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道士這些年》開端
    XA市

  有個戶縣,古名:鄠縣。今已撤縣設區,名曰:鄠邑區。“

  鄠邑”二字說來歷史久遠,距今將近2800年。“鄠邑”脫胎於“扈(hu)邑”,“扈邑”兩字則更為古老,距今將近4100年。

  扈邑在遠古時代,是大禹兒子有扈氏的封國。都城在如今甘亭鎮郭村、韓村一帶,《元和郡縣志》載:“故戶縣城,在今縣城北二裡許,夏之扈國也。”

  根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禹以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

  大禹死後,大禹的兒子夏後氏的夏啟改“禪讓製”為“家天下”,建立夏朝。有扈氏不服氣,為了王位繼承權,與夏後氏大戰於今天的甘河、甘峪口一帶。

  此事《史記?夏本紀》有詳細記載:“啟與有扈大戰於甘之野。”這便是“扈邑”的由來。

  直至夏朝滅亡,到了商朝時期,這裡又變成了北伯侯崇侯虎的”崇國”,西伯候姬昌剿滅崇侯虎,從西岐遷都於此,建立“豐邑”。周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改“扈邑”為“鄠邑”。

  秦孝公時期設置“鄠縣”。1964年為了簡化生僻字,“鄠縣”改為“戶縣”,2016年底,批複戶縣撤縣設區,設縣達2366年的戶縣最終變成“鄠邑區”。

  然而鄠邑區下面有個祖庵鎮,是一座千年古鎮,位於縣城以西。祖庵鎮一直歸周至縣管轄,1958年的時候才劃歸當時的戶縣管轄。原先去周至縣的時候,出戶縣縣城路兩側有十幾米高的兩排水杉樹,直通祖庵鎮,也算是一道風景。

  要說“祖庵”,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全真教主王重陽”。“祖庵”之地宋金時期名叫“劉蔣村”,後商貿繁榮改名為“雙溪鎮”。王重陽在此地創立全真教,被尊為全真祖師,去世後其弟子馬鈺、丘處機於此重修建重陽祖師茅庵(重陽宮)隨稱之祖庵。雙溪鎮亦因之改稱祖庵鎮,迄今已有800余年。

  祖庵鎮的東北有一個成道宮村,最早名曰“南時村”,村子不大,6個村名小組,1000余人。

  早在北宋以前,有時姓人家在此南北兩地居住成村,故稱“南時村”和“北時村”,今“北時村”已經轉音為“北市村”。據《周至縣志》載:“北市村又名“金湯堡”,取自“固若金湯”之意

  鹹陽就是一個出神仙的地方,現在天下馳名的“茅山道士”開山鼻祖“三茅祖師”就是漢朝時期鹹陽南關的“茅家三兄弟”。

  到了金大定元年,也就是南宋紹興三十年(當時關中已經是金國的地盤了),今天XY市秦都區雙照鎮大魏村的青年王中孚來到了“南時村”,在村中自鑿一墓穴,深丈余,築塚數尺,內設“王害風靈位”,自曰“活死人墓”。

  王中孚獨居穴中,苦修苦煉了三年成道,道號:重陽子。大定三年王重陽填堵了“活死人墓”,遷居到劉蔣村(祖庵鎮)結茅庵修道。大定七年,赴山東傳教,收徒“全真七子”,創建全真教。

  大定十年,王重陽自知行將羽化,病逝於於返鄉途中,兩年後馬鈺、譚處端、丘處機、劉處玄將王重陽遺體帶回關中,葬於劉蔣庵(今重陽宮)。

  南宋端平二年全鎮教徒在重陽祖師生前活死人墓處修建寺觀,以作紀念。南宋淳祐十二年取王重陽在此修身成道之意,稱此觀為“成道宮”。

  元朝時期,王重陽高徒丘處機遠走大漠覲見成吉思汗被封為國師,總管天下道門。全真教大興,成道宮香火旺盛,盛名遠播,“南時村”村名也逐步被“成道宮”宮名所取代,沿用至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