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商業機密謝絕打聽 第146章 商業機密謝絕打聽
第145章
其實程世傑跟朱萬年這個萊州知府一點都不熟,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
可問題是,孫元化認識朱萬年。
自從上一次孫元化從遼南返回登州後,他就開始留意登萊巡撫治下的三府之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除了遼南的那些新開墾的農田莊稼長勢不錯,其他各地草木焦枯,河流乾涸,土地龜裂,幾乎看不到一絲生機。
暑氣蒸騰的大道上,無數衣衫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農民成群結隊,踉蹌而行,至於要去哪裡。
不用腦袋想,用膝蓋想也知道,他們肯定是去遼南,因為在遼南才能找到活路。在前往遼南的道路上,不斷有人倒下,一旦倒下就再也站不起來了,沒有人多看他們一眼,就這樣麻木的走過,屍體扔在路邊腐爛。
農田,根本就不堪入目。
要麽荒蕪,要麽裡面的莊稼稀稀拉拉,沒有幾顆活著的禾苗……
大明帝國貪腐成風,已然滲透到這個老邁帝國的方方面面,蠶食著帝國的根基,這個帝國所剩下的最後一點執行能力都被用來搜刮民脂民膏了。
但雞窩有時也會飛出鳳凰來,在這個由上到下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暮氣和腐臭的官僚體系中,還是有一些願意為老百姓,為這個國家乾一點實事的人。
比如說,戶部尚書畢自嚴,比如說徐光啟,盧象升、孫傳庭、孫承宗,還有就是孫元化以及萊州知府朱萬年。
孫元化看到萊州、登州、青州各地的莊稼長勢極差,那些士紳豪強的地,依靠著灌溉方便,長勢稍好。可問題是,士紳豪強都不會交稅,莊稼好與壞,跟他們的關系不大。
最關鍵的是那些自耕農。
孫元化把治下三個知府六個知州三十個縣令,召集到登州府,就是一頓痛罵,如果只是罵,朱萬年也不至於恨上程世傑。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為程世傑在遼南做得太好了,孫元化也問過程世傑如何才能種好莊稼。
程世傑的回答就是“及時灌溉,及時防治蟲害,肥料也跟上,做到了這幾點,一般都能有一個好收成!”
“什麽畝產過千灑灑水!”
“山東這麽肥沃的土地,人口又比河南還少,雨水又遠比山西、陝西要多,守著山東這麽多的土地還會餓死,都是笨蛋。”
按照孫元化的意思,在程世傑眼中,包括自己這個登萊巡撫,以及山東六府六十五縣的所有官員,都是笨蛋。
唯有他自己是一個聰明人。
朱萬年是貧苦人家窮出身,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朱瑞國積勞成疾,可是沒有錢醫治,朱萬年的大哥朱萬裡想要借高利貸給朱瑞國治病,被朱瑞國罵得狗血淋頭,最後父親朱瑞國活活疼死。
為了供養朱萬年讀書,朱萬裡就把自己賣了做了贅婿,而自己的三個姐姐,有兩個賣給有錢人家當妾。
朱萬年非常清楚當百姓的難處,也想當一個好官,他不求名留青史,也不求升官發財,只求百姓可以少罵兩句狗官就足夠了。
可問題是,他將理想付諸實施之後才知道阻力有多大:他的政令根本就沒有辦法貫徹下去,甚至萊州城都出不了,總有那麽多人陽奉陰違,有意無意的拖他的後腿……
朱萬年倒是要看看,程世傑這個武夫是怎麽做到的,
可以帶著無數流民屯了五百多萬畝田,他算過一筆帳,如果這五百多萬畝地都種上麥子,每畝地按照一鬥種糧計算,這就需要五十多萬石種子糧。 如果種上大豆,那也需要十萬多石大豆,而這五百多萬畝地,則需要五六十萬百姓。
程世傑是神仙嗎?
他怎麽可能有五十多萬青壯?
至於程世傑所說的每畝地二三十石糧食,他是不相信的,他可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庸官,也不是讀書讀傻掉的腐儒。
基本性的常識問題,幾乎三府六州三十縣的官員,都明白這個道理。
這些官員非常生氣,非常痛恨程世傑,你一介武夫,把屯田搞得這麽好,還讓不讓人活了?
這不是狗攔耗子多管閑事嗎?
