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霸王!》第三十六章龐統加入,荊州人才歸之者0余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皆待賢人而成名。

 孫策打下荊襄,最重要的收獲,自然是這楚國之地所有的人材。

 劉表一介儒人,雖然不習兵事,但在文教方面的確是教化儼然。

 他此前在荊州期間,建立學官,博求儒士,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劉表皆安尉賑贍,給其資全。又使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廣求遺書,延朋徒焉,於是負書荷器,自遠而至者,三百有余人,使得古典畢集,充於州閭。士人如雲,文教大興。

 所以當世荊州學校的規模和制度皆遠遠逸出郡國學術范疇,完全可以說是洛陽太學的南遷。

 而在荊州境內,也是真的有大量的漢末頂級士人和學者,比如王儁、司馬徽、龐德公、劉巴、鄧羲、石韜、孟建、杜襲等人。

 這些人無一不是名動天下,且學術教化非常卓越的人傑。

 如果僅是這麽講,可能很難有個確切的印象。

 以王儁的履歷為例,其人外靜而內明,不應州郡、三府之命。公車征,不到,避地居於武陵。歸之者一百余家,弟子數百人。

 而司馬徽更是荊州有名的教育家,博學多識,精通奇門、經學,荊州南陽人劉廙、襄陽人向朗都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龐統、尹默、李仁等都曾向司馬徽討教學問。

 如今在州郡出任將校長吏者很多人都是這些大儒學者的學生弟子。

 孫策入主江陵之後,亦乏行文,紛紛征辟這些學者。

 但如司馬徽、龐德公一類,皆力辭不受。

 孫策更親往司馬徽田舍之中拜訪,力請司馬徽出山。

 司馬徽與其妻子躬耕於壟上,孫策指田壟而問之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後世何以遺子孫乎?”

 司馬徽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

 於是孫策知難以請出司馬徽,而拜請其在荊州廣傳文教,收授弟子,親自令南郡太守李嚴出稅賦,為司馬徽修建學宮,

選戰爭中將士遺孤三百人送往學宮進學。

 司馬徽見孫策果真如此重其學識,不憚其才能及聲名,乃向孫策舉薦荊襄賢士龐統、潘濬等人。

 而另一位名士王儁也被孫策所重,孫策派人到武陵親自將其接到漢壽縣,以避荊蠻之亂,又贈其紙張八百石,助其設學館,傳其學問。

 遂為孫策揚名曰:“孫郎,天下之雄也,必能興霸道,繼桓、文之功者。今江表有熊羆之士,步騎十萬,奉辭伐罪,天下指麾可定,必綏寧海內,使萬邦歸德。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之才者,宜與其共平之。”

 有司馬徽和王儁兩人的推舉揚名,荊襄士人,投奔孫策麾下者逾千人之數!

 除李嚴這種有功之士直接擔任南郡太守之外,還有劉先擔任零陵太守、桓階擔任桂陽太守、劉巴擔任江夏太守。

 此外還有魏延、向朗、文聘等出任中郎將。

 龐統、蒯越、傅巽、王粲、杜襲、和洽等人出仕州郡。

 甚至荊襄大族蔡氏也派人在孫策麾下效力,是蔡瑁的族兄蔡琰。

 這個蔡琰不是那個千古美女蔡文姬,而是襄陽大族蔡氏的嫡系族人,字文珪。他還有個兄弟蔡瓚,字茂珪。跟蔡瑁都是同一輩人。

 孫策跟劉表、黃祖有仇,但跟荊襄這兩個大族蔡氏、黃氏可並沒什麽仇怨。

 蔡瑁、黃祖雖死,但兩族都接受了現實,派出子弟在孫策新的統治下出仕效力。

 而孫策打下荊襄的另一個好處是,不僅僅有大量荊襄名士為他效力,像關西、汝南、潁川一帶流落南下的士人,例如石韜、孟建、趙戩、裴潛甚至司馬懿的族兄司馬芝都被孫策所錄用。

 不過這些人裡面,孫策最重視的還是龐統,除了他年紀輕輕之時便被司馬徽評價為南州士之冠冕以外,歷史上吳龐統錯失成蜀龐統亦的確是一大遺憾。

 更關鍵的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名聲也著實不是浪得虛名。

 江東能臣顧雍之子顧邵曾經跟龐統談論,問:“卿以知人而聞名,則吾與卿孰愈?”

