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吳王》第34章:徹查到底!
  呂蒙到了陸府之後,得知陸遜此時正在顧家且已經待了有些時辰,呂蒙自己自然不便去顧家詢問,就讓陸遜的一個貼身侍衛前去顧家告知陸遜一聲,自己也沒在陸府逗留。

  其實對於孫策遇刺一案,周瑜也私下有過調查,但至少在孫權確定要徹查之前,自己是不能大張旗鼓的,畢竟在周瑜看來,處於孫權這個位置上的人,為父報仇、為兄查案若是對自己有利自然會做,但若是無利可圖,大多數人也只會象征性地喊喊口號,而自己若是越庖代俎,很難不讓孫權對自己心生不滿。

  雖然二人現在親如兄弟,但並不能代表關系會一直如此,且若是孫策遇刺一案涉及到了江東權貴,到時若是損害了孫權的利益,就算是真兄弟也容易反目成仇,孫權目前表現出的‘仁義’還不足以讓周瑜鋌而走險。

  畢竟在權力面前親情並無太多重量,無論是父子還是兄弟,古往今來為了權力利益爭得頭破血流的例子屢見不鮮,周瑜並不覺得孫權能夠免俗,死人是沒有價值的,即使這個死人是自己的親人。

  所以周瑜一直沒有向孫權主動提出調查孫策遇刺一事,只在之前利用自己手裡的資源進行過調查,自然也沒有查出什麽所以然,如今孫權既然決定查案,無論他的目的是為了查清長兄遇刺真相亦或者隻想借此扳倒顧家,能借此機會幫助摯友找出真凶,周瑜也算了了一個心願。

  將軍府中的幾人都各有心事,而這時陸遜的到來打破了府內的寂靜。

  不等陸遜開口,幾人已經你一句我一句的將宴會情形說出,在說完眾人確定的嫌疑對象之後,轉向陸遜,詢問顧徽是否漏出什麽破綻,或者陸遜是否從中看出什麽蹊蹺。

  令眾人意外的是,陸遜聽完眾人的懷疑之後皺眉許久,直到呂蒙忍不住出言催促,陸遜才說出一句讓眾人意外的話來。

  “迷藥不一定是顧徽下的。”

  眾人連忙詢問原因,陸遜開口道:“顧徽不是不請自來,而是討逆將軍臨時邀請顧徽前去赴宴,顧徽甚至還推辭數次,迫不得已才赴了討逆將軍的宴請,此事也瞞不過去,隨便問問就能知道,應該不假。”

  臨時受邀、被迫赴宴?要是這樣,顧徽的嫌疑確實被降到了最低,幾人面面相覷,本已做好借此調查顧徽之後對顧家進行聲討,需知這謀害主君的罪名一旦扣在顧家的頭上,到時就算吳郡顧氏名高天下,孫權要是因此對顧家動手,任何人也都說不出孫權的半句不是。

  正如正史中孫權征伐荊州一樣,雖然劉表是皇室宗親也並無劣跡,但黃祖對孫權而言可是有著殺父之仇,孫權攻伐黃祖順理成章,沒人會借此指責孫權。

  如今顧徽基本撇清了動手的嫌疑,徹查孫策遇刺一案恐怕無法達成孫權削弱吳四姓的目的。

  那……這案還要再查下去麽?

  在座的其他人心中都有些疑問,只等著孫權繼續下令,周瑜也在心中輕歎一口氣,不過此時孫策遇刺一事已經有了些眉目,接下來就算周瑜一個人對此暗中展開調查,也不至於毫無頭緒。

  孫權思索許久,扭了扭脖子,看其他幾人都注視著自己,奇道:“既然與顧徽無關,多半就是先兄的幾個謀主了,張昭、秦松、陳端,咱們一起去調查去吧,和這些人交流有些難度,且我若帶兄長前去調查恐怕會使他們提高警惕。”

  想到這裡,孫權說道:“張子布是一人住著,秦文表和陳子正住在一起,

先去張公那裡詢問詢問,我即位之後還未與張公交談過,也趁此機會走動走動,至於人選的話……”  “子明別去了,子敬跟我走一趟吧。”如果不是陸家此時和孫權明面上仍是敵對關系,孫權倒想帶著魯肅和陸遜一起,他怕行伍出身的呂蒙被秦松陳端這些人輕視,於是這次決定帶著身邊的主簿前去。

  “愣著幹什麽?子敬去準備準備,子明、伯言還有兄長要是想等的話,將軍府住處不少,也可暫且歇下,若想回家,等我得到消息之後再通知你們來。”見眾人臉上表情都有些呆滯,孫權疑惑道。

  “仲謀,伯符遇刺一案如今多半已與顧徽無關,為何不等到平定江東之後再查?”見其他人不便開口,周瑜於是出言問道。

  “既然知道長兄遇刺有蹊蹺,為何不查?”孫權也愣住了。

  周瑜斟酌了一下詞句:“此時不應該優先針對江東世家麽,伯符遇刺一案下迷藥的嫌犯中,顧徽已經洗去了嫌疑。”

  “這和繼續查案也不矛盾吧。若無長兄,哪有如今的江東六郡,長兄打下的孫家基業雖然危若累卵,時刻面臨著被內外勢力衝擊的危險,但這已經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了,權能有今日,難道不是父兄的緣故麽?”孫權好像明白了眾人什麽意思,提高了聲音。

  “此時江東未定,不能斬殺黃祖以祭先父之靈,但既然在先兄遇刺一案已有進展,為何不查?此事在權心中位置,不比打壓世家豪族差上半分,若不是如此,為何我當初會在廬江城上親手斬殺李術,並逼他寫下血書?”

  早在孫權即位之初,他就對長兄遇刺一事耿耿於懷,此前自己傳出有關長兄遇刺真相的流言,固然有迫使江東世家低頭的目的,同時也是為了引出江東人民對長兄遇刺的關注。

  若是即位之後,立刻巡視四方穩定局勢,讓江東的所有人都感受不到主君的亡故,也許會有利於統治,但孫權難道會讓先兄蹊蹺遇刺的事情就這樣過去麽?

  所以他初設流言為將此事拋出、閉門數日發酵流言為加重影響,到了平定廬江之後,他逼迫李術寫下的那封血書,就是指明孫策遇刺一事背後有內幕,讓自己得以在之後有重提此事的理由。

  “建安初年,吳王舉兵攻術於廬江,術閉門自守,是夜,四面皆吳歌,軍心大亂,吳王趁勢破城,術恐,密言先討逆將軍之死,吳王哭未及息,怒梟術首、誓報兄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