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
時近辰時。
旭日漸東升,朝霞映滿空。
皇宮腹地太極宮太極殿內。
正德帝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
面無表情地望著下方手持笏板自文官隊列中大步而出的戶部左侍郎王祖明。
與此同時。
原本略顯嘈雜的太極殿亦因戶部左侍郎王祖明的突然出列而再度重歸寂靜。
數息後。
原詹事府少詹事、現戶部左侍郎的王祖明手持笏板面不改色地迎著滿堂目光大步行至上首禦案五步外。
隨即雙手高高舉起手中笏板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禮。
“啟稟陛下。”
“臣有異議。”
見禮過後王祖明緩緩直起身來,隨即不徐不疾地開口說道。
“哦?”
“王愛卿有何異議?”
正德帝面無表情地緩緩開口問道。
“回陛下問。”
“陳侍郎方才言欲解白蓮教禍亂之害。”
“當先解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極有可能爆發的黃河水患之危。”
“若是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極有可能爆發的黃河水患之危一日不除。”
“即使朝廷出兵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徹底剿滅白蓮教自汝南郡境內聚攏起來的數十萬叛軍。”
“亦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之舉。”
“用不了多久白蓮教便可再度借助黃河水患之危。”
“再度自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死灰複燃。”
“對於陳侍郎此等見解。”
“臣著實是不敢苟同絲毫。”
戶部左侍郎王祖明面帶些許不屑之色地緩緩朗聲而道。
話音落罷。
戶部左侍郎王祖明微微側首看了一眼面無表情地立身於其身側不遠處的工部右侍郎陳忠澤。
隨即再度面朝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禮。
“而陳侍郎隨後所言朝廷當務之急應當先行安撫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百姓。”
“並酌情詔安白蓮教自汝南郡境內聚攏起來的數十萬叛軍。”
“還請陛下恕臣直言。”
“臣以為陳侍郎此言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過去百余年間白蓮教禍亂一地之事又何止數十上百次之多?”
“過去百余年間朝廷又何嘗不曾詔安過白蓮教賊子?”
“然而面對朝廷詔安時。”
“白蓮教賊子哪次不是陽奉陰違?”
“白蓮教賊子哪次不是反覆無常?”
“且過去百余年間白蓮教賊子所掀起的數十上百次叛亂!”
“又有哪一次不是因朝廷發兵全面圍剿方才得以徹底平息?!”
“而陳侍郎隨後所言當效仿燕王殿下於關中賑災時所施行的以工代賑之法。”
“征調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百姓行全力清理黃河水道並加固黃河堤壩之舉。”
“以及只要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極有可能爆發的黃河水患之危得以根除。”
“屆時白蓮教自汝南郡境內聚攏起來的數十萬叛軍必然將會因此而不攻自破。”
“對於陳侍郎此等無異於癡人說夢異想天開般的無稽之談!”
“臣著實是不敢苟同哪怕一絲一毫!”
“燕王殿下自關中賑災時所施行的以工代賑之法自古便已有之。
” “然而!”
“千百年來除我朝燕王殿下外!”
“又有幾人得以成功地施行過以工代賑之法?!”
“姑且不提以工代賑之法如何難以成功施行!!”
“單說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現如今的處境!”
“現如今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的名門望族、鄉紳商賈大多皆已舉家外遷。”
“未曾外遷的名門望族、鄉紳商賈則大多已然遭了白蓮教賊子的毒手!”
“而隨著大量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的名門望族、鄉紳商賈舉家外遷。”
“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的家境殷實亦或者家有些許育余財者。”
“此時亦已緊隨一眾名門望族、鄉紳商賈之後背井離鄉地舉家逃亡到了其他郡縣。”
“而無力背井離鄉舉家逃亡至其他郡縣的百姓此時大多亦已信了白蓮教蠱惑之言。”
“甚至於極有可能已然拖家帶口地投靠了白蓮教賊子。”
“此等情形之下。”
“令朝廷行以工代賑之舉。”
“與令巧婦做無米之炊又有甚區別?”
