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雷從老張的手中被人搭救,通過某種關系逃到廣州,似乎還頗受老大關照,而且逗留時間還非常短暫,他會與什麽人結怨呢,況且還是這種置之死地而後快的仇恨,這個問題確實很難說清楚。就像咱們在衙門推斷的那樣,假如是那個搭救他的人,兩人在共同逃亡廣州後發生了矛盾,這個救命人後來變成了索命人,可能性不是很大。不管這個人是否就是那個串聯老大和黃雷的中間人,還是通過其他人讓老大與黃雷相識,他都不會產生類似的顧慮和懼怕,一旦雙方真的撕破臉,那要黃雷的命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這個人可以排除。
“除了這個人還會有誰呢,黃雷在廣州新認識的人?可是,就像我剛才說的,黃雷到達廣州的時間這麽短,他到底做了什麽事,會讓一個才認識沒幾天的人對他產生這種強烈的仇恨?難道是他把人家孩子扔井裡了?就像熊天陽說的,黃雷平時不愛交際,對自己的事情也不敢實話實說,說明他這個人還是很謹慎的,知道自己底子不乾淨,平時做事肯定萬分小心,盡量避免製造麻煩。那麽,他應該不會主動挑釁別人。所以,這點似乎也無法自圓其說。”
“除了上述兩種人,凶手還會是誰呢?結合目前梳理出來的本案凶手的種種特征,他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與黃雷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第二,決不是曾經幫助過黃雷的人。第三,也不是黃雷新近結識的仇家。第四,對謀殺黃雷有著一定顧慮情緒。第五,不但與黃雷相識,還與其所在團夥也有著一定關系。只有同時滿足以上五個條件,才足以解釋這種奇特的謀殺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此外,聯想到是與小頭目合謀。及人皮鼓本身的製作難度,他還必須是本地人,並掌握很精深的手藝。再有一點,結合他製作人皮鼓是希望看到黃雷在死後也備受敲打折磨,他還必須在事後來到了我市,並進入到戲班子。這個人,你們說說會是誰呢?”
聽完公孫策的這席話,老陳和老劉面面相覷,都啞口無言,因為實在無法想象要怎麽去回答他。有哪種人會同時滿足上面那麽多的條件呢?
小魚兒突然整出一句,“這他*媽*的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存在的人。”他的這句話讓大家都笑了,公孫策也笑了,不過他們清楚,這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苦笑,這個人究竟會是誰?他到底在哪兒呢?
就在大家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的時候,小魚兒猛地回憶起一件事情,同時立刻意識到之前一系列細密的推理猜測過程中,大家都疏忽了一個重要的細節。而且這個細節最早也考慮過,但是忙來忙去還是給忘記了。
公孫策見小魚兒神色異常,問道:“是不是又想起什麽?”
小魚兒道:“記得當時我曾說過,黃雷肯定是在被搭救之後立即逃亡廣州的。剝皮行為也是在其後發生的,因為冒險滯留端州實在是太危險了。那麽,他那年逃離端州,半年之後來到廣州。加入那個幫派,這期間有將近半年的真空時段,他會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立刻引起眾人的議論,看來確實都疏忽了,誰也沒往這個方向想過。結合這個疑點,他們作了初步分析,目前最大的可能是,黃雷逃亡廣州後,暫時躲在那個搭救他的人家中,然後由中間人介紹加入團夥。進一步想想,如果那晚搭救他的人與所謂的中間人為同一人,那麽這個人也是我市人,他(她)與黃雷一同逃亡廣州,當時,他們最可能落腳的地方,只能是幫派老大的家中。
老陳表示出懷疑,道:“既然黃雷已經抵達廣州,而且也有中間人接洽,為什麽不在第一時間就加入團夥,而要拖後將近半年的時間呢?”
“這很正常。”小魚兒道:“畢竟之前的勢頭很嚴重,或許是他們要暫避風頭,而且據熊天陽的描述,黃雷在初入團夥的時候,與老大的關系就異常親近,可以說明兩人應該認識有一段時間,那就從側面證明了上面的推測。”
案情進行到這裡,公孫策看著眼前厚厚的一摞調查記錄和卷宗,慢慢地說:“從目前來看,我們前期的偵查工作還不夠細致,遺漏了很多東西,也可以說是太專注於黃雷本身,而忽略了他身邊的關系。根據之前的分析,我總結出來的結論是:當晚,黃雷被人搭救,此人帶著黃雷投奔廣州的幫派老大,躲過最初的風頭後,黃雷被安排進團夥。同期,黃雷與另一人結怨,這個仇家出於某種目的,設計實施了縱火謀殺,並剝皮製鼓回到端州送到戲班子。把一切用不著的都剔除出去,這就是一條清晰的脈絡,而且裡面涉及的人並不多,就按照這個脈絡裡牽涉的人物去查,我想,我們很快就能查到一些什麽的。”
小魚兒疑惑問道:“怎麽查?”
公孫策看了老陳與老劉道:“我去跟胡大人探討一下,給咱們提供些便利,明天開始重新查,切入點就是眼前能找到那個幫派老大的個人情況和他的交際情況。還有就是廣州城是否有類似皮具製作工藝,然後給大人發一封快件。希望大人不會怪我們進度慢。”
小魚兒想起自己的上司包大人這鐵公雞, 他會高興才怪呢?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小魚兒繼續查案,將偵查重心投放在這個幫派老大的身上。雖然該人早在當年就已經被問斬,但是根據卷宗上顯示的基本信息,在廣州衙門大力配合下,其早年的社會關系仍舊可以找得到。
“公孫大哥,你到底跟胡大人說了什麽?他這死命的幫忙?”小魚兒問道。
公孫策笑道:“這個世上一切都是看利益,有句話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想說的是這個對不?”小魚兒說道:“這書我讀過的。”
公孫策不相信道,“你知道?”
小魚兒得瑟道:“那是當然,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
其實宋朝之前讀一本書真的很難,基本上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才會有。書籍普遍還是從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