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175章 冀州軍組建!
身為從後世穿越而來的劉儉,自然是能夠明白沮授話中之意的。

 迎著沮授詢問式的目光,劉儉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兩個人靜靜的對視良久,方聽劉儉緩緩開口道:“若天下清平,我當做賢臣,為陛下固守冀州,牧守一方;若天下不寧,我當行英雄之事!寧背負罵名,也要為陛下為漢室肅清四海,盡除奸佞,還天下以太平!”

 這一番話,說的並不是非常隱晦,但也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還得是田豐和沮授都聽明白劉儉話中的隱意。

 他們兩個人彼此對望了一眼。

 看來這位劉使君,真的是值得他們兩家下注的對象!

 當下,便見沮授衝著劉儉作揖道:“劉使君少年英雄,冀州能得使君執掌,實為我等之幸。”

 劉儉對二人道:“劉儉初至冀州,不熟悉州內諸事,想請兩位先生為別駕,輔佐我共同治民,還請兩位先生務必相允。”

 別駕之職,原本是州刺史的佐官之長,不過百石之職,並無甚起眼。

 不過,如今劉宏廢史立牧,州牧的地位水漲船高,與州刺史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而州牧別駕的地位,也自然與先前不同。

 州刺史將民事盡皆委任於別駕,但由於州刺史只是監察之職,所以別駕的權力也自然受限。

 倒是如今,州刺史的監察之職已經變為軍政財權一把抓,那毫無疑問,其轄境內所有的郡縣民事,自然也由別駕總領,也就是說,在民事的決策上,從今往後,州別駕將有凌駕於州郡守的權力。

 這樣的委任,在田豐和沮授看來,包含的自然是劉儉的誠意。

 兩人當即大禮參拜,認主於劉儉。

 雙方也算是一拍即合。

 如此,田豐和沮授就順其自然的成為了劉儉的別駕,代表冀州諸族代替劉儉治政。

 當然,為了能夠使二人徹底歸心,同時也為了使冀州諸方勢力更為穩固,劉儉又邀請巨鹿田氏和廣平沮氏倆家加入他們的“河北貿易商會”,也使得田氏和沮氏,成為了河北貿易商會之中,少有的兩大衣冠巨室。

 同時,為了表示今後他將在冀州與田氏和沮氏共同進退的決心,劉儉願意分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就是讓田氏和沮授共同參與到他們為雒陽以及三河等行宮駐地提供官馬的生意中來。

 要知道,北地的官馬渠道已經全部被劉儉和他的一眾商業夥伴們所壟斷,外人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

 如今劉儉竟然能夠誠意邀請田氏和沮氏加入,其一片赤誠之心,足矣讓田豐和沮授兩個人感動。

 要知道這事情可不是說說那麽簡單的。

 因為當中的利益鏈條經過多年運作早就已經固定,既然有外人要加入進來,那就說明原先的格局就一定會被打亂。

 蛋糕就那麽大,田家和沮家來吃了一口,自然也就有人要吐出來一口。

 予利容易,收權難。

 怕是原先的既得利益者,誰也不願意吐出一口蛋糕分給田、沮。

 但田豐和沮授覺得不會有人願意,但事實上,確實有人為了劉儉能夠讓出在官馬渠道中的一部分利益。

 那就是甄家。

 畢竟,甄逸先前已經向劉儉表過態了。

 只要劉儉願意扶持他的兒女,甄逸願意在替劉儉當做急先鋒,哪怕先受一部分損失也在所不辭。

 這也就是劉儉能夠將田豐和沮授拉過來先進行利益綁定的原因。

 但甄家的事情,田豐和沮授並不知情。

 正因為不知道,田豐和沮授對於劉儉的誠意甚是感激。

 他們的心與劉儉貼的更近了。

 收士族之心,不僅僅只需靠人格魅力,也需要利益綁定。

 ……

 有了田家和沮家的支持,有了河北商業協會,再加上甄家的誓死投效,如此不論是望族還是寒門,劉儉在冀州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那他接下來就要辦正事了。

 他要辦的第一件正事,就是要招募士卒,組織冀州軍。

 事到如今,這件事已經難不倒劉儉了。

 不需要地方的衣冠巨室之家給他出錢,單靠“河北商業協會”的成員力量,就足矣成立一支強大軍隊,而且這支軍隊的支出在根本上來說,也並不算是他們自己出錢。

 有了劉儉的支持,有了冀州牧署的官方主導,“河北商業協會”勢必會重新劃分冀州,包括冀州周邊各州郡的產業格局以及大型暴利產業的布局,將逐漸為商業協會所主導。

 商貿財權將逐漸通過商業協會的凝聚力與政策性,源源不斷的滾入這些協會成員的錢囊。

 而他們賺的錢,毫無疑問,是在那些沒有加入商業協會的望族所丟失的產業中割出來的。

 因此,就實際來看,劉儉建立軍隊的錢——還是那些不重視他,自持身份,不可加入他商貿協會陣營的望族出的。

 毫無疑問,商貿協會的勢力將逐漸擴大,不論是衣冠巨室還是寒門庶族,以後將會源源不斷的加入,而加入協會中的家族,將逐漸在劉儉的主導下形成產業話語權,形成產業鏈。

 一旦這條以劉儉為主導的利益鏈條形成,其他冀州家族越往後再想加入這個產業鏈,所付出的成本就會越高。

 ……

 於是,在“河北商業協會”的會員們傾囊資助下,劉儉的冀州軍開始成型。

 當初在常山國的那些殘留義軍,在趙雲和夏侯蘭的引薦下,基本全都成為了新冀州軍的中間力量。

 雖然不過是數百人,但這數百人卻都受過劉儉的恩惠,他們對劉儉的忠心和感激之情,遠非尋常可比。

 由這些人作為冀州軍的中堅力量,就可以保證這支冀州軍日後對劉儉的忠誠度。

 以後隨著冀州軍的不斷擴大,這些常山義軍在軍中的地位,也將水漲船高。

 幾年以後,他們就會成為冀州軍的中高層。

 只要他們都能夠隨著隊伍不斷學習成長,冀州軍日後便是擴充到十萬之眾,劉儉也有信心通過中堅力量來牢牢的控制住這支軍隊。

 英明的君主不治軍, 隻治將。

 接下來,劉儉下令在魏郡、巨鹿、常山招募精壯士卒,並交由程普,趙雲,夏侯蘭等人操練。

 州牧署的治下,新增了郡都尉的職務。

 程普為魏郡都尉,而趙雲和夏侯蘭則是擔當了別部司馬。

 新建的冀州軍,暫定為五千人的編制。

 聽著似乎不多,但在劉儉看來,這數目並不算少。

 他剛剛當上冀州牧,若是一下子就將兵員擴充到萬人以上,傳到雒陽,一定會惹出非議。

 眼下這種時候,他要做的是“潛身縮首,扮豬吃虎”。

 雒陽方面,最好是不要有人盯上他,這才是他所期盼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