“更逞論即使朝廷力排萬難行以工代賑之舉。”
“那已然自汝南郡聚攏起數十萬叛軍的白蓮教賊子又豈會坐視朝廷行以工代賑之舉而不理?”
“屆時若是白蓮教賊子率軍大舉來犯亦或頻頻擾之!”
“朝廷力排萬難施行的以工代賑之舉恐將付之一炬!”
戶部左侍郎王祖明滿臉義憤填膺地沉聲侃侃而道。
話音落罷。
原本寂靜無聲的太極殿內瞬間響起道道細微嘈雜之聲。
無論戶部左侍郎王祖明究竟是出於何等目的出列奏對。
滿堂文武皆不可否認王祖明方才所言著實是句句在理。
若是以工代賑之舉當真那般容易施行。
千百年來又豈會除許奕等寥寥數人外。
便再無他人能夠得以成功施行以工代賑之舉?
且正如戶部左侍郎王祖明先前所言那般。
現如今白蓮教賊子已然自汝南郡境內聚攏起數十萬叛軍。
一眾狼子野心的白蓮教賊子又豈會坐視朝廷行以工代賑之舉而不理?
思及至此。
太極殿內的道道細微嘈雜之聲不由得愈發嘈雜起來。
不多時嘈雜之聲便已然充斥於太極殿每一處角落間。
就在太極殿內的道道嘈雜之聲逐漸呈愈演愈烈之際。
懷捧淨鞭始終立身於正德帝不遠處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詹竹適時地揚起手中淨鞭。
隨即重重地朝著地面之上揮去。
伴隨著一道極其清脆且刺耳的淨鞭聲響起。
偌大的太極殿頃刻間再度重歸以往的寂靜之中。
與此同時。
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
面無表情地緩緩掃過下方一眾再度垂手而立的文武朝臣。
待偌大的太極殿再度陷入一種落針可聞般的濃濃死寂之中後。
正德帝遂再度面無表情地看向禦案五步外的戶部左侍郎王祖明。
“依王愛卿之見。”
“此番白蓮教禍亂之害。”
“朝廷當如何應對方為最優?”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不徐不疾地開口問道。
“回陛下問。”
“以臣之拙見。”
“白蓮教現如今雖已然自汝南郡境內聚攏起多達數十萬之巨的叛軍。”
“並於短短兩三日間便接連攻破汝南郡西平、定穎、吳房、汝陽等十余座城池。”
“看似聲勢浩大且來勢洶洶。”
“但實則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朝廷只需調集萬余精兵與汝南郡守裡應外合。”
“便可輕而易舉地擊潰聚攏於汝南郡境內的數十萬白蓮教叛軍。”
“待徹底鏟除聚攏於汝南郡境內的白蓮教賊子後。”
“朝廷自可就地征調被俘的白蓮教叛軍。”
“驅使一眾被俘的白蓮教叛軍行清理黃河水道並加固黃河堤壩之舉!”
