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
因為楚軍已經撤回國,鄭國也遭受了很嚴重的損失,不出意外今年晉國是不會再爆發國戰了。
至於說范氏?那只是內戰的一種延續,其余家族並沒有參戰的義務,誰想得到什麽就親自出兵去打。
所以,會繼續用兵的家族將是趙氏和魏氏,智氏、韓氏和狐氏可以站在旁邊當看客。
“‘元戎’再三催促大人歸去,欲為我家出兵討伐范氏?”智瑤知道很大的概率是因為這個,還需要猜則是因為趙鞅暫時沒有正式提及。
智申已經決定返回“新田”,時間就在三天之後。
智瑤又說道:“如吳軍果真北上,亦無不可。”
上一次智氏就參與了對范氏的軍事行動,只是跟趙鞅想要的很不同,智氏借凡皋夷完成了和平交接,得利最大的是魏氏。
這種局面無疑是對趙氏更加不利,軍事上的進展只是其一,更多的是在民生方面沒有拖住智氏,陷進泥潭的魏氏馬上就要掙脫出去了。
大家都能恢復生產,只有趙氏依舊泥足深陷,此消彼長必定會讓趙氏的窘境更為明顯。
智瑤看到智申露出不理解的表情,解釋道:“我家勿需再添城邑,得人可也。”
老智家現在的封地已經是晉國的最多,好多地方無力開發,再獲得新的封地意義不大。哪怕是獲得已經開發成熟的封地,其實也要看是在哪裡。
智瑤想做的事情是將封地集中,很可惜的是很難讓其他家族同意進行封地置換,索性就連提都沒有提。
三天后,智瑤會跟智申一起前往“新田”。
這個倒不是故意為難楚國,其實是智瑤不想老子為難。
當前的智氏很需要老子,並且老子對於參加各種大工程非常有興趣。
所以了,不管楚國知不知道老子在“邯鄲”這邊, 何必互相為難呢?
智瑤對於孔子的不告而別是一種懵逼的心理。
關於孔子離去, 智瑤還是從子貢那裡才得知,當時表達出了不解。
子貢沒有替孔子道歉,只是做出了不是解釋的解釋。
這麽一搞,日後孔子超大概率不會再來智氏作客了。
孔子不再到智氏沒有其它原因, 純粹就是有了一次不告而別, 該是多大的臉才會當作一切都沒有發生呢?
講實話,智瑤對孔子離去沒有什麽留戀的地方, 遭到不告而別也表達了該有的不滿, 一幫“儒”留下繼續幫助智氏各種建設和發展該感謝就感謝。
因為智申是在智氏接管“邯鄲”之後沒有過來視察,之前老智家的眾人乾活歸乾活, 心裡則是有點提不上勁的。
這一次智申僅僅是帶著眼睛和耳朵過來“邯鄲”視察, 沒有對任何事項進行更改,有一說一對老智家眾人還是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激勵作用。
畢竟,智瑤再能乾也只是世子,智申卻是家主啊!
有智申過來, 不止老智家的眾人受到激勵, 類似於客卿角色的老子以及那些“儒”也能感受到智氏對“邯鄲”的重視。
另一層面來說, 智瑤才不管智申到底懂不懂“邯鄲”的各項建設意味著什麽, 純粹是想讓智申看到各種建設展示出來的成果。
關於這點很重要!
不止是“邯鄲”正在日新月異, 作為總策劃者的智瑤同樣需要得到肯定, 再近一步加強世子的權威。
所以了, 別看某領導總是這裡看看那裡走走, 哪怕只是純粹的走過場, 其實對於某些人也是相當有必要的啊!
回到“新田”之後,智瑤派人確認了一下, 證實了趙毋恤被趙鞅趕回“趙”地的情報。
那是發生在一個月前的事情了,當時智瑤正帶著智申到處巡視。
其實吧?智瑤真的不在乎趙毋恤有沒有道歉, 又或是趙毋恤道歉的誠意怎麽樣。
智瑤都已經將趙氏視為必須消滅的目標,堅定地按著這個目標走也就是了, 過程中發生了什麽事情都不會改變初衷。
“趙氏再集重兵,當前已然南下。”魏駒得知智瑤回到都城, 沒有派人知會就過來拜訪了。
為什麽魏駒這麽做不被視作失禮?他跟智瑤現在玩得挺好, 每一次拜訪都事先派人通知,相反會顯得比較疏遠。
一般情況下,友人還要事先派人知會,代表的是一種要辦正事的態度。
上一次趙毋恤沒有事先派人告知, 解讀為道歉毫無誠意,沒有什麽毛病的。
卻是不知道趙毋恤是不是因為連這種事情都辦不好, 才會被趙鞅趕回“趙”城。
又或者是趙鞅讓趙毋恤回去“趙”城躲避風頭?
