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內,劉表已經惶惑,不知所為。
他並非沒有謀畫,在幾日前,他就欲潰圍而出,北走襄陽,然後詣雒陽歸朝,登天子之堂,繼續任三公之位。
此前天下未定,他不願入朝。如今海內漸平,天下形勢已然清晰明了,江表之地盡歸江東亦是大勢所趨。
這荊州他是一天也不想再待下去了。現在他仿佛忽然就認清了自己司空的地位,就應該在雒陽朝堂之上。哪有司空不在朝堂理政,而出鎮外藩的?
所以突圍而走,入雒陽就成了他心中的執念。
畢竟當今天下,爭雄失敗的諸侯就投奔天子,已然成了天下之常。
不論是河東太守王邑、揚武將軍劉繇還是徐州牧劉備!
這些人都在天子朝廷中擔任了公卿之職,尤其是最近才到雒陽的左將軍劉備,可謂深得天子器重。
朝廷以其為名將,故命其擔任右車騎將軍。
右車騎將軍這是大漢擎天之柱,名將朱儁曾經擔任過的職位。
而對劉備的任用,朝廷也與朱儁相似。
由於對關中諸將的討伐失敗,朝廷迅速認清了現實,改以侍中鍾繇持節都督關中,招撫關中諸將。又派涼州牧韋端親自去冊封諸將官職。
馬騰、韓遂等人先後被封為征西將軍、鎮西將軍,允許其開府置官屬,征召府吏。
就連粱興、楊秋、馬玩等將領亦各自被封安狄將軍、安羌將軍等。
關中諸將紛紛上表以示臣服,甚至放回了數千此前所虜朝廷王師,並進獻戰馬數百匹,以供奉天子。
關中稍平之後,朝廷開始認真的梳理近畿形勢。
乃派右車騎將軍劉備率軍數千征三河之地,徹底平定進犯河東、河內的白波軍、黑山軍。
當年朱儁在剿平黃巾之亂後,增邑五千戶,便轉任河內太守,僅率家兵部曲,便擊退了張燕侵犯。
朝廷對劉備予以厚望,而劉備亦的確是打出了震驚河朔的戰績。
其與關羽等將步騎五千,擊張燕別營,從孟津東北而起至溫縣、野王二縣,至太行山下,逆擊數百裡,焚燒保聚三十余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賊將郭賢、李目等二十余人。
一時之間,劉備用兵之能,甚至讓天下諸侯都紛紛側目。
這明顯不是劉備會用的戰術。劉備雖然統帥萬人以下規模的部隊,勇猛無敵,與呂布相似,皆是邊疆猛將的所向無前。
可他絕對打不出這種來如天墜,去如雷逝,轉戰百裡,掩敵之潰,無所不破的戰績。
甚至就算是讓孫策、曹操、袁紹來打這一仗,可能都沒有這般的驚才絕豔。
所以天下諸侯都紛紛猜測,劉備是不是有了謀主?有人在手把手的教他怎麽打仗。
他的消息傳到荊襄,孫策懷疑是不是法正回歸了關中,還是荀攸在朝廷裡面幫他運籌帷幄?
這兩個人都是兵謀之士,善戰場指揮,謀略規劃。
劉備要是得到他倆相助,打不了大型戰事的缺點就被彌補了。
隻用了短短幾個月,劉備就掃平了河東、河內之地。
於是三河之地盡歸朝廷掌控,三河五校正在重建。
尤其是河東的鹽池,使得朝廷的稅賦、府庫皆為之大增。
雖然三河騎士因為這三郡殘破而難以複現了。但三河地區的難民卻為天子提供了大量的兵員。
天子以鹽池之利,招募安撫難民,征三河士兵三千余人,加上北軍五校亦有三千余人。
如今天子手中已然再次有上萬人的部隊,分別掌控在劉備、董承以及執金吾伏完等數人手中。
而司徒趙溫、太尉楊彪則分別輔國督軍。
如今朝廷中樞就差他這個三公之一的司空去掌水利建設、土木之事,然後成美堯之功了。
所以見劉備在朝廷混的風生水起,劉表可謂歸心似箭,一天都不想在荊州多待了。
他常與親信言,如今朝廷所缺者唯司空也。我當歸朝,以成朝廷之美。荊州紛爭之所,勿眷留也。
可問題在於,他將潰圍而出的謀劃謀於諸將,城內諸將皆不答也!