這些官員來到遼南的時候,看到了遼南的田,此時的遼南的田地,幾乎大都看不出來什麽了,特別是紅薯地。
紅薯的秧苗都是寶貝,這些秧苗割了可以喂豬,喂牛,也可以喂馬,一點兒也不能浪費,至於麥田,雖然遼南的麥子長勢不錯,看著沉沉甸甸的麥穗非常喜人,可問題是,他們這些官員的幕僚,已經做過計算。
這些麥子最多有兩三石也就是四五百斤畝產量,至於那些大豆田,也算過了,最多只有兩石左右,也就是三百多斤。雖然比山東的單位畝產要高,可問題是,高的不多,還在他們的理解之內。
他們倒要看看程世傑如何變出畝產過千斤,多達十幾二十石的糧食。
有的幕僚已經認出了程世傑種了大量的番薯,可問題是現在大明人對於番薯的種植技術產東成熟,大明的農民是因為種植傳統的稻谷、麥豆等農作物養成的習慣,也養成的慣性思維。
他們還是按照種麥的模式來種植紅薯,可這樣以來,紅薯會秧苗瘋長,紅薯卻不怎麽長,在最初傳入大明的紅薯,產量其實並不高。
現在幾乎所有山東官員都準備看程世傑的笑話,當然,如果程世傑只是原來的寧海軍總兵官,他們還敢出言嘲笑一番。
只不過,即墨縣令劉學敏口不擇言官員對程世傑不敬,遼南軍民可不管著他,在劉學敏下榻客棧,夥計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一不小心打翻了劉學敏的夜壺,並且那些尿液還灑在劉學敏的靴子上,和褲腿上。
他能怎麽辦?
痛罵不長眼的夥計一番,又踹了幾腳,夥計離開後,掌櫃的賞了這名挨打的夥計五兩銀子。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劉學敏的倒霉事不斷,他吃魚的時候,會吃到魚鉤,吃羊肉的時候,被辣椒辣得滿頭直冒冷汗,坐車出行,車軸斷了,摔得狗吃泥。
經過化糞池,一名聾啞的老農扛著扁擔迎面而來,有人喊這名老農,老農一轉身,將劉學敏打進化糞池。
劉學敏被人用鉤子撈出來以後,一番清洗,得了風寒,胳膊上還被鉤出了幾道口子,請來的郎中,直接說:“這需要截肢……”
就連傻子也知道,劉學敏被人針對了。
還有人不信邪,說程世傑辦女子學堂,結果,幾名婆子追打這名官員,硬說官員偷看她們洗澡……
看著四五名虎背熊腰的壯婦,誰看她們洗澡?
不怕辣眼睛?
這名官員有苦難言,挨罵還就算了,出行的時候,被人直接潑了一身糞,關鍵是,那個正在口若懸河……
這畫面老刺激了。
程世傑沒有抵達振海城的馬橋鎮,大家只能等著。
人群中,不僅僅有徽州商人,還有遼南新貴范永鬥。
當兩千匹鐵蹄送到遼南,程世傑就與范永鬥稱兄道弟,直言,從今往後,來寧海軍總兵府,不用通傳。
當然,范永鬥也不當真,那不僅僅是程世傑的府邸,還是寧海軍的節堂,走錯一步路,殺了他也沒有地方喊冤。
終於,主角乘坐著四輪馬車姍姍來遲。
“拜見經略大人!”
別看程世傑是武官出身,而經略安撫使也是主管軍事的官職,可問題是這卻是文官,甚至級別比孫元化這個巡撫還要高。
程世傑看著烏央烏央一大片官員,咳嗽一聲道:“怎麽還沒有開始收紅薯?”
“這不是在等經略大人嗎?”
孫元化倒沒有因為程世傑的官職高而不好意思,身在官場,這其實是正常現象,就像盧象升,崇禎二年自籌軍餉,帶著上萬民夫北上勤王。
然後,崇禎三年,直接坐了火箭,先升為遷山東布政使右參政,整飭大名兵備道,管轄大名、廣平、順德三府,這是山東省的二把手。
只不過頂著山東右參政,乾的卻是北直隸的活。
崇禎四年則山東按察使,這就成了三司之一的按察使,也就是成了高官高官,兩年之內,完成了三級跳。
這可是一般官員一輩子難以到達的高度,至於武官升級的速度,也是光速,毛文龍從守備也越級升級,成為左都督官居一品,掌平遼將軍印。
當然,無論是盧象升還是當年的毛文龍,可沒有程世傑這麽耀眼的戰績,自萬歷四十七年,努爾哈赤起兵造反以來,誰斬首四千余級?
只有程世傑這麽獨一份,別看海州大捷是建奴千裡送人頭,白送給了程世傑一個大功勞,可問題是,除了孫元化、徐光啟少數幾個人知道真相,誰也不知道。
程世傑擺擺手道:“那個咱們開始吧!”