原因嘛?可能是趙毋恤要算計智氏和魏氏沒有成功, 倒是把趙毋恤是個陰沉的人給展露出來了。
說起來,趙毋恤剛成為趙氏世子辦的第一件事情就失敗,某種程度上讓趙鞅成了一個昏聵的人了。
對於趙氏大軍獨自南下,著實讓智瑤感到有些意外。
“趙鞅還沒有離開‘新田’吧?”智瑤心想。
的確,趙鞅人還在“新田”暫時沒有走。
這一次趙氏集結了一個“軍”的兵力,連帶附庸家族的兵力算起來,達到一個“軍”又兩個“師”的總兵力。
“我父不知如何答覆‘元戎’聯合出兵提議。”魏駒說道。
智瑤從趙氏集結的兵力規模有一個判斷。
顯然趙鞅對智氏和魏氏聯合出兵的希望感覺不大, 留在“新田”等智申歸來, 會做最後一次的嘗試。
如果智氏拒絕合兵南下,趙鞅剩下一個不顧傷亡攻克“溫”的選項。
“哪怕趙氏真的虛弱, 他們也需要表現出自己還很強的一面,獨力拿下‘溫’會是一種證明的方式。”智瑤心想。
魏駒等了一下會沒見智瑤回答,說道:“吳軍將要北上。”
不止一個家族得到吳軍要北上的消息, 而消息先來自宋國,隨後楚國也有一些跟晉國貴族存在交情的人將消息遞過來。
智瑤說道:“吳軍去歲擊敗齊軍,吳國之君心志欲加高漲。”
會有很多人對吳國不對楚國乘勝追擊感到困惑,納悶吳國既然能摁著楚國打,為什麽不一直盯著打,直至將楚國給滅了呢?
有那種想法的人,怕是不知道楚國的幅員遼闊,並且楚國一旦搞堅壁清野縮回雲夢澤以西,吳國壓根就拿楚國沒有太好的辦法。哪怕是吳軍冒險穿過雲夢澤,隨時都有被切斷後路,再圍而殲之的巨大風險。
上一次吳軍能攻克楚國的“郢”都,楚國又真的被攻克都城, 因素著實是太複雜了, 五成以上的鍋要楚國自己背,另一半則是孫武和伍子胥真的牛逼。
現在,楚國都能出兵北上,代表的是楚國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即便他們又再一次遭到晉國的暴打, 軍事行動的失敗,不代表政治方面又陷入糟糕局面了啊。
事實上應該這麽看,楚國用滅掉蠻氏和干涉晉國內政又展現出了自己的力量,丟了四五萬的部隊對其他國家可能就是元氣大傷,歷史上楚國丟師十來萬都常有發生,一次丟掉四五萬還真不是什麽大事。
“楚國歸師,不欲再圖北上也。”智瑤認為楚國想要展現的是這個態度,並且楚國的使者馬上就會到了,必然會證實這一點。
魏駒掌握的信息也是那樣,不然在鄭國的楚軍沒有必要回國。
智瑤說道:“我聽聞白公勝已效力吳國。”
這個白公勝是誰?他是楚國已故太子建的兒子,也就是現任楚國之君的孫子,需要知道的是他非常仇視鄭國。
魏駒一聽就懂了,問道:“吳國複攻楚國?”
那是明擺著的事情,白公勝願意效力吳國,無非就是楚國選擇幫助鄭國讓他感到絕望,要用效力吳國的方式,再帶吳軍攻打楚國,在楚國君臣的天靈蓋上狠狠敲一記,好使得楚國君臣明白誰才是真正的大敵。
智瑤點頭回應魏駒的猜測,又說道:“我家可出兵南下。 ”
魏駒藏在衣袖的手握成了拳頭,想道:“果然啊,智瑤沒有令我失望。”
智瑤不知道魏駒的想法,就實說道:“不為助力趙氏,僅為吳軍北上。”
那麽就是說,趙氏要給智氏合理的報酬,不是無償幫助趙氏滅掉范氏。
同時,智氏這一幫趙氏也是在奪取一部分勝利果實。
又閑扯了一段時間,魏駒告辭離去。
到夜間,智申回到家講了商議的結果。
先是智氏表示願意相助趙氏,期間出去了一趟再回來的魏侈也表示願意出兵,隨後狐氏像是湊份子那樣也願意出兵,韓氏的韓不信表示早就願意出兵了。
這一刻,晉國的眾“卿”表現得眾志成城,趙鞅卻是心情複雜到難以描述。
原本趙鞅都打算死磕“溫”來展現趙氏並不弱小,再吆喝幾嗓子也就是試一試,事先也猜測得知吳軍即將北上的各同僚會答應,哪裡能想到不止一家點頭,有那種團結的精神?
“盡管是因為利益,能夠團結便是好事!”趙鞅有這種想法,著實也是被范氏糾纏得煩了,讓出一些利益換取聯合起來解決范氏是好事,再則晉國需要應對吳國的挑戰。
幾個卿位家族表態要一起南下的消息傳開,晉國的有志之士簡直是歡欣鼓舞,更多的人則是滿心懵逼。
不過,當吳軍即將北上的消息不再是秘密,那些懵逼的人立刻就振奮起來了。
“果然還是需要外部威脅才能使得內部團結,士燮誠不欺人啊!”
有點諷刺的是,老范家這一波是真的要完犢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