當時諸將的沉默,簡直轟然震耳!
於是劉表瞬間知曉,自己已失人望。
將士們的沉默,是理所當然的。到了如今這窮途末路的地步,再沒人願為窮兵黷武的劉表效死。
在城中,他們還能得一夕安寢。可要是護送劉表突圍,先不說是否能突破重重溝塹,就算突出江陵,又怎麽擋得住強盛得江東鐵騎得追殺?
就算僥幸逃過了追殺,又如何突破漢江上的江東水軍封鎖?
如果劉表沒有這般窮兵黷武,或者寬容的人,將士們還願意為他拚死而戰。
可這幾年,劉表先後經歷了大小數戰,又面臨荊南之叛,他為了穩住統治,大索荊襄,窮民之力,以滿私欲。
使得家家有縞素之傷,戶戶有絕戶之慘。
要不是因為早年劉表還算寬厚,對荊州有恩。將士們懷恩義之心,早就砍下他的腦袋,同樣發起兵變了。
現在江陵已成孤城一座,外無必救之師,則內無必守之城。將士們都清楚,這座城已經守不下去了,都在期望他劉表能夠獻城出降呢,哪願意再白白送死?
可是獻城而降,對劉表而言,又談何容易?
他一旦出降,必死無疑啊!
畢竟他與孫策可是有殺父之仇,此仇不共戴天。
若是殺子之仇,孫策為了天下大業,還可能寬容饒恕他。
可殺父之仇不報,孫策如何面對天下英雄豪傑物議。
這也是為什麽城中文武既不選擇突圍,又不勸他投降。
城內之人,勸劉表出降,那就是勸故主去死啊!
而江東使者亦不可能來勸劉表,保其不死。
好在荀諶是河北使者,沒有這兩方面的憂慮,由他勸降最合適不過。
江陵郡府之內,劉表見到荀諶就徹底的面色土灰,神情晦暗下去。
他見到河北使節,就像劉璋在成都見到了馬超助劉備攻城,便知自己大勢已去。
在荀諶見禮之後,劉表神情枯敗黯然的問道:“袁將軍已棄我舊約,與江東為盟?”
荀諶拱手,說道:“今豪傑並爭,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得人。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一所從。”
“然將軍擁十萬之眾,卻內不能平荊州,外不能從雄傑,以至於兵弱敵強,歲歲興軍,諸將厭患,去留自在。將軍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
“又侵虐百姓,強賦於民,百姓怨叛,山賊並出,攻州突郡。使將軍欲流離喪亡尚不可得。”
“以我之見,非我等棄約也,而是將軍已失天下之望。”
“而征南將軍、領揚州牧吳侯,神武天資,章明王綱,威加萬裡,江東境內,大小承風,綏邊撫裔,實有其人。盡有江淮,乃天命之所歸。”
“為將軍計,宜及時而降,勿為子孫遺禍也。”
劉表帶著最後一絲希望,問道:“我若乞降,可得安否?”
荀諶默然,於是劉表遂知亡命乃是定局。
但荀諶沉默了片刻之後,說道:“吳侯已然許諾,君可得諸侯之禮。”
諸侯之禮,當然不是對他有活著的諸侯禮遇。
而是他可以以諸侯之禮下葬,孫策許他全屍,也不會對他梟首。
孫策這一點還是很恩怨分明的。
孫堅在戰場上戰死,乃是將帥宿命之所歸。如今在戰場上,自己子為父報仇,也算大仇得報。
但劉表當初獲得了孫堅屍體,也沒有凌辱,而是送還給了桓階,讓其帶回江東安置。
這一點,孫策還是要還給他劉表的。
所以許他以全屍,給他諸侯的禮遇。
他可以選擇自己體面,吞金而亡。也可以選擇江東幫他體面,賜他三尺白綾。
隨後劉表又問道:“我降之後,妻子可能得安?”
荀諶鄭重得保證道:“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將軍無疑也。汝妻子,孫將軍養之。若汝不信,亦可由我接到河北,由袁將軍養之。”
劉表涕淚長歎:“吾其死,命也!”
