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刀跟著魏叔玉多日,未曾見他出過手,凡遇到危險,都是他出刀解決。
哪怕與面具人初次相會那次,以及信安樓遇襲,都不曾展露過任何功夫。
而這個問題,則是魏叔玉與面具人交鋒以來,鋪墊許久之下的第一次手。
要麽不問,要問,就要摸清對手底牌。
只要了解面具人具體動向,朝廷就能拿出相應的解決之策,自此大漢自然能夠解除危局。
若是對方不肯直言相告,這隻隱藏在背後看不見的大手,依然沉沒於黑暗中,在隱秘地帶操縱著所有的一切,而大漢則只能被動應對。
直至對方所有策略連成一線,屆時有可能發展成為即使想要面對,可能也無力回天的局面。
而這一切,關鍵在於魏叔玉出這一手,對方接還是不接。
面具人古井無波盯著魏叔玉,最後還想從他身上看出點什麽來,只可惜此人雖然年輕,卻將所有的一切都藏於城府之中,沒有露出任何破綻。
從對方的表現上來看,他有六成把握對方所說的是真話,可還有四成,完全拿捏不準。
尤其是他身後之人,時而露出肅殺之色,有時甚至會對自己的主人動殺意。
要說當中沒有貓膩,面具人亦不信。
既然對方已經攤牌,兩人再無拉扯試探可能,要麽豪賭一把,拿下這位嶺南道的盟友,為十八皇子的大計增加一支義軍,要麽直接放棄,無論對方是否炸荊江大堤,都與他沒有任何關系。
至於最後打敗大漢誰當皇帝,當然是各憑本事。
眼見面具人眼神閃爍不斷,魏叔玉決定再給他加重壓力,逼迫他做出最後的選擇。
“原來閣下也是膽小怕事之人,我等不過炸掉區區荊江大堤而已,閣下便已然不敢接手,看來閣下與我並非同道中人,爾等小道,承不住吾等大業,既然如此,對不起了。”
魏叔玉神色猛然變得冰冷:“殺了他們!”
聽到號令,三眼刀赫然出手,寒刀月影疾馳而出,一刀斬向面具人的面門。
面具人本來以為兩人好聚好散,沒想到對方一言不合就動手,十分意外之下,一邊抵擋著三眼刀一邊解釋:“魏公子且慢,就算今日未能合作,你我以後仍有合作可能,沒必要現在就下殺手。”
“以後?”魏叔玉冷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已知道我的消息,卻沒有對等消息或承諾給我,以後這就是我在你手中的把柄,若是起事不成,我將淪為你的棋子,再者說,你如此猶豫,誰敢保證你不是因膽小怕事而退縮?”
“若是你照貓畫虎,用我昨日對付你的方法來對付我,上大理寺告我罪狀,嶺南道大業怕是要胎死腹中,我魏叔玉絕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面具人邊躲閃著三眼刀的進攻邊震撼無比,此人心機計略,皆不在自己之下,恐怕只有自己見過的那位才能壓住此人。
若再不拿出有分量的底牌,對方說不定真的會將自己斬殺在此地。
“夠了,停手!”面具人強攻三眼刀將之彈開之後,連退數步猛然大喝。
魏叔玉示意三眼刀停下。
“我隻給你五息時間,若講不出什麽對等的計劃,你很難離開這裡。”
面具人不知道他為什麽會這麽有底氣,不過他絲毫不懷疑對方話語的真實性,從剛才他落座那刻起,自己就落於下風,步步皆在對方掌控之內。
“我說,我說,我乃掌控一方密報的情報機構,天機閣閣主,受十八皇子所托,於各地聯系叛軍起事,如今已經聯絡六路大軍,隻待黃河水患起時,便以天譴之名高舉反旗,既然嶺南道有意造反,亦能與我們一同進軍,拿下長安之後再各憑本事。”
達到目的魏叔玉面色由冰冷轉成笑意,他大方地走向面具人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我就說閣下乃是成大事之人,果然有謀大事,既然如此,那我嶺南道願與諸位一同起事,共同攻破長安。”
“就是不知閣下所言,是哪六路?”
魏叔玉追問道。
面具人卻不願再多透露半分:“我今日說得已經夠多了,若魏家真能炸掉荊江大堤,六部大軍現時嶺南道自會知道,別的無可奉告。”
“好,”魏叔玉面露喜色:“那便以我炸荊江堤為信,大家共同舉兵!既然天機閣為閣下所有,具體情報還請共享,不知我該如何聯系閣下?”
“好說,這是天機閣在嶺南道的聯絡方式,若是想與我聯系,可在市集刻下蓮花符號,我若看見自會去找你,屆時魏公子可不要藏得太深才是。”
“那就這麽說定了。”魏叔玉不再逗留,帶著三眼刀速速離去。
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震撼,他必須要馬上報給陛下,只是面具人早已派人盯緊了信安樓,若是真的傳信馬上就會引起對方懷疑。
為此,魏叔玉特意故技重施,引來錦衣衛。
羅武親自率軍將信安樓重重包圍,魏叔玉與三眼刀趁亂逃脫之時, 暗中將信息親手交到羅武手上,確定對方收到後,才迅速離去。
羅武接過信件馬不停蹄奔向太極宮,第一時間向秦懷道匯報此事。
看著魏叔玉送來的信件,秦懷道並無驚訝,他在江南就連續遭遇三股叛軍,對方能集結六路大軍,根本不足為奇。
下令土地國有製以及平等令之時,他就想到過會有這麽一天,那些貴族與當地門閥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更不會願意將到手的財富和權力拱手讓出,為了保證自己的特權能世世代代流傳,他們定會不惜一戰。
此一役,為大漢立國以來最為關鍵之役。
若敗,世家門閥繼續作威作福,受祖上之蔭享人上之福,若勝,秦懷道想要推行的大世就能真正到來。
“朕收到了,朕替天下百姓向魏叔玉道謝,還有,請羅將軍派人將國事部五臣請到甘露殿,朕有大事相商。”
“諾。”羅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