隸書於振海城的五十個屯田百戶所,男女老少一萬多人,分別撲向各自百戶所負責的田地。
耕牛在前面拉著曲轅犁,小心翼翼的犁過去,隻犁一次就露出了大大小小的紅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防止挖紅薯的家夥掄著鋤頭亂挖一氣,把紅薯給挖爛了。
犁開泥土之後,負責挖紅薯的屯田軍戶便掄起鋤頭,加倍小心的挖下去,把紅薯連根一起挖出來,後面自然有人會把紅薯撿起籮筐裡。
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每挖出一棵,都會引起一陣驚歎:“我的天,好大,好多啊!沒挖幾棵就有一筐了!”
慢慢的,就沒有人再叫了,都麻木了,前面的掄著鋤頭猛挖,後面的猛撿,一個個籮筐飛快的裝滿,然後挑到大道上裝上車,就有人喊著號子揮動鞭子,將這一筐筐紅薯給運回田頭,臨時的稱重地。
范永鬥拿著一個紅薯,這顆紅薯足足有三四斤:“這玩意能吃?”
“當然可以吃了!”
程世傑知道在場的眾人,有些人確實是不太了解紅薯,他早就有準備。
隨著幾十輛四輪餐車開過來,上面下來一群寧海軍的炊事兵,開始收拾紅薯。
有的將紅薯削掉皮,清洗以後,下鍋與粥一起煮。
有的紅薯連泥也不洗,直接放在火上烤。
有的紅薯則是被切成紅薯條,放進油裡炸,炸薯條。
有的紅薯做成了紅薯點心。
有的紅薯則被做成了紅薯餅,地瓜丸、紅薯片、紅薯小饅頭、紅薯酥、紅薯發面餅,拔絲紅薯、酥脆紅薯等等,足足四十多種紅薯製品。
看著程世傑早有準備,眾官員和商賈也想看看程世傑要搞什麽鬼。
寧海軍將士很快在田邊搭建了一座巨大的帳篷,並且將從車上卸下來的桌椅放在帳篷裡,這頂巨大的帳篷並不是牛皮製成的,而是旅順造船廠的附屬工廠,生產出來的帆布,可以防水,結實,耐磨,最為關鍵的是,成本遠遠比牛皮帳篷更加便宜。
程世傑怎麽會放棄眼前這個遼南商品推廣會呢?
這種巨大的帆布,被十幾根巨大的工字鋼支撐起來,很快就形成了一座帳篷,鋪上羊毛地毯,然後擺上桌子。
等忙完這些事情,最先做好的則是油炸紅薯條,撒上一點遼南特產的碘鹽,或者是白砂糖,齊活。
程世傑自然只需要陪著孫元化、陳子龍、朱萬年等幾名巡撫、知府級別的官員,至於知州、縣令,自己找地方坐吧。
程世傑指著陸續端上桌垃圾食品經典代表作薯條道:“孫大人,朱大人,陳先生、宋先生(宋應星),來嘗嘗這個!”
孫元化拿起筷子,夾起一塊不到兩寸長薯條,還沒有開始吃,紅薯獨有的甜膩香氣就撲鼻而來,他輕輕塞進嘴裡,他的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甚是美味!”
朱萬年等人也迫不急待地拿筷子夾起紅薯條。
在這個時候,又有陸續做好的紅薯餅,紅薯片、紅薯糖水、紅薯糕等陸續端上來,親口吃過紅薯的人其實也不少,可是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的是,紅薯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做法。
大家越吃越是吃驚,特別是那些商賈,這麽好吃的東西,沒有理由是傳播不開的,如果不是價格特別貴的話,肯定會風靡大明。
四十多道紅薯菜肴或者點心。
等所有人嘗試一遍,基本上也飽了。
程世傑起身做了最後的總結發言:“這叫紅薯,也叫番薯,原產自美洲大陸,適應性強,喜溫暖多光而不耐霜凍,抗旱耐鹼,適種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士,是一種易於保收的農作物,如果廣泛種植,大明將不再有糧食危機!”
孫元化最關心的是產量問道:“此物產量幾何?”
這也是在場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兩三千斤肯定是有的!”
程世傑知道紅薯雖然高產,可問題是,這些秧苗有從後世帶過來的,也有自己培育的,有的肥沃一些,有的地則貧瘠,他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只是說了保守的估計。
“兩三千斤?”
朱萬年還是認為程世傑在吹牛,要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其實不光依靠種,還可以依靠操作,十畝地的產量,說成是一畝地的產量,這樣以來,產量不就上去了嗎?
如果程世傑敢玩這個花樣,他肯定會丟臉。
“有這麽多?”
程世傑有些心虛的道:“具體多少,我也不知道,諸位,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可以去看看有多少!”