 龐統毫不客氣的回答:“論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然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而論王霸之策正是孫策如今所最需要的。

 所以孫策入主江陵之後,還未平定整個荊南,就親自召見了龐統,與其問策。

 龐統很醜的說法,那是演義杜撰的,孫策見到龐統之後,發現他不僅不醜,看起來還很樸實,或者更確切的說,憨厚淳樸看起來不太聰明的樣子。

 孫策詫之,不明白司馬徽究竟是發現了他的什麽才能,才能將他譽為南州士人之冠。

 不過孫策深深明白什麽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所以還是很鄭重的說道:“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擁江表之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龐統立即拱手,語氣清雅,不徐不緩:“臣以負薪之資,拔於田畝之中,奉職府台,參與機要。將軍神武天資,以臣可責以鷹犬之功,諮臣以方略,臣不敢憚畏權諱,避禍求福。”

 “以臣之見,如今將軍興霸王之業,荊揚始一,疆域初定,民人失所,加以饑饉,今日荊州雖名曰粗定,實難安之。況尚有長沙宿賊。其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界未綏,依作寇盜,專為亡叛逋逃之藪。”

 “以臣之見,當今之急者當宜明綱紀,定人心。”

 孫策聞言,若有所思,問道:“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龐統點頭,說道:“如今荊州初附,人心不穩,民不知所安。蓋因漢道凌遲,綱馳網絕已久。我聞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

 “將軍欲興荊揚霸業,必以振綱肅紀為第一義,而後治化丕臻、遐邇悅服也。”

 孫策不禁為之點頭。

 漢末以來,最大的問題是什麽?

 是諸侯爭霸?還是民生饑饉?亦或是暴亂屠殺?

 都不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天下失其綱紀,諸侯百姓皆動亂不安。

 以前天下都安安分分,以劉氏為天下之主,以大漢為國家之本。

 但現在天子失其權威,國家失其法度,天下失其綱常。

 既然兵強馬壯者即可割據為王,即可舉兵作亂,那誰不想作威作福?

 以往依靠律法、綱紀能解決的問題,現在直接就舉兵而起,既報私怨,又謀功利。

 很顯然,荊州、揚州現在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各地守相、縣君長吏、豪強酋虜皆以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所以觀釁而動,一有良機便起兵作亂,使天下動蕩不安。

 而龐統建議孫策現在做的便是,立綱陳紀,以示天下江南之已定。

 若江南之民皆看清如今形勢,自今日起,往後一兩百年,江南皆孫氏天下。

 這些豪強、郡守們就不敢再隨意興兵作亂了。

 畢竟如果無法推翻孫氏統治,那貿然作亂,就會面臨數萬大軍的圍剿。

 在生死面前,他們自然會格外慎重。

 而能夠安定一方,使綱紀立於疆土的諸侯,那自然是不同於那些豎夫崛起,朝生暮死的割據諸侯。

 不要看不起這一點,或者以為這一點很容易達成。

 天下那麽多英雄豪傑,分散於各處郡縣,之所以未出仕者,就是因為很難找到這種能夠振綱肅紀的諸侯!

