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天命唯漢》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盈:祖宗之法?em……其實我至少算…
安海都護府。

 舊港。

 晨光微亮,作為大都護的申屠嘉立刻開始忙碌起來。

 現如今正是夏糧轉運的關鍵時刻,每天都會有幾十上百條滿載著稻米、小麥、大豆的貨船進港補給,然後再度向漢國遠航。

 嗯,舊港,就是後世的馬六甲海峽。

 現在的漢國本土實行的是三圃製。

 三圃製,也被稱為三區輪作製,即耕地大致被分為春耕、秋耕、休耕三部分,輪流用於春播、秋播、休耕,每一塊土地在連續耕種兩年之後,可以休耕一年。

 而在這休耕的一年中,土地其實並不會完全閑置,而是等到雜草和收割時遺漏的谷物發芽後,再將牲畜驅趕進去邊吃邊拉屎,極大程度增加土壤肥力。

 如此兼顧農牧,增加農民收入。

 嗯,這樣還有個好處。

 那就是三圃製下的糧食總體產出數量,要比那種全靠化肥提升的畝產的全年無休輪作制度產出的糧食數量少一些,再有官方宏觀調控,規定糧食最低價格,就可避免谷賤傷農的現象。

 因此,從海外販運糧食到漢國售賣才有利潤。

 畢竟殖民地人工便宜……

 嗯,這是真的。

 如今的大漢已經一隻腳邁入了工業時代,作為全球工廠,自然各地隨處可見大型工業園區,這也導致了漢人除了做農民之外,要比殖民地的人多出了一個選項。

 工人。

 種地不賺錢,不如進工廠打螺絲……

 反正大漢對農民征收的是二十稅一的田租。

 這個稅額是按照正常年景統計的平均值。

 嗯,就是除非遭災,否則無論田裡種沒有種莊稼,到了收獲季都要交稅。

 但二十稅一。

 也就是說,一畝地如果畝產兩石,即二十鬥,只需要向國家交一鬥糧食的稅賦即可。

 換算成錢的話,就是八塊。

 相比較打工的收入,這筆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了,還有另一個選擇。

 那就是把地租出去。

 這樣不僅不需要自掏腰包買糧交稅,還能從別人那裡獲得土地的租金!

 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就導致了‘一夫挾五口之家、治田百畝’這種典型的小農經濟的全面崩潰。

 所以,當舊港外的黃金航道上千帆往來的時候,遠在萬裡之遙的長安城,劉盈又在盤算著‘動搖國本’了……

 嗯,這一次,他想要乾掉的是二十等軍功爵制度。

 準確的說,是其中的授田法令。

 “爾等議一議,這‘攤丁入畝’、二度編戶齊民之策可有紕漏?”

 劉盈說完,目光炯炯。

 此刻在他面前的是奉常蕭祿、廷尉郅都、禦史中丞趙堯、衛士令蟲伍、公車司馬令陳豨,典客丞宋昌等幾個他培養出來取代功臣一代目的中生代。

 而下一代則是馮唐、魏尚、晁錯、賈誼、周亞夫……

 嗯,還有李廣……

 但迎接劉盈的是一陣面面相覷之後的滿臉懵逼。

 攤丁入畝他們好理解。

 國家已經連續免除了兩次各種人頭稅,而且國內的田租也確實很低,即便是稍微漲一點,但和永久免除人口稅相比,百姓總體來說要減負很多。

 當然了,對那些只有千兒八百畝的小農來說是這樣的。

 但對那些擁有上萬,甚至幾十萬畝的大農場主來說,每年要繳納的賦稅無疑會增加很多!

 不過這是漢初,延續的是自戰國時期的治國理念。

 削峰填谷。

 也就是打擊豪強,用他們的資產來填補國庫收入的不足。

 比如開國之時,劉邦從全國各地遷徙了大批富戶充實關中,為的就是這個。

 畢竟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豪強勾結官府偷稅漏稅的成本,要遠遠低於在天子腳下搞這樣的小動作。

 讓他們唯獨想不通的是二度編戶齊民。

 因此,趙堯問道:“陛下,可否為臣再說一遍?”

 劉盈解釋道:“簡單來說,就是廢除從前的民籍、士伍籍、工匠籍、商賈籍這些將不同百姓編為不同戶籍,然後規定他們只能從事某些特定職業的窠臼。”

 “比如士伍籍。”

 “國家的戍卒主要由這些人承擔,諸如民籍、商賈籍等戶籍的人,只有在特定時候才會被強征入伍。”

 “這很不合理!”

 “怎麽就不合理了?”

 門外,響起劉邦那很是特殊的嗓音。

 緊接著,他大步走了進來,將彎腰行禮的劉盈擠到一邊,自己坐在劉盈的位置上。

 門口站著的幾個小黃門侍者滿臉惶恐,汗流雨下,一副要哭出來的樣子。

 畢竟劉邦是太上皇,他們怎麽可能攔得住?

