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賽博修仙五千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陽系
第276章 太陽系

 以銀河系的交通之便利,只要穿過了跨河系星門,哪裡都能去,星門-星際巴士-穿梭機-私人蟲洞-亞空間信標組成了複雜的立體交通網絡,而且以顧子澈目前的權限,幾乎沒有出行限制。

 隨著距離的縮短,那種近鄉情更怯的情緒愈發強烈,而當他站在比鄰星的星門外,太陽在眼中熠熠生輝時,難以言喻的情緒翻湧著。

 一別五千載。

 越過宗門邊境,那顆熟悉的恆星在虛空中燃燒著一如既往的橙紅色火焰,幾千年的時間對星體而言實在太短了,但那些依賴她陽光而存在的渺小文明卻已經成長為了橫跨五個河系的龐大修仙界。

 八大行星還是八大行星,但具體已經變了——火星被拆毀,並以其物質建成了人類的第一個星際巨構【星聯議會大樓】(原名共同體議會),而冥王星由於經過數次軍事改裝,成為了一顆擁有真正行星質量的星體,周身環繞著來自各個年代的武器設備和裝甲外殼。

 顧子澈緩緩掠過太陽系的柯伊伯帶,由遠及近地用緬懷的神色看著這些曾經只在畫冊中熟悉的星體。

 冥王星作為【外環武裝火控中心】存在,不僅自己是一個布滿武器設備的堡壘星體,還控制著最外環的一整套亞空間防禦體系,一旦它被觸發,整個太陽系都會成為永不陷落的最後要塞,據說關鍵時刻還能以太陽熄滅為代價,整個沉入亞空間,是舊時代人類開發的【方舟計劃】。

 在冥王星上,能看到數千年來人類科技發展的脈絡,納米裝甲、玄鐵裝甲、強相互裝甲、太乙輝晶裝甲……一代代裝甲覆蓋其上,宛如時代的年輪一般,越外層越先進,越內層就越是文物。

 天王星和海王星上還殘留著以往的礦場,共同體修建的堅實工業組件哪怕經歷了五千年的風暴也依然堅挺如初,紅旗下是依稀可見是“勤勞致富”的標語,只不過這些大型機械已經停工很久了,伴隨著技術的發展,修仙界再也不需要在冰巨星上提取萬載玄冰髓之類的稀有礦脈,而是通過宗門秘境直接生產。

 土星的星環依舊在旋轉著,構成一幅百看不厭的絕景,氣態星體的上空漂浮著一些特殊的半透明生物,那是人類早年對雲上城研究的結果——適應氣態星球表面風暴的漂浮生物群,能進行光合作用,並有一定的承載能力。

 不過這種東西很快就被量產法寶【凝雲扇】替代,成為了一些無用的舊時代設計——這在人類歷史中非常常見,技術的進步就是由無數次試錯鑄就的。

 但這些生物比較幸運,由於其在土星表面上的肆意繁衍並開始泛濫,人類決定將其處理,又由於其還算可愛的外表,一位處理員將其掛在網絡上售賣,得到了大量的關注,於是土星便多了一項名為【雲飄寶寶】的特產。

 木星是原科研基地和最大的星際前進基地,無數哨站掛在木星的92顆衛星上,連行星表面也飄滿了空中的殖民地,許多重要研究都在這裡完成,人類開啟的第一個蟲洞也於此誕生。

 以大理石灰為主要色調、輔以紅金二色的共同體時期建築風格的舊時代建築群布滿了整個木星,甚至超越了地球的密度,主要是因為在星元年代的初期,木星取代地球成為了人類第一大聚居地,而地球逐漸開始成為歷史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地位被【共同體議會】巨構取代,金融科研居住中心的地位被木星取代。

 從建築上能看出的東西有很多,木星的北半球有許多製式城市,裡面布滿了裝修還不錯的小樓,小區門口有【一區安置房】【二區安置房】的字樣,也有科研小區居民小區的標志,外觀和佔地上沒有任何差別,看得出來在移民木星的初期,共同體是有想過人人平等的。

 但目光下移,一些擺脫了大基建朋克建築色彩的奢華建築開始出現,有中式宮廷、江南園林的風格,也有巴洛克式和哥特式的影子,這些建築往往佔地極廣,而且巡航路線遠離木星的常規風暴區,且更加靠近位於衛星軌道上的金融和研究中心。

 這就表明,在移民了一段時間後,階級分化依舊出現了。

 而且能明顯地看到,那些最初建立的科學家社區被快速廢除,牆上的小紙條年代都比較久遠,新建的科研中心富麗堂皇,且和大企業的辦公核心比鄰,宛如木星上的巨型懸浮堡壘,奢華和享受的成分遠超使用成分。

 這便意味著科研逐漸淪為了資本的俘虜,甚至可以說是狼狽為奸,從共同體出資轉為了大企業出資,而部分科研機構更是轉化為了資本本身,成為了行使壟斷之實的“科技巨鱷”,從舊時代的資源壟斷、渠道壟斷轉為了科技壟斷。

 愈發高昂的科研投入和一層層的技術壁壘攔住了後起者的腳步,科技壟斷伴隨著一座座木星上的科研中心開始蔓延。

 共同體的大雷、天籙谷和靈寶天宗的雛形,在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

 火星軌道上的【星聯議會大樓】顧子澈就比較熟悉了,之前和他聯系的星聯官員基本上都是在這處巨構中與他通話的,其中有數十萬個會議廳,最高能容納四百億人,可支持50億人居住,有充分的內循環系統,是按照星際帝國規格的政治中心建設的。

 在早年建設時,由於人類沒有這種規模工程的經歷,拆了小行星帶上不少東西進行模擬工程,之後才在火星上開始實踐——他們在火星上建設了規模宏大的拆解法陣和金屬骨架,而後一點點剝離火星物質,送進火衛一和火衛二的工廠生產建築材料。

 之後是讓議會巨構和被拆了一半的火星形成一個穩定的雙行星系統,而後逐漸讓議會巨構取代火星的存在。

 由於那個年代技術還沒有如今的程度,為了節約資源,最好是就近取材,而議會的位置又要和地球靠近,又要和木星靠近,還得是材料好拆的陸地行星,於是火星就成為了那個倒霉蛋,如今已經看不到它在夜空中熒熒如火的身影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