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老翁,為何你的耕犁只需要一人一牛?”
他們一行人的到來,也早已引起周圍耕作百姓們的注視懷疑,有數人圍攏過來打探消息,互相交流後,劉虞部下給出的銅錢獲得了他們的好感。
一名為首老農怯生生的說道:“尊駕,這是大王發明的曲轅犁,不是以前的直轅犁。”
劉虞等人來到老農的耕犁旁邊,果然發覺犁轅彎曲,不似曾經的筆直,一些細節也略有改動。但只是這稍微的變化,就能有這麽大的效果嗎?
劉虞拱手懇請道:“老翁,能否讓我親自嘗試一下耕犁?”
“啊?!”
老農有些驚訝的望著劉虞,雖然他衣著樸素,甚至打著補丁,但從他數名護衛的穿著打扮和武器,就能推測出來此人是為人節儉,而不是窮苦人家。
這種可能是達官顯貴的人物,竟然願意親自下田耕作?這是有錢人體驗生活?
老農驚疑不定的時候,鮮於輔再次掏出銅錢,但這一次老農沒有接受,臉上寫滿了無功不受祿的淳樸堅決,擺手道:“不用了,你想試試就試試吧。”
劉虞直接卷起褲腳和衣袖,不管不顧的下田耕作起來了。在場都是常年勞作的農民,從劉虞的姿勢和技巧上面,一眼就可以看出此人並非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讀書人。
一刻多鍾,劉虞這才意猶未盡的上來,彎腰在一旁的水渠中清洗泥土,同時驚喜笑道:
“曲轅犁比直轅犁操作更加靈活,輕便,有效率。節省人力和蓄力,這若是可以推廣到全國,百姓們耕作時間減少,有余力發展副業,家庭收入可以得到提升。”
鮮於輔等從事連連頷首,感歎著“曲轅犁”這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
劉虞洗乾淨泥土後,再次來到老農面前,與這位怯生生的老農交流。
這才知道曲轅犁也是最近推廣到中山國北平縣這一帶的,前不久還有官吏親自指導他們耕作使用,難怪劉虞是第一次見到。
劉虞心下推測,趙王劉羽發明創造後,下令工匠製造推廣,按照冀州的郡縣分布,看來已經出現有些年份。
曲轅犁價格不貴,一人一牛更是可以解放勞動力和蓄力,少一頭牛供養,但效率更高,對於農民而言十分有利,可以極大提高家庭收入。
劉虞想到這裡頓住,耕作效率提升,那賦稅還是一樣嗎?他急問道:“老翁,既然如此,田賦可有提高?可有其他雜稅?”
“沒有。”這名老農說到賦稅,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大王仁義,甚至將人頭稅都免了。”
“什麽?!”
劉虞大驚失色,周圍的從事也好不到哪裡去。
人頭稅就是算賦和口賦,成年人(15—56歲)的“算賦”,每人征收一算即一百二十錢;未成年人(7—14)口錢,每人征收二十錢。
別看漢朝輕徭薄賦,田賦甚至出現過‘三十稅一’的情況,但漢朝田租輕而重人頭稅,因此,即使在“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時期,農民的負擔依然沉重。
不過僅靠田賦和人頭稅等稅收,大漢巔峰時期一年收入四十億錢,若是算上鹽鐵專賣等賦稅,財政收入將近一百四十億錢。
這麽一個重要收入,趙王劉羽竟然將人頭稅都免了?!
冀州的財政收入到底靠什麽的?!難道僅僅依靠精鹽,就有這麽恐怖的收入嗎?!