 劉盈有些無奈。

 今日是他有些失算了,如果不是他把中行説派出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則那老頭在外面偷聽的時候就會被發現。

 於是,劉盈撓撓頭,挨著劉邦坐下。

 “當然不合理了!”

 “怎麽就不合理了?”

 人類的本質果然是複讀機……劉盈做出一副很認真的樣子:

 “因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啊!”

 “大漢非一家一姓之大漢,乃天下人之大漢。”

 “商賈,自然也應當有主動選擇為國家流血犧牲的權利,而不是被強行征召入伍!”

 劉邦眯了眯眼睛,輕輕頷首:“算你說得有理!那然後呢?重新編戶齊民,要不要重新授予田爵?”

 “不。”劉盈搖頭:“這就是改製的重點了。”

 劉邦側目:“不授田爵,如何讓人家去服更役?”

 更役,就是兵役。

 劉盈笑著回答:

 “方才說過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故此,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就是每一個國民應該有的義務和權利!”

 “所以在新制度下,年十八以上青年,將會強製入伍參軍,義務兵服役三年,退伍後給予一定數額金錢作為獎勵和補貼,然後轉入預備役,每年由所在地縣尉組織秋季演兵。”

 劉邦暗暗點頭。

 新制度和舊制度沒什麽區別。

 無非就是將從前那些在和平年間不需要參軍入伍的人也納入了所謂的‘義務兵’之列……

 他旋即再度問道:“那麽,立功受爵呢?”

 劉盈攤攤手:“該怎樣還怎樣咯?稱呼也不變!從前是什麽稱呼,現在還是什麽稱呼!”

 畢竟二十等軍功爵制度從誕生之後,就被加了數不清的補丁,屎山代碼不說,職務和爵位也已經沒有太大關系了。

 比如第三級爵位‘簪嫋’。

 按照最初的設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是軍隊中的騎兵。

 因為簪嫋的本意就是馬身上的組代,所以這個爵位也叫做‘走馬’,意思是要自備馬匹上戰場。

 第四級為‘不更’,平日免除更役,在戰時征召入伍後要負責駕駛戰車,位於車右,而在‘不更’的左邊是‘大夫’,故此被稱為車左,是搏殺主力,以及跟隨戰車作戰的步卒和騎兵的指揮官。

 但自戰國末年,騎兵基本徹底淘汰戰車,故此職爵早就分離了。

 這是底層,而上層的各種‘庶長’也是如此。

 所以,劉盈自然也就懶省事了。

 劉邦再度問道:“那田宅呢?”

 趙堯、宋昌等人也緊緊盯著劉盈。

 這也是他們想要知道的內容。

 劉盈搖頭:“沒了。嗯,準確的說沒有田,只有宅。”

 劉邦滿臉驚詫。

 就連往日裡自詡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郅都也是如此。

 劉盈補充道:“新制度下,田畝和宅地不再屬於國家,允許私人買賣,誰買的就是誰的,尤其是宅院,官府只是每年收取一定數額的租稅用於修建道路橋梁等基建、補貼亭卒維持治安……”

 “因此,戰爭中立功之人,獎勵的也不再是田地,而是金錢和榮譽,以及退役之後可以憑借相應爵位任職為官。”

 “任職為官?”劉邦越發驚詫:“哪有那麽多官位?”

 “有啊。”

 劉盈很是鄭重的說道:“爹你也是知道的,普通士兵第四級‘不更’就到頭了,想要越過民爵這一階層,只怕難於上青天!”

 劉邦點頭。

 趙堯、陳豨、宋昌等在軍隊廝混過的人也滿臉慶幸,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做太子的狗,真不錯啊!

 “也因此,這些退役的軍吏大可以充作裡正、亭長、遊徼之類的底層鬥食小吏。”

 劉盈笑呵呵說道:

 “漢律十裡一亭,十亭一鄉。”

 “總人口兩千萬時的鬥食小吏數量,和總人口兩億、二十億的小吏數量自然不是同一規模!”

 “因此,多的是崗位安置退役的軍吏。”

 “至於那些更高爵位的軍官……”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軍隊自然也不例外。”

 “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離不開那些身經百戰的軍官,因此他們的服役期會延長到四十歲之後,這基本上就退休了……”

 劉邦摸著胡須一言不發。

 從前的漢國,官府的政令最多到鄉,也就是後世的縣一級,即鄉嗇夫是由朝廷任免,這已經是漢國能做到的極限了。

 但如果按照劉盈所說的新制度。

 漢國的掌控層級,將達到史無前例的‘裡’,也就是村一級!

 只是,這種改製要比重建一個王朝更加費力!

 且未必討好!

 劉邦拍了拍劉盈肩膀:“你若想做就去做吧!只是有為難之時,記得找我商量商量……”

 劉盈莫名有些感動。

 畢竟他這算是在改變‘祖宗’之法,是離經叛道之舉,基本上算是推倒重來了……

 但劉邦居然能接受!

 劉盈點頭:“知道了。”

 “不過爹啊,治大國如烹小鮮,新制度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才正式執行,所以可能遇到的阻力不會太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