奔著增加國力而去,一旦原國的國力足夠強大,軍事的實力也必然得到增益。

 如果智瑤再喪心病狂一些,以全國接近千萬人口,集結出百萬大軍只能說並不困難,甚至維持三年內的糧秣消耗以及軍械補充都能辦到,只是何必呢?

 穩扎穩打,橫掃完天下之後,國力得到更多保存,普通人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不正是一位明君該做的事情嗎?

 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說,智瑤也是一個極為貪婪的人,只是他的貪婪跟楚國那種不懂取舍的方式不相同。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

 朝會上談的就是近期正在爆發的戰事,民生提到的極少。

 等待朝會結束,智瑤喊了幾個人開小會。

 “寡人原以為需用十年進行一統之戰,如今看來無需十年之久。”智瑤說的是局勢的變幻。

 比如說,原國本來會在滅掉越國之後,修養起碼三年的時間再試圖滅掉宋國,奈何宋國君臣做的事情給原國一個大機會呢?

 原國對宋國的滅國之戰已經開始,成功把宋國君臣困在“商丘”之內,面對這麽好的機會不可能放棄。

 楚國做出的選項更是給了原國另一個在宋國境內給楚國放血的機會,原國君臣當然希望能夠殲滅北上的楚軍。

 “如此說來,大王不欲滅亡巴國、蜀國,再行滅亡楚國?”孫武問道。

 這就幾乎等同廢話了。

 從大江上遊順溜而下不止可以保證進軍迅速,還能保證征戰大軍的後勤補給。因為這種考慮的因素,智瑤才想著先滅掉巴國和蜀國再滅掉楚國。

 原國有機會在宋國境內消滅七八萬楚軍,再加上幾年前楚國剛剛再“新鄭”覆滅了十來萬,哪怕楚國有接近五百萬人口,短短時間內損失那麽多軍隊,人又不是一吹就能長大,楚國面臨無兵可征的現狀下不嘗試去滅掉,要等楚國的新生代長大成人嗎?

 “如此,主攻仍將為大江上遊,只是……大原並未如何經營商於之地,陳地、蔡地亦是方歸大原治下不久。”孫武說出了一個顧慮。

 隨後,孫武又說道:“如欲滅楚,不可少於六十萬大軍。”

 話說,楚國的可戰之兵都被消滅那麽多,打起來怎麽還是那麽難?這就是打贏某場戰役與滅國之戰的區別。

 楚國的疆域面積太遼闊,境內多山多水會是一個極大的麻煩,再來就是他們有著一個佔地極大的雲夢澤。

 平時楚國當然不會重視雲夢澤,到了事不可為的時候,雲夢澤則會變成一個退路。

 這麽說吧,雲夢澤藏上十數萬大軍真的不難,藏在裡面還能利用水路快速襲擊周邊的很多城池,打不下也能再次利用水路進行撤退。

 到秦末階段,雲夢澤一度躲進去了數十萬人,惡劣環境讓多少人死去,沒有人去進行統計,彭越這股反秦人馬卻因為有雲夢澤作為退路混成了一路諸侯。

 原國對楚國展開滅國之戰,每打下一地都需要留下駐軍,某些地段甚至需要留下重兵來保證後勤補給線, 需要使用的兵力怎麽可能少呢?

 智瑤很清楚孫武說的六十萬還是最低要求,想要更穩妥一些不能低於七十萬的總兵力,並且還沒有算上負責運輸輜重的民夫,以及隨軍的輔兵。

 “寡人若是決心滅楚,必是做好萬全準備。如今所慮,滅越、滅宋傷亡將有多大。”智瑤說道。

 還有一個是智瑤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短時間內滅掉三個強國,常規戰爭方面還好說,以後的統治才是最大的難題。

 現在的南方跟以後的南方是兩回事,從春秋戰國一直到兩漢,泛稱為楚地的地界,生活在這裡的人是出了名的不好統治,由南向北發起的統一之戰,或是楚人出身而奪取天下,該地的好些人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推翻中樞的統治。

 這一次智瑤要作為首位完成“一天下”的君王,不可能缺了原版歷史上始皇帝的那些苦惱啊!

 我在春秋做貴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