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石林山。
這是一處奇特的山峰所在,因為怪石嶙峋,山石聳峙,裡面形成了宛若迷宮一樣的石林群,故名石林山。
往日這裡是許多蛇鼠的地盤,然而今日卻被人佔據了地方,足足五千人馬集合在這裡,人人身著青鎧,身旁都有一匹馬陪著,正是景徽帶領的奇兵。
“將軍,探子來報,叛軍已到了二十裡外。”有人飛奔來到景徽面前,述說軍情。
實際上這裡應該讓護陵衛隱藏的,然而出了石林山後,前面就是一片坦途,更適合騎兵衝鋒,所以不得已景徽到了這裡。
“再探。”景徽坐在軍帳中,臉色淡淡說道。
“喏。”
“二十裡,估計叛軍今日是想要越過石林山,在前方十裡亭安營扎寨了。”這是大司馬以及景徽的判斷。
畢竟石林山前後都是坦途,大軍安營扎寨的話根本無險可守。
至於到石林山中那就更不可能了,這裡山小地狹,十萬大軍湧進來怕是會混亂不堪,所以徐阜只能往前到十裡亭,那裡地處襄河之畔,依據霞山東側,不缺營寨木石之料和飲水,最是適合駐軍,還可以眺望徐邑,以防止大軍突襲。
“所以,萬萬不可讓叛軍查出實情來。”
也就是石林山沒有直接接觸大道,頗為隱蔽,否則放出的探子都要被人察覺的。
“來人。”
“將軍。”
“傳令,任何人務必不準驚動敵軍探子,也不能讓他們發現任何動靜。”
“喏。”
……
石林山往東二十裡外,一行笙旗蔽空的大軍踏步而來。
旗幟上均有青龍圖案展現,顯然正是阜邑叛軍人馬。
大軍為首的是坐在兩匹高頭大馬上面的中年將領。
其中一人和徐年有三分相似,只不過多了幾分滄桑和濃密的胡須,此刻的徐阜正有些得意。
從他起兵的那天開始,就自立為侯,號為正統,大軍一路朝著徐邑殺來,沿途的城池官吏紛紛獻城投降,絲毫沒有半點阻礙就飲馬襄河,或許可一戰而下徐邑,把那個丟人不堪的侄兒從侯位上拉下來。
徐國若是由他當侯,豈不是天命所歸?
若非早年父侯看中大哥守成的性子,覺得自己太過急躁,或許侯位早就是他的了。
也不至於在阜邑待了那麽多年,忍辱負重。
徐阜的天賦有目共睹,是數十年來徐國公室中的練武奇才,三十歲就入了元罡境界,加上喜好武事,確實挺有當君侯的資格。
可惜這樣的君主注定不被公卿喜好,所以直接被趕回了封地,二十幾年來都不曾有機會返回徐邑,上次來徐邑,還得追溯到徐景侯國殤之時了。
“冉將軍,你說孤要是今日用兵徐邑,能否一戰而下?”
徐阜看了看旁邊威武的漢子,正是宋國禁軍將軍冉亭,宋國四大元罡之一,被宋公派來協助徐阜起兵,並且達成兩國合作事宜。
冉亭心中鄙視了一下徐阜,都還沒坐上那個位置呢,就自號為孤了,這樣的人坐上徐國君侯之位,注定要被我宋國攻滅!
他如是想著,嘴上卻說道:“將軍不可,今日我軍人馬俱疲,需得先行安營扎寨,以防徐邑兵馬偷襲,明日再一早埋鍋造飯,伐林取木,製作雲梯攻城。”
“而且在下聽說徐國大司馬鮑叔衡也在城中,這攻城一事或許要徐徐圖之。”
冉亭並不希望徐國盡快安定下來,
只要徐國亂得越久,宋國獲利越多,若是等宋國攻滅了曹國,徐邑才被徐阜打下,那才是最讓人開心的事情。 這一路上,讓冉亭數次氣瘋的事情就在於那些城池投降得太快了,幾乎沒有猶豫就投降,一點反抗都沒有,讓徐阜帶領大軍一路打到了徐邑城下,他心裡是非常鬱悶的。
“鮑叔衡!”提到這位功勳彪炳的大司馬,徐阜也不禁縮了縮腦袋。
他一貫以勇武著稱,可惜在剛突破元罡的時候,就被大司馬鮑叔衡給揍了一頓,那時候埋下了些許陰影。
“那貴國軍隊何時才能抵達徐邑呢?冉將軍可是月前就告訴孤,宋國出兵二十萬攻徐國碭郡以西葫蘆關,莫非還沒攻破一座關城?”
他忍不住有些懷疑起來,這段時間底下也不是沒有家臣和他說過,宋國或許沒有真心實意合作,但是徐阜卻不認同,連宋宮的禁軍將軍都派過來給自己當副手了,總不至於出兵的勇氣都沒有吧?
他也是知道徐宋兩國往日關系並不密切的,可謂世仇。
如此天賜良機,那宋公不抓住機會才怪了。
想著,徐阜眼中也有些許閃爍。
“等到孤拿下徐年那小子,就是徐國攻伐宋國之時。”
所以這一路上他不願意折損士卒,願意投降的城池也沒有任由兵卒胡來,以強大的武力壓迫著底下的軍校,否則這些剛組織不久的亂軍絕對會在每一座城池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蓖,戰爭帶給平民百姓的,永遠只有痛苦。
實際上他還留下了足足兩萬人在後方守住城池,免得後路被斷,所以阜邑叛軍只剩下八萬而已。
“將軍,葫蘆關畢竟有六萬大軍防守, 連紀崇那老家夥都親自過去了,哪怕我宋國二十萬大軍,也不可能在一月之間就攻下一座雄關。”
他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徐侯!
徐阜眼中陰翳一閃而逝,然後笑道:“其實這樣也好,宋國為孤拖住了六萬大軍,北軍和南軍抽調士卒奔赴徐邑也需要半月時間才能趕到,如此也夠本侯攻下徐邑了,孤親自拿下徐邑,也能讓徐國諸郡閉上嘴。”
“正是如此。”冉亭手按寶劍點點頭。
然後又道:“將軍還需多派出斥候巡查才是,越靠近徐邑,恐有埋伏,那徐年和鮑叔衡可不會坐以待斃。”
“孤知道,早就派出數百人巡查周邊二十裡,但有埋伏,本侯一定讓其有來無回!”徐阜狠狠道。
不過出了前面的石林山,再往前就是十裡亭了,他倒也不擔心什麽。
石林山蜿蜒波折,並不適合藏軍,相信鮑叔衡不至於傻到送幾千人給他吞吃才是。
固城堅守方為王道。
殊不知鮑叔衡就沒有把他的這支軍隊放在眼中。
他更喜歡的是主動出擊,沒有被動防守的意思。
鮑叔衡坐鎮南方拒馬關二十年,顯然更多人固定思維以為他是防守之將了,忘卻了鮑叔衡二十年前就敢帶領五萬南軍衝殺吳國二十萬大軍的事跡。
……
十裡亭。
兩萬中軍前方,四人騎著高頭大馬,面東而望。
“稟報君上,阜邑叛軍已至十裡外。”
“來了!”徐年和鮑叔衡對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