不僅僅程世傑心中沒有底,很多軍戶心裡也同樣沒有底氣,這紅薯種下去之後他們似乎都沒怎麽管,只是不停時的收割秧苗,這怎麽收成這麽好?
“那咱們走吧,正好可以消消食!”
孫元化沒有貪心,每種菜僅僅吃一口兩口,可是四十多道菜,他已經吃撐了。
不僅僅是他自己吃撐了,還有青州通判嚴光壽,樂安縣令高及第,博興縣令韓順成等好幾名官員,都撐得已經翻白眼了。
從臨時帳篷裡出去,再看到外面的地頭空地上,只見地頭上的紅薯已經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寧海軍的屯田地塊雖然不是橫平豎直,每塊地都同樣大小,但是,因為沒有私人田地,所以地塊都非常大,最小的一塊地,也是一百畝,大的則是二百畝,三百畝。
每一塊地收獲的紅薯都堆在一起,並且用白灰標準著每一塊地的畝數。
“拜見大帥!”
“拜見孫大人,諸位大人!”
程世傑望著劉三道:“怎麽樣了?現在收了多少畝?”
劉三笑道:“回稟大帥,已經收了八塊地,五千余畝。”
程世傑微微皺起眉頭:“速度還是有點慢。按照這樣的速度,五百多萬畝,收到下雪也收不完!”
“兄弟們都盡力了!”
“文獻!”
“門下在!”
“把新來的屯田百戶調過來,參與秋收,每個人管三頓飯,另外送五十斤紅薯!”
“是!”
程世傑望著早已等待著帳房道:“開始稱重吧!”
“是!”
隨著一筐筐紅薯開始過稱。
“一號田,一千畝,總重三百五十二萬斤,畝產三千五百五十二斤。”
雖然說,古代的石可以用作兩種計量單位,一為容積的單位,一為重量的單位,顯然用於量米時的單位是容積單位而非重量單位,所以並不存在明朝一石(容積)和現在的重量單位的直接換算。
明朝二斛為一石,所以一石的容積為102366毫升。(《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中則誤為98724毫升,《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為10225毫升)容積為102366毫升。同樣是一石,如果是一石水,則為102.36升,約為102.36公斤。
根據《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同時給出一個實測數字,1升大米(精米)重1.5斤,則不難算出明朝的一石米約重153.5斤。
可是紅薯與大米或麥子不同,因為米粒和麥粒的顆粒間距小,誤差也不大。可是紅薯的形狀不同,間距較大,只能用稱重重,而不能用鬥來測量。
隨著的第一號田的總重量報出來,周圍傳來一片直抽冷聲的聲音。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朱萬年嚇了一跳,他望著身邊的幕僚道:“你看過他們動過手腳沒有?”
“絕對沒有!”
孫元化也沒有表態,直到徐大成將他得到數據報給孫元化:“撫台大人,學生一直讓人盯著,這一堆紅薯,確實是一號田也是一千畝多點!”
“多多少?”
“六分!”
孫元化狂喜:“六分地的誤差,在許可范圍之內!”
朱萬年難以置信地道:“這紅薯的產量,怎麽這麽嚇人?”
徐大成也擦著磕頭的冷汗:“一畝地的紅薯等於幾十畝麥子的產量,太驚人了!”
最震驚的還是那些屯田軍戶,他們剛剛種上這些紅薯,就被農學院的讀書相公拉著去幹活,對於這些紅薯田的看護力度真不大, 也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用過什麽心思。
“原來畝產千斤也不是不可能!”
陳子龍望著身邊的農學專家道:“眼見為實,往日若是告訴你們,有畝產幾千斤的作物,伱們相信嗎?”
“就算是現在,也恍然如夢!”
朱萬年“第二號田的產量稱出來了嗎?”
“稱出來了,二號畝畝產三千九百七十三斤,共計三百九十七萬三三千斤。”
“三號田,畝產三千四百六十斤!”
“五號田,畝產四千一百零四斤!”
“六號田,畝產四千零五十三斤!”
“七號田,畝產三千七百八十九斤!”
“八號田,畝產三千兩百九十五斤!”
此時的田地裡,所有人都已經麻木了,他們已經陷入了狂喜之中。
在場的人,包括范永鬥,都非常高興。
可問題是,自己的價格似乎出高了。
陳子龍歎了口氣道:“可惜了……”
“可惜了什麽?”
“此物產量雖高,卻不易儲存!”
陳子龍苦笑道:“此物一個月內就要吃掉,要不然就會壞掉!如果不扔掉,繼續食物,就會拉肚子……”
“那是你們太笨了,不會儲存!”
程世傑道:“儲存紅薯的辦法有很多!”
陳子龍欣喜的問道:“如果存儲?”
程世傑淡淡地道:“商量機密,謝絕打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