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第二百五十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
  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

  黃猗的武藝才智,都只是中人之姿。

  然而這心性,卻是常人少有。

  因為戰敗而被關羽割了兩隻耳朵的黃猗,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心理扭曲,反而一直都在努力的活著,而且還試圖活得比常人都好。

  鄭平原本是想從袁耀入手,善待袁耀來拉攏袁術舊部。

  而現在,黃猗是比袁耀更好的選擇。

  知進退,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這樣的人即便缺少天賦,未來的成就也不會低。

  此時的黃猗,內心卻是對鄭平感激不已。

  黃猗受了棒傷去行苦肉計,在孫堅奇襲曹營後,又趁亂逃了出來,以至於這棒傷加重,回到懷陵城後又趴下了。

  鄭平聞訊則是親自來觀察黃猗的傷勢,更令黃猗感動的是,鄭平將譙縣的神醫華佗給請到了淮陵城。

  華佗來淮陵城,並不是單純的因為黃猗。

  而是鄭平擔心淮陵戰事頻繁,若不能正確的處理,會引起瘟疫。

  華佗雖然不是如張仲景一般的治理瘟疫專精,但這醫術大家,在辯證的看待問題時,很多時候都是殊途同歸的。

  有華佗來淮陵城指點,鄭平也能安心許多。

  軍爭兵禍不能避免,但鄭平不能一走了之的給淮陵留下個爛攤子。

  這即將要春耕了,若是淮陵百姓因此而染上瘟疫,那就是鄭平的大過了。

  至於華佗給黃猗治療棒傷,只是順手而為。

  但在黃猗眼中,鄭平是專程請華佗來治療自己的棒傷,這是真心在擔心自己的傷勢!

  如此大恩,湧泉相報也不為過了。

  因此,在鄭平要求黃猗親自走一趟壽春,安撫袁術舊部的時候,黃猗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顯謀先生放心,袁耀是我的妻弟,對我頗為信服。”

  “只要我去壽春,就一定能說服袁耀及壽春文武來降。”

  黃猗拍著胸脯保證。

  安撫了黃猗,鄭平又召集文武商討九江太守的人選,亦讓黃猗出席。

  淮南是地名,九江郡是郡名。

  九江太守治理的,便是淮南一帶。

  以前,這九江太守是陳留名仕邊讓,但邊讓未能鎮住這九江郡的士族豪強。

  而如今,九江郡遭袁術橫征暴斂,士民疲憊,流民遍野,更有百姓易子而食。

  不會比昔日劉備初定青州時的情況好多少。

  這樣一個凋敝的九江郡,若不能組建一個有效的太守府班子,是很難恢復九江郡的民生的。

  蔣欽再次出列舉薦:“末將舉薦壽春人倉慈倉孝仁,此人頗通農事,清約有方,可堪大任。”

  經蔣欽提及倉慈的名字,鄭平下意識的想到了一句評語:鄭渾、倉慈,恤理有方。抑皆魏代之名守乎!恕屢陳時政,經論治體,蓋有可觀焉。

  建安年間,曹操曾在淮南招募人民屯田,讓倉慈擔任綏集校尉,頗有政績。

  曹丕時期,倉慈先後出任敦煌太守,行事雷厲風行,抑挫豪右,撫恤貧羸,都十分符合當地處理政事的實際情況。過去大族佔的田地有剩余,而小民無立錐之地,倉慈割取大戶多余的田地分配給貧弱的百姓,隻讓百姓逐漸歸還土地賦稅。

  而鄭渾的五世祖鄭興、高祖父鄭眾,都是一時名儒,鄭渾的兄長鄭泰,曾跟荀攸等人參與刺殺董卓。

  略思片刻,鄭平看向黃猗:“黃猗,我曾聽聞鄭公業之弟鄭文公,曾在淮南避難,你可知他如今在何處?”

  黃猗驚訝道:“顯謀先生也聽過鄭文公之名嗎?鄭文公之前的確來過壽春,嶽丈也以禮相待。”

  “但鄭文公借故要去尋好友華歆,於是在去年初就去豫章郡了。”

  “鄭文公有大才,的確是出任九江太守的合適人選,只可惜他人在豫章,未必會來九江郡。”

  鄭平眼中卻是多了笑意。

  既然跟華歆為友,想讓鄭渾來九江郡,亦只是一封書信就能解決的事。

  但僅僅只有鄭渾和倉慈還不夠,要治理九江郡,安撫袁術舊部,還需要更有名望的名仕才能坐鎮。

  “翼德。”鄭平細思良久,呼喚道:“你即刻回趟臨淄城,請使君給故平原相元方公寫信,邀元方公暫領九江太守,安撫九江士民。”