戶部左侍郎王祖明聞言當即再度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禮。
隨即滿臉嚴肅之色地緩緩開口說道。
聞及此言。
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眉頭微不可查地輕皺一瞬。
眼角余光更是不經意間地再度自太子許雍身上一掠而過。
於正德帝而言。
今日朝廷之上有關於白蓮教禍亂之事。
最好的結果便莫過於沒有結果。
然而以現如今的朝堂形勢而言。
正德帝這一期望顯然是要徹底落空了。
但好在。
無論今日滿堂文武就白蓮教禍亂之事商議出何等良計。
其自籌備至具體施行之間皆需要大量的時間。
而現如今的正德帝最不缺的便是所謂的時間。
早在兩日前正德帝便已然收到司禮監提督太監溫鑒已然行至汝南郡境內的消息。
現如今隻待一場大雨的到來。
困擾朝廷百余年之久的白蓮教禍亂之害。
便會隨著滾滾黃河水而徹底成為過眼雲煙。
連帶著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的一切不穩定因素。
亦會隨著滾滾黃河水的傾瀉而下從而徹底成為過眼雲煙。
思及至此。
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目光深處亦是不由得浮現些許波動。
然而。
就在正德帝略作定神,正欲開口說些什麽之際。
下方文官隊列中忽然相繼走出數道身著緋紅色官袍的身影。
“啟稟陛下,臣附議。”
“啟稟陛下,臣附議。”
“啟稟陛下,臣附議。”
數道身著緋紅色官袍的身影相繼自文官隊列中大步而出。
隨即行至戶部左侍郎王祖明身後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附議道。
“啟稟陛下,臣亦附議。”
“啟稟陛下,臣亦附議。”
“啟稟陛下,臣亦附議。”
隨著數道身著緋紅色官袍的身影相繼自文官隊列中大步出列附議。
越來越多的文武朝臣亦緊隨其後相繼出列面朝正德帝行禮朗聲附議道。
不多時。
道道此起彼伏的附議之聲便已然響徹於太極殿內的每一處角落之間。
細細望去。
滿堂文武朝臣中至少有著近半數之多此時已然出列附議。
見此情形。
正德帝心中雖早已有所預料。
但眉頭仍是不可避免地微皺一瞬。
百余息後。
待滿堂文武朝臣中再無人出列附議後。
正德帝目光略顯深邃地緩緩掃過下方一眾出列附議的文武朝臣。
隨即方才再度望向立身於禦案下方五步外的戶部左侍郎王祖明。
“王愛卿方才所言倒也不失為一良策。”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面無表情地出言誇讚道。
話音落罷。
正德帝再度緩緩掃視下方一眾垂手而立的文武朝臣一周。
“不知何人願請纓平叛?”
正德帝緩緩掃視一周後,隨即再度面無表情地開口問道。
“啟稟陛下。”
“末將願請纓平叛!”
“啟稟陛下!”
“末將願請纓平叛!”
“啟稟陛下!”
“末將亦願請纓平叛!”
正德帝話音方才落罷。
頃刻間便有數名武將大步出列主動請纓平叛。
見此情形。
正德帝不由得細細大量那數名大步出列主動請纓平叛的武將一番。
最終自數名大步出列主動請纓平叛的武將中點出已然年過知天命之年。
但平生行軍打仗最為穩扎穩打的五軍都督府後軍左都督嚴周遠。
並將其拜為平賊將軍,領兵萬五千人。
隻待兵部為其備足此番平叛所需的糧草、輜重以及部分戰馬等物後。
便可擇日率軍奔赴汝南郡平叛。
至於兵部何時方能為其備足此番平叛所需的糧草、輜重以及部分戰馬等物。
那便是兵部尚書需為之操心之事了。
現如今受限於國庫空虛等種種緣故。
先前被拜為安西大將軍的五軍都督府中軍右都督彭劍鋒。
以及被拜為鎮北將軍的原五軍都督府前軍左都督楚興勇。
此時亦只不過自兵部領取到此番出征所需諸多糧草、輜重、戰馬的三成而已。
待輪到平賊將軍自兵部領取此番出征所需的諸多糧草、輜重以及戰馬等物時。
恐潁川、汝南、東郡、濟陰等中原數郡境內極有可能爆發的黃河水患之危。
以及白蓮教自汝南郡境內聚攏起來的數十萬叛軍早已徹徹底底地成了過眼雲煙。
皇宮腹地。
太極宮太極殿內。
隨著正德帝一錘定音點出已然年過知天命之年的五軍都督府後軍左都督嚴周遠。
並將其拜為平賊將軍領兵一萬五千人擇日啟程奔赴汝南郡平叛後。
原本紛紛出列附議的一眾文武朝臣以及主動出列請纓平叛的數位武將。
值得再度默默回歸原位,靜待正德帝的下一道旨意。
待一眾出列附議的文武朝臣以及主動出列請纓平叛的數位武將。
連同戶部左侍郎王祖明、工部右侍郎陳忠澤二人皆再度重歸原位後。
正德帝遂自文官隊列以及司禮監數位隨堂太監中各自點出一人。
隨後命此二人任此番平叛監軍一職。
白蓮教禍亂之害。
至此便已定下最終章程。