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科技大學的學業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而對於這所新式學堂的開學,很多的人也只是看個熱鬧而已。
畢竟大部分來學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要麽就是遼王殿下官員的孩子。
所以對於那些外人們來說,都覺得這學校培養的,都是遼王殿下的親信。
為此在應天府,還有很多的監察禦史,上書彈劾說遼王殿下培植黨羽等等。
這若是換成別人,那肯定慌的要死,立馬上書請罪什麽的。
不過朱元璋,對於朱啟的態度那自然是好的不用說了。
你說別人造反,朱元璋都相信,但如果說遼王朱啟會造反,朱元璋是萬萬不相信的,朱標也同樣。
那些上書彈劾遼王殿下的,自然是沒什麽好果子吃了。
不過現在,官場上面彈劾遼王殿下的人也不多了。
畢竟之前胡惟庸案的時候,就已經把很多和遼王殿下作對的官員,都給拉下馬來了。
錦衣衛們抓的官,大部分都是曾經彈劾過遼王殿下的。
朱啟自然不是故意如此,但在外人看來,就好像身為錦衣衛頭子的遼王殿下,在清除異己一樣。
即便如此,在官場上面朱啟的名聲也還是挺好的。
不僅僅因為他在戰場上多次立功,保家衛國有很大的名望。
而且在之前的空印案裡,因為朱啟的緣故,很多人得以保全了性命,洗刷冤屈。
不過有些聰明的人,也是第一時間秀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這遼王殿下,向來是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凡事兒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幹的。
遼王殿下之前在所有的戰場上,都佔盡了先機,而現在居然費盡心思的去搞教育,創辦了大明科技大學。
而且之前還在國子監裡面,創辦心學數學等課程。
現在數學也已經被朱元璋格外的重視,所以那些人,就想著這大明科技大學裡面該不會也有一些新玩意兒,如同心學一般吧。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還是趕緊第一時間學習來的好啊。
事實上,也確實有人第一時間,趕到遼東遼陽,想要去學一學遼王殿下大明科技大學裡面的內容。
不過才剛剛到門口就被置之門外了,原因無他,因為大明科技大學是面向孩子的。
倒也不是朱啟看不起那些年長的人,覺得他們學不會這些玩意兒。
而是因為那些讀書人,早就已經習慣了四書五經,對於其他的東西都抱著鄙夷和懷疑的態度。
就拿天圓地方這個說法來說吧,如果突然在學校裡,告訴你這地球是圓的地球之外,還有太陽,太陽之外還有宇宙。
光是聽著這個論點,估計都要在心裡面恥笑了。
而朱啟收那些孩子,就是因為他們一個個還都如同白紙一樣。
只要教導有方,對於這些知識吸收理解也是最快的,也是最容易培養他們的三觀的。
本來學生的位置就已經非常有限了,再讓那些培養難度更高的成年人過來學習,那不是腦袋有毛病嗎?
朱啟可不將就這些找關系走後門或者過來當記者的那些人。
雖然沒有讓他們進學校學習,但學校裡的學生畢竟還有很多。
而且教科書也都是現成的,那些好奇的人,就想辦法弄到了幾本教科書。
而看到教科書上的內容之後,他們也是整個人都懵逼了,就拿生物這一門課來說。
上來就是讓學生們研究昆蟲,看那些蠶蛹變化等等,這些東西對於那些讀書人們來說,研究昆蟲這種事情難道不是應該農民或者養蠶的婦人去做的嗎?
讓這些讀書人來乾這種事情是為何呀?
除了生物之外,還有一門課叫做地理,這地理一門課倒是讓他們多了不少的認同。
講述的是山川河流,還有一些跟水利相關的東西,雖然都比較淺顯,但這些讀書人也都知道。
不過當看到裡面所謂的地心學說之後,大家都有點懵逼了,先不說這個理論,能不能看懂吧,從頭到尾讀下來之後反倒像是有點臆造的感覺。
而除此之外像是語文數學這兩門課程也是讓他們頗為奇怪。
語文課裡直接就沒有教四書五經了,只是列舉了一些詩詞歌賦,然後交流了一下學習認字,還多了一些奇怪的字母,好像叫做拚音能夠輔助記憶,而數學的話則是一些古怪的數字,好像叫做阿拉伯數字還是什麽來著的?