 絕大部分都是割據一方,趁亂劫掠的亂世諸侯,其業必不長久。

 就如呂布所感言,關東之地,縣縣稱王,郡郡做帝。

 然而這些亂世草頭王,勢業必終將無成,他們也不懂得什麽綱常民心,更無雄才偉略。

 包括汝南的豪強李通、泰山的豪強臧霸、西涼的諸侯馬超、甚至曾經割據一方的呂布,這些人哪怕兵勢昌盛一時,也注定會衰落敗亡。或敗於部將反叛刺殺,或敗於糧草斷絕瓦解。

 這也是為什麽天下的許多英豪,明明比一些英雄、君主擁有更龐大的部隊,更豐裕的府庫,卻也傾獻家訾,率部而投到某位英雄的麾下。

 甚至傳其如朱元璋,隻帶了二十四個人,就能先招降張家堡三千民兵,又招降秦把頭八百余人,然後在定遠,數萬元軍投降,朱元璋輕而易舉的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從而開始了亂世爭鋒之旅。

 歷數諸夏歷史上,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等開國之君無不是如此,引得天下豪傑紛紛投效。

 當然如今天下的曹操、孫策、劉備都是這般英雄,在劉備身上的表現可能還不明顯。

 但在曹操、孫策身上,真的是顯露無疑,他們倆人不論部隊開赴到什麽地方,都可能遇到當地的豪傑、名士率部投附,從之助戰。

 這便是因為這些豪強很清楚,自己沒有英雄之才,不足以終成大勢,必須托付於某位英雄的羽翼之下。

 而孫策和曹操,都展現出了這種能安天下的雄才大略。

 不要看曹操動不動屠殺,仿佛是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但他跟董卓有極其不同的一點,那就是曹操一直在用儒皮法骨的法家思想在治理地方。

 在他已經安定下來的郡縣裡,他絕不允許任何劫掠!甚至傷及百姓財富都不行。

 割發代首的故事是真的存在的。當時常出軍平叛,行經麥中,於是曹操下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

 騎士們經過麥田皆下馬,扶麥以相持,當時曹操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

 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

 曹操卻說:“製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因援劍割發以置地。

 就這種維護律法綱紀、法度威嚴的做法,就合該他曹操稱雄於天下。

 於是對龐統的建議,孫策非常鄭重的回道:“蓋國之有綱紀,猶行者之有舟車。行無舟車,則水陸不通。國無綱紀,則政教不達。孤將諭令為出治之綱,而令行禁止、慎始要終。使良將名臣督師三萬以鎮荊州,同時令長吏立綱陳紀,告諭百姓。”

 使良將名臣駐軍三萬在荊州,是為了武力震懾這裡的所有強宗驍帥們,使其不敢妄自發起叛亂。

 只要荊州沒有動亂不安,逐漸穩定下來,人心將逐漸平複。

 然後地方長官再重申法律,陳述綱紀,使百姓從之如流,則荊州將日漸安定。或許有野心勃勃者依舊會掀起叛亂,但在人心思安的大勢下,絕對難以掀起什麽波瀾。

 龐統繼續說道:“至於收拾民心,莫過於輕徭減賦,務俾人沾實惠,靡托空言,則有土有財,足食足兵,將航海梯山無非公家府藏。世安在身為人主,富有江南,何患財用不足哉?願將軍即日告諭百姓,大沐恩澤,此臣之所願也。”

 孫策露出笑容,龐統最後之言,就非常符合他淳樸的氣質了。

 他沒有說任何假大空的道義之類的,但直切孫策內心之所想。

 要贏得民心, 不能說什麽無用之話,最重要的一定是輕徭減賦,休養生息,發展生產,讓百姓民眾得到切切實實的實惠!

 果然不愧是善長於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的鳳雛啊!

 得此奇才,焉能不安定天下?

 孫策立即起身,鄭重的對龐統說道:“卿經學思謀,實乃荊楚之冠也。以君才學,非可禁錮百裡之地,宜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願舉卿為荊州別駕,以施行此立綱陳紀之策,安定人心,鎮撫荊州!”

 至於荊州牧是何人,這顯然不是現在孫策的地位可以任命的。

 孫策自己才隻領揚州牧,所以不可能再任命一位荊州牧,他龐統就跟虞翻一樣,都是代孫策治理一州的大寶貝。

 別駕從事本就周流宣化於萬裡,其任居刺史之半。

 孫策這個領荊州牧、揚州牧的將軍不過問具體的政務,兩人的這個別駕從事可要說是政務方面就全擔州牧之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