  “你再親自率兵去譙縣送信,若元方公願意出仕,就護送元方公父子來淮陵城。”

  陳紀自讓位給劉備後,一直都在譙縣隱世不出。

  陳紀的名望是很高的。

  中平五年,鄭玄與荀爽、申屠蟠、襄楷、韓融、陳紀等14人並被征為博士。

  陳紀本就有濟世之心,又因為陳紀對劉備有提拔之恩,於公於私,九江郡這個重要的郡都可以放心的交給陳紀。

  而以陳紀的名望,安撫袁術舊部,亦不會讓人小覷。

  三君之一的陳紀,足以令人敬佩。

  吩咐了張飛後,鄭平又對諸葛瑾道:“阿瑾,你去趟豫章郡尋子魚兄,邀鄭文公來淮陵城。”

  “就跟鄭文公說,元方公要出任九江太守,需要一個郡功曹,而鄭文公是元方公點名求要的。”

  諸葛瑾頓時愣住:“兄長,還能這樣說嗎?”

  鄭渾是陳紀點名求要的郡功曹?
  這謊話都不思考一下的嗎?
  鄭平笑道:“兩人都是豫州人,這互相推薦也是很合理的。元方公曾言:鄭文公有濟世之才,如此才俊,若能共事,必為美談?”

  “阿瑾,這請賢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說辭,不可太實在了。”

  待諸葛瑾領命,鄭平又看向蔣欽:“蔣都伯,勞煩你辛苦走一趟,請那倉慈來淮陵城一趟吧。”

  “你就告訴倉慈,三君之一的元方公即將出任九江太守,名仕鄭文公即將出任九江功曹,他若願來,可來淮陵城靜候兩位名仕的到來。”

  “若倉慈還有賢士好友,也可以一並喚來。”

  陳紀和鄭渾都是當世名仕,鄭平自然會優先考慮。

  倉慈雖然未來的成就很高,但如今只是一郡小吏,名望和能力還不足以出任太守要職。

  將其召來淮陵城,然後引薦給陳紀和鄭渾,這以陳紀和鄭渾為首的九江郡政務班子也就能搭建了。

  至於武事,鄭平並不打算將其交給陳紀和鄭渾。

  九江郡地理位置特殊,需要大將方可坐鎮。

  待得太史慈平定江東諸郡後,這治所是要遷徙到九江郡來的。

  唯有太史慈率軍坐鎮九江郡,鄭平才能放心。

  將九江郡的文武人事定好後,鄭平匯總成冊,讓張飛一並帶回臨淄城交給劉備。

  劉備見鄭平準備讓陳紀出任九江太守,當即就給陳紀寫信,同時又準備好了奏疏。

  若陳紀願意出仕九江太守,奏疏會立即快馬加鞭的送往長安,請劉協批示。

  畢竟這太史慈還不是揚州牧,不能直接任命太守。

  劉備依舊保持尊天子的態度,不擅自任命太守。

  在劉備的懇請下,陳紀同意出仕九江太守,但需要得到劉協的任命才會正式擔任。

  而在這之前,陳紀只會暫領九江太守,負責九江郡即將到來的春耕事宜。

  若朝廷任命新的九江太守,陳紀就會讓位。

  陳紀的這個要求十分合理,不論是接陳紀南下的張飛,還是淮陵城的鄭平,都認同陳紀的要求。

  在陳紀抵達淮陵城後,鄭渾和倉慈也相繼抵達了淮陵城。

  壽春的袁耀,在黃猗的勸說下,也同意了投降。

  袁術任命的丹陽郡太守周尚,也在這期間降了太史慈。

  自此。

  揚州六郡,盡入劉備之手!
  雖然朝廷的正式任命還未下達,但劉備已經實際掌控了揚州六郡。

  三月。

  關羽押送袁術,經兗州入洛陽,又過潼關進入關中地界。

  得知偽帝任命的九江公袁術被生擒押入來長安城,不論是劉協還是執掌長安軍政的呂布、張邈和陳宮,都是驚訝不已。

  黃河以南,袁術是唯一一個支持涿城偽帝的勢力。

  如今袁術被生擒,就意味著黃河以南,再無偽帝勢力!
  “不愧是盧尚書的弟子,竟能生擒袁術這個叛逆!”劉協大喜:“傳令,朕要親出長安城,迎接漢壽亭侯!”