於是次日,劉表乃率其將吏出城,詣江東軍門請降。
江陵城內上萬守軍,皆解甲而降。
孫策令蔣欽及嚴畯入城,收其府庫,頒賜將士。
而作為荊州長期以來的州治,城中府庫十分豐裕!
城中除了有精兵萬余,谷尚可支一年!
此外還有金銀兩萬余斤,綾羅絹綺等五十余萬。
器械甲杖數以萬計。
孫策記得袁譚和袁尚反思官渡之敗,便曾反思:“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
所以孫策取出府庫中的鐵甲盆領鎧千副,贈給了荀諶,以謝其為江東勸降江陵之功。
江陵既降,襄陽守軍亦在將領向朗、王凱等人率領下開城投降。
於是整個南郡盡為孫策所平,劉表自縊於江陵,孫策下令以諸侯之禮葬之,然後表其子劉琦為昭義中郎將,領武陵太守。但不之郡,以市尉司都尉何夔改任武陵郡丞,行太守事。
何夔此前一直掌管江東的市尉司,負責整個江東商業稅的征收。
步騭擔任三司使之後,市尉司便被歸入了三司的掌控。
讓何夔這位名臣隻擔任有司曹官,有些浪費了。
這可是一位能文能武,性高潔不屈的理政良臣啊。
歷史上他出仕曹魏,曹操個性殘暴,掾屬辦理公務,常常受杖刑;何夔經常帶著毒藥,決心寧死也不受侮辱,因此終究沒有遭受杖刑。所以被外遷長廣太守。
此郡濱山海,當時黃巾未平,豪傑多背叛,加上袁譚又授予其官職,引其作亂,使得豪強皆叛。
長廣縣人管承,徒眾三千餘家,聚為寇害。郡中欲舉兵攻之。何夔曰:“今兵迫之急,彼恐夷滅,必並力戰。攻之既未易拔,雖勝,必傷吏民,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煩兵而定。”乃遣郡丞黃珍往,為陳成敗,承等皆請服,遂郊迎奉牛酒,詣郡。
又有矣平賊從錢,眾亦數千,何夔率郡兵與張遼共討定之。東牟人王營,眾三千餘家,脅昌陽縣為亂。何夔遣吏王欽等,授以計略,使離散之。旬月皆平定。
顯然這是一位對平定地方叛亂頗有見解的能臣,而且允文允武,運用一心,能因地製宜,施以良計。
旬月之間就平定大量叛亂,再合適不過武陵這裡的形勢了。
隨著劉表敗亡,劉磐覆滅,武陵亦將傳檄而定。
這裡是最後一處沒有叛變劉表的郡國,孫策特意以劉表之子劉琦為武陵太守,就是安定當地人心。
郡縣長吏和豪強既服,剩下的就是如何平定趁亂而起的武陵蠻了。
而何夔的能力在這裡正是用武之地。
武陵郡人口巔峰之時也不過二十五萬,這二十五萬還是包括部分武陵蠻的數字。
武陵蠻的人口和戰力都是無法與山越相比的。
歷史上黃蓋曾經擔任武陵太守,當時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郡兵才數百人,黃蓋遂因開城門。武陵蠻以為郡兵不敵,便直入城中。賊半入,黃蓋乃擊之,斬首數百,余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
黃蓋一介武人都能如此輕易的平定武陵蠻, www.uukanshu.net 便可知武陵蠻的威脅著實不大。
何夔只要到郡上繳撫並用,必將旬月而平。
孫策本來是想用馬良去安撫武陵蠻的,不過拿下襄陽之後,他查了一下戶籍才知曉,這位馬良如今還是個十幾歲的孩童,正在騎竹馬打仗呢,他那個千古聞名的弟弟馬謖,如今更是只有九歲。
倒是賞識馬謖的諸葛亮,如今早已在江東學習多年,待明年就要加冠了。
而孫策所賞識的另一位大都督陸遜,如今也已經十七,隻比諸葛亮小兩歲。
呂蒙十七歲早就操刀上陣砍人了,霍去病十七歲也已經驃揚大漠,征戰千裡。
要不是陸遜是世家子弟,孫策也想把他征入軍中歷練一番。
而僅看這些千古奇才,就知道孫策如今打下江表、盡得荊襄,收獲多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