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等人一路向南,而今黃巾已經離開了陽翟,在皇莆嵩的追擊下逃離了潁川,現在西華處聚集,若是再敗,恐怕就得退出豫州,北逃兗州。
六月份的漢軍一轉攻勢,勢如破竹。
先行的探馬已回大營,不曾想張林等人還未靠近,曹操便帶著夏侯惇、曹仁等兄弟騎馬過來。
“寧安出使而歸,真是想煞我也。”
曹操打馬過來,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急不可耐的拍拍張林的肩膀,笑道:
“一別近月,寧安壯碩了不少,面色紅潤,看樣子收獲頗豐啊。”
張林對曹操的熱情並不排斥,同樣笑道:
“使君說笑,倒是使君,跟著左中郎一潰黃巾千裡,怕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哈哈。”
曹操立即大笑道:“都是左中郎指揮有方,正所謂兵動如神,謀不再計,是左中郎也。”
跟著拍拍張林的肩膀,似是嗔怪道:
“不過寧安,久別重逢,為何還叫我曹使君,只是一月不見,莫非還生分了不成?”
張林也隻得尷尬笑笑,隨即道:
“那,恕我覥顏,孟德兄長。”
“好好。”
曹操立即大笑,一面望著曹仁、夏侯惇等親近兄弟,一面拉著張林笑道:
“諸位看看,這不就對了,我就說寧安還未忘了我等。”
周圍人跟著大笑,夏侯惇更是上前一步道:
“寧安與我等是同生死,共患難的交情,又怎會忘了我等?一路上到底撈了多少好處,還不快快說來。”
張林搖搖頭,隻得一邊打馬向前走,一邊將路上的見聞說與眾人,只是隱去他與董卓的利益交換,並將廣宗的失敗簡單歸為了將帥不和,算是給董卓留了點面子,披了層遮羞布。
待張林說完,曹操用力的拍在自己大腿上,笑道:
“寧安真是好運道,短短數天,竟比尋常人數年還精彩,最後更是能拜盧中郎為師,真是羨煞旁人啊。”
曹操話中全不作偽,他向來喜歡文學、書法,年輕時也曾遍訪名士,不過因為出身不光彩,最後吃了不少苦頭。
幾人一路唏噓,結伴回了皇莆嵩的大營。
自皇莆嵩在長社破了波才之後,豫州各地大軍就不斷向他帳下匯集,到了今日,雖不至於像波才當日那般連營大軍數十萬,但也有六七萬之眾,而且俱是精銳,頗具威勢。
不僅僅是皇莆嵩的左中郎將大帳,還包括豫州刺史行轅等一系列要害衙門皆在此處。
從洛陽到汝南,甚至是兗州、荊州、揚州,各地信使往來,都對皇莆嵩的大軍無比看重。
若是有什麽品評大漢柱石的話,皇莆嵩當是第一位。
正是本朝失敗,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皇莆嵩也。
走過轅門,幾人一邊走,一邊談論著最近的戰況。
豫州形勢當真一片大好,起初黃巾還能依靠著兵多糧足與漢軍碰上一碰,但到現在,就連引以為傲的兵力都無法構成絕對的優勢。
更何況此時漢軍將星如雲,從曹操到劉備,一眾漢末豪傑皆在,黃巾似是風飄雨搖,覆滅就在旦夕之間,張林不由得有些唏噓。
如此大的勢力,如此強的兵勢,敗落的竟如雨打芭蕉一般,短促,明快,生不起半點波瀾。
往裡行了一陣,曹操指著最裡面的大營道:
“裡面是左中郎的大帳和豫州刺史王公的行轅,
寧安一會便在那裡交令,不過王公暫且不在,安撫地方去了,左邊是我軍小營,寧安那二百多人也在,甚至還收攏了些許潰軍,高伯平是個人才。” 隨後向著張林道:
“待寧安交完令,我等便在營中為寧安接風洗塵。”
“好,那就勞煩兄長了。”
說完,張林便在衛士的帶領下進了皇莆嵩的大帳。
此時的皇莆嵩正趴在地圖上,手指不停的劃拉,若有所思,張林也沒打擾,大概過了兩盞茶的功夫,皇莆嵩才抬起腦袋。
他稍微愣了一下,然後笑道:
“你看看我,都看入迷了,寧安幾時回來的,進來怎麽都不叫我一聲,白白等了那麽多功夫。”
張林俯身笑道:“中郎正在思量國之大事,國朝興廢皆賴中郎,我又怎敢打擾?”
“你呀。”
皇莆嵩指著張林淡笑,“不過回來也正好。”
然後從旁邊抽出幾份絹製的邸報,
“這是前幾日送來的,一份是北軍副將宗員寫給天子的,狀告東中郎將董卓視北軍將校性命如無物,大敗,喪師辱國。
一份是董卓請中常侍張讓代呈的,言董卓並非真敗,乃詐敗,誘敵深入,火攻,大敗張梁,斬敵數萬。 ”
緊跟著又從一堆文書中抽出一份來,
“這一份就有點意思了,乃宗員請托司空張溫轉呈,言火燒廣宗乃董卓見敗,采用軍司馬張林毒計也,飲鳩止渴,其心可誅。”
張林聽的頭皮發麻,沒想到繞來繞去,竟把自己繞了進去,牽扯到的還是司空張溫,中常侍張讓這種高官。
他在心裡已經把董卓罵了個遍,這種風頭是他能出的嗎?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是赤裸裸的黨爭。
隻得俯身靠近,向著皇莆嵩低聲道:
“中郎,張林追隨中郎日久,中郎應知張林的為人。”
皇莆嵩抬頭瞥了他一眼,將手中的絹書丟到一旁,笑道:
“寧安的為人我當然知道,張溫,南陽人,不過是想著法子打壓我等罷了,再者董卓新敗,若不如此,又豈能在冀州站穩腳跟?
還請寧安放心,我和王子師俱為寧安上書陳情,言你已回轉我營,絕不會讓他等害你半分。”
張林隻得拱手道謝,皇莆嵩抬抬手,繼續道:
“你為我營中將領,我自會看護你等,不過我還有兩件事要吩咐你。”
“中郎請講,張林必不負中郎教誨。”張林靠近道。
皇莆嵩點點頭,道:
“第一件事,切莫牽扯黨爭,切莫與董卓靠的太近。
寧安知道,涼並兩州素為一體,所謂六郡良家子,就是天水、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我等雖分屬兩州,但自先漢起就密不可分,俗話關西出將,說的就是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