  雖然在張邈和陳宮有意無意的灌輸下,劉協對劉備多了幾分防備,但對於關羽,劉協還是很信任的。

  畢竟這是盧植臨終前舉薦的,還是有特殊意義的“漢壽亭侯”。

  張邈和陳宮對視一眼,紛紛搖頭。

  兩人並不希望劉協親自去迎接關羽,那樣會讓關羽的威望太重。

  而關羽又是劉備的義弟,是絕對不可能背叛劉備的人。

  若劉協對關羽太器重,今後想要削劉備的權就很難了。

  “陛下!”陳宮出列諫道:“漢壽亭侯雖然生擒了袁術,但以君迎臣,難免會讓臣子滋生驕縱之心。”

  “帝王需要有威儀,才能令臣子臣服。”

  劉協頓時遲疑:“若不親迎漢壽亭侯,又如何讓漢壽亭侯知曉朕的器重之心?”

  陳宮斂容道:“陛下!恕臣直言,倘若漢壽亭侯需要陛下親自迎接才會有感恩之心,豈不是很荒謬?”

  “陛下貴為天子,乃群臣之長。”

  “漢壽亭侯理當對陛下敬畏,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漢壽亭侯豈能因為陛下不親自迎接,就無感恩之心?”

  “倘若陛下這次迎接了漢壽亭侯,那下次是否還要迎接其他功臣?”

  “若不迎接,豈不是會讓忠臣義士誤以為陛下輕慢賢士?”

  陳宮說得頭頭是道,將劉協忽悠得暈頭轉向。

  良久。

  劉協采納了陳宮的諫言:“那就依尚書之言,朕只在宮門外迎接即可。”

  陳宮拱手一禮,不忘讚道:“陛下英明!”

  頓了頓。

  陳宮又道:“陛下,如今袁術被擒到長安,如何處置袁術,還需要陛下斟酌。”

  劉協不假思索地道:“這還有什麽斟酌的?對付這等叛逆之賊,殺了便是。”

  陳宮問道:“若殺袁術,是否要夷其三族?”

  劉協點頭:“自然要夷,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陳宮再問:“那袁術的舊部又該如何處置?”

  劉協略微一想,道:“袁術犯錯,禍及三族就可以了。至於袁術的舊部,可衡量其罪行大小,交給揚州刺史按律處置吧。”

  人群中,楊彪的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

  劉協這話,不僅僅是要殺了袁術三族,還要將袁術舊部一並處置了。

  楊彪的妻子是汝南袁氏人,劉協若是真的這般處置,楊彪亦會被牽連。

  陳宮掃了一眼表情各異的公卿,再次諫道:“陛下,臣以為,如此大動乾戈,會有損陛下的仁德之名。”

  “袁術雖然是偽帝賜封的九江公,但在這之前,袁術也有勤王救駕之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如今袁術既然被生擒,陛下應對以安撫為主,隻論袁術一人之罪,赦免袁術家眷及舊部之罪。”

  “如此,方能讓天下人皆知曉陛下仁德之名,也能讓袁術舊部,不會如董卓舊部一般再度反叛。”

  楊彪感激的看了一眼陳宮,出列道:“陛下,臣之妻,亦是袁氏人。臣願助陛下,收袁氏故人之心,以彰陛下仁德賢名。”

  朝中公卿,亦有不少人是袁氏的門生故吏,自然不希望劉協在這事上過於狠辣。

  大司農周忠,亦是出列,希望劉協能行仁舉,不可再讓李傕郭汜舊事重演。

  而公卿的反應,全都盡入張邈陳宮之眼。

  什麽人能拉攏,什麽人需要打壓,張邈和陳宮心中已經有了分寸。

  見眾公卿如此,本就沒有多少主見的劉協,采納了陳宮的建議,決定隻論袁術一人的罪行。

  聊得太久了,劉協也感覺疲憊,對於迎接關羽的興趣也淡了許多。

  “沒想到,袁術竟然被關羽生擒了。劉備的權勢越來越大了,他未必會聽陛下的號令。”退朝後,陳宮跟張邈私下密聊,隱隱多了擔憂。

  張邈亦是蹙眉:“我等還需要借助劉備來對抗袁紹,亦不能對劉備過分相逼。”

  “可若不限制劉備,他日權勢必然會位於你我之上。”

  “劉備又是漢室宗親,他若把持朝政,這天下誰能指責?”

  “我有意遣人去請孟德入長安,公台以為如何?”

  陳宮眼神一凜:“孟卓,曹孟德亦不是久居人下之輩,請他入長安,孟卓準備許他什麽官職?”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