這又是修建水泥路,又是輕徭薄賦、免了人頭稅,
又是沒有苛捐雜稅,趙王劉羽總不可能會點石成金的仙術吧? 劉虞追問之下,經過老農的解釋,這才明白,並非是完全廢除“人頭稅”,而是換成了“戶籍稅”,不再是一個一個計算賦稅,而是一戶一戶按照資產交稅。
劉虞畢竟是也是一州之牧,很快理清了其中的關鍵——
漢代“人頭稅”算賦、口賦是按人頭繳納的,百姓要賣掉產品換錢繳稅,時常受到商人盤剝。
根據與口賦、算賦製,家庭的人口越多,交的稅費就越多,若稅費太重或不合理,就會限制人口增長。
而戶籍稅隻規定一個家庭所交的稅費,不管人口多少,而家庭如果人口多,則勞動力就多,收入就會增加,自然刺激家庭想方設法增加人口。
“每戶按資產交納戶稅,按田畝交納地稅……”
劉虞細細咀嚼賦稅的變動,突然發覺此舉可以暫時遏製豪強惡霸的土地兼並,同樣簡化了征稅項目。
“按田畝交納地稅”,擴大了稅源,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相對減輕了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負擔。
難道正因為稅收的提升,財政收入提升,這才有冀州如今的發展建設?
“老翁,你說這叫……兩稅法?”
劉虞疑惑問道:“一年中夏、秋兩季征稅,你們的收入減少了嗎?”
“沒有沒有,反而有多了。”老農臉上的笑容揮之不去。
冀州財政收入增多,農民的負擔減少,這不是出現矛盾了嗎?為什麽會這樣?難道是簡化了征稅流程和項目,減少冗員,也減少了其中的貪官汙吏嗎?
劉虞一時陷入沉思,但左思右想,還是有些不太明白。周圍的鮮於輔和田疇等從事,同樣緊皺眉頭,在思考這個所謂的兩稅法的利弊。
這時候,遠處突然有孩童奔跑過來,呼喊著:“阿爹,阿娘喊你吃飯了!”
“知道了!你先回去,慢點跑,不要摔著了……”
老農回喊一聲,旋即望著沉思的劉虞等人,熱情邀請道:“尊駕,要不要去我家吃午飯?”
“嗯?!”
劉虞驚醒過來,下意識搖頭,方才要婉拒,但旋即又是一愣:“午飯?老翁,你們還吃午飯嗎?”
“對啊!大王說一日兩餐不健康,一日三餐才是正常飲食習慣。一開始還有午飯補貼的,但最近不是打仗了嗎,就沒有了。”
老農有些遺憾的說著。旋即似乎自我安慰解釋道:“不過如果平息戰亂,應該還會有的。大王最好了!”
劉虞和鮮於輔等從事面面相覷!
冀州的百姓是不是太幸福了?說出來不怕他們笑話,劉虞也是一日兩餐啊!
如果他這位幽州牧驕奢淫逸,自然也可以。但那需要搜刮民脂民膏,讓治下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劉虞寧願自己餓肚子,勤儉節約,上效下行,做好榜樣表率,讓幽州百姓過的更幸福一點。
但如今看來,幽州與冀州百姓的對比,簡直就是雲泥之別啊!
劉虞深思熟慮片刻,還是頷首答應了。也可以借著午飯觀察冀州百姓們的生活,同時也可以在村中走動一下,看看這到底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
在老農熱情帶領下,他們一行人來到居住地。
這裡似乎有過規劃,一眼望過去井然有序的房屋排列修建,家家戶戶都有炊煙升起,一路走過,不少家中還在院中飲食,與老農熱情打著招呼,旋即又有些好奇望著劉虞等生人。
民風淳樸,但看起來午飯對於這個村落而言,已經是普遍現象了!
並且最讓劉虞震動的是,這個村落竟然不是茅草屋,普遍都是磚瓦房,不是青磚而是紅磚。不少牆皮上面有灰白色的石塊溢出,好像與水泥路的材料類似。
劉虞與鮮於輔等從事,此時真的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孤陋寡聞和見識短淺。
劉虞終究忍不住問道:“老翁,你們這房子,似乎比起其他地方的茅草屋好了很多。”
“這是紅磚水泥房。”
老農聞言後愣了愣,旋即笑道:
“大王當初下令,讓山中散落的人家匯聚起來,說是便於管理,統一規劃,官府出資補貼幫我們修建。
據說不少流民來到冀州後,還可以利用勞動力賺取,大王說這是……以工代賑。”
劉虞面面相覷!
