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當探墓人的那些往事》第9章不對勁
  正所謂望山跑死馬。

  我們下山之後,又走了好久,才到對面半山腰。

  然後我比對了一下位置,兜兜轉轉好一會,這才停在山半腰的一片空地上。

  “穴眼在哪?”

  諸葛狄見我停下,迫不及待的就問我。

  很顯然,他根本不相信我真的能找到‘東道房’。

  “就在這裡。”我微微一笑,指了指我們腳下。

  “真的假的?”李老大也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諸葛狄看著我,說:“小子,我可是聽說你爸還困在下面,你要是打腫臉充胖子,非但救不了你爸,還會因為你的愚蠢,而耽誤救人的最好時機,他們的時間,可不多了。”

  我當然知道他這話是什麽意思,年輕人嘛,好鬥爭強,有虛榮心,他以為我是因為先前被他嗆了一句,就故意故弄玄虛。

  對此,我也是輕笑道:“放心,我不會拿我爸的生命來開玩笑,不信你讓李老大打個坑,往下看看不就知道了。”

  “正解,我同意。”

  李老大當即環顧四周和山腳,確定沒人之後,他立馬解下背包,從中掏出五六節分截套管,還有一個酷似我老家挖竹筍用的半柱形鏟子,類似瓦筒狀。

  我心想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洛陽鏟了。

  李老大將一節分截套管往瓦筒形鏟子上一插一扭,立馬就成了一把近一米八的鏟子,隨後,他又從包裡取出一個87式行軍水壺。

  “張兄弟,往哪下鏟?”李老大問我。

  我看了一眼剛剛我們過來的那座山,對準半山腰的位置之後,我跟他說:“就你現在的位置,往南走三米,然後再往西走兩米,就是東家匣子(墓主棺槨)的位置。”

  李老大微微錯愕,但也沒多說什麽,當即按照我的吩咐行動,確定好位置之後,立馬就扭開水壺,將水倒於腳下。

  過了好一會,他對著我說:“張兄弟啊,你確定是這嗎?這下面可有不少石頭,不好挖啊,要不往旁邊挪一挪?”

  我心想偏一點應該沒事,張顯宗只是說對著‘東道房’挖就行了,而我定的位置,可是在‘東家匣子’位,於是我就讓李老大往右邊一米試試。

  很快,李老大繼續倒水,可結果還是一樣,然後他又換了一個地方繼續倒,無一例外,這附近土壤下面,大多數都是石頭,不好挖。

  “狗日的,不管了,先整幾鏟再說。”

  李老大抄起‘翹嘴’,一鏟子下去,就是十幾公分。

  “能跟我說說,你是如何推算的嗎?”諸葛狄突然走過來問我。

  我看了他一眼,想了想,說:“其實很簡單,山勢無頭向江流,兩分乾坤入天頭,萬龍盤玉峰路轉,坐山望西定寶樓。”

  這是《發丘秘籍》上,我那位東漢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話,意思就是在尋找龍脈的時候,若是所堪山勢尋不到龍頭,那就從附近最大的水流入手尋找。

  水流來源的山勢坐向,加上萬山之祖的昆侖山,兩者結合,再回到當下所堪山勢,以剛剛計算出來的兩個方位為定點,再結合五行八卦和四季流動推算,最後便是所尋寶樓的位置。

  而寶樓的意思,正是主墓室,這是風水一脈的美稱。

  諸葛狄恍然大悟,但還有一點不清楚,於是提出疑問:“可就算如此,這偌大的一座山,你如何精準定位的?”

  他的意思自然是指我算出‘東家匣子’的位置。

  對此,

我也只是笑而不語,連山六十四卦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是以艮山卦為首卦,再結合四季流轉推算法,所得出的數字,就是墓主棺槨的大概位置。  諸葛狄見我閉口不談,也不自找沒趣,他也知道我們發丘一脈向來神秘,且手段高明,不僅是活歷史,在風水學的造詣上,更是登峰造極,江湖上少有人能望其項背。

  就在我們二人對話之際,李老大已經越挖越深,但也越來越難挖,因為地底下的石頭實在是太多了,他一邊要挖土出來,還要一邊清石頭,一直都在不停的吐槽。

  但我看得出來,他從始至終都是乾勁十足,畢竟這麽大的一個王侯墓,要真是‘新鍋’的話,鐵定是要發了。

  期間,他先後加了四次分截套管,如今他手上的‘翹嘴’,已經六米長了。

  洞裡帶出來的土質顏色,也明顯變得有些發黑,但我知道還早著呢,這應該是樹根腐爛之後的肥化層,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和諸葛狄閑來無事,就在附近放起了風,雖然這裡已經離村子很遠了。

  可畢竟這是大白天,搞不好會有村民進山,這要是被撞個正著,那可就麻煩了。

  但好在一切都很順利,約莫一個半小時過後。

  李老大那罵罵咧咧的聲音終於是停了下來,伴隨著一聲驚呼,我們趕緊跑了過去。

  “怎麽了?”諸葛狄第一時間追問。

  我也是緊隨其後到了盜洞附近,李老大此刻已經放下‘翹嘴’,正趴在洞口用手電往下照,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我和諸葛狄對視一眼,也是察覺到了不對勁。

  “奇怪了,真是奇怪。”

  李老大站了起來,拍了拍自己身上的泥。

  “李老大,到底怎麽個情況?”諸葛狄再次開口。

  李老大抓起了身旁的一把土,對我們說:“你們看這夯土,還有這白膏泥帶著青,下面的東家,鐵定就是個王侯沒跑了,可這土裡還摻著點紫褐,這就不太對勁了啊。”

  我湊近一看,還真是這麽回事。

  對於這種辨土技能,我在《發丘秘籍》上看到過,首先,‘白膏泥’是一種極純淨的黏土,在中國不少地方都有。

  其中,以江西JDZ高嶺的‘白膏泥’質量最好,故而又名‘高嶺土”,這種土,在潮濕時是呈青灰色,曬乾之後才是青白色。

  因為黏性大,分子緊密,有神奇的防腐效果,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個特點,並將其用於陵墓之中。

  其中,秦漢時期的大型墓葬,基本可見這種‘白膏泥’,如果當地沒有,他們就用石膏,糯米和石灰,來合成‘白膏泥’使用,也叫三合土,相當管用。

  而我家那些祖宗們,就是靠著夯土層和白膏泥,以及土中攜帶的腐朽碎木來判斷年份的。

  可這土中帶紫褐,那就有些詭異了。

  要知道,古人建造陵墓時,有的是會用本坑土回填夯實,但也有一部分,會將坑中各層顏色不同的熟土和生土打亂混合,也就是‘五花土’,回填到坑中。

  這是因為各個朝代的葬製和風俗差異不同,所使用的填土也不一樣,各具特色,但就算如此,也少有見這種紫褐色的回填土,因為地下的坑土,少有情況會形成這種顏色。

  除非,這種紫褐色的土,是在古墓回填時,特意從別的地方運來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