他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大為震撼。
不過在逛了一圈之後,對於這個大明科技大學那些聰明人就只有一個想法,這也太古怪了點。
不過學校裡面教的內容暫且不提,起碼看到學生們在學校裡非常開心的生活,而且學習著各種各樣的知識,那些讀書人們也是非常欣慰的。
遼王殿下不愧是心懷天下,這學校裡大部分都是貧窮的孩子。
聽說在這裡乾活,打工就可以勤工儉學,這也只有遼王殿下能夠做得到了。
那些去實地考察過的人回到朝中之後,自然也是對著遼王殿下誇讚不已。
至於說大明科技大學裡面學的什麽東西,自然也沒什麽特殊的了。
他們看不懂的玩意兒也並不覺得有用,也不會和外人說。
只是有人問起的時候,有沒有像心學那樣厲害的新的儒家學說。
他們自然是搖頭,當然沒有了。
語文課學的也都是詩詞歌賦,然後就是基礎的認字閱讀理解這些東西了,對他們來說也並沒有什麽難的。
對於這些學了四書五經的人來說,語文課自然是不難的。
而朱啟開設語文,並不僅僅是依靠自己現代的教學經驗。
開設語文的更大的目的,除了讓那些學生們讀書認字之外,還有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和了解為人處事的方法,這也是論語這些四書五經裡面經常會提到的東西。
只不過朱啟並沒有將他作為學習的全部,而是在各種各樣的小故事裡面去教導大家,既生動又形象,而且也不是歪歪繞繞的,讓大家聽不明白。
至於說作文這樣的東西,估計就是隨便讓大家學一學了。
畢竟寫文章,在大明的時候已經有很多的范本了。
古代的寫文章,講究那可比現代的要多的多了。
如果要向著那些讀書人一樣,寫文章八股文,這些孩子啥也別學了。
光是學那些格式他就已經能佔據他們全部的時間了。
而除此之外,就是體育美術這些興趣課了,體育自然是每個人都要上的課。
而像是美術之類的課程,就純粹是興趣課了,好在琴棋書畫,也是文人騷客必須要學習的東西。
所以那些過來查看的大臣們也並沒有其他的說辭。
倒是看到體育課一幫子孩子們到處跑動作遊戲什麽的,也徹底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還以為這個學校開設起來,是為遼王殿下訓練死士的呢,如今看來倒是沒有自己想的那麽多了。
不過除了學校的事情之外,朱啟還有更多的煩心事情,就是關於前線的戰事。
高麗那邊自然是一團亂麻,暫時還不需要自己去多管。
不過在北元這邊可就不一樣了,雖然已經安排阿劄失裡去亦乃集那邊扎下自己的據點。
但這據點才剛剛扎了下去,北元那邊就已經聚集了重兵,過來防守突襲亦乃集了。
阿劄失裡裡那邊的壓力可以說是相當的大了。
本來朱啟還打算讓阿劄失裡一個人面對北元那邊的來犯敵人。
不過聽到了錦衣衛傳來的情報之後,還是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為北元的王保保是鐵了心,要把亦乃集給奪回來的。
居然聚集了十萬大軍,從大漠向著亦乃集方向進發了過來。
估計在洪武12年的開春,就能夠抵達亦乃集的城下了。
要知道這亦乃集可是在關外塞外大漠上的。
沒有什麽城牆或者堅固的堡壘,以及地形可以讓他們進行有效的防守。
這10萬大軍如果真的是開過來,光靠著阿劄失裡的實力,是萬萬抵擋不能的。
好不容易拿下的亦乃集恐怕也得拱手相讓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大明不出兵幫助阿劄失裡的情況之下。
而事實上,王保保也就是篤定了大明不會出兵。
因為這個時候大明的兵力,先前已經和北元打了很久了。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區別就在於此,如果打仗的時間太長,對於天下來說定然會非常疲憊。