以工代賑他知道,但幽州財政收入本就捉襟見肘,根本做不到這一步。
並且就算以工代賑,也只是稀粥,而不是房補!
不知為何,突然之間,劉虞覺得他這位幽州牧與趙王劉羽這位冀州牧對比,真的是愧對幽州父老!
“可能只是這裡的百姓比較富裕……”劉虞只能用這個解釋來安慰自己,不然真的是駭人聽聞。
據說冀州如今已經有上千萬人口,一家五口計算,也是高達兩百萬戶,這要是家家戶戶都是紅磚水泥房。劉虞覺得他還是自盡了事。
大同社會也不過如此吧?
心思各異之中,老農的帶領之下,劉虞等人終於來到他的屋舍。品字形院落,有紅磚水泥房主體,但身旁還有一間茅草屋依附。
老農解釋道:“因為家中沒錢了,因此沒有興建,不過只需要在積累幾年,就可以完全翻蓋了。”
這反倒讓劉虞好受不少,說明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住上紅磚水泥房。不過這個想法出現之後,劉虞有些自嘲。他也只能在這些細枝末節上面尋找認同感和存在感了。
老農家中還有父老妻兒,總計八口人,最大的兒子已經十一歲了,最小的只有兩歲,妻子甚至還挺著小肚子。
這個歲數差倒是讓劉虞愣了愣,旋即驚醒,這應該是趙王劉羽賦稅改革後的變化。
不然以這種家庭,有一位傳宗接代的兒子,一般不會在生育,給家中增加負擔。
妻子黃氏望見劉虞這麽一幫人到來之後,神色有些愕然,旋即有些埋怨,地主家也沒有余糧這麽招待。聲音雖小,但劉虞等人還是聽到了。
鮮於輔倒也有眼力勁,立刻奉上足額銅錢,老農倒是淳樸的揮手拒絕,但妻子黃氏卻眉開眼笑的接過,跑去又燒了一鍋粟米粥。
最後還是老農搬出一家之主的姿態,終於讓妻子心疼的宰殺一隻家雞招待貴客。
借著這個當口,劉虞也參觀起老農的家庭,飯桌上粗茶淡飯,野菜和粟米粥,雖然並不豐盛,甚至有些寒酸,但可以吃午飯,已經超越大漢許多家庭。
因為他們的到來,老農的父母妻兒都沒有上桌,劉虞過意不去,親自將他們拉到桌上入座,而他們只是端著碗筷站在一旁飲食。
這讓老農有些受寵若驚,過意不去,劉虞倒是不甚在意,他雖然是幽州牧,但沒有那麽多架子,入鄉隨俗,表現的平易近人。
吃飯的時候,劉虞旁敲側擊冀州的民生百態,賦稅已經大概知道,但行政體系、司法體系、治安問題、教育問題、勞役問題、人才選拔等等,都極其重要。
經過了解之後,劉虞發覺只能用“世外桃源”來評價冀州。
政治清明,海晏河清。
冀州的貪官汙吏並非沒有,但時常有密探進行‘釣魚執法’,宛如頭上懸著一把隨時落下的劍,讓他們不敢魚肉百姓,橫行霸道。
釣魚執法,這是劉虞今日聽到的又一個新名詞。
等到老農解釋過後,那些密探是如何喬裝打扮成苦主,最後被某官吏如何盤剝,最後曝光身份後,人證物證俱在時又是如何的絕望,這戲劇性的反轉。
說的劉虞忍俊不禁!
