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從大賢良師開始多次重生》第4章 以理服人
  丁原看中呂布之勇武,安排好呂布晉升事宜後,便朝中軍營帳走去。

  營帳主位上,皇甫嵩已從傳令兵口中得知初戰情形,只等兩位軍司馬到後便做一複盤。

  待丁原、牛輔到來,皇甫嵩便開始作出後續安排:

  “今日之戰可見賊軍雖數敗,但仍戰意不失。而觀其兵士面色,也可知城內不缺糧草。”

  “故而我等久圍應當無用。當主動求戰,或誘之出城決戰於野;

  或趁其不備,繼續沿用盧中郎將計策,挖通護城渠,掘地道而入。”

  “諸位可有詳策。”

  騎都尉曹操道:“我軍騎士眾多,當以計誘敵出城。”

  “曹某已有良計,但可先聽眾將所想。”

  便聽北軍中候鄒靖出言:“吾認為盧中郎將前計穩妥,只需再花費數日掘地道、破城牆,賊軍必亡。”

  一時之間,眾說紛紜。

  騎士將領主張擊敵於野,誘敵出城;而步兵將領則主張繼續攻城。

  最後,皇甫嵩微笑道:“且一聽曹都尉何計。”

  眾人也都安靜下來,靜聽曹操計謀。

  便見曹操說道:“近日我等有斥候截獲黃巾賊軍探子,似是敵方有意突圍。

  不如吾等作一謀劃,假裝西涼羌亂,聖上急令我等回防洛陽。而後我等假意撤走,等賊軍出城,吾等痛擊之,必可大破賊軍!”

  眾人聽得,不由驚歎曹都尉之謀。但也擔心賊軍是否會中計。

  而皇甫嵩聽罷,不露聲色道:“此乃引蛇出洞之計,便由曹都尉你作詳細籌劃。

  其余眾將依舊按盧中郎將之謀,繼續撅地道、建雲梯,若孟德之計不成,吾等便直接攻城,剿賊不可久拖了。”

  “謹遵節帥令”

  皇甫嵩繼續道:“便由步兵校尉馮芳領兵處理掘地道一事,其余眾將做好操練,眾人可各自離去,孟德留下。”

  而回到廣宗城內

  張梁及眾渠帥見漢軍退走,便下令眾義士收拾城牆上遺留下的雙方屍體,等見著漢軍回營,便出城收殮城下亡屍。

  隻初步估計,此戰黃巾義士死者便過百人,傷者約五百數。其中死傷最密集處,便是那被漢軍數人登上城牆之所。

  而漢軍那邊,死者眾約兩百,傷者未知,降者十數人。死者主要為從雲梯上摔下而死。

  要知道這可是攻城戰,攻守方戰死比為二比一便知道漢軍之強勢。

  若如孫武所言,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如今漢軍、黃巾軍兵力比例卻在一比一之數,而黃巾軍卻被圍在城內。

  若張梁知道今次攻城方只是漢軍郡兵,其中多數是在黃巾起義後招募的各郡良家子、遊俠,張梁便會知黃巾眾人大勢已去也。

  張梁遣人收殮義士身軀,安排好後續城牆上值守之人,便往張角處而去。

  而吳浩在漢軍退走不久,便得傳令兵通告前線狀況。

  還未走入房內,張梁便急忙道:

  “大兄,漢軍已退,吾等同道戰死百人,傷者五百,漢軍扔下兩百具屍首後便退走了,似是試探之舉。”

  吳浩此前喝下湯藥後,身體疼痛感減緩許多,此時正坐於床榻上。

  聽得此話,吳浩不免難受:

  “亂世人民如草芥,而今不過亂世將起,卻已是死傷無數了。”

  歎口氣,吳浩繼續:“前數月吾等攻城,以十萬之眾攻數千人,死傷都已過千。

  “如今漢軍以萬人攻城,吾等尚且被人登上城牆。”

  “今兵械不足,甲具甚少,義士雖勇於漢軍,但不通戰陣之法,吾等前路依舊艱辛。”

  便聽張梁道:“大兄不必多慮,就算是拚死,吾等也要讓這大漢江山體會百姓之怒。”

  正當張角兩兄弟還在繼續談論此戰,門外又有義士通報。

  “稟天公將軍,渠帥牛文攜一人來訪。”

  吳浩頓時興奮起來:“莫不是城中那將門之後來訪?快快有請。”

  便見牛文在前,兩名黃巾力士押解一人來到吳浩房外。

  “恩師,弟子不負恩師所望,已帶那將門之後來此,不過其似是無意歸降我等,我只能將其綁至此處。”

  吳浩一時無語:“胡鬧,快快給這位英雄松綁。”那兩黃巾力士得令,便給那人松綁。

  那人也無甚動作,隻靜靜站在那裡。

  吳浩隻好道:“英雄家傳何處也,可否助我等舉義士。”

  那人依舊不回,吳浩便激將道:“閣下卻連家承如何也不敢言,是怕自己已辱沒家傳乎?”

  那人終於有了反應,怒道:“某雖不才,但家承也非你等反賊所能侮辱。”

  “且聽好了,某姓孫,單名邈。祖上乃孫子也。若非被城內黃巾賊打開城門,爾等反賊早就被吾滅掉,何用朝廷出兵!”

  張梁怒道:“你這廝怕是未曾見血?還敢嘴硬!”

  吳浩不怒反喜:“可是那著有孫子兵法的孫武?”

  那人道:“是又如何?”

  吳浩大喜:“那你家中可有藏兵法書簡?”

  其人又默然不語。

  吳浩知道,如今這時代眾人皆看中家世,而似黃巾軍這種眾多黔首所組成的亂軍,最是得不到士人投效。

  這也是黃巾軍最後速亡的重要原因。

  其實吳浩若是只需兵書,大可以派人前往其家中搜尋。但吳浩不打算如此,他想要收服此人。

  也許孫邈並無什麽軍事才能,但吳浩想要對外界傳遞一個信息,黃巾軍不是禍亂天下的反賊,其實際是為百姓發聲。

  吳浩便開始勸說孫邈:

  “我知你不解我等為何反了這漢家天下,你我雖皆為士人,然你卻從未見過眾生疾苦。”

  “十數年來,各地數次大疫,死傷無數,然而朝廷卻未有應對之法,皇帝一心享樂,大臣只顧與宦官爭權。竟是任由疫病蔓延,豈有如此天下乎?”

  “而兩次黨錮之亂,士人無從出仕,朝堂上宦官貪腐不堪,帝皇賣官鬻爵,朝廷一片烏煙瘴氣,若非吾等起事,黨錮猶在也!”

  多番勸說,孫邈似是有一絲動容,但人之信念豈會輕易更改。大漢養士四百年,曹操在世也隻敢做一權臣,而非篡位也。

  吳浩便讓孫邈跟在自己身旁,希望能以自身所作所為來體現自身思想。所謂言傳不如身教也。

  而此時吳浩身體疼痛有所減輕,便希望至城內看望黃巾軍眾人,並開始對黃巾軍進行軍改。

  以什麽模式進行軍改?

  吳浩雖沒吃過豬肉但也見過豬跑,後世紅軍的紀律,在校園接受的軍訓,如今皆成了黃巾軍的救命稻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