因為農耕民族,就是扎根於腳下的土地,如果沒有時間去耕作的話,那對於農耕民族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
但遊牧民族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牛羊只要有草有水自己就會長,也不需要去多加照顧,如果實在是沒得吃,喝了那就去搶一波。
而他們能搶的對象可不僅僅只有大明而已,在西方也有各種各樣可以搶劫的對象。
所以這些遊牧民族已經習慣了一天到晚的打仗廝殺了,他們可是完全不會知道累的,而且還可以從其他的部落抓各種各樣的人口。
蒙古帝國的遺產現在依然還是很豐厚的。
雖然失去了中原地區,西方那邊也在各種暴動,但起碼西方大盤還是穩定著的。
所以從西方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支持,事實上在蒙古帝國最先獲得獨立的也就是中原地區,建立了大明朝的漢人。
所以大明作戰的對象,並不僅僅只是北元草原上的那些民族。
還有蒙古帝國在西方建立起的龐大領土。
這也是為什麽後來歷史上朱棣繼位之後,佔據了中亞的帖木爾,會揚言要殺入大明,重新建立元朝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10萬大軍,也是王保保現在能拿出的全部兵力了。
朱啟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是大吃了一驚,原本以為王保保不可能為了納哈出的遼地使出全力的,畢竟他的基本盤還是在大漠草原。
不過現在來看,這王保保顯然並不是這麽想的。
他自然是沒有什麽好主意,不過消息傳到了應天府之後,朱元璋那邊很快就召集了大臣的議事。
而按照朱元璋的脾氣,遇到這種情況自然是不可能認慫的。
他這一輩子也沒有慫過誰,遇到事情,那就一個字,乾就完了。
朱元璋很快就下達了命令,讓周圍的那些將軍們帶著自己的軍團朝著亦乃集這邊靠攏了過來。
很顯然是要在這邊打一場和北元的大決戰了,不知不覺中第四次北伐戰爭就在此刻已經悄然打響了。
而核心的主角自然也是朱啟這邊了,明面上雖然是阿劄失裡,一個人對抗北元那邊的滔天怒火。
但阿扎士裡被靠著的可不就是遼東的遼王殿下嗎?
所以壓力,不知不覺竟然一下子壓到了朱啟這邊。
而朱啟知道大軍朝著這邊集結,要和北元硬碰硬的時候,也是心裡非常緊張的。
他雖然已經有不少次的作戰經驗了,但是現在可是數10萬的大集團作戰呀。
對於朱啟來說還是很緊張的,好在手底下已經有不少的名將了。
像張玉和朱能可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 更不用說,還有老將馬雲以及其他的一些磨練起來的副將們。
有他們在自己的身邊輔佐,朱啟起碼還是有一點信心的。
更何況徐達他們也都已經靠了過來,如果真打起來了,真正要做決斷的,肯定不是自己這個遼王,而是徐達這個身經百戰的元帥啊。
所以想到這一點,朱啟也就放松了不少。
而到了洪武十一年的12月份,家家戶戶都洋溢在馬上要過春節的氣氛中的時候,已經有五萬人雲集到了遼東的地界。
並且準備隨時朝著亦乃集那邊進發了,而這也是短時間內能夠過來的所有明軍了。
這些明軍到了遼東地界之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糧草輜重的問題。
好在海道已經打通了,所以源源不斷的有海船,從江南地區將各種各樣的糧草輜重運輸到遼東地界,倒也不會產生任何的差錯。
而劉伯溫更是搞後勤的一把好手,在曾經跟隨著朱元璋征戰南北的時候,劉伯溫就曾經負責過後勤工作,此時將後勤全部交給劉伯溫,朱啟又是輕松了不少。
而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隨著過冬的第一場雪慢慢融化,大戰也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