治安雖然達不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但趙王劉羽號稱雄兵百萬,就算略有誇大,但也至少高達五十萬之多。哪怕此時與渤海袁紹交戰,依舊足以震懾冀州宵小。
等到雞湯上來之後,老農已經說到教育問題了。
據說趙王劉羽在各縣都設立學校,普及教育,只需要少量的錢財,不問出身,任何學童都可以入學就讀,曾經夢寐以求的知識觸手可及。
並且就算連這少量錢財也支付不起,學校中的老師也會經常下鄉免費教育,他們這個黃家村就時常有教師、大夫過來傳播知識,義務看病。
這件事情最讓劉虞震動!
漢朝的知識幾乎被士族壟斷,就連舉孝廉當官,也被世家大族把持,滿朝文武盤根錯節,已經到了寒門難出貴子的地步!
寒門可是祖輩曾有過榮光的士族,如今沒落下來的家族。連他們都難出貴子,更逞論是黔首百姓?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書籍昂貴,尋常人家根本買不起,甚至買不到。書籍幾乎是傳家寶的存在。
不過趙王劉羽發明創造的“活字印刷術”和“改良造紙術”,反到解決了這個問題!
原本的天價書籍,無價之寶的書籍,此時已經不在是難以企及。
據說在各縣城的學校之中,都有一座圖書館,藏書萬卷,可讓學生免費閱讀。
趙王劉羽此舉,就是在普及教育,普及知識,為大漢培養和選拔底層人才!
將世家豪族把持的官吏系統,一點一點的瓦解!
老農說的很激動,但劉虞的神色有些凝重。因為趙王劉羽此舉,簡直就是在掘了世家的根基之一!
壟斷學識,舉孝廉為官,這就是世家的根基之一,但如今正在被趙王劉羽一點點削弱,直至毫無優勢!
“難怪以趙王劉羽如今的勢力,還有那麽多人去投靠袁紹,除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人脈之外,趙王這麽做也讓士族子弟有些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擔憂!”
劉虞心思浮動,但對於劉虞而言,他是漢室忠臣,他愛民如子,趙王劉羽這種政策,反而讓他有些認可和向往憧憬。
劉虞覺得他應該去縣城,甚至是冀州的郡治趙郡觀政考察一下,或許會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收獲。
不過就在此時,他留在官道上看管馬匹的護衛,突然有一位急匆匆的找來:“明公,公子的信件。並且幽州傳來急信,公孫瓚有異動!”
劉虞神色凝重接過,等翻開他長子劉和的信件之後,看著裡面的內容,劉虞這才恍然大悟!
——陛下竟暗中擢升他為太傅, 征召他回京,想要讓他率兵迎奉天子回歸洛陽!
但旋即,劉虞心下大驚!
如果他離開幽州,誰還能鎮壓公孫瓚?!
就公孫瓚那窮兵黷武,禍害百姓的做法,幽州百姓別說安居樂業,怕是要流離失所了!
有勢力在背後插手,想要將他調離幽州……是誰?!
趙王劉羽嗎?!
不對!
此時趙王劉羽與渤海袁紹交戰,若是他離開幽州,公孫瓚插手之下,幽冀必會大戰,趙王就算兵力雄厚,也無法四面開展,屆時顧此失彼,反受其害!
況且趙王哪有勢力插手官職調任之事,並且還可以在暗中影響陛下!
“是袁紹!只有汝南袁氏的人脈背景,才有能力插手三公九卿的官職調任!對了!此次調任,袁紹也是有利可圖!不!袁紹是最大獲利者!”
劉虞畢竟是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自然不傻,根據情報消息推測,很快驚醒過來,旋即恍然大悟:“難怪趙王劉羽突然邀約我來冀州觀政!原來是為了此事嗎?!”
“明公?”
鮮於輔等從事有些驚疑問道:“我們是否立刻回幽州?”
“不,先去易縣,我要見趙王。”劉虞說完之後,拜別了老農一家,告辭離去。
官道之上,此時多出了數人,正是從幽州快馬加鞭過來送信的信使。
劉虞翻身上馬,對著信使說道:“讓劉和來冀州河間國易縣與我回合。”
“屬下遵命!”
“我